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腸敏感
2
有些人每遇到公司有大 project、面臨考試、與重要客戶會面等,都會引發一連串的腹痛、肚瀉、腹脹等腸道過敏徵狀,經常需要上廁所;甚至有些嚴重個案,更可以由稍微的情緒波動或進食了一些普通食物而致,大大影響工作以及日常和社交生活。這種腸道過敏其實是腸易激綜合症,那是否一種生理病?仁安醫院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彭慶茵表示那確實難界定,如果由心理問題影響,那又可以怎樣紓緩和預防?
3
功能性腸病 腸易激綜合症,又稱大腸易激症或腸敏感(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香港約有6%人口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男女比例約為1:1;但一些東方國家,如韓國、印度、日本、孟加拉,則顯示女性患者較男性多,現時無法知道為何這些國家會有較多女性患者,這或與其荷爾蒙及體內益菌平衡與男性不同有關。
4
彭醫生解釋,「腸臟功能負責收縮、放鬆及消化食物,如腸臟收縮太快便會引致腹瀉、腹痛;太慢則會便秘。」那麼它是生理病嗎?「由於照腸鏡不會看出發炎、潰瘍等問題,所以腸易激綜合症不是生理病。它其實是一種功能性腸病,即腸臟出現功能紊亂、失調或腸道過敏的情況,現時亦仍未知其症狀背後的疾病或結構異常的原因。患者多由於情緒、壓力引致腸易激綜合症的徵狀出現,食物、生理期所引起的周期性荷爾蒙改變或會有關。」有研究指出,性格容易緊張,或曾於兒時被傷害或侵犯的人,較容易患上此症。
5
與腸胃炎區別 除了腹絞痛、肚瀉、腹脹、有脹氣,腸易激綜合症也會出現便秘,有些患者會有腹瀉、便秘交替發作。如這些徵狀持續達 3 個月以上,需找醫生檢查,因或已斷定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6
她又稱,「如經檢查後,腸臟沒有出血、發炎,患者亦沒有發燒,毋須太過擔心,腸易激綜合症更不會引起細胞變異而導致癌症。」
彭醫生有女性患者 1 日可上洗手間 10 次或以上,「她因此而不敢行公園,甚至不願離開家門,造成生活壓力之餘,亦影響性生活,嚴重的可導致抑鬱。」 她又稱,「如經檢查後,腸臟沒有出血、發炎,患者亦沒有發燒,毋須太過擔心,腸易激綜合症更不會引起細胞變異而導致癌症。」 腹痛、肚瀉、腹脹,是腸易激綜合症的常見症狀,患者一天可以上洗手間10次以上。
7
腹痛、腹脹、肚瀉,均是腸易激綜合症與腸胃炎的共通徵狀,究竟兩者有何分別?
彭醫生表示,「腸易激綜合症屬於慢性疾病,主因是腸臟功能紊亂,或會伴隨便秘;排便後,仍會感覺排便不清,但腹痛、腹脹等不適可得以紓緩。腸胃炎則是急性病,是由於食物中毒、細菌感染,潰瘍性、炎症而引起,不會有便秘。」前者照大腸內視鏡的檢查報告正常,後者的大便種菌會呈現陽性反應。
8
預防從食物、心情入手 彭醫生稱大部分患者的症狀較輕,均容易控制。「現時沒有直接治療腸易激綜合症的方法,治療目標是控制腹痛、腹瀉、腹脹、自然氣、便秘等症狀,如藥物,(包括止痛藥、止瀉藥、益菌、纖維)或壓力管理、情緒輔導。
9
另外,建議列寫出食物日記,將所吃食物及出現的徵狀及模式記下,嘗試找出致敏原因。」有研究指出,酒精、朱古力、咖啡因、汽水、有氣的食物和飲品、豆類食品、咖喱、辛辣食物、奶類食品、代糖,都可引致這病發作,患者可因應自己情況而戒口。
10
「而保持心情放鬆,接受自己的病情會時好時壞,亦相當重要,以免增加自己面對疾病的壓力。多飲水、多做運動、瑜伽、按摩,亦有助放鬆心情,令大便暢順和定時。飲食模式可以少食多餐,少吃生冷及難消化食物,以免加重腸胃負擔。」
11
千萬別自我判斷 彭醫生特別提醒,「50 歲以上人士,如體型變瘦、發燒,可能會自我判斷為腸易激綜合症,但因早期大腸癌症狀不明顯,亦與此症相似,患者會因此而錯過治療腸癌的機會及延誤治療時間,必須找醫生照腸鏡或做電腦掃描,來確定所患病症。」
12
由於早期大腸癌症狀與腸易激綜合症相似,如大便習慣有異、體型變瘦,必須要找醫生照腸鏡或做電腦掃描,確定所患疾病,以對症下藥作出適當治療。
完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