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三节 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三节 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第五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2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分析评述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2.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伴随不平等条约签订带来的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评价问题。
3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4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流长。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它不像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化那样无以后继,更不像古希腊、罗马文化那样中经蹂躏以至荒芜。中华民族自夏代进入文明社会,历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既没有经过外敌入侵,又没有自行断裂,这是任何古代民族都无与伦比的。
5
1、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经撰写了7卷本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其中写到:“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6
(1)、传统手工业:西周就发明了铁的冶炼,春秋时铁器已经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许多领域。制瓷更是中国首创,我国有“瓷器之国”的美誉。
(2)、农学 :从农作物的品种看,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稻粒、稻壳和稻杆等遗迹,说明我国水稻栽培有7000余年的历史。从农业生产工具看,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中国更是举世无双。四大农书,即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大司农官修的《农桑辑要》、元代王祯的《东鲁王氏农书》和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
8
(3)、天文学: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日食记录出自我国的《左传》昭公17年“辰不集于房”。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太阳黑子记录出于我国的《汉书五行志》,记载公元前28年“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世界最早的对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出自《春秋》,记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1年)秋有彗星出现。中国古代历法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精密的历法。 (4)、数学:在记数方法方面,我国最早采用了十进位制。在几何学方面,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勾股定理原理早在西周初就被发现了 。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八位,这一计算遥遥领先于世界1000多年 。
10
(5)、医学:《皇帝内经》是最早全面阐述中医学的名著,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起了奠基作用。中医学主要流派伤寒学派的创始人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在中医的诊断、治疗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战国名医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还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6)、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传入西方后,起了开世界近代文明先河的伟大作用。马克思曾经高度评价了我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创造精神发展的前提和最强大的推动力。"
11
2、对近代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科学 在文学方面,既有如《左传》、《史记》般文辞优美的历史散文,还有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代表的诗词曲赋。既有左丘明、司马迁那样传"史家之绝唱"的敢于秉笔直书的智者,又有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等豪迈奔放的留下传世之作的诗人。关汉卿更是以《窦娥冤》位列世界悲剧名著之林而跻身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在小说方面,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成为传世精品。在艺术方面,既有各种表现形式不同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又有兼工笔、写意、写实等不同风格的绘画艺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代兵马俑可见东方雕塑的写实主义先例。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独步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古代的山水、花鸟画,足以同希腊雕刻和德国音乐媲美;中国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作品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受到高度评价,成为世界性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12
二、中国由盛到衰 清王朝从1644年建立到乾隆皇帝时期,经历了4个皇帝,出现过“康乾盛世”。特别是乾隆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声威远传,但是当时王朝经济的发展并不能掩盖阶级矛盾的激化,到1796年湘黔苗民和川陕白莲教大起义的爆发,为“承平六十年”的“乾隆盛世”划上句号,成为清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13
1、统治阶层日趋腐败 2、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悬殊
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开始出现严重的腐败,大小官吏的贪婪、腐朽与日俱增。乾嘉以来,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僚当中,多次揭露出惊人的贪污案件(如和珅案)。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如道光时丞相穆彰阿当国,号称"门生故吏遍于中外",一时号称“穆党”。 2、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悬殊 满洲贵族入关后进行大规模的暴力圈夺耕地,以后也不断地想方设法霸占土地,到了乾隆、嘉庆、道光几朝,土地集中情况更是惊人。皇帝以下的大贵族、大官僚,都千方百计地倚仗权势,霸占田地,聚敛财物。如乾隆年间的权臣和珅,占有土地80多万亩。其全部财产约值白银4亿两,合当时八年的国库收入。所以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语。 与皇帝、官僚们形成鲜明对比的下层人民的贫困、窘迫之状况更是可想而知。
14
《清代贵族的华丽住宅和奢侈生活》
15
鸦片战争前的黄埔港 3、政权腐朽,军旅颓废 清朝虽拥有称雄一时的八十八万绿营兵和骑兵,但早已腐朽不堪,失去战斗力,军官不理营务,专事贪污肥私,士兵终日游手好闲,竟出现骑兵没马,水兵不习水,武器生锈等现象。 鸦片战争前的珠江要塞
16
4、阶级矛盾激化,人民反抗不断 "康乾盛世"后,由于吏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民生日蹙,民变四起。如1774年山东王伦率众起义;1781年甘肃回民起义;1787年天地会起义;1796年的白莲教起义,涉及数省,绵延十余年。1813年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甚至连皇宫都遭到攻袭,天理教首领林清率领一支两百多人的队伍,曾经攻入了紫禁城。 5、盲目地闭关锁国 清政府面对越来越多的外来势力的侵扰,为了防止对中国造成更大的影响,抵御殖民势力的渗入,于1757年宣布实行闭关政策,用各种方法限制中外通商,把对外贸易额降低到最低程度。
17
三、鸦片战争前的西方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国力又日渐衰弱的中国自然就成为西方国家的入侵目标。
18
1.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英国从1640年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到1688年通过"光荣革命"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784年又率先实现了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工厂飞跃的工业革命,很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英国资产阶级更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20
2. 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3. 沙皇俄国有"欧洲宪兵"之称
18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进行的一次最彻底的革命,它彻底推翻了法国的封建秩序,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工业生产也随之得以迅速地发展。到19世纪30年代后,法国为了开辟新的市场,也开始加紧向外扩张殖民势力。 3. 沙皇俄国有"欧洲宪兵"之称 沙皇俄国原来是一个欧洲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到16世纪中叶以后,其国内占统治地位的农奴主、大商人为了掠夺土地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珍贵皮毛,推动沙皇政府向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军事冒险。到19世纪30年代,其才开始工业革命。沙俄虽然在经济上比较落后,但当时是国际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有"欧洲宪兵"之称。它不但疯狂破坏欧洲的革命运动,而且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之一,早在17世纪中叶的时候,它就武装侵入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1689年(康熙时期),中俄两国通过谈判订立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边界线。但其并不满足,此后一直觊觎对中国进行侵略。
21
4.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后起之秀 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原来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前夕,华盛顿率领北美13个州的人民进行了独立战争,到1776年7月6日宣告独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后,很快就进行了工业革命,特别是在19世纪初叶,美国利用欧洲混战的机会,迅速发展商业,获取巨额利润。美国很快赶上英国和法国等国家。有了一定实力后,美国也开始实行扩张政策。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使逐渐走向衰落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和中国落后的封建主义碰撞后,必然导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出现一些与以往不相同的特点,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2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中法战争 四、甲午战争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英国对华鸦片贸易
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再加上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而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等产品却在中国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英国资产阶级找到鸦片这种特殊的商品。
24
罪恶的鸦片贸易 英国对华的鸦片贸易: 1820年开始经营鸦片贸易 18世纪20年代每年运到中国的鸦片不超过200箱。
1768年之后,每年达到1000箱。 1799年达到4000多箱。 19世纪初之后激增。 1821年达到6000多箱。 1830年更达到2万箱。 1838年猛增到4万箱。 鸦片贸易增长图
25
鸦片学名罂粟(yingsu,俗称大烟,又称"阿芙蓉"),原产于南欧及小亚西亚,后来传到了阿拉伯、印度及东南亚等地。早在唐代就被当作药材传入中国,但数量极少。从药用转为吸食,被当作嗜好毒品,始于18世纪上半期。由于鸦片具有强烈的麻醉功能,吸食后非常容易成瘾,一旦染上就很难戒除,是一种对人的肉体和精神极有害的毒品。
26
平民烟馆比比皆是,简陋的烟榻上总是横满了吸食鸦片的人
27
鸦片贸易的罪恶 马克思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美国人蒙哥马利·马丁在《论中国的政治、商业和社会》中说:“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以后,还折磨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在1830年以前,当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的时候,白银是不断地从印度、不列颠和美国向中国输出的。可是从1833年起,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是这样多,以致天朝帝国的银元有枯竭的危险。”
28
从19世纪初起,鸦片贩子从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地,不顾清政府的多次禁令,贿赂清朝官吏,把鸦片越来越多地走私到中国。见英国的鸦片贸易有利可图,美国、法国、俄国等也积极参与了贩卖鸦片的罪恶勾当。使鸦片像潮水般地涌向中国,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长期以来的优势,导致大量白银外流,每年高达数千万银元,相当于清政府年总收入的1/3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A、它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由出超变为入超,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大量的白银外流,一方面造成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政府财政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29
白银大量外流引起了一连串的社会恶果:最直接的是造成银贵钱贱。当时清朝实行的是银钱并用的双轨制,白银外流使得银钱比价变动,例如1794年白银一两兑换铜钱一千文,到1838年时就需一千六、七十百文铜钱,而百姓向政府缴纳赋税时须折成白银,这样他们实际上要多交百分之六、七的赋税,大大增加了负担;由于银价上涨,各省拖欠的赋税也就日益增多,这势必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由于加剧了人民的贫困,使本来就很有限的社会购买力更加减缩,工商业更趋萧条和衰落。 B、众多官吏兵丁吸食鸦片,军队丧失战斗力; C、鸦片走私中的贿赂、贪污和欺诈行为,使清政府吏治更加腐败; D、极大地损害中华民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1838年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达200万以上。
30
(2)、禁烟斗争 鸦片贸易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1838年,道光皇帝下令严禁鸦片,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下,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吏;严禁国人贩卖、吸食鸦片;并晓谕外国烟贩,限期上缴鸦片,并出具甘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所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31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一字符抚,清福建侯官人。嘉庆十六年(1837)进士。曾任湖广总督等职。1839年以钦差大臣身份,前往广东禁烟,在虎门海滩销毁英美鸦片共计 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所译资料,成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有效抵抗了英军的侵略。鸦片战争后,被革职充军伊犁。后被重新起用,1850年卒于潮州普宁县。赠太子太傅,谥文忠。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2
(3)、战争经过 1839年8月初,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1840年6月,乔治·懿律率领由48艘舰船、4000余名士兵(后增至15000人)、540门大炮组成的“东方远征军”,抵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广东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没有统一的作战思路,时战时和,由抵抗走向妥协,加上中国军事武器和装备的落后,英国侵略军一路北上,相继攻破厦门、宁波、镇海,8月上旬,在英国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海面时,清政府向英国投降求和,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34
(4)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gao)华丽"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取消"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35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中旬,耆英、伊里布等人到达南京,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开始议和谈判。英方开列议和条款,迫使耆英等人全部接受,七月二十四日(8月29日),在英舰“汉华丽”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
36
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迫使中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7
2)中英《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之后,英国又强迫清政府于1843年10月8日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亦称《虎门条约》。又使英国收得了如下几项重要特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协定极低的海关税率。
38
3)中美《望厦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派遣专使顾盛来华恫吓,以战争相威胁。清政府派耆英于1844年7月3日在广东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中美《望厦条约》。美国在这个条约中,除了获得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攫取的一切特权外,还增重要特权: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加强协定关税权;美国兵船可以到各港口巡查贸易;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等。 《望厦条约》订立后,顾盛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得意地说:"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了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了。"
39
4)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8月,法国也派专使拉萼尼来中国进行讹诈。10月24日,耆英到广州黄埔与拉萼尼签订了《黄埔条约》,法国除取得中英、中美各条约的全部特权外,又规定法国人在五口地方居住,"地段宽广不必设立限制",条约如需"更易",可于换约12年后"与中国再行筹议"。12月,在拉萼尼的一再胁迫下,清政府同意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40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的根本原因: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扩大了对华贸易。英国商人在听到其政府已经迫使中国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后,曾经欣喜若狂,对中国市场寄予极大希望,纷纷转产,想向中国倾销他们的产品(如钢琴、帽子、刀叉、燕尾服等)。但由于国情不同,产销不对路,其运到中国的商品大量积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从1843年至1855年间,英国每年对华输出的工业品总值,一直徘徊于100万至250万英镑之间,几乎没有增长。而中国的丝、茶及其它土产品的出口却逐年增加。英国资本家们把商品滞销的原因归结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和内地通过税太重,迫切要求开放全中国,取得内地税特权,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扩大其侵华权益。1854年,在《南京条约》签订后12年,英国提出“修约”要求,被中国政府拒绝。1856年,英国又支持美国提出“修约”要求,企图通过曲线达到目的,仍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
41
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中国水师在停泊于广州水面的"亚罗号"船上搜捕了12名走私犯,这本来属于中国内政,但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口该船曾经在香港登记过(已经过期),强行向驻守广州的两广总督叶名琛要人。叶名琛害怕事件扩大,立即送回人犯。巴夏礼又无端生事,叫嚣中国侵犯了英国的利益,派额尔金率军来华,要教训"敢冒犯大英帝国"的中国。 马神甫事件 :1856年2月,广西西林知县逮捕并处死了擅自闯入该地传教的法国传教士马赖。当时法国执政的拿破仑第三叫嚣要“为保护圣教而战”。
42
(2)、战争过程:1856至1860年,正当清军与太平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的时候,英、法借口“修约”,图谋扩大已取得的侵略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12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组成英法联军5600余人在珠江口集结,炮击广州,并登陆占领广州,然后沿江北上,直趋天津,攻破了大沽炮台,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随后英法为了继续扩大市场,利用在北京互换条约批准书的时机,重新挑起战争,攻占了清政府的首都北京,洗劫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侵略者通过这些条约,极大地扩充了在华的特权。沙俄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44
焚毁后的圆明园
45
(3)、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中外《天津条约》及其附约
清政府在英法联军武力威胁面前屈服求和,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于1858年6月4日在天津海光寺与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会谈,全盘接受侵略者的要求。6月26日、27日,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相继订立。主要内容是: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英法等国人员可往内地游厉、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兵舰、商船可在长江口岸往来;中外人民争讼事件由领事馆和中国官吏审处;修改税则,减低商船吨税;中国向英国赔款银400万两,向法国赔款银200万两等。按"利益均沾"原则,美俄两国也取得了以上除赔款外的全部特权。 清政府于6月13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接着, 6月18日签订中美《天津条约》。11月,桂良、花沙纳又在上海会同两江总督何桂清等,分别与英、法、美三国订立《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主要内容有: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邀外国人帮办;修改税则,对一般进出口货物仅按"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除按价值抽2.5%的子口税外,免征内地税。
46
3)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一系列边界书等)
2)中外《北京条约》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还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外国侵略者招募中国人出国做苦工;割让九龙司给英国,"归英属香港界内";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财产,"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偿英、法军费白银各800万两。 3)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一系列边界书等) 1858年5月22日,在俄国业已基本完成侵夺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和建立起相应的军事占领体制的基础上,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之机,穆拉维约夫率数百俄军到瑷珲。而后一面与黑龙江将军奕山谈判,一面昼夜鸣枪放炮,制造战争气氛。奕山经不起恐吓,被迫于28日与俄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主要内容是: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只有精奇里江以南至江东六十四屯地区的中国人照旧"永远居住",归中国官员管辖,俄人"不得侵犯";乌苏里江东岸至海之地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舶航行。
48
三、中法战争 在1884年到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法国侵略者在中越边境和东南沿海相继挑起战端,清政府被迫迎战,在战争中中国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但是中国军队还是在镇南关、谅山、临洮等地一系列胜利,并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垮台,但是清政府在战局对中国比较有利的情况下与法国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中法新约》,不败而败。 1885年6月9日《中法新约》 A 中国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 (中国宗主国地位丧失,传统的帝国体系开始瓦解,中国进入资本主义体系内) B 与法国商办建造铁路 (第一次写明外国攫取中国铁路利权,于是列强对华投资时代的到来)
49
四、甲午战争 1、战争过程 2、条约内容: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
19世纪9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经过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洋务派苦心经营的中国新式陆海军完全溃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也决定了中国和日本半个世纪的格局。甲午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丧失的权益: 2、条约内容: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 A中国承认朝鲜“独立 ”(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结束,朝鲜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桥梁) B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 C 赔款2亿两(清政府举借洋债,政治和经济上更依附帝国主义) D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增辟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方便日本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倾销商品)
51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战争过程:1900年6月,为了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英、德、俄、法、美、意、日、奥八国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先后攻陷了天津和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侵略军洗劫了北京成,战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2、条约内容:1901年9月7日,中国同英、德、俄、法、美、意、奥、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共11个国家签订的《辛丑条约》 A赔款98200万两(和前几个条约赔款数比较,可见侵略程度的加深) B清政府有镇压人民反帝的义务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北京的使馆区可驻军队,大沽到北京的防御措施全部摧毁(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 D 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于六部之首,指定皇族担任外务大臣(中国政府内部机构设置的半殖民地化)
52
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54
第三节 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55
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独立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战后,外国资本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把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方面从中国掠夺大量的原材料。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受到破坏,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失去经济上自主的地位。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清政府可以完全行使国家主权而不受外国干涉;战后,不仅中国的领土完整被破坏,国家主权也从多方面被侵害,已经丧失完全的独立自主地位。
56
1、政治方面: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在《南京条约》中,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开了列强逼迫中国割让土地的先例,在后来的几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国又强迫中国割让了九龙司、俄国割占了中国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空前的破坏。 (2)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所规定的绝大部分进出口货的税率,都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其中还规定:无论进口货或出口货,凡未列入本税则者,按货值5%或10%抽税。税率的降低,有利于英国侵略者倾销其工业品和掠夺中国的农产品,中国海关开始丧失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
57
沙俄早就觊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广大领土,从50年代开始,就不断采用诈等卑劣手段,迫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58
(3)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租界开始出现
《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英国人在中国犯罪时,"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领事)照办"。中美《望厦条约》增添了美国侨民犯罪须由美国领事逮捕,以及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发生的一切诉讼,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等内容,这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领事裁判权助长了列强国的商人等各色人等在中国为非作歹,而中国的法律却无权干涉。 (4)租界开始出现 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一个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1848年和1849年,美、法两国也相继在上海强行划分了租界。后来,租界制度逐渐推广到其它通商口岸。在租界,外国侵略者逐渐排斥中国的主权,实行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在通商口岸,外国侵略者开设洋行,强划租界,享有治外法权,鸦片贩子、投机商、流氓、骗子等等蜂拥而至,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60
2、经济方面 近代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投资设厂,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成为列强掠夺原料,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的基地,并逐渐产生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属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封建经济为主,多种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存的经济特点。
62
(1)列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 (2)列强疯狂从中国掠夺原材料
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外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南京条约》签订后,璞鼎查回国告诉英国资本家,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她一省的衣料的"。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把中国作为一个新打开的无比广阔的市场,立即掀起了一个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把大量棉纺织品和其他商品运到中国来销售,甚至把中国人根本不使用的餐具刀叉和钢琴之类的商品也大批运进来。据统计,英国输华商品总值,1837年为90多万英镑,1843年增加到145.6万多英镑,1845年竟达239.4万多英镑。 (2)列强疯狂从中国掠夺原材料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量从中国掠夺茶、丝等农产品。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与商品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丝、茶等的生产和出口贸易,开始走上了依附外国资本的道路。
63
(3)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等便利,外国资本家在中国进行早期的资本输出。 外国在华开设的洋行遍布于各大城市,其中著名的有英国怡和、沙逊、安利等洋行,德国礼和、禅臣等洋行。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设立了第一家专业轮船公司,即"旗昌轮船公司",垄断我国长江中下游轮船航运近10年之久。1865年美国商人又创办"省港澳轮船公司"在华南营运。实力雄厚的英商"太古洋行"和"怡和洋行"分别于1872年和1881年在上海设立轮船公司。 开设银行 早在1845年,英国的丽如银行就在香港和广州设立分支机构,1847年又在上海设立分行。自60年代起,外国在华设立的银行日益增多,如法国的法兰西银行(1860年)、英国的汇丰银行(1865年)、德国的德华银行(1889年)、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1893年)等都先后在中国设立总行或分行。其中资本最雄厚、势力最大的是英国汇丰银行。外国银行是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要机构。它们在中国经营国际汇兑,办理存款贷款,甚至发行纸币,向清政府发放政治性贷款,从而操纵和垄断了中国的财政金融命脉。 总之,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破坏,中国农村逐步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
64
二、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一)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了,这是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两个新的阶级力量,他们的产生必然会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引起新的变化。 1、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出现 鸦片战争后,由于英、美等在上海、厦门接连开办几个船舶修理厂、印刷厂、药房、打包厂等,雇佣了中国的破产农民,使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出现了。这个时期,中国产业工人虽然刚刚出现,人数不多,但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显示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65
清末汉口的码头工人 码头工人用小舢板过驳转运旅客
66
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及特点 (1)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1)中国最早产业工人,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佣的中国海员; 2)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兴建各种建筑工程雇佣的工人; 3)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的工人;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现代企业中的工人。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1)产生较早,人数少。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早了30年; 2)大多由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大部分不是从工厂手工业发展而来的,因为这个特点比较容易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关系; 3)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很强,是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
67
2、中国资产阶级的组成及特点 (1)中国资产阶级的组成 (2)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
1)官僚资产阶级 多由封建统治阶级转化而来,又多在列 强的扶植下发展起来,到抗日战争后达到顶峰; 2)小资产阶级 封建社会的小生产阶层、近代的知识阶层和自由职业者。 3)民族资产阶级 A 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的;B 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场主转变而来 (2)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 1)官僚资产阶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2)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稳定,经常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摇摆不定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 A 革命性 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 B 软弱性 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68
(二)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人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内容和格局,决定了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起就开始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也决定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69
第四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俗话说,哪时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近代,列强对华进行侵略,中国人民也进行顽强的斗争。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斗争? 一、虎门销烟 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和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起点。 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官兵和士兵奋起抗击侵略者。厦门、定海、宁波等地的人民群众也自发地拿起武器。其中规模最大和影响最深的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在广州北郊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迫使侵略军撤出广州。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侵略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71
三元抗英及三元里人民讨英檄文
72
三、台湾人民的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了日本,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抗议和愤慨,台湾人民纷纷组织抗日武装义军。1895年6月到10月,台湾军民配合驻守台湾的刘永福部,在清政府拒绝给台湾任何援助和支持,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进行了浴血奋战,打死打伤日军三万三千多人,占全部日本军队的一半。11月下旬,日本正式宣布“全台平定”,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屈服,台湾人民一直斗争了半个世纪。
74
四、反教会的斗争和义和团运动 1、从1861年到1870年 这阶段反教会斗争的主要特点是官绅参加并领导斗争,比较典型的是天津教案。
列强不仅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侵略,外国侵略者(特别是一些传教士)从宗教方面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 1、从1861年到1870年 这阶段反教会斗争的主要特点是官绅参加并领导斗争,比较典型的是天津教案。 2、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这阶段中国的边疆危机十分严重,反教会斗争主要发生在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下层民众的参加人数越来越多 3、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 这时期甲午战争爆发,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反教会斗争和反瓜分逐渐结合,斗争规模更大,由焚毁教堂,驱逐传教士发展到武装起义,动员了越来越多的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终于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义和团运动是反教会斗争的总汇合。
75
4、义和团运动 (1)过程 A 义和拳 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拳是山东地区一个秘密结社,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群众性的反帝组织。
B“助清灭洋” 1898年10月下旬,义和拳在山东冠县起义,竖起“助清灭洋”的口号,1899年冬,改名为义和团。 C进入直隶 1900年春,山东的义和团进入直隶,声势壮大,清政府权衡利弊,对义和团由“剿灭”改为 “安抚”,到6月下旬,北京城内的义和团达到10万人,天津城内达3万人,1900年下半年,义和团运动由黄河附近发展到两广,西北等边远地区,席卷全国。 D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略战争,义和团进行了天津保卫战,廊坊阻击战等战争,并对侵略军在北京的两个主要地点,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发动了进攻E 失败 1900年9月7日,为了和侵略者进行和谈,逃往西安的慈禧太后发布“剿匪”,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76
(2)意义 A 充分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反对外来侵略的顽强反抗精神; B 显示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阻止和打乱了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义和团运动后,侵略者承认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联军司令瓦德西承认:“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C 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行为,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暴露它的反动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3)失败原因和启示 A 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义和团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义和团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盲目的反对外来事物;对清政府的统治没有本质认识,以致被蒙蔽利用。 B 没有提出政权要求,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和斗争纲领,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和严重的分散性。 C 农民阶级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本国的封建势力的主力军和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带领中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农民阶级的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78
第五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1、经济技术的落后 2、社会制度的腐败
79
1、经济技术的落后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之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已先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展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致书友人
80
2、社会制度的腐败 1911年以前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大多害怕拥有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他们不仅不敢放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且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81
二、学习西方 中国在战争中的失败,在死水一潭的中国封建社会激起轩然大波。严酷的现实,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反省:“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造成,和中国的落后是分不开的,不但大刀长矛抵挡不住外国舰船利炮的轰击,古老的思想文化也抵挡不住西学的传入,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西方。 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和深化的过程,首先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先驱者,然后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艰辛探求历程。
82
1、“开眼看世界” (1)龚自珍 在鸦片战争前,龚自珍就感觉到严重的社会危机,发出了改革的强烈呼唤,“自古及今,法无不变,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转移。” (2)林则徐 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州禁烟时期,敢于面对现实,为了寻找御敌之策,林则徐主动去了解西方,认识西方,组织人手,采访夷情,翻译外国报纸和书籍,译有《四洲志》和《华事夷言》等,在抵抗英国的侵略过程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敌”的思想。 (3)魏源 魏源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方向,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85
2、物质层面的学习 地主阶级中较为开明的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即采用西方先进技术的“用”,来维护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中国封建制度的“体”,并由此发起了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
86
3、制度层面的学习 (1)《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洪秀全明确支持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纲领,虽然并未付诸实施。
(2)严复 严复是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著名思想启蒙家。他翻译了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他指出根据这个规律,中国如果拒绝变革,就将被先进的西方民族所淘汰。《马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发出了“救亡”的呼号,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号召成为中华民族最响亮的旋律,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继之而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都积极宣传并力图在中国实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87
严复
88
4、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 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倡民主、科学,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权威地位,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89
主要参考书目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2、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 3、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4、林增平《中国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5、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6、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90
再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