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讲 汉初政局、政论与政策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汉承秦制 从封国到削藩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讲 汉初政局、政论与政策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汉承秦制 从封国到削藩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讲 汉初政局、政论与政策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汉承秦制 从封国到削藩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2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汉高祖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自天子不能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齐 民无藏盖。——《史记· 平准书》 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
汉高祖一定羡慕秦始皇的奢华 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

4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高祖政策 赏军功,遣散士兵归乡务农。 招徕流亡,恢复故爵与田宅。 自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 限制商人消费,加重商人算赋。
十五税一,减轻田租。 制定法律:从约法三章到九章律

5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马上得之,安事《诗》、《书》?”
刘邦与陆贾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马上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6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陆贾倡导无为政策 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然失之者乃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新语·无为》

7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孙家洲《汉初的“过秦”思潮与道德教化本位的重建》:秦王朝统治者不懂得“攻守异势”之理,在守天下之时,仍一味地偏信武力和刑罚的威慑力量,漠视思想教育的作用,导致了统治根基的削弱。

8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萧何画像 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9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箫规曹随 (曹参)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史记·曹相国世家》 曹参画像

10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汉文帝像 汉文帝及其儿子汉景帝,继 续黄老政治,创造了“文景之 治”的历史局面。

11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贾谊画像 贾谊一生不得意,他的有所作为 思想与无为政治是存在矛盾的。

12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文帝)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谢曰:“不知。”
(文帝)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 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史记·陈丞相世家》

13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遵从秦制,也是清静无为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央官制上,三公九卿是最重要的职官,而地方上依然是郡县制度为主。

14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三 公 丞相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太尉 总领全国军事 御史大夫 掌监察 百官

15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两 汉 三 公 演 变 对 照 西汉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东汉 司徒 司空

16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太尉 秦官,三公之一。掌全国军事。 彩绘步兵俑,1965年咸阳市杨家湾出土

17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汉书·官公卿表第七上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汉书·官公卿表第七上

18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汉 代 九 卿 太 常 光 禄 勋 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大 鸿 胪 宗 正 大 司 农 少 府

19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主 要 属 官 两长丞 六令丞 博士 均官 都水 太乐 太祝 太宰 太史 太卜 太医
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 主 要 属 官 两长丞 六令丞 博士 均官 都水 太乐 太祝 太宰 太史 太卜 太医

20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 大 夫 谒 者 期 门 羽 林

21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 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负责殿外宫墙内警卫的卫士,由卫尉统领。卫士和指挥机关驻在长安城内未央宫,因未央宫在城南,故称卫士为南军,由卫尉统领。

22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太仆,秦官,掌舆马。 西汉骑兵俑

23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廷尉,秦官,掌刑辟 汉并天下瓦当

24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 汉保塞乌桓率众长 汉鲜卑率众长

25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

26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治粟内史(后改大农令、大司农),掌国家财政。 五铢钱

27 汉承秦制-中央官制 少府,掌皇帝私人财政及山海池泽之税 收获渔猎画像砖 【东汉 高36厘米 宽42厘米 1954年四川省成都市扬子山出土】

28 汉承秦制-地方制度 秦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为36郡,后又扩展到40余郡。

29 汉承秦制-地方制度 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武帝广开三边。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讫于孝平,凡郡(83个)国(20个)一百三”。 西汉郡县图

30 汉承秦制-地方制度 郡太守 郡太守,秦名郡守,汉景帝时改称。秩二千石。执掌劝农桑,平狱讼,督赋税,选孝廉,典兵禁,备盗贼。
与天子剖符而任,可刑赏、辟置属吏。属吏分阁下与诸曹两部分。 佐官有郡丞(边郡又有长史),郡司马,秩皆六百石。

31 汉承秦制-地方制度 郡都尉 郡都尉,秦名郡尉,景帝时改称。秩比二千石。执掌佐太守典武职甲卒。边郡分置部都尉,为数不一。
郡都尉与太守分治军民,开府置吏如太守。 军都尉属吏也分阁下与诸曹。阁下有掾、卒史、属、书佐等,诸曹有功曹等。

32 汉承秦制-地方官制 县令、县长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汉书·百官公卿表》

33 汉承秦制-地方官制 乡里 乡里亦承秦制,大率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里有里正,掌百家。里有围墙,设有监门。里之下,十家为什,五家为伍。

34 从封国到削藩 郡国并行体制 汉初实行分封的历史根据: 其一、项羽分封的事实; 其二、有征秦亡的教训。

35 从封国到削藩

36 从封国到削藩

37 从封国到削藩

38 从封国到削藩

39 从封国到削藩

40 从封国到削藩 金缕玉衣——中山怀王刘修(中山靖王刘胜 之后)的殓服。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
长182CM,用玉1203片,金丝2567克。

41 从封国到削藩

42 从封国到削藩

43 从封国到削藩

44 从封国到削藩

45 从封国到削藩 周亚夫画像 水陆攻战图

46 从封国到削藩

47 西汉全国形势图

48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匈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语言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

49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在与中原交往过程中,匈奴文化或有变化,这个建筑部件的发现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匈奴与中原,依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
“单于天降”瓦当-1955年 内蒙包头市召湾出土 在与中原交往过程中,匈奴文化或有变化,这个建筑部件的发现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匈奴与中原,依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

50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牧马图 汉代牛耕图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51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白登之围

52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匈奴冶游壁画 “高祖乃使刘敬奉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 —《史记·匈奴列传》

53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吕后时期匈奴与汉朝的一次通信 据《汉书·匈奴传》 匈奴单于冒顿的来信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汉朝回信 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54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屈辱的和亲导致马踏匈奴的期待 马踏匈奴-霍去病墓雕像 汉并天下也是理想


Download ppt "第十讲 汉初政局、政论与政策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汉承秦制 从封国到削藩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