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2 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验证 产生 影响 运用 系统化 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 反映

3 问题导引 人类具有悠久的管理实践,为什么管理学科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

4 管理理论的演进 (时间维度) 早期管理(有了人类社会~18世纪) 管理理论的萌芽(18世纪~ 19世纪末)
科学管理(~30年代~20世纪30年代) 行为科学(30年代~60年代) 二战后的管理丛林(50年代~80年代) 最新变化(90年代以后)

5 本章线索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早期管理思想 (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20世纪70年代以后)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创新
(19世纪末以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20~60年代)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早期管理思想 泰罗:科学管理 法约尔:一般管理 韦伯:行政管理 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科学 (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20世纪70年代以后)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创新 管理过程学派 经验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学习型组织 企业再造

6 2.1 早期管理实践和思想 国外早期的管理实践: 中国的管理实践: 古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古罗马天主教会;威尼斯兵工厂
2.1 早期管理实践和思想 国外早期的管理实践: 古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古罗马天主教会;威尼斯兵工厂 中国的管理实践: 万里长城、都江堰、秦始皇兵马俑;古代重大战役;北宋大臣丁渭主持修筑皇宫提出了一举三得的方案。

7 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实践 (1)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在兵工厂的管理工作中,较好地体现了互相制约和平衡的原则。
(2)部件储存。这有助于实行装配线作业和精确计算存货,节省时间和劳力,加快了安装船只的速度。 (3)装配线生产。兵工厂在安装舰船时采用了类似于现代装配线生产的制度,生产效率很高。 (4)部件标准化。 (5)会计控制。兵工厂的会计制度使它能追踪并评价所有的费用,进行管理控制。 (6)存货控制。由专人负责检查并由专人记录。 (7)成本控制。兵工厂还利用成本控制和计量方法来帮助作出管理决策。 (8)人事管理。兵工厂有严密的人事管理制度,严格规定上下工和工间休息的时间,等等。

8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古代典籍如《周礼》、《孟子》《老子》、《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有不少有价值的管理思想。 尊重客观规律 重才尚贤
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信取人 勤劳节俭 强调领导者以身作则 古代典籍如《周礼》、《孟子》《老子》、《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有不少有价值的管理思想。

9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责任、借贷交易、会计等管理思想;圣经的旧约全书中体现的授权原则和例外原则;古罗马的戴克里的连续授权制度。 马基雅维利的领导四原则: 1、群众认可 2、内聚力 3、领导方法 4、生存意志

10 总结 这一时期管理知识是世代相传或从实践中获得的,人们凭经验进行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

11 2.2 管理理论的萌芽 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 有关具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方面

12 关于管理的职能 萨伊、马歇尔强调计划职能的重要性 鲍克认为一个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指挥
塞缪尔·纽曼认为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 在组织职能方面,邓斯洛提到了管理幅度的思想 鲍恩强调了命令统一的原则 控制职能方面,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还提出一种控制系统。

13 关于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品质 塞缪尔·纽曼认为,要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应该具备不寻常的远见和深谋远虑,有不屈不挠和坚持目标的精神;
马歇尔提出了对厂主(同时也是管理者)的要求,把自力更生和敏捷列为一个合格管理者的必须具备的品德; 罗伯特·欧文认为,企业要想获利,就必须注意对人关心,在人际关系方面取得和谐一致。

14 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问题 萨伊,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提出管理是生产的第四要素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思想;创立了把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个部分的所谓“三分法” 。

15 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亚当·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提出劳动分工的作用与经济效益。 查尔斯·巴比奇:对劳动分工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16 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章已进行了有关动作和工时的初步考察。
以后,查尔斯·巴贝奇在制造业研究中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作业的操作、有关各项技术以及每一道工序的成本进行了分析,他是工时研究的先行者,曾经用秒表记录生产大头针所需要的操作动作和实践。 穆勒在其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把动作和工时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活动作了较多阐述。

17 关于工资和激励 比利时经济学家拉维勒耶认为凡是能实行的地方,计件工资最能提高生产率,这种观点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同意。
但是亚当·斯密担心计件工资会使劳动者劳动过度而在几年内把身体搞垮。 斯图尔特·穆勒认为可以采取多种工资形式。

18 提示 这个时期许多管理思想的论述还比较零碎,缺乏理论化概括,管理还没有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19 2.3 古典管理理论 框架 科学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

20 科学管理理论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背景、基本假设、出发点、原则及主要内容 泰勒

21 弗雷德里克·泰罗 (1856-1915)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泰罗 ( )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出生在美国费城,18岁进费城的一家工厂学习制作模具,4年之后到费城钢铁厂工作,由于他工作刻苦,表现突出,他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杂工开始干起,先后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技师、工长、维修组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22 1881年,泰罗25岁那年开始进行工人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 年受雇于宾西法尼亚某钢铁厂进行咨询工作,主要完成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实验和铁铲实验,这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1901年退休,开始从事无偿咨询和演讲活动,宣传他的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23 管理复杂化 规模大的 工厂出现 要求新的 管理理论 产业革命 (大机器体系、人员多、素质不同) 科学管理 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24 科学管理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技进步,突出的矛盾就是管理落后于技术,因此迫切需要将传统的管理经验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

25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 劳资矛盾的存在 经济人假设 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但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

26 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1)效率至上。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方法。
(3)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协作。

27 科学管理的原则 (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于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
(3)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4)将企业中的管理职能与一线工人的作业职能区分开来。

28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标准化原理 (2)工作定额原理 (3)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 (4)实行刺激性的工资制度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6)管理的例外原则 (7)职能工长制

29 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示意图

30 除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外,还有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甘特的甘特图等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

31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 1868年出生在关国。1885年他通过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却因家庭困难没有入学,而是进入建筑行业,并以一个砌砖学徒工的身份开始了职业生涯。在以后的10年时间里,设计出一种新的脚手架,发明了建造防水地窖的新方法,不仅如此,他在混凝土建造方面也有许多革新。因为在技术上的杰出成就,他成为公司的总监督。

32 简要评价 科学管理主要是以工厂内部的生产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解决生产组织方法和生产程序标准化等方面的问题。泰罗对企业管理的最大贡献是他主张一切管理问题都应当而且可能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不要单凭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提高企业效率起到巨大作用,这一思想对今天的企业仍然有着深远影响。

33 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法约尔(1841—1925) —— “管理过程之父” 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主要内容: 管理五大职能
—— “管理过程之父” 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主要内容: 六类活动 管理五大职能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34 财务活动——资金筹集和运用;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 安全活动——设备和人员的保护; 会计活动——存货盘点、资产负债表制作、成本核算、统计;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5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36 (1) 劳动分工 (2) 权力与责任 (3) 纪律严明 (4) 统一指挥 (5) 统一领导 (6) 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 合理的报酬 (8) 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与跳板 (10)秩序 (11)公平 (12)保持人员稳定 (13) 首创精神 (14)团结精神

37 等级链与跳板 管理机构中,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建立的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

38 行政组织理论 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代表人物: 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理论的核心:官僚集权组织是理想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来管理。开辟了资本主义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39 马科斯·韦伯 马科斯·韦伯是同泰罗和法约尔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确立做出杰出贡献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1864年韦伯出生在德国爱尔福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82年进入海德堡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法律,之后又就读于柏林大学。在此期间,他还曾入军队服役,1888年参与波森的军事演习,因而对德国的军事生活和组织制度有相当的了解,这对他今后建立组织理论有相当的影响。

40 1891年,他以《中世纪贸易公司史论》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94年获得海德堡大学的教授资格。1897年韦伯患上神经分裂症,一连9年都未能做任何工作。1904年他再次露面,并出版了他的名著《新教徒论与资本主义精神》。他的主要著作大多是在后来的年代及死后发表的。1920年6月4日韦伯逝世,当时他的主要著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尚未写完。

41 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秩序。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42 古典管理理论的共性 对人的看法 对组织的看法

43 人是经济人 人的天性就好逸恶劳,怕负责任,因此需要严格管理 资本家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劳资双方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4 都只考虑了组织内部的管理问题,而没有考虑外部环境;
都鼓吹科学,崇尚理性,认为存在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最好的管理方式; 组织是一架机器,强调劳动分工、等级制度; 都强调稳定,不重视变革。

45 2.4 行为科学理论 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后期行为科学理论:主要研究领域

46 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 四个阶段 主要观点: 四个方面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梅奥(Mayo)
产生背景:对泰罗制的抵制;缓解劳资关系;新的管理方法 霍桑试验: 四个阶段 主要观点: 四个方面

47 产生背景 古典管理理论 (经济人假设) 行为科学理论 (社会人假设) 科学管理 一般管理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工人对抗雇主 经济的发展
行为科学理论 (社会人假设) 工人对抗雇主 经济的发展 经济危机 科学技术发展 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的关系

48 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大师梅奥 管理学书籍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案例——霍桑实验;与这个案例相伴随,也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伊尔顿•梅奥。作为经典案例,霍桑实验在管理学、社会学甚至政治学的研究中留下了数不清的争论;作为管理学领域中人际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梅奥也在管理思想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丰厚遗产。管理史学家雷恩在谈到霍桑实验时说:“在管理学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项研究像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在其霍桑工厂里所进行的那样如此广泛地受人注目,并被人们提出过这么多种不同的解释,以及受到了同样众多的赞扬和彻底的批评。”(《管理思想的演变》P3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赞扬也好,批评也好,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梅奥是管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

49 霍桑试验 第一阶段:照明试验(1924-1927)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1927.8-1928.4)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问和调查(1928-1931) 第四阶段: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1931-1932)

50 霍桑试验结论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4.存在霍桑效应

51 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1949年第一次出现行为科学的提法 主要集中于四个领域: 有关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代表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等。
同管理有关的人性问题,代表理论有麦格里戈的X理论-Y理论等。 企业的领导方式问题,代表理论有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等。 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问题,代表理论有卢因的团体力学理论。

52 总结 梅奥等人主要是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这对科学管理只注重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对工人的影响来说是个重大的修正。

53 2.5 现代管理思想 1、社会系统学派 2、系统管理学派 3、管理过程学派 4、经验主义学派 “管理理论丛林”—哈罗德.孔茨
2.5 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丛林”—哈罗德.孔茨 1、社会系统学派 2、系统管理学派 3、管理过程学派 4、经验主义学派 5、决策理论学派 6、管理科学学派 7、权变理论学派 8、管理文化学派

54 系统学派 A、系统的含义 B、两个子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和系统管理学派

55 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因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两种基本类型:封闭系统(不受环境影响也不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和开放系统(与环境间处于动态的相互作用之中)。 主要观点:组织是一个的开放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它由各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

56 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巴纳德(Barnard),代表著作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
组织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力量和活动加以有意识的协调的系统。 职能:维持组织的信息联系;从组织成员处获得必要的服务;建立组织的目标。

57 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西蒙(Simon)和马奇(March)。代表著作有两人合作的《组织》(1958)、西蒙的《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 A. 非常强调决策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它和管理一词几乎同义。 B. 概括了决策的三个阶段:收集信息;拟定计划方案;选定计划方案。

58 决策理论学派 C. 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大类。并且组织结构也与决策是密切相关的:最下层是基本工作过程;中间层是程序化决策制定过程;最上层是非程序化决策制定过程。 D. 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认为管理者只能做到足够好的、满意的决策,所谓绝对的理性和最优化决策是做不到的。

59 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德鲁克、戴尔、斯隆等。 代表作: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基本主张:企业管理科学应当从实际出发,以企业特别是成功的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将这些经验升华为理论,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是为了将这些经验直接传授给实际工作者,向他们提出有益的建议。

60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管理思想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变化随机应变,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最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权变:就是相机而变、随机制宜、随机应变。 权变管理思想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变化随机应变,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最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61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理论的核心内容。 包括:计划的权变理论,组织的权变理论,领导的权变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尼布拉加斯大学教授卢桑斯,并于 1976 年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系统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着重考察有关环境的变数与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以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有效地达到目标。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理论的核心内容。 包括:计划的权变理论,组织的权变理论,领导的权变理论。

62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就是大量应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定量化工具于企业管理,通过建立模型、求出最优解,去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代表人物有伯法等,代表著作伯法的《生产管理基础》(1975)等。

63 管理科学学派 在基本思想上,管理科学学派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有许多共同点,不同的是,管理科学学派应用了更多的现代科学方法。

64 组织文化学派 组织文化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大内的《Z理论》(1981);迪尔和肯尼迪(Kennedy)合著的《公司文化》(1982)、彼得斯和沃特曼的《成功之路》(1982)。 特别强调组织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7S管理模式。

65 现代管理理论的总结 系统观点 权变观点 人本观点 创新观点 定量观点

66 作为系统的组织 环 境 系 统 输入 人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 转换过程 劳动、管理、作业 输出 产品、服务、人力、信息 反 馈 环 境

67 2.6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当代管理学主要热点简介 管理学应用的热点简介

68 一、当代管理学主要热点简介 1、组织理论 2、对人的研究 3、战略管理 4、小型企业的管理 5、比较管理和跨文化管理 6、组织经济学

69 管理就是对组织的管理,所以组织理论一直是管理学发展最热门的方面。
1、组织理论 管理就是对组织的管理,所以组织理论一直是管理学发展最热门的方面。

70 (1)组织本身的课题 组织的环境、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的成长、组织内的权力政治活动、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科技管理等

71 (2)组织之间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种群生态学理论 知识管理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 协作网络理论

72 种群生态学理论 组织和它所处环境构成“组织生态系统”,组织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部分,组织就象生物种群一样,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只有那些适应环境变化的组织或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而不能适应的组织或企业就会消亡,就象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一样。所以,该理论关心的是企业或组织如何适应环境。

73 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就是要有效地实现这两类知识的转换并在转换中创新,它使企业能够明智地运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74 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如果企业掌握或控制了某方面独特的、难以复制的、不可替代的资源,那么它就具有了某种竞争优势。比如控制了石油资源、特殊人才等资源,由此会带来价值的增值。

75 协作网络理论 不同组织之间通过战略联盟等形式形成一个协作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组织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增加整个网络的价值。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组织形式,已被众多的企业家视为企业发展全球战略最迅速、最经济的方法,现代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形式,被称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比如:1998年5月1日,美国最大的摄影器材制造商柯达公司宣布,它将和著名的电脑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合作开发数码相机。微软与英特尔结成的WIN-TEL联盟。

76 2、对人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前者探讨组织内个人及团体的行为,如个人性格、认知、价值观、冲突、沟通等;后者则涉及吸收、选择、保留组织成员等一系列问题。

77 3、战略管理 研究组织应当如何掌握环境的变化,制定一套长远的行动方针(即战略)来保持组织的竞争力。包括环境分析、企业分析、战略制定和实施,以及多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核心竞争力等。

78 4、小型企业的管理 即研究企业如何创业,如何制定商业计划等。

79 5、比较管理和跨文化管理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下,跨国公司面临着不同国家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如何把某个国家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另一个国家、如何处理和管理这些文化冲突等,都是研究热点。

80 6、组织经济学 随着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彼此交融,逐渐形成了管理学和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分支:组织经济学。包括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实质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组织。

81 二、管理学应用的热点简介 组织再造理论(BPR)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s)
无疆界的世界(Borderless world) 供应链管理(SCM) 全面质量管理(TQM) 客户关系管理(CRM)

82 组织再造理论(1) 组织再造是20世纪90年代席卷整个美国企业界的一个管理概念,指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彻底重新设计的跨职能的管理创新过程。
即企业根据组织的关键性目标和核心竞争能力来重新设计组织流程。这种再造会使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信息系统等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组织再造?

83 组织再造工程(2) (3)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变化 (1)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 (2) 组织文化方面的变化
由原来以管理职能为依据设计的纵向结构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扁平结构发展 (2) 组织文化方面的变化 集权下的文化向充分授权的文化转变;信任和对过失的宽容则成为组织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3)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变化 原来的信息系统的各模块是按照职能部门的设置来设计的;再造后的信息系统则按照业务流程的顺序进行设计。

84 学习型组织(1) 彼得·圣吉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 企业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管理者的责任是创造组织的学习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技能就是所谓五项修炼:共同目标、自我超越、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和系统思考。 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

85 学习型组织(2) 通用汽车前总裁韦尔奇的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信息分享的开放性 通过投资于学习来兑现学习的承诺
不惩罚错误或者失败,将教训融入整个组织中,每个人都可以从前车之鉴中学习 不断地学习,使之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86 无疆界的世界(1) 由美籍日本管理学家大野耐一1990年提出。
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出现和世界各国经济的高度相关性,跨国企业和国际管理都必须注意如何战略性地分布企业的地理位置和市场范围,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的管理系统的建立就由此产生。

87 无疆界的世界(2) 含义:跨国公司在全球战略方面,不应囿于疆界,总部不一定要设立于自己的国家,而生产、营销、科研等也可以战略性地分布于全球各地,管理人员应以全世界作为经营的范围,而非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 比如,总部在欧洲,但研发中心设在美国,制造中心设在中国,在全球范围进行采购。沃尔马、家乐福、通用、戴尔、可口可乐等。

88 案例——引人瞩目的虚拟生产   在名牌如潮、竞争激烈的运动鞋市场,“耐克”在短短十年内,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跃成为闻名世界的美国最大鞋业公司。耐克公司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虚拟生产”的营销之路,令世人瞩目。公司总裁菲尔·耐克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他先将公司所有人才、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起来,然后全部投入到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这两大部门中去,而生产则采取了虚拟化策略,即向外部借力,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使其为我所用,从而拓展自身的疆域。

89 耐克自己不投资建厂,而是全部外包给其它生产厂家加工制造。耐克公司将设计图纸交给生产厂家,让它们严格按图纸式样进行生产,保证质量,然后将耐克的品牌商标赋予这些产品,将产品交给自己公司的营销人员,通过公司的行销网络将产品销售出去。耐克公司的这一妙招,不仅使自身节约大量的生产投资,以及人工费用,而且又充分发挥了其它生产厂家的能力,为其所用。这种“虚拟生产”营销模式充分实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一次革命。

90 供应链管理(1) 2002年,沃尔玛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从而终结了通用公司独霸宝座多年的格局,同时,沃尔玛从一家普通零售企业发展成为今天连锁店遍布全球的成功模式,也引发了经济学者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并谓之为“沃尔玛现象”。

91 供应链管理(2) 通过对沃尔玛的研究可以发现,沃尔玛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一整套先进、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沃尔玛在全球各地的配送中心、连锁店、仓储库房和货物运输车辆,以及合作伙伴(如供应商等),都被这一系统集中、有效地管理和优化,形成了一个灵活、高效的产品生产、配送和销售网络。为此,沃尔玛甚至不惜重金,专门购置了几颗卫星来保证这一网络的信息传递。

92 供应链管理(3) 沃尔玛的做法: 首先,沃尔玛不再是传统商业只充当传递商品的角色,而是参与到上游厂商的生产计划中去,与上游厂商共同商讨和制定产品计划、新品研发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其次,是沃尔玛高水准的客户服务,沃尔玛能够做到及时地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给厂商,并帮助厂商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

93 供应链管理(4) 正是由于有了一套先进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沃尔玛才能将上游厂商的生产与消费者的反馈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仅仅是充当“厂商和消费者的桥梁”。也就是说,沃尔玛的模式已经跨越了企业内部管理(ERP)和与外界“沟通”的范畴,形成了以自身为链主,链接生产厂商与顾客的全球供应链。离开了集中、实时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沃尔玛的对生产的直接控制和高水准的客户服务将无从谈起。

94 供应链管理(5)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建立一套内部联网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使企业在全球各地的配送中心、连锁店、仓储库房和货物运输车辆,以及合作伙伴(如供应商等),都被这一系统集中、有效地管理和优化,形成了一个灵活、高效的产品生产、配送和销售网络。

95 结 束


Download ppt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