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全书基本框架图】 哲学(第一、二课) 哲学的一般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 世界的本质 辩证的唯物论(第四、五课) 辩证唯物主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全书基本框架图】 哲学(第一、二课) 哲学的一般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 世界的本质 辩证的唯物论(第四、五课) 辩证唯物主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书基本框架图】 哲学(第一、二课) 哲学的一般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 世界的本质 辩证的唯物论(第四、五课)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单元 辩证的唯物论(第四、五课) 世界的本质 第二单元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 人与世界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第三单元 世界的状态 社会历史观(第十一课) 价值观(第十二课) 人生观(第十二课)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

2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考点内容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P86-88 考点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P89 考点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P89-90 考点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P91-92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考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92-95

3 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86-88)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含义 内容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以及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的精神生活。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的物质生活 社会的精神生活 △人类的社会生活

4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分别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E.航天精神 F.自然地理环境 G.文学艺术 H.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5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1)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 ①社会存在的 决定社会意识的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 决定社会意识的 。 (2)社会意识具有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发展不完全 。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作用。 决定 反映 性质 性质 变化发展 变化发展 相对独立性 同步 能动的反作用 阻碍 推动

6 物质与意识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基本 区别: 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 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 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和 的唯一标准; 对 与 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和 的基本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 领域的具体表现。把辩证唯物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基本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历史

7 判断 1.凡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8 1、(2011·江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9 2、(2011·海南)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 重要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方法论意义】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11 3、(2011·天津)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幸福感以物质财富为基础,体现了这点,②符合题意,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致,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有确与错误执法,所以不能笼统的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说法错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A

12 4、(2010江苏卷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

13 5、(2009山东卷)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发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B

14 6、(2009广东卷)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C (错误) (不符合题意) (错误)

15 重要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方法论意义】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16 (2)根据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
材料二:促进经济发展转变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对国内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2)根据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 ②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17 (2)根据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 ②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在各个阶段,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错误的经济发展政策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发展。

18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
(2011·全国新课标)(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

19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
【参考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解析】 第(2)问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本问知识要求明确,问题指向比较集中,解答时应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把知识和材料结合起来。要从社会意识的相对稳独立性、妈祖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妈祖文化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20 (2009重庆卷)材料三 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利建设。

21 课堂限时训练 运用“真正的哲学与自己所处时代的关系”说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要求:6分钟写出完整答案 答题提示: 1、先比较概念 2、再比较关系

22 1、 “真正的哲学”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自己所处的时代”主要属于社会存在范畴。
2、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这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突出的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23 考点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P89)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 系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 作用;当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作用。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适合 推动 不适合 阻碍

24 C 1、 “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C

25 A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C.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D.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A

26 (2)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 和 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复习重点)
考点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P89-90)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P90) (1)经济基础—— 的总和。 (2)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 和 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复习重点) (1)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 。 ①当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则会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当上层建筑为 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 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生产关系 制度和设施 思想观点 社会意识 决定 具有反作用 适合 促进 阻碍 先进 促进 束缚

27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有哪些?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28 1、(2011·浙江)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A (错误) (错误) 解析: A。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社会动荡,说明经济决定政治,①入选;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说明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的变化,②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③错误;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④错误。故选A项。本题属于观点判断型选择题,解题时重在判断题肢的正误。

29 2、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 题。  24.(2011·山东)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解析: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排除A;B不属于哲学道理,排除;D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排除。 C

30 D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3、(2011·江苏)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D 解析: D此处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的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这类地位的群体主要有:阶级、阶层、种族、职业群体、宗教团体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因此D项正确。A、B两项没有强调社会结构,与题意无关。C项与我国的社会现实不符。

31 B 3、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B (无关) (错误) (错误)

32 4、(2009安徽卷)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④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 (错误) (错误)

33 总结: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4 (8分钟)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同时,我国农村的民主建设也不断推进,确保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民主权利的实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 知识回答:请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分析我国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就。(8分)

35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性跨越说明了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4分)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其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我国农村的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确保村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的实现,这些都是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些做法遵循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分)

36  考点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P91-92)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37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性质: (3)实现方式: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①性质: ②根本目的: ③总体作用: 非对抗性的矛盾 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8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注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注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注意:~~~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注意:~~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9 默写: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0 小结 寻觅社会的真谛 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通 过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实践 反作用 不 断 解 决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社会主义 社会 —改革 过程是曲折 的

41  考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92-95)  1、 人民群众的概念 (1)含义: (2)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 的决定力量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劳动群众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社会变革

42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复习重点) (1)群众观点P95 ①群众观点重要性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②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43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复习重点) (2)群众路线P95 ①群众路线重要性(地位)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①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4 重要原理 【原理】 【方法论】 ※人民群众的作用原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宏观题略答,微观题详答) 详答时: ①群众观点: ②坚持群众路线: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关键词、句] “以人为本”;涉及到为民服务、人民的作用等

45 1、(2011·北京) 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例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段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A. 善于运用统一战线 B.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D.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B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较易。“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强调的是要依靠群众,其它不符合题意。

46 2、(2009江苏卷)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错误,是决定力量)

47 3、(2010广东卷35)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A

48 4、(2010安徽卷7)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C (唯物论) (认识论)

49 5、(2009福建卷)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注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注意: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会推动社会发展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注意: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C (错误) (错误) (错误)

50 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应该也有好坏和真假之分,区分标准就是科学发展观。只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才是真正值得赞美的发展。让百姓得到实惠、让百姓满意,是发展的根本。
运用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如何以人为本?

51 1、坚持以人文本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要让发展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做到科学发展,要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2 (2009广东卷)材料2: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为“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东、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结合材料2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53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 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54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根本区别 谁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英雄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 社会历史仅仅是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55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6 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7 重要原理 【原理】 【方法论】 ※人民群众的作用原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宏观题略答,微观题详答) 详答时: ①群众观点: ②坚持群众路线: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关键词、句] “以人为本”;涉及到为民服务、人民的作用等

58 原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59  考点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P91-92)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60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性质: (3)实现方式: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①性质: ②根本目的: ③总体作用: 非对抗性的矛盾 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61 2、(2011·海南)“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军歌》歌颂了1931年在海南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50多场战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反映出人民群众 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

62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教材提示:P35 第二段)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教材提示:P43 专家点评)


Download ppt "【全书基本框架图】 哲学(第一、二课) 哲学的一般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 世界的本质 辩证的唯物论(第四、五课) 辩证唯物主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