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a b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a b"—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a b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

2 战国:李冰(都江堰)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a b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P8 战国:李冰(都江堰)

3 三、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a b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二、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三、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 汉代P12: 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 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 唐代P12:官营规模大;私营作坊出现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商、春秋、汉冶金 唐宋明清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a b 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代P12: 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 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 唐代P12:官营规模大;私营作坊出现

5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商、春秋、汉冶金 唐宋明清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a b 商、春秋、汉冶金 商:青铜器的铸造 P13~14 生产规模相当大; 大多作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与秩序 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大方鼎 图) 春秋: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汉代:冶铁技术 P14 生产形式:官营; 燃料:煤炭; 供风形式:水力(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

6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商、春秋、汉冶金 唐宋明清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a A b 唐宋明清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P15 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唐三彩(陶) 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唐宋名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 清代: 粉彩瓷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7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市”在历代的发展 b C

8 “市”的发展P18~19 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代 汉代 六朝 法律规定 明码标价 唐代 宋代 专门管理机构 明清 草市形成
法律规定 明码标价 严格 限制 阶段 专门管理机构 草市形成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放松限制阶段 突破了时空限制 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

9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①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②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a b ①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P22 1、最早提出: 商鞅变法(战国) 2、含义: 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经济) (2)安定人心;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政治文化) 3、目的: 4、评价: 经济: 政治: 稳定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 积极(从目的角度考虑) 消极: 保障国家安全,巩固封建统治 社会经济活力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得到抑制

10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①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②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a b ②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1、含义:P24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评价: 积极:一种消极防御,暂时的稳定 消极:P24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新经济因素产生,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11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⑤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a b B c C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标志: 影响: P30 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P3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 初步发展 民国初期到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抗战爆发前夕(1927—1936) 短暂发展 国民党统治后期 陷入困境

13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a b)
时间: 途径: 著名企业: 19世纪70年代前后。 P31 ①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4 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a c
1、历史条件(外因,内因):P32 2、时间 3、表现: 1)帝国主义竞相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 2)“实业救国”和“设厂自救”的浪潮; 3)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什么?) 劳动力、市场 资金 政策 甲午战后 创办人 地址 企业 张謇 荣宗敬、荣德生 江苏南通 大生纱厂 江苏无锡 保兴面粉厂

15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b c) P35
①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沿海 ②部门分布不平衡:绝大部分是轻工业 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力量弱(传统经济占绝对优势) ④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发展艰难 P39~41 夹缝中求生存 斗争中求发展

16 ⑤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b c
P43 问题研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有利于社会进步。 ①经济 ②政治 ③思想 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社会基础; 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17 ▲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a C c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1、发展原因: (1)内因: (2)外因: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政局) (政策) 市场 市场、原料等 辛亥革命的影响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一战”的影响——客观条件 ①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纺织、面粉出口量增加

18 ▲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a C c 主要表现: P34 ①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②海外华侨大规模投资国内产业 ③新建厂矿多,新增资本多,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 P34 ④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19 ▲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a C c 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P36~37 时间:1945—1949年 2、官僚资本的压迫 3、美国的经济侵略 4、繁重的捐税负担 1、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20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a b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P47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1956) 人民代表大会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1954) ②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P48 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1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a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P48~49 指导思想: 时间: 实质: 后果: 启示: 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 1958年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 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大跃进” 启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 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2 P49 ①使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国民经济运行失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a b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P49 ①使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国民经济运行失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P50~51 ②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③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

23 ①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b a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P53 作用:P53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 ①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4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b a c 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P53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P54~55 形成: 特点: 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珠海、汕头、深圳、厦门;1988年海南) ②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③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④进一步对外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地区) 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25 沿海开放 城市 (1984) 经济特区 (1980) 沿海经济 开放区 内地 线 线 厦门 珠海 汕头 海南岛 深圳

26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P57 b 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具体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既是社会主义的, 又是市场经济的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27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①20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 ②近代以来饮食结构及住宅的变化 ③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a A b B 变化的总趋势P62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阶 段 表 现 服饰特征 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后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男子: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子:旗袍改革 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 双半社会 50s到60s中期: 列宁装、连衣裙 60s中期到70s末: 军装、干部服 政治色彩强烈,表达革命激情 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 美观大方彰显个性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异彩纷呈

28 鸦片战争前以中餐为主,鸦片战争后,西餐进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①20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 ②近代以来饮食结构及住宅的变化 ③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a A b B ②近代以来饮食结构及住宅的变化 P64~65 饮食结构: 住宅: 鸦片战争前以中餐为主,鸦片战争后,西餐进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鸦片战争后,中西合璧成为主要特征,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完全西化的住宅。

29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①20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 ②近代以来饮食结构及住宅的变化 ③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a A b B ③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变革的机遇? P65 社会习俗最明显的变迁?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婚俗的变化:P65 丧礼的变化:P65 其他风俗:P66 婚姻包办——婚姻自由,删繁就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式并存,民间多为旧式。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反对迷信,社交礼节的变化,公历的使用

30 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 自行车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 先进的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飞机
▲2、交通和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②中国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发展 a A b B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P68课前提示 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 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 自行车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 先进的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飞机

31 ▲2、交通和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②中国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发展 P69~70 a A b B 邮政通信:1896清政府正式办理,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建国后,邮政与电信合一。 电报:1877,丁日昌,有线电报,1906,无线电报,1932,国际无线电报 电话:1882,电话传入中国,迅猛发展 移动通信:21世纪后,数量居世界第一

32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①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报刊 ②中国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a b ①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报刊 P72
开创了国人办报先例?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当时影响较大的报纸? 哪类报刊更能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 《昭文新报》 维新运动中《强学报》、《时务报》、《中外纪闻》 通俗性报刊

33 北京电视台(1958.5.1) 1978年更名中央电视台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①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报刊
②中国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a b ②中国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P73~74 第一次电影放映? 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西洋影戏”(1896) 《定军山》(1905) 北京电视台( ) 1978年更名中央电视台

34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a b c 注意结合地图P83 ①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最早 往东 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发现新大陆 往西

35 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 ,冲击了神学理论。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P82~84 a b c 商业革命(贸易枢纽转移) 价格革命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初具雏形)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推动了文明发展 麦子、水稻、甘蔗、葡萄、马、牛、驴、骡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欧洲 美洲 烟草、玉米、可可、马铃薯 思想震撼之路: 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 ,冲击了神学理论。 带来罪恶 殖民掠夺之路: 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

36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①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②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a b c 战 争 结果 1588年英西战争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荷确立海上霸权;英开始崛起 17世纪下半叶三次英荷战争 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 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日不落帝国”。 年英法七年战争

37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①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②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a b c ②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殖民扩张的方式 P89 开拓殖民地(野蛮的掠夺、屠戮); 殖民战争; 强盗的贸易(不平等贸易、贩卖黑奴) 殖民扩张的影响 殖民侵略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破坏性使命) 1、对殖民地: 2、对殖民国家: 3、对世界市场: 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发展进步(建设性使命)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38 ▲3、“蒸汽”的力量 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③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a b c 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 一个前提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 资本 市场 国内:圈地运动    国外:殖民地 五个条件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 原料 殖民地 劳动力 圈地运动

39 棉纺织业①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 ②1771年,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工厂制诞生
▲3、“蒸汽”的力量 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③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a b c ②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P95工业革命成果一览表 棉纺织业①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 ②1771年,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工厂制诞生 动力 ③1782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交通运输④1807年 美国 富尔顿 汽船 1814年 英国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0 ③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P97
b c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成熟 a工业革命如何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根本动力: 途  径: 物质条件: 联系纽带: 重要保障: 工业革命——急需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对外扩张 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交往频繁 交通运输业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形成 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b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时间? P97: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41 ▲4、走向整体的世界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a b B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a b) P100 ▲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条件: ①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科技基础(直接推动) 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市场 ③大量积累的资本——提供了雄厚的资本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a b) ①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②发源地:美国和德国(中心)

42 ▲4、走向整体的世界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P104~105 b c 1、原因: (1)根本原因: (2)客观原因: 2、世界一体化表现: (1)基础(框架): (2)手段(途径): (3)内容: (4)形成时间: (5)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联系。 交通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 资本主义市场 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①物资和物种交流;②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 ③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④各种社会形态冲突与选择 19C末20C初 ①促进人群大规模流动与融合 ②带来国际动植物物种的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 积极: 局限: ③使国际劳动分工进一步发展 ④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扩大了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

43 (1)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a b)P116 ①时间:1933—1939年 ②目的:直接: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危机; 根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罗斯福新政 ①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和目的 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a b (1)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a b)P116 ①时间:1933—1939年 ②目的:直接: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危机; 根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44 ▲2、罗斯福新政 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a b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a b)P116~118 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通过《紧急银行法》    --恢复银行信用与金融秩序 ②恢复工农业生产。 ▲通过《农业调整法》    --减少农产品过剩,稳定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利益。 ▲ 《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    --防止盲目生产,缓和社会矛盾 ③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直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长远:促进经济发展 ④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 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并提供救济。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45 ▲2、罗斯福新政 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b B c C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b c) ① 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运用政权的力量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②影响: ▲积极: ▲局限: 一定程度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 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国际: 国内 经济: 政治: 缓和了阶级矛盾, 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统治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尝试和起点 实质是为了维护资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46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表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政策  第三产业兴起  产业结构 “新经济”出现 增长模式

47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A B C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a b)P130 (1)背景:内忧:①被推翻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叛乱;          ②粮食缺乏,经济困难         外患:帝国主义干涉 (2)内容: ①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政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实行实物配给制;劳动: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3)影响: ①实质: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②积极:政策的实施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③消极:破坏农民积极性,因此它不是向社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48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A B C 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b c)P132~133 (1)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经济危机)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 ③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引起工人、农民不满(政治危机) (2)内容: ①农业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政策:国家资本主义 ③贸易政策: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 ④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3)意义: 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巩固了工农联盟,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③使苏俄找到了一条比较合适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49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金融) (货币) (贸易) 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世界 银行 布雷顿森林体系

50 欧洲的联合 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91 《马约》 1951
1991 《马约》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共同体 1967 欧洲联盟 1993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

51 ▲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发展 ①欧元的诞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a b (1)欧元的诞生(a b)P154 ①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②2002年1月1日,进入流通领域。 (2)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P154~155 标志: 1994年1月1日,美加墨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52 ▲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发展 ①欧元的诞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a b (3)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a b)P155~156 建立:1989年 发展: ①1991年11月,中国、台北和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②2001年中国在上海兴办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53 ▲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a b B c (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a b)P152、P159 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1948年建立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WTO) 作用: 三个标志:①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②表明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大        框架已经构筑起来;      ③标志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 一个意味着:④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54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历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三大世界贸易金融支柱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促进了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⑤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       (表现:WTO)

55 ▲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a b B c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b)P159 ▲进程: ①1947年,参与签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创始成员之一 ②1986年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创始缔约方地位;开始全面参与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 ③1995年,“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 ④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意义:证明了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也不能缺少中国。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56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b)P177-179 ▲原因: ▲对策: 1)世贸需要中国: 2)中国需要世贸: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巨大 ●机遇:P159 ①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及升级; ②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有利于扩大出口、利用外资 ④有利于参加国际竞争和合作 ⑤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挑战:P160 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成本高、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的企业冲击更大) 政府部门:从观念、体制上调整经济管理方式 产业部门:转变管理方法、经营机制以适应国际经济形势

57 ▲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a b B c (3)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b c)P160~161 问题: ①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并日益突出 对策: ①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Download ppt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a b"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