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海洋@溼地 介紹者:五年二班16號陳品豪.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海洋@溼地 介紹者:五年二班16號陳品豪."—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介紹者:五年二班16號陳品豪

2 台灣的溼地 1.台灣海洋的溼地 8.台灣海洋生物一 2.各國溼地的保護 9.台灣海洋生物二 3.台灣海洋的生態環境 10.台灣海洋生物三
1.台灣海洋的溼地 台灣海洋生物一 2.各國溼地的保護 台灣海洋生物二 3.台灣海洋的生態環境 10.台灣海洋生物三 4.台灣的沿岸環境 台灣海洋生物四 5.台灣的海洋潮汐 台灣海洋生物五 6.台灣海域 台灣海洋生物六 7.台灣的海洋生態 台灣海洋生物七

3 15.台灣海洋生物八 21.台灣海洋漁業歷史 16.海流變化 海洋生態系概述 17.海洋食物的資源 23.河口生態系 18.河口生態系 珊瑚礁生態系 19海洋藥物資源 台灣的海洋信仰 20.台灣的漁業 台灣的海洋歷史

4 台灣海洋的溼地 享有「福爾摩沙」美譽的台灣,四面環繞的蔚藍大海與極富生命力的蓊鬱山林令人嚮往,但人們常常忽略了介於水陸之間的過渡地帶—濕地。由於鹽度與水位的變化,營造出這片特別的棲地環境,因此在此生長的生物,往往有許多特別的構造與行為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又因為濕地多富有極大的生產力,每逢候鳥季,常可見大量水鳥在此停留,蔚為奇觀。

5 潟湖 溼地 潟湖又稱為濱海湖。潟湖為與海岸線平行而狹長之淺海域,由堰州島或濱外砂洲或海島與大洋隔開。潟湖沈積物通常由砂及泥成層組成。砂泥之所以成層重疊者,乃狂暴波浪與和緩波浪對海島施以週期性沖擊後,使砂泥交替沈積之結果也。潟湖沈積物常類似無河注入之海域內的沈積物,而多河流區之海洋沈積物則與海灣沈積物相類似。潟湖環境之沈積物乃由陸海兩性物質形成者。

6 各國溼地的保護 中國 1992年中國首批納入公約規範,包含:向海自然保護區(吉林)、扎龍自然保護區(黑龍江)、鄱陽湖自然保護區(江西)、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湖南)、鳥島自然保護區(青海)、東寨港自然保護區(海南)等6處溼地。從1997年第一次「世界溼地日」開始,中國官方媒體都做了配合報導。 而到了1999年這一年傳來了較實質的進展:在國際溼盟的努力下,黑龍江政府決定嚴格禁止扎龍自然保護區內任何形式的農墾活動。接下來2年的溼地日,國際溼盟都與世界自然(中國)基金會合作進行文宣工作。2002年時,由於林業局長周生賢受到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表揚,官方的慶祝活動擴大,同時提出了第二批、共14處的溼地候選清單。2004年,中國與日本、南韓,共同在釜山舉辦了「亞洲溼地週」,大豐、東洞庭湖保護區的保育人員,參與了這次活動。2005年的溼地日活動,主要在於慶祝新增9處溼地。 另外,香港的米埔沼澤與后海灣溼地在1995年時已經登錄完成,日後溼地日的慶祝活動,也大都集中於米埔自然保護區。首次「世界溼地日」,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為孩童舉辦了一連串彩繪活動。2000年的活動主題則是援助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2001年為慶祝《溼地公約》30週年,香港當局聯合多個保育團體,舉辦攝影展、繪圖比賽、健行、觀鳥比賽等多項活動;這些活動維持一整個月。2002年則加入了清除小花蔓澤蘭的活動,同時聯合澳門的保育團體,宣傳黑面琵鷺的保護工作。2003年漁農署在香港溼地公園舉辦慶祝活動,並分別在10個地方舉行生態旅遊。香港溼地公園以及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在2005年共同發起成立亞洲國際溼地網絡,加強區域間溼地教育的交流。首屆亞洲國際溼地網絡會議已於今年(2007)「世界溼地日」之前在香港溼地公園舉行。來自國際溼盟、中國、印度、澳洲的保育人士,共同進行了資訊交流及經驗分享。

7 台灣海洋的生態環境 臺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幾乎每個縣都有接觸到海洋,島上的居民跟海的關係非常密切,除了陸地上的種植的糧食及豢養的肉類食物外,海中的魚、蝦及蟹等也是我們主要的食物來源,此外,以前日常生活常用的鹽,也是在海邊曬海水曬出來的,在觀光旅遊上的貢獻,也是不勝枚舉,這是因為台灣的海洋環境充滿著多樣性,才能帶給生活在島上的人民如此豐富的資源。 台灣在世界地圖的位置在北半球裡,靠近太平洋的西邊,北迴歸線通過台灣的花蓮及嘉義,在北回歸線以南是處於亞熱帶氣候的區域,在北回歸線以北市副熱帶氣候冬暖夏涼又帶著些許濕氣,海洋環境可大致分為東西兩邊,台灣東部濱臨太平洋,水深相當深,常常可以達到幾千公尺,西部則面台灣海峽,水深較淺,約200多公尺,北部海域和大陸的東海相接,南部則與巴士海峽相鄰。冬天時,台灣有東北季風的吹拂,而夏天則有西南季風影響,造成海面擾動混合均勻,在海裡更有終年不斷的海流經過台灣的海域,帶動海域中整個海水水團的移動,在這樣的交替作用下,波浪、湧浪複雜多變,水中溶氧充足,外海水質佳,近岸海灣內則潮汐海流平緩且穩定。台灣海域因為緯度的關係,整年陽光照射充足,溫度適中,更是許多海洋生物喜愛的棲息地,北方魚群會集體遷移南下渡過寒冷的冬天,南方魚則會北上避暑,魚的種類數量就會相當高,陸地營養鹽、有機質沖刷旺盛,加上沿海及海底湧升流區營養鹽充足,海洋植物群基礎生產力高,浮游生物密度也相當高,各項營造生態環境因子優良,因此台灣海域生物種類數量高、生物量很大。

8 臺灣的沿岸環境

9 台灣的海洋潮汐 台灣東部及西部的潮汐變化不同,西部受於地形的影響,尤其以台中彰化一帶,高潮與低潮的差距可以達到4公尺,有如1層樓的高度,而東部約在1公尺上下。潮流既是沿岸海水因潮汐漲退之間的水平運動,在近岸海域,潮流的方向一般隨時間變化而逐漸轉換成週期性的迴轉運動,台灣海峽的潮流一般呈橢圓形迴轉,潮流漲潮時由台灣的南北兩端流向中間,退潮時流向相反。 水流流動使得底層及表水層水域生物能連繫成一個食物網;表層生物所生產的能量會藉由水流帶至水底給底層生物利用,亦為濾食性生物運帶食物,而底部的有機物質則會被水流帶動成為表層生物的食物來源,另一方面也將一些廢物移走,如此一來,便使水域中的營養物質不斷循環。

10 台灣海域 台灣海域依地形地質可分東海陸棚、台灣海峽陸棚區、高屏棚坡區、琉球弧溝區、加瓜海盆─海脊區及恆春海脊─綠島、蘭嶼區。概略來說,台灣海域依地形地質可分東海陸棚、台灣海峽陸棚區、高屏棚坡區、琉球弧溝區、加瓜海盆─海脊區及恒春海脊。綠島、蘭嶼區。其中台灣西部海域就台灣海峽陸棚區,是一個封閉性淺海陸棚(平均淺於60公尺),底質主要是沙,原本是優良漁場,近幾年來受到人為污染,過度漁撈及不當的捕魚方法,造成海域內生物榮景已不復當年。

11 台灣的海洋生態 被海洋包覆著的台灣,海洋資源一向為國人所驕傲,不論是熱鬧非凡的潮間帶生態,還是七彩繽紛、生氣勃勃的海底世界,總是這麼精采絕倫的存在著,台灣的國家公園擁有這美麗生態的包括,有著熱帶氣候的墾丁珊瑚海,藏著戴盔古生物的金門潮間帶,還有今年才設立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世界級的環礁海域蘊育出不同於台灣本島的生態世界。潮起潮往的海洋,溫暖的擁抱蘊育著台灣,海洋生態的獨特與多樣,更是綺麗的美好資源

12 台灣海洋生物一 中 文 名: 萼柱珊瑚 中 分 類: 珊瑚類 中文科名: 鹿角珊瑚科 保育類別: 禁採 物種特性: 原生種
中 文 名: 萼柱珊瑚  中 分 類: 珊瑚類 中文科名: 鹿角珊瑚科   保育類別: 禁採 物種特性: 原生種 說  明: 群體的分枝呈圓柱形,頂端圓鈍,分枝的大小,在同一群體內相當一致橫截面呈圓形。群體的形態變異很大,分枝的粗細和疏密,皆隨生長的環境而異。生活在海流較強勁的環境中者,分枝粗短而密集;生活在海流較弱的環境中者,則分枝較細長且排列疏鬆。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珊瑚礁區。 保育別禁採

13 台灣海洋生物二 中 文 名: 腎形真葉珊瑚 中 分 類: 珊瑚類 保 育 別: 禁採 中文科名: 葵珊瑚科 保育類別: 禁採
中 文 名: 腎形真葉珊瑚  中 分 類: 珊瑚類 保 育 別: 禁採 中文科名: 葵珊瑚科 保育類別: 禁採 物種特性: 原生種 說  明:珊瑚體由波紋形的板葉構成,群體一般呈半球形,大型的群體直徑可達2公尺。隔片的排列規則,邊緣平滑。觸手多而密集,頂端膨大呈腎形或新月形,並向內彎曲。台灣、菲律賓、澳洲、琉球群島等海域均有分佈。

14 台灣海洋生物三 中 文 名: 板葉千孔珊瑚  中 分 類: 珊瑚類 保 育 別: 禁採 中文科名: 千孔珊瑚科 英文科名: Milleporidae 物種特性: 原生種 說  明:水螅珊瑚的一種。珊瑚體由垂直的板葉構成,板葉常互相垂直,群體常具有厚、表覆形的基底,大型群體的板葉往往癒合成蜂巢狀。骨骼表面平滑、多孔,孔可分為大與小兩種,珊瑚孔不具隔片,珊瑚蟲呈細毛狀。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珊瑚礁區。。

15 台灣海洋生物四 中 文 名: 紅扇珊瑚 英 文 名: sea fan 中 分 類: 珊瑚類 保 育 別: 禁採 中文科名: 扇珊瑚科   保育類別: 禁採 物種特性: 原生種 說  明:群體呈多平面分枝形,中軸骨骼具節與節間,分枝起源於節間。共肉組織薄,萼鞘不規則的分佈在兩側及腹面。通常生長在海流稍強的淺水域,附著在大礁石的側面,群體的腹面與海流方向垂直。群體呈鮮黃或鮮紅色。西起馬來半島,東至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皆有分佈。

16 台灣海洋生物五 中 文 名: 棘穗軟珊瑚 英 文 名: 中 分 類: 珊瑚類 保 育 別: 禁採 中文科名: 穗軟珊瑚科 保育類別: 禁採
中 文 名: 棘穗軟珊瑚  英 文 名: 中 分 類: 珊瑚類 保 育 別: 禁採 中文科名: 穗軟珊瑚科   保育類別: 禁採 物種特性: 原生種 說  明: 珊瑚體呈灌木叢狀,珊瑚蟲聚集成球形分佈在支幹的頂端和側面,每一珊瑚蟲的柄部由成束的大型骨針支持,骨針通常突出體表,珊瑚蟲的頭冠部則由八組雙列的骨針圍繞構成,骨針的大小均一。印度、西太平洋的暖水域均有分佈。

17 台灣海洋生物六 中 文 名: 紅瘤指海星 中 分 類: 棘皮動物 保 育 別: 一般類 中文科名: 蛇海星科 保育類別: 一般類
中 文 名: 紅瘤指海星 中 分 類: 棘皮動物 保 育 別: 一般類 中文科名: 蛇海星科 保育類別: 一般類 物種特性: 原生種 說  明: 體表覆有低而大型的的疣,淡黃體色上有深褐色的圓斑,偶而可見六隻腕足在礁石上爬行。分布於西太平洋珊瑚礁區海域,台灣恆春半島海域亦有分布。

18 台灣海洋生物七 中 文 名: 金花鱸 中 分 類: 魚類 保 育 別: 一般類 中文科名: 鮨科 保育類別: 一般類 物種特性: 原生種
中 文 名: 金花鱸     中 分 類: 魚類 保 育 別: 一般類 中文科名: 鮨科 保育類別: 一般類 物種特性: 原生種 說  明: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0-55m;22-28℃)。體長可達15cm,墾丁豐富。日行性生活於礁區,以食浮游生物為主。

19 台灣海洋生物八 中 文 名: 魔鬼蓑魚由  中 分 類: 魚類 保 育 別: 一般類 中文科名: 魚由科 中文屬名: 簑魚由屬 保育類別: 一般類 物種特性: 原生種 說  明: 本種魚為台灣產簑魚由屬中體被櫛鱗的一種。與其它體被櫛鱗的羅素氏簑魚由、龍鬚簑魚由相比較,本種魚胸鰭條較多(14-15),眼上觸鬚長(長於眼徑2倍),可輕易鑑別出來。分布於中-西太平洋海域(2-55m,35°N - 32°S)。體長可達38cm,墾丁常見。日行性生活於礁區或砂泥底環境,以食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主。

20 海流變化 台灣沿海有變化多端的沿岸流波浪,(湧浪到岸邊能量轉化成沿著海岸方向的海流),稍外則有往返而迴流的潮汐流,漲6小時12分後回去同樣造成潮汐回流,更外海則是台灣洋流(特色為往北方流)這些海流加上區域性風吹造成的海流則提供台灣海域生態足夠能量,送來食物(浮游生物或有機質),送走生物產生的廢物,也讓各種生物幼生可隨海流流到適當環境生存。

21 海洋食物的資源 人類的食物來源,僅有五分之一是來自海洋,但對耕地面積不大卻又四面環海的台灣而言,是一項重要的食物資源。海洋食物資源中,以魚類占最多,其次是甲殼類、軟體動物及藻類,在台灣海域中被當作食物資源的生物有二千種以上,其中,經濟性魚類有數百種,如烏魚、黃鰭鮪、劍旗魚、石斑魚等,軟體動物則有三十種以上,文蛤、牡蠣及九孔等,甲殼類則有一千種以上,蝦類占40%、蟹類則占60%。藻類有昆布、紫菜、石花菜等。而上述這些水產資源,除了用捕捉和採收方式外,也有利用水產養殖的方式,例如像吳郭魚、草蝦及石斑魚等,是利用鹹水魚塭養殖,而像牡蠣及文蛤則會利用淺海養殖。         

22 海洋藥物資源 海洋也有許多生物或礦物,在經過萃取之後可以獲得醫藥上可使用的藥物,在明朝時,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就記載了許多海洋生物藥材,對人體健康都有不同的功用。海洋生物體萃取出的海洋天然物,具有抑制腫瘤細胞或癌細胞生長的化學物質,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科學家已經從海綿、珊瑚、海鞘、苔蘚蟲、海藻及細菌等生物體內萃取出非常多的天然有機化合物,而且經過實驗證明能夠抑制或使癌細胞致死的功效。

23 台灣的漁業 (1) 沿岸漁業    沿岸漁業是指我國在領海12浬(1浬=1.852公里)以內從事漁撈的漁業,近年來產量維持在4萬公噸左右,主要作業方式包括刺網、定置網、地曳網、魚苗捕撈等。政府為促進沿岸漁業的永續發展,多年來陸續在沿岸海域設置漁業資源保育區,和人工魚礁區等,並且從事漁貝介類種苗,大量放流,積極改善漁場,富裕漁業資源,同時也輔導漁民,從事海釣、賞鯨船等的娛樂事業,以多元的方式來經營。 (2)近海漁業  在我國12浬至200浬經濟海域內從事漁撈作業者,主要漁業為拖網漁業、巾著網漁業、鯖圍網漁業、流網漁業、延繩釣漁業、火誘網漁業等;台灣近海漁船作業漁場主要在東海、台灣海峽、南中國海、巴士海峽及台灣東部海域等。在此海域內之資源除底棲魚類資源利用已經達飽和外,其他沿岸及大洋洄游魚類、深海魚類仍有開發餘地。沿岸漸趨枯竭之岩礁及底棲魚類資源亦可以栽培漁業發展方式以改善經營及利用。

24 (3)遠洋漁業    指使用動力漁船在我國200浬經濟海域外從事作業者,主要包括鮪釣、拖網、大型圍網、魷釣等漁業,而對於其他國家之漁業資源仍可以付費、技術合作及共同投資的方式予以利用。目前我國遠洋漁船作業漁場遍及世界三大洋,大部分漁船以國外港口作為基地補給、售魚,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遠洋漁業大國之一。 民國72年以前,遠洋漁業受到能源危機影響,成長緩慢,民國72年至77年,政府推動遠洋漁業發展方案後成果開始顯現呈快速發展,民國77年以後,因為世界各國相繼宣布200浬經濟海域及環保、公海資源保育意識抬頭,作業漁場受到限制,使得遠洋漁業發展遭受重大的影響,政府為了突破困境,爭取海外漁場,運用各種方式加強推展對外漁業合作,並引進鰹鮪圍網漁業,以開發公海漁場。

25 (4)養殖漁業    養殖漁業主要分為,淡水養殖、鹹水養殖和海面養殖等三大類,生產面積大約有6萬多公頃,生產量超過25萬公噸,由於水產種苗生產和養殖技術不斷的研發和改進,使得可以養殖的種類將近有100種之多,在淡水養殖方面,主要種類包括鰻魚、吳郭魚、鯉魚等,鹹水養殖包括鯛類、虱目魚、草蝦、三節蝦等,海面養殖則以牡蠣、文蛤、石斑、海鱺等為主,為使水土資源合理利用,政府在各地設立養殖漁業生 產區,輔導業者使用循環水,以保護水資源,並且積極推動,陸上魚塭純海水和海上箱網的養殖。隨著時代的變化,近五十年來,台灣養殖漁業在光復至50年代的基礎奠定期,由於淡水魚類、烏魚、草蝦等人工繁殖技術的確立,奠定產業發展的基礎;60到70年代的鰻魚、草蝦等高經濟價值魚、蝦、貝類養殖技術的確立,養殖面積迅速的擴張,出口量屢創新高,除為國家賺取外匯,也為漁村經濟帶來無限的期待與希望,此時期可謂產業的快速成長期,但也由於快速而盲目的成長,而埋下產銷秩序失衡與生產環境惡化的問題。

26 台灣海洋漁業歷史 (1) 台灣的漁筏    台灣現在流行的漁筏,是由竹筏演變而來,在沿近海漁業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過去,竹筏都是由竹子並排編製而成,所以老一輩人稱之為「竹排」。 清光緒18年 (1892), 唐贊袞為台南知府,可能當時竹筏做為水上 的交通工具十分普遍,特別在南台灣,盛產竹材,多河川湖泊,竹排十分 方便。其實,台灣原住民,很早就使用竹筏,據台灣通誌:「東海岸的大港口附近,自古以來便使用竹筏」。日本統治台灣時期,漁業發展快速,18世紀末,台灣有竹筏3,000餘隻。    早期,台灣竹筏大體分為河川竹筏及海洋竹筏兩大類別,河川竹筏體型較小,竹竿支數少,一般以竹篙撐筏航行於淺水的河川湖泊中;海洋竹筏為適用海面風浪與海水鹽份,竹子經過加工處理,加熱使筏的前後向上翹,以破避浪湧。民國42年,竹筏試驗裝設動力引擎。經過不斷研究改進,而逐漸獲得成效。竹筏裝置引擎之後,航行速度大為增加,作業人力減少,是為竹筏動力化的開始。

27 海洋生態系概述 (1)大洋域  生活在汪洋大海的生物,能在廣大的水體裡的移動,有些是靠著自己的能力游動有些則靠著水流來移動,他們的體型大小不一,吃東西的方式跟生活習慣也大不相同,但是每一種生物卻各自在海洋生態系扮演著重的角色,浮游植物或藻類等能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就扮演生產者的角色,體積小游泳能力弱的浮游動物就是初級消費者,卻也是無法利用浮游植物的大型動物的食物來源,其他更大型的海洋生物則形成一個更高階的食物網,除了水裡的光給了浮游植物能量外,海水裡的營養鹽也提供這些細小生物成長的能量,而這些營養鹽的來源有來自陸地也有來自海底,因此海洋生態系可是牽一髮動全身呢! 

28 河口生態系 台灣主要的河口大多分布在西岸,許多主要河川如淡水河、大肚溪、大甲溪、濁水溪、曾文溪、高屏溪等都注入台灣海峽,而東部則有宜蘭的蘭陽溪及花蓮的秀姑巒溪等,這些河川的出口稱為為河口生態系。由於台灣山形高峻,河川短促,降下的雨水往往無法被土壤保留,經常就由河川被帶入海洋,此外,台灣對山坡地的開發相當氾濫, 河川也參雜著大量的砂泥,奔流入海,甚至有所謂的土石流,相對於雨季的洪流,乾季則水量稀少,河口乾涸是相當常見的情形,因此河口生態系會在乾季和雨季之間形強烈對比。河口除了受到淡水的影響,也和海水習習相關,潮汐的漲退也影響了許多河口域生物的生活方式,鹽度的改變和水位的高低是生活在河口生物最大的挑戰,但這裡也是許多蝦、蟹、貝及魚類的孵育場,像是一些在淡水和海洋之間迴游的種類,可惜的是受到人類污染及破壞河口區的影響,台灣西部一些迴游的生物已經消失在海岸線,僅有少數東部河口還有一些洄游的生物。河口區是一個具有高生產力的區域,因此台灣西部沿岸居民經常在河口一帶做為養殖牡蠣及其他貝類的場所。

29 珊瑚礁生態系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產力最高、生物多樣性最高、生物量最豐富的生態系,常被稱為「海洋熱帶雨林」。在這個生態系中,由造礁珊瑚群體不斷生長所建造的立體結構,提供許多生物的居住空間,珊瑚與共生藻的高生產力則提供豐富的食物給其他生物利用,包括海綿、腔腸動物、多毛類、扁蟲、軟體動物、甲?類、棘皮動物、魚類等,都是珊瑚礁的常見居民。珊瑚礁複雜多樣的生物種類、千變萬的造型和鮮明艷麗的色彩,往往令人嘆為觀止。台灣位於熱帶與亞熱帶之間,又有黑潮流經,沿海環境適合珊瑚生長,因此,除了沙質的底質外,台灣許多沿岸海域皆適合珊瑚著生,但珊瑚礁必須在生物或物理的破壞作用小於造礁生物堆積碳酸鈣速度的情況下才能生長,一般來說,南部的恆春半島、綠島、蘭嶼及小琉球沿岸就很適合珊瑚礁的生長,而北部也有一些珊瑚礁的生長。

30 台灣的海洋信仰 台灣許多的民間信仰和早期漢人移民至台灣有關,除了遭遇海上的凶險外,從故鄉到外地開墾的漢人們,也會受到當地住民的排斥,因此,求神佛保佑成為家家戶戶的生活習慣。 媽祖是台灣沿岸地區最主要及代表性的信仰中心,尤其每年一到農曆3月份,就會有許多媽祖有關的祭典,北港和大甲媽祖遶境以及澎湖的海上遶境等活動,都是深受民間重視的盛事。媽祖是北宋初年出生在福建莆田湄州嶼漁村的女子,出生後,從不哭啼,因此被人稱做-林默娘。由於默娘住在海邊,水性極好,經常救助海上遇難的船商和漁民,又通醫理,深受鄉人愛戴,她在28歲時登天成仙,莆田百姓建廟奉祀,此後民間經常傳說媽祖顯靈救助海上遇難船隻平安脫險的故事,因此常常香火鼎盛,而且由於媽祖屢傳神蹟,在清朝康熙年間,施琅假借澎湖媽祖顯靈之說,平定當時以台灣為據點的鄭成功,因而得到康熙皇帝冊封為媽祖為「天后」。    另外,每三年一度的「王船祭」, 也是許台灣沿海居民的重要祭典,是一個祈福消災的活動。王爺又稱做千歲或千歲爺,是一位專管瘟疫的「瘟神」。在早期的年代,沿海人們遇到瘟疫時,都認為是「瘟神」在作崇,所以必須要建壇祭祀,並製造裝有各種祭品的王船來祭祀祂,將王船任其隨波逐流,或於岸邊焚化,稱為「燒王船」,以驅逐瘟疫,在屏東東港的王船祭是具有獨特色彩的祭典。


Download ppt "台灣海洋@溼地 介紹者:五年二班16號陳品豪."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