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六章 契丹与辽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六章 契丹与辽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六章 契丹与辽代

2 课程目录 第十六章 契丹与辽代(公元916~1125年) 第一节 辽代的政治发展 第二节 辽代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 辽代的经济和文化
第十六章 契丹与辽代(公元916~1125年) 绪论 征服王朝论 第一节 辽代的政治发展 第二节 辽代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 辽代的经济和文化

3 绪论、征服王朝论 古代的中国,从文化地理角度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汉文化主导区,居住人口主要是汉族人;另一块是汉文化主导区以外的地区,居住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文化上受汉文化的辐射和影响。这一格局大致形成于秦汉时期,以后尽管不断发展变化,但直到晚清,基本面貌并无太大改变。 大致分为南方少数民族,(包括东南、中南、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西北戈壁、沙漠间的绿洲民族 ,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游牧民族,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和辽西一带的游牧狩猎民族,中国东北的半农半猎民族以及青藏高原上的游牧狩猎或半农半牧民族。

4

5 中国农、牧区大致的地理分界线是从东北斜贯西南,即东北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此线东南部由农牧交错区逐渐向以农为主或农业区过渡,此线西北部由农牧交错区逐渐向以牧为主或纯牧区过渡。此线两侧为农牧交错的过渡地带,即半农半牧区。

6 “在历史上,最威胁中国的是北族。他们和中国人的接触,始于公元前4世纪秦、赵、燕诸国与北方的骑寇相遇,至6世纪之末五胡全被中国同化而告终结,历时约1000年。其第二批和中国的交涉,起于4世纪后半铁勒侵入漠南北,至10世纪前半沙陀失却在中国的政权为止,历时约600年。从此以后,塞外开发的气运,暂向东北,辽、金、元、清相继而起。其事起于10世纪初契丹的盛强。……这三批北族,其逐渐移入中国,而为中国人所同化,前后相同。惟一二期,是以被征服的形式移入的,至第三期,则系以征服的形式侵入。” ——吕思勉 吕思勉(1884-1957),江苏常州人。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本国史》是他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此书曾长期被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教材,社会影响颇大。吕思勉在中国通史、断代史、社会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学术史、史学史、历史研究法、史籍读法、文学史、文字学等方面写了大量的著述,其治学范围之广、规模之大、著述之丰富,在近现代史学家中是罕见的。

7 北方游牧民族 布达拉宫壁画 骑射图

8 北方游牧民族的演进 春秋 北狄 商代 鬼方 西周 猃狁 → → 战国、秦汉 匈奴 魏晋十六国 “五胡乱华” 匈奴、鲜卑、羯、氐、羌 → →
北魏 柔然 回纥 北朝、隋唐 突厥 五代、北宋 契丹 元、明、清 蒙古 金、南宋 女真 满族

9

10 光武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经过73、89、91年三次打击,北匈奴西迁。290年左右,北匈奴到达顿河以东的阿兰国。

11 《中国历史与经济地图册》 哈佛燕京学院1935年

12 突厥帝国

13 突厥的西迁

14

15 1771年,土尔扈特部东归。

16 征服王朝论 (美)魏特夫《中国社会史--辽》,1949
出发点:将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征服汉人之后所建立的政权进行区分 A、“渗透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为典型 B、“征服王朝”,辽、金、元、清

17 北方游牧民族的演进 春秋 北狄 商代 鬼方 西周 猃狁 → → 战国、秦汉 匈奴 魏晋十六国 “五胡乱华” 匈奴、鲜卑、羯、氐、羌 → →
北魏 柔然 回纥 北朝、隋唐 突厥 五代、北宋 契丹 元、明、清 蒙古 金、南宋 女真 满族

18 辽朝概况 五代十国时期, 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后改名大辽。辽朝(916~1125年)从耶律阿保机起共经历9帝,209年。 国号
学习辽朝历史应注意:(1)辽宋之间发生了数次战争,但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中国北方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之间罕见的长期和平, 辽与宋是北、南朝兄弟国的关系。(2)辽朝幅员辽阔,境内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辽朝统治者实行了 “因俗而治”政策,其北南双轨制度尤有特色。(3)辽朝在经济上对东北和北方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在经济上有自己的特点。 (4)辽灭亡后, 其王族又在新疆、中亚建立了西辽, 它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国号 帝系 疆域与京城

19 世界现存最高达的古代木构建筑山西应县木塔
辽朝历史地位的评价   辽朝雄踞北方200多年, 促进了汉族和北方各族的融合,在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范围内,辽朝称宋朝为南朝,宋朝也在公文中把辽叫北朝;而在西域以远地区,由于辽向西方的扩张并占据着东西方之间陆路往来的通道,契丹的名声便远超过宋。波斯、阿拉伯和欧洲当时的一些历史文献中认为契丹就是中国,至今蒙语、俄语等一些国内外民族的语言中仍把中国或汉人叫做“契丹”。 民族的自觉最盛、曾为东洋历史开一新纪元的,是五代时崛起于北方的契丹民族。 ——宫崎市定 辽之立国,与汉初匈奴、唐初突厥均不同,辽国直是一个汉族分化的国家。 ——钱穆 世界现存最高达的古代木构建筑山西应县木塔

20 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 《金史》卷二《太祖本纪》 名之曰大金,犹辽人以辽水名国也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 辽朝国号

21 圣宗在位的50年是辽朝的鼎盛时期。 辽帝系表 (2)太宗耶律德光(927-947) (3)世宗耶律沅(947-951)
辽帝系表  (1)耶律阿保機( ) (2)太宗耶律德光( ) (3)世宗耶律沅( )                  (4)穆宗 耶律璟 ( ) (5)景宗耶律賢( ) (6)聖宗耶律隆緒( ) (8)道宗耶律弘基( ) (7)興宗耶律宗真( )                                    (9)天祚帝耶律延禧( ) 圣宗在位的50年是辽朝的鼎盛时期。

22 西夏 北宋 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辽史》卷37《地理志序》

23 太宗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京,圣宗城中京,兴宗升云州为西京,于是五京备焉。 《辽史》卷37《地理志》
今内蒙巴林左旗 辽五京示意图 今内蒙宁城 今辽宁辽阳 上京临潢府 中京大定府 今山西大同 东京辽阳府 西京大同府 南京析津府 今北京

24 第一节 辽代的政治发展 一、契丹的兴起 二、阿保机建国 三、辽太宗统治时期(926-947) 四、承天萧太后 五、辽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第一节 辽代的政治发展 一、契丹的兴起 二、阿保机建国 三、辽太宗统治时期(926-947) 四、承天萧太后 五、辽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六、西辽

25 一、契丹的兴起 1、契丹族源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属东胡族系,源出鲜卑,是鲜卑宇文部的别支。
1、契丹族源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属东胡族系,源出鲜卑,是鲜卑宇文部的别支。    鲜卑最初分为宇文部、慕容部和段部,鼎立于辽水流域。公元四世纪初,慕容部势力强大。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慕容部联合赵王石虎,攻灭了段部。东晋建元二年(344年),又北攻宇文部,宇文部单于逸豆归走死漠北,其残部则分为契丹和库莫奚。这样,契丹和库莫奚便从鲜卑宇文部中分离出来。    北魏登国三年(389),契丹和库莫奚相继又为北魏所破,契丹败退到湟河(内蒙西拉木伦河)以南,土河(内蒙老哈河)以北,从此,契丹之名才正式见于史籍。 契丹民族的名称,最早见于北齐时成书的《魏书》。《魏书》记载说,“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东部宇文之别种也”。 1451年朝鲜郑麟趾等写成的《高丽史》,卷10,378年有“契丹犯北边”的记载。                       

26 2. 契丹建国前的历史分期 古八部时期 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 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
古八部时期     元魏时起,分为八部:悉万丹、阿大何、具伏弗、郁羽陵、日连、匹黎尔、叱六于和羽真侯。八部互不统属。 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     到了隋朝,为了抗击外来势力的侵扰,部落联盟逐渐产生了。早在北齐天宝四年(553),北齐曾大举袭击契丹,俘其民十余万口,“获杂畜数十万头”。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突厥和隋朝,都先后发动了对契丹的进攻。在与外来势力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 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 , 重新将契丹族划分为八个部落 , 史称大贺氏八部。贞观二十二年 , 契丹诸部归附唐朝 , 唐设松漠都督府 ( 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 )。 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 唐中叶, 契丹族内乱, 开元十八年(730), 大贺氏被遥辇氏所代替。其统治一直到阿保机建国。分为遥辇氏前八部、遥辇氏后八部两个时期。

27 二、阿保机建国 唐末国势衰微 , 契丹族日益强盛 ,遥辇氏后八部中的迭剌部也成为最强大的部落,控制了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实权。
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出身于迭剌部贵族家庭,从他的七世祖起便充当夷离堇(后改为大人、大王)。阿保机于901年继承夷离堇之位。907年,他又被推为可汗。 916年自立为皇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定都上京临潢府(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26年病死。 五代胡瓌《卓歇图》局部,本图描绘了契丹可汗率部下出猎后歇息的情景 内蒙库伦一号辽墓壁画—引马侍从

28 三、辽太宗统治时期(926-947) 述律后(879—953年),耶律阿保机之妻。也属于萧氏家族,太祖时便参与政治。 阿保机与耶律倍的斗争

29 辽的对外扩展 契丹国建立后,利用中原分裂和回鹘衰灭造成的真空局面,先后征服了突厥遗部、吐谷浑、沙陀、奚等部和东北的渤海国。
契丹对中原的征服并不顺利。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太原举兵叛唐.献“燕云十六州”。942年,儿皇帝石敬瑭死, 契丹与后晋的密切关系瓦解。 946年,契丹军出兵灭亡后晋。次年,耶律德光在开封改国号为“大辽”。由于契丹族的残暴,在开封周围以“打草谷”等名义四处搜刮抢掠,激起汉族人民的剧烈反抗。辽军在开封呆了三个月,撤军北还。 古代画 契丹王子射猎图 内蒙库伦辽墓壁画—持杖卫士

30 承天太后(953-1009)萧绰,景宗皇后,圣宗生母,先后以皇后和皇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
A、选拔人材,整顿吏治。 B、调整阶级关系,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C、开疆拓土。确立了同西夏的宗藩关系,迫使高丽臣服。击溃北宋的雍熙北伐,签订澶渊之盟。 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壁画墓群壁画

31 五、辽的覆灭    金国建立后,金太祖立即率军攻下辽北方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 又以两万人击败辽天祚帝亲自率领的10万辽军主力。 此后金以惊人的速度壮大,辽则以同样的速度走向崩溃。天祚帝在危机关头只顾将国库珠宝珍玩打成500多个包袱,在身边预备好骏马2000匹,随时准备逃到宋朝或西夏去避难, 又猜疑杀戮大臣,导致一些高级将领投向金朝,成了攻辽的先导。 1120年,金军向辽境内全面进攻,辽朝大部分城市相继被占领,天祚帝逃入内蒙大青山中,1125年被金军俘虏,辽亡。 辽朝立国凡九帝,210年。 金砖雕武士图

32 六、西辽(1124-1218) 金灭辽时,1124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西迁,1134年建立西辽。西辽是中国史书的称呼,中亚和西域的史料则称其为哈喇契丹。西辽统治西域和中亚长达一个世纪之久。西辽征服喀喇汗朝、和田、高昌回鹘,成为中亚新的帝国。西辽以喀喇汗朝旧都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为都,改名虎思斡耳朵。它仍采用在中原时传统的尊号、年号、庙号,典章制度一仍辽旧例,在传播中国文化,开发当地资源,沟通中西经济文化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虎思斡耳朵 西辽

33 卡特万之战(1141) 塞尔柱帝国(塞尔柱王朝), (1037~1194),是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建立的伊斯兰国家。 11世纪末达到鼎盛。

34 后西辽(起儿漫王朝),八剌黑在波斯南部建立了哈拉契丹王朝(1224-1303),是蒙古帝国的附属国。

35 七、其他边疆各族的发展 1、西北回鹘政权 2、喀喇汗朝 3、大理国政权在西南的统治

36 北宋时期周边政权图

37 1、西北回鹘政权 9世纪中叶回鹘帝国灭亡后,诸部溃散,大部分迁徙到河西走廊直至葱岭以西的广阔地区。
迁往河西走廊的回鹘人在9世纪90年代建立了甘州回鹘汗国。由于其控制着东西交通的孔道,辽、西夏先后对其发动攻击。1028年,西夏攻占甘州,甘州回鹘政权亡。回鹘一支迁到于阗,史书中或称其为西州回鹘、龟兹回鹘。1004年,于阗被喀喇汗朝吞并。 西迁至吐鲁番等地的回鹘建立了高昌政权。高昌回鹘统治地区东到沙州,北越天山,西接葱岭,南邻于阗。国内经济文化发展在西迁各部回鹘中十分突出。回鹘以前使用的是突厥文,高昌回鹘利用粟特字母创制了回鹘文,吐鲁番一带现已发现了不少回鹘文印刷文字及回鹘文木刻活字,这种回鹘文对以后蒙文、满文有巨大影响。 回鹘王像 回鹘文书影 北宋

38 2、喀喇汗朝   喀喇汗朝在汉文史籍中称为黑汗王朝, 其统治集团由中亚突厥语族的葛逻禄人和西迁的回鹘人组成,辖地西起卡拉库姆沙漠,东至罗布泊,北达巴尔喀什湖,南尽阿姆河。 汗国实行双王制, 大汗汗廷驻八拉沙衮(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副汗汗廷在喀什噶尔(现新疆喀什)。11世纪中叶, 喀喇汗朝成为中亚一大帝国, 在政治和军事上达到鼎盛, 在文化上也颇为繁荣。 在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下, 喀喇汗朝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回鹘语言,并且成为突厥语民族中第一个穆斯林王朝。但它仍非常重视与中原的联系。多次遣使宋朝。 喀喇汗朝统治者称号中,还经常加有“桃花石(6世纪末后中亚对中国的称呼)汗”、“秦与东方之王”之类的称呼。 据《突厥语词典》的解释: 秦分三部, 上秦即宋,中秦为契丹,下秦即喀什噶尔。喀喇汗朝君主显然自认是属于中国的。 新疆喀什 马合木·喀什噶里墓

39 大理政权在西南的统治 云南曲靖大理国三十七部会盟碑
  902年,南诏政权覆灭后,云南地区先后出现了 “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 等多个政权,战乱不已。937年,大义宁国通海节度使、白族贵族段思平建立大理政权。 大理疆域与南诏大致相当,北起大渡河,南至现越南黑河,东至贵州横山,西到今缅甸杰沙。 政区共八府、四郡、三十七部,政治经济中心在洱海周围地区。宋太祖时,大理国主派使祝贺宋平后蜀,968年,又主动提出与宋通好的要求。 宋太宗时,册封大理王为“云南八国都王”,宋徽宗时又册封为大理国王;双方建立了某种程度的臣属关系。 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了发展,北宋人认为其地广人庶、器械精良,山川风物和生产水平与四川不相上下。大理产马,西夏兴起后,宋朝往西北买马的道路往往不通,大理成为中原马匹的重要供应者。 大理与中原文化上的交往十分频繁。大理用汉字音写白语,汉文书籍大量从内地输入云南。 大理对外贸易也很发达,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都有经济往来。 云南曲靖大理国三十七部会盟碑

40 大理(937-1253) 1253年,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兴智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 大理凡二十二主,三百十七年。

41 二、辽代的政治制度 特点:“因俗而治”的双轨统治制度
   阿保机建国之后,就开始了对政权加以建设。把以前的 “二府 ”, 改为北、南宰相府。还在中央置三省,地方设州县。神册六年〈 921 年〉, 诏 “正班爵 ”, 规定了各级官员的不同等级, 国家统治机构初具规模。    但随着辽朝领土的扩张,原有的政治制度已经不适合新的局面。阿保机晚年, 征服了以农耕为主的渤海国, 太宗时又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境内人民大体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奚等族人民。为了适应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在辽太宗时期, 便采用了“因俗而治” 的统治办法。使辽朝的统治机构, 由简到繁, 逐渐地形成辽汉北南两套统治体系。

42 1、北南面官制 按照“因俗而制”的办法,在中央设置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南面官(以其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南)的双轨统治机构。 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是辽朝的最高权力机关。 南面官依据“汉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人和契丹贵族。 辽文官像

43 辽代北南面官制示意图   契丹人崇拜太阳, 皇帝御帐坐西向东, 下属办事机关分列左(北)右(南)两侧,以左为尊,故官职和衙署都分称北南.

44 在北面官中, 又有北、南之分,但是 北面官中所分的南北与北面官、南面官的南北是两回事。
北、南枢密院分别是北、南面官的最高机构。北枢密院以下的北面官制,设有北、南大王院、大惕隐司(管皇族事务)、大国舅司(管后族事务)、 夷离毕院(管司法)、 大林牙院(管起草文书)、敌烈麻都司(管礼仪)等。南枢密院以下的南面官制,则设有中书省、御史台、大理寺、翰林院等传统机构。 在北面官中, 又有北、南之分,但是 北面官中所分的南北与北面官、南面官的南北是两回事。 辽文官像

45 2、四时捺钵制 辽设有五京,但严格说来皆非正式首都,真正首都和朝廷是设在皇帝流动的行在——捺钵。
捺钵,汉译为行宫或行在,是辽朝的最高决策的所在地,是与游牧民族迁徙的习俗密切相关,与契丹人的游牧和渔猎活动相适应的制度。 辽朝皇帝以及大部分贵族和高级官员一年四季往返于四时捺钵之间,圣宗以后更成为定制。“捺钵”是整个辽国的政治中心,不仅有关游牧各部的重大问题要在这里决策,汉地一切重要政务也都要从这里取旨处理。 内蒙古宁城辽中京遗址 内蒙巴林右旗永庆陵壁画 冬捺钵风光

46 辽代的制度-四时捺钵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夏捺钵 秋捺钵 冬捺钵 长春州 正月上旬 捕鹅、钓鱼 永安山、炭山
四月中旬——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猎虎

47 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绿色衣,各备连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有鹅之处举旗,探骑驰报,远泊鸣鼓。鹅惊腾起,左右围骑皆举帜麾之。五坊擎进海东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鹅,取脑以饲鹘。救鹘人例赏银绢。皇帝得头鹅,荐庙,群臣各献酒果,举乐。 刺鹅锥

48 春水图玉佩 秋山图玉饰

49 3、地方行政机构 契丹、奚以及其它草原民族居住地实行部族制,设节度使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设置州县。
辽的地方行政组织中,部族州县不完全由国家直接管辖,又有隶于斡鲁朵及头下者。 内蒙库伦辽墓壁画 擎冠侍从

50 4、斡鲁朵 斡鲁朵,意为宫帐或宫殿。是直属于最高统治者本人的机构,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等职能。辽每一皇帝即位,都建立自己的斡鲁朵,其下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部族州县, 构成独立的经济军事单位。 为皇帝等个人私有,死后由家属后代继承。 内蒙库伦辽墓壁画—-前导仪仗

51 5、头下制 头下,全称头下军州,又作投下,是由辽的宗室、外戚、大臣中立有战功的人,以其所分得的或所俘获的人口设置的。为贵族领地。10世纪末以后,辽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已日益加强,头下军州的数目日趋减少。 被俘掠的汉人和渤海人大都被安置在适宜农耕的地区, 有技艺的则从事手工业。 这些从事农耕的人,一方面要向头下军州的贵族交纳实物地租,另外还须向辽政府交纳课税。城市里的商税,除酒税交给政府外(“征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上京盐铁司”)。 “二税户”:投下军州所属民户,既要向契丹国家提供赋役,又要向领主纳税。 内蒙库伦辽墓壁画 引马男仆

52 第三节 辽代的经济与文化 契丹建立后,利用国家权力把大量汉人、渤海人迁居到它的内地,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这在客观上,加速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契丹政权统治的二百年间,东北地区的社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辽代工具:三齿铁叉 辽代农具:犁镜 辽代农具 铁铲 内蒙昭乌达盟白塔子辽墓壁画 契丹人饮马图 辽代工具:铁剪

53 手工业   手工业以冶铁业较为发达。其境内首山(今鞍山)的铁矿早已开采,近来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发现了辽朝矿坑两三处,深达18米以上。在山西大同一带辽朝遗址中,发现了包括相当多铁铧犁在内的许多铁制工具。汉族的纺织技术也传到了契丹地区,灵河(大凌河)流域蚕织业发达,居民只向政府输纳丝织品而不交谷物,称为“丝蚕户”;上京临潢府也有丝织作坊。陶器制造业也有发展,近年在辽宁境内出土的契丹陶瓷制品中,就有单色釉,有些表里都挂釉,还有三彩釉,它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唐代的陶瓷制造传统。 辽代白釉剔花长颈瓷瓶 辽代陶俑 辽代鎏金银马具饰品

54 辽代覆金面具(随葬品) 辽代鎏金银高翅冠 辽代金花银靴
辽代鎏金银马鞍 辽代覆金面具(随葬品) 辽代鎏金银高翅冠 辽代玉佩饰 辽代金花银靴 辽代龙首形玉车饰

55 辽陈国公主墓

56 辽代白釉提梁皮囊形壶 辽代人首鱼龙瓷壶 辽代鱼鳞纹银壶 辽代铜镜 契丹文铜镜

57 商业 在商业方面,契丹不仅同南方各政权以及西北的西夏、高昌、于田、回纥等都有贸易往来,而且还与日本、高丽、新罗、波斯、大食等国通商。
辽代天庆元宝铜币 辽代清宁通宝铜币

58 辽朝的文化   在辽代,契丹、汉族在经济方面相互交流,在文化方面也相互吸收。由于汉族的封建文化,契丹在统治华北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汉文化,但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契丹和汉族共同创造了以汉文化为核心又带有契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辽文化。 辽朝创立了自己的文字。阿保机建国后,由突吕不等创制契丹文字,后来被叫做契丹大字。阿保机弟迭剌又制契丹小字。 辽代骨质牙刷 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拓片 契丹小字《宣懿哀册》拓片 河北宣化辽墓壁画 辽人茶道图

59 河北张世卿墓壁画 天津蓟县重建于辽代的独乐寺观音阁 内蒙库伦辽墓壁画—饮马仆役 天津蓟县辽代十一面观音塑像 河北宣化出土辽代乐舞壁画

60

61 契丹髡发发型


Download ppt "第十六章 契丹与辽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