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地点:福建福州 报告人:张华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地点:福建福州 报告人:张华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地点:福建福州 报告人:张华娟

2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目录 体例 编写特色:主要以诗歌散文鉴赏方法贯穿 欣赏要点与教学建议 注重语感;展开想象;深入体验;力求领悟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 编写特色:主要以诗歌散文鉴赏方法贯穿 欣赏要点与教学建议 注重语感;展开想象;深入体验;力求领悟

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

4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6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1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 长恨歌/白居易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离别(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旅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7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2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西门豹治邺/褚少孙 大铁棰传/魏禧

8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3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9 指导思想: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出发,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挖掘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探求古代经典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情趣。

10 强调几个基本问题 1.选修课的基本特点: 选择性、自主性、探究性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选修课教学的纲领 2.瞻前顾后 :已有积累;终身阅读及高考

11 3、诗歌的本质:激情浓缩 4、学生学习诗歌的需要

12 瞻前—— 人教版 模 块 古代诗歌 古代散文 单元 篇(首) 必 修 必修1 1 3 必修2 7 必修3 4 必修4 8 必修5 合计 22
1 3 必修2 7 必修3 4 必修4 8 必修5 合计 22 5 17 选 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0 18

13 ⑴必修1~5册: 22首古诗、17篇文言,时间用1.25学年; 前一套教材: 44首古诗、33篇古文,用3学年。

14 ⑵与必修的古诗、古文教学有什么区别? 必修以理解语言为主(“文言词语和句式”(必修5的“梳理探究”)——必修的总结,选修的基础 ) 选修侧重“欣赏”古文:重语言疏通,内容理解 必修以单篇为主 选修则适度整合 要重视量的巩固积累 更要重视质的突破:补充\深入\拓展

15 必修课中的诗歌:5个模块中有4个单元 情感与意象 (现代诗歌) 1-1 含英咀华 (诗经、楚辞、汉魏 六朝诗歌)2-2 感受与共鸣 (唐诗)3-2 情思与意境 (宋词)4-2

16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将必修部分的要求条理化为: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探究诗歌的旨意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把握诗歌的意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体会诗歌的声韵

17 必修3二单元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766 咏怀古迹(其三)766 登高767 白居易 琵琶行 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李白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766  咏怀古迹(其三)766   登高767 白居易  琵琶行 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唐诗角度:盛唐、中唐、晚唐; 最杰出的诗人; 代表作品。

18 必修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766 夔州(重庆奉节))因秋托兴,触景伤情 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766)  咏史寄情\对比反衬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767)八层意思

19 选修中杜甫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知人论世(760成都) 1、背诵七律节拍\对仗2、主旨:题目为何非“诸葛祠”?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映阶一联哪两个字与境界最关切?诗人概括诸葛准确吗?英雄指谁?比较《武侯庙》。

20 缘景明情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768由湖北荆州到湖南岳阳)(背诵,颔联写怎样景?颈联意境由宽阔突转狭窄,联系尾联,分析情感。比较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境风格有何不同?链接评文,其他诗) 缘景明情

21 旅夜抒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765,由成都到渝州(重庆)途中)缘景明情

22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处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766冬战乱) 因声求气(1、背诵2、几种悲慨?3、颔联上句写战争悲惨,下句写三峡壮美,组合成什么意境?4与《旅夜》对读,意境章法不同。

23 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理解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8个)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⑷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4 分析综合 ⑴筛选文中的信息 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5 鉴赏评价(主要针对古诗)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6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⑴诗歌的形象 ①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①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⑵诗歌的语言(理解B级,赏析E级)   ①语法角度   ②修辞角度(练字\修辞手法\语言风格) ⑶表达技巧    ①表现方法(表达客观事物):赋、比、兴,衬托、拟人、对比,白描、写意,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借古讽今,联想、想象、象征;

27    ②抒情方法(表情达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⑴评价思想内容(可从诗歌类别入手)   ⑵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作者融入意象、意境中的思想感情。 3.唤起、保护、强化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此乃古诗文学习之根本

28 人教诗歌鉴赏设题与高考设题的契合 【必修3】《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必修4】《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景象?试说明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29 【2006年·山东卷·19】 19.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6分) 【人教版必修5《归去来兮辞 并序》课后“研讨与练习”】 四、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30 教师提前储备: 古诗鉴赏知识、古代文论及其鉴赏能力 《诗词例话》(周振甫) 《唐诗画谱》(明·黄凤池) 《诗词读写丛话》(张中行)
《诗论》(朱光潜) 《唐诗综论》(林庚)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欣赏》(贾文昭 徐召勋) 《名作细读》(孙绍振) 《名作重读》(钱理群)

31 《意与境》(陈铭)《唐诗阅读笔记》(刘士林)
《心灵的和鸣》(杨匡汉)《怅望千秋》(李元洛) 《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 《古老的回声》王富仁/《像唐诗一样生活》冉云飞 《原来唐诗可以这样读》(柏桦) 《诗意春秋伴入眠——唐诗背后的故事》李小菊 《阅读与欣赏》系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稿选) 《名作欣赏》(杂志,山西太原) 《高考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李支舜

32 本模块教学设计 厦门俞发亮设计 ——探究诗旨(重点) ⑴依托教材 明确各单元教学重点 第1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2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把握诗境(重点) 第3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体会诗韵

33 古代散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理解散文的艺术形象(重点) 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风物 人物传记类散文——人物
说理类散文——事实论据、故事 叙事类散文——事件 抒情类散文——情感

34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从形与神关系,体会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把握小品文的生动情趣、灵活多样的特征

35 ⑵灵活地使用两篇知识短文: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文学史的脉络,可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复穿插使用。

36 ⑶用好教材,吃透单元的组织结构 “把握好纲,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教师再示范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
方法指导 示范\过渡 // 学生尝试 自主赏析课后:探究·讨论 相关链接 比较、引申、参见 教师要补充适当的背景材料、评论文章给学生。 “把握好纲,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37 第1单元教参“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诵读;指导学生过语言关(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永恒的主题”,欣赏的基础); 指导学生统观全诗(综合还原); 指导学生在古诗客观内涵的制约下“见仁见智”。

38 第一单元 ①学习“赏析指导”,学生先自学,概括要点,质疑问难;然后,教师答疑,结合作品讲解。
以意逆志:以读者之“意”去“逆”(解读)作家作品之“志”;捕捉“意象”,调动自己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 知人论世:探究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 ——古诗欣赏最基本的方法

39 ②教学《长恨歌》:诵读;利用页下注解初读,过语言关;阅读文后赏析文字,进一步质疑、探究;教师提供材料(或者网页),拓展学生视野,紧扣单元学习重点进行必要的点拨、总结。
③进行自主赏析:或以教师讲析、示范为主,或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四首诗教学形式变化——过语言关是基础、前提,务必抓好诵读、背诵;忌架空分析,忌“贴标签”。 ④学生课外学习“推荐作品”,完成古诗鉴赏(或一词、或一句、或一联、或一首,或几首比较)的小文章(诗评、读后感、古诗新读)。教师补充作业:与本单元教学重点相关的高考古诗鉴赏试题。

40 ⑷温习相关课文(文艺评论) 必修5:《咬文嚼字》《说“木叶”》 《谈中国诗》 介绍这类文章、书刊给学生课外阅读。

41 ⑸相机补充高考有关知识 文学知识与鉴赏能力有关系吗?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清楚地阐释了文学知识(包括文体知识、表现手法和背景材料)与鉴赏能力的关系,即理性知识指向“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2 《课程标准》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诗的分类,从内容的角度:怀古诗、咏物诗、爱情诗、闺怨诗、伤春诗、送别诗、讽刺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行旅诗、爱国诗、题画诗、哲理诗;从体裁的角度: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

43 “词”的知识(词牌、长短句、节奏、韵律等)。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衬托、对比,白描、写意,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借古讽今,联想、想象、象征;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等),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古诗词的个人风格……这些知识、术语可以结合在具体的古诗词阅读中,适当向学生传授,目的是帮助、促进学生理解文本。

44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⑹适当补充高考古诗鉴赏、古文阅读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45 答题规范:①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等;②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③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等;④指出诗中所蕴涵的诗人情感,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 考生答案存在的问题是或不完整,或不具体;其原因在于他们头脑中对这道题的答题要求、答案内容不明确,或者对“怎样答题”的意识不够强烈、鲜明。

46 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等,给1分;
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1分; 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等,2分; 指出诗中所蕴涵的诗人情感,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 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47 4分:⑴本诗的表现手法是寓情于景(1分),先写茅斋低小,但燕子却经常到来,再写看书时,飞虫进来打着人(1分),把自己对茅斋的喜爱之情寄托在燕子、飞虫等意象中,充分体现了茅斋虽小但乐趣无穷。(2分)
3分:⑴用借景抒情(1分)的手法,先点出茅斋低小引来燕子,(1分)体现当时作者不得志,生活环境简单困苦。(1分)琴书体现作者不得志,但未被打倒,还有琴书做伴,全诗以燕子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悲伤之情。

48 2分:⑴本诗用拟人手法,诗人应用借景抒情,(1分)江上的燕子因为茅斋很低就飞来停在上面,琴和书内都有了泥点则引来飞虫。(1分)
1分:采用了联想、寓情于情的手法,描写了低矮茅房、燕子、泥点、飞虫,(1分)好比世间污浊的人和事,影响着独居草堂的诗人,起到了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作用。 0分:作者住在草堂时,看到燕子经常飞来,并衔着泥污,表达了作者看到官场的贪污而远离,抒发作者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49 落实措施: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的知识,给每一位同学的答案打分,并说出理由(得分点\失分点)。每位同学再根据小组的评议修改,使自己的答案升格。

50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 [注] ① 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51 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52 ⑺课时安排 每单元6节,6单元36节(9周)。 教学环节: 注重感悟(诵读) 展开想象(补充、扩展、联系、对比)
深入体验(情感反应,感受人物的 喜怒哀乐) 力求领悟(理智认识,出乎其外)

53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克服文言教学的两个难题。 ⑴“生之学”与“师之教” “第二外语”; “字字落实”“串讲直译”的尴尬、无奈。
古文久远难懂与学生投入时间不足的矛盾。 ⑵“言教”与“文教” 唯“言”独尊——肢解成语言碎片 以内容为主——空泛

54 “文”“言”相生相融(程永超) ⑴解读文言文本:因言释文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邹忌修八尺有余” “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三国志·诸葛亮传》) ⑵阐释文言作品:因文悟言 《陈情表》“无一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性至情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详,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词旨,方不辜负作者苦心,而得此文之益。”(清代余诚)

55 2.重视诵读和背诵。 学生的“诵读”逐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①读准字音(尤其是多音字、通假字); ②划分节奏(诗、词、曲须逐句划分); “一字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恰//……”(《沁园春·长沙》) ③正确把握感情基调; ④读出押韵的和谐美。

56 倘若进一步提高要求,则应当指导学生在前面的基础上,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读出古诗词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读出平仄的韵律,读出自己的个性化感受、体验。
再次,“诵读”教学,不是一个或者几个朗诵素质好的学生的“表演”行为,而是每一个学生都须参与的学习活动。固然,听范读、录音不失为“诵读”教学的一种手段、一种形式,但是,它不能代替每个学生自己开口诵读。

57 3.拓展古文阅读的视角。 古文的学习,价值是多方面的,既有文言方面的,还有文章、文学、文化方面的。 我们应努力冲破过去局限于社会历史、阶级斗争的狭隘视角,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宗教、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军事学、交际学等广阔视野来观照、解读文本。例如,《赤壁赋》体现了儒道佛三种宗教文化在苏轼灵魂深处中的碰撞与融合。

58 4.开拓古诗学习的途径。 在古诗词教学中,怎样加深对古诗词的阅读?怎样将古诗词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多年来广大教师不断摸索、大胆实践,创造出“诗词素描 、诗词赏析、古诗品读、读诗感悟、古诗新读、我与诗词、古诗畅想、比较阅读”等形式,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热情,而且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59 询问《蒹葭》 栾庆怡 ——读诗感悟 你的主人公是谁?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富是穷?是种地还是打鱼,是放牧还是砍柴?
你的“伊人”是谁?是爱人还是恋人,是亲属还是友人?是贤达还是隐者,是征夫还是浪人? “在水一方”,到底是何方?“在水之湄”,到底哪处水草旁?“在水之涘”,又在哪里的河岸上?

60 “白露为霜”,你是不是深夜就出访?“白露未已”,你是不是一直找到大天亮?“蒹葭苍苍”,你是不是看到白芦花,就想给你思念的人换上棉衣裳?
“道阻且长”,你为何还要到那虚无缥缈的“水中央”? “道阻且跻”,为什么只能对“水中坻”远远望一望? “道阻且右”,为了登上“水中沚”,你为何依然前行,不见有丝毫的彷徨? “溯徊”难行,跌跌撞撞;“溯游”路长,行迹匆匆。是什么样的“心上人”使得你意志如此坚,力量这样强?

61 你到底是为了爱情,还是为追求别样?如果是爱情,哪一位淑女,哪一位君郎?如果是别样,你又何必跋山涉水去远方?
你是实有,还是虚妄?是急迫,还是怅惘? 说你是个谜,你不过百字,能有多大容量?说你不是谜,为何众说不一,纷纷扬扬? 说你吟咏爱情的,笔下生花,把你打扮得真像新娘和新郎。说你象征“企慕”的,挥笔写意,只给你画出了一个模糊的模样。

62 蒹葭啊,你到底是什么样的化身,为我们编织了一张这么迷人的网?
有人见到你,就说爱情不在于拥有,而在于追求;有人见到你,就说做事不计结果,而重在过程;还有人说,与其与你朝夕相伴,不如念你地久天长。 蒹葭啊?你的魅力到底何在?是你追寻的执着,还是你高远的向往?是你多层的意蕴,还是你留给后人的无际想象? 蒹葭啊,请你思量。

63 “伊人”在何方 ——再读《兼葭》 顺着清澈的溪流,信步于柳岸绿堤。水中小洲白茫茫的芦苇,沐浴在浓浓的晨雾里,一片溟蒙、神秘。——莫不是《蒹葭》的意境? 千百年来,多少痴情的人儿,企盼着“在水一方”的伊人。蒹葭苍苍,路儿遥遥,河水弯弯,伊人“宛在水中央”。踏着露水,逆着曲水去寻,迎着直流而觅。朝阳正出,“白露且长”,伊人仍在远方。

64 在青年男女眼里,《蒹葭》无愧于一首让人玩味不尽的情诗。在他口里,“伊人”是“她”;在她心中,“伊人”是“他”,诗中芦苇、霜露、秋水组合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重章叠句,反复吟唱,表达了孜孜以求、所思不见的怅惘心境;而伊人可望不可及,令“他”(她)“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艰难地跋涉,则形象地展现了为追寻“伊人”不懈努力的不平凡历程。其间所包含的甘苦、韵味,引发了读者无尽的遐想。 恋爱中的男女是幸福的,又是痛苦的,苦乐都在思念之中。有了“伊人”,内心充实、甜蜜,充满了希望;但伊人“宛在水中坻”,“道阻且跻”。重要的是,道路越是艰难、遥远,越能激发起痴情人追寻的热望和激情。

65 不仅仅是恋爱,人的一生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不亦如此吗?古今多少事,不正像《蒹葭》里的“他(她)”一样苦苦求索吗?另一方面,人倘若心中没有了“伊人”,一切行动便丧失了目标,失去了意义,活着就只为了活着。
所以,“伊人”永远“宛在水中止”,“道阻且右”,人们只有不停反复地“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一步步接近。——人的一生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回合组成一个大回合。理想永远在前头,实现了一个愿望,前方又出现一个新的目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永不停息地追求过程之中。逆水而行追寻的足迹,深深印在沙滩浅草中,清晰地写在人生的履历里。 “伊人”在何方?伊人“在水之涘”——亭亭玉立于我们眼前,又在我们难以企及的远方……

66 ⑴让学生掌握意象、意境两个概念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单元备课示例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厦门俞发亮设计 单元学习重点: ⑴让学生掌握意象、意境两个概念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⑶《梦游天姥吟留别》《蜀相》。

67 单元教学难点: 意象的特点,情景之间的关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单元学习基础: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对诗人生平和为人的理解。

68 二、学法指导 “知识与能力”维度: 第一,掌握意象、意境两个概念。诗歌主要靠意象来构成诗的意蕴。意象就是蕴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境是一种情和景融合营造出的艺术境界、一种氛围。比如品析《春江花月夜》,应抓住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意象),进而借助联想、想象,体会春江月夜的画意诗情。 第二,学生要掌握课下注释、课后链接、专题研究中涉及到的重要作家的主要作品、风格、创作手法以及历史的地位等文学常识。目的为课内外的广泛涉猎和征引积贮资料。

69 “过程与方法”维度: 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在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中,置身诗境,体会诗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莫测,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感受浪漫主义华丽情调。 第二,体会意境的方法之二在于联想、想象。学生要能有意识地根据诗歌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通过联想、想象,把简单、孤立的意象,进行画面的组合,体会意境,理解蕴涵的情感。

70 第三,本单元涉及的作家、作品较多,风格各异。在学习时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同是田园诗派的王维和孟浩然进行比较,把李白杜甫进行比较,把豪放派的苏轼和婉约派的姜夔进行比较,甚至还可以根据课后链接中所提供的相同题材的诗歌、相似意境的诗歌进行比较,重点比较意境的异同。

7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 感受诗歌的意境,还要关注作者在诗歌中流露的情感的世界,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比如《春江花月夜》欣赏春江月夜的美丽图画,感悟蕴含着的“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梦游天姥吟留别》欣赏对权贵的蔑视,对壮丽山水的热爱;《夜归鹿门歌》感受诗境的自然恬淡,脱尽尘世烟火;《登岳阳楼》欣赏洞庭的壮阔景象,领会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菩萨蛮(其二)》欣赏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和羁旅怀乡的委婉深沉。

72 三、专题研究 本单元涉猎了从唐初张若虚到清初的纳兰性德,包括代表中国古典诗词高峰的李白、杜甫、苏轼等诗人的作品,时间跨度大,风格多样。在专题研究中,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主要的作家及其代表作,让每位学生选择一名或几名作家(或代表作)进行探究。

73 四、练习题型设计 (一)积累和运用 设计说明:掌握阅读文本中涉及到的重要作家的主要作品、风格、创作手法以及历史的地位,记住一些名篇名句,提高鉴赏能力,为今后的进一步诗歌的学习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 1.孟浩然、王维, 诗派的代表诗人,世人以 并称。 2. ,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唐代田园 王孟;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74 (二)能力与拓展 1.阅读《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四句,简要分析情境的关系。 (寓情于景,写出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75 2.从情境的角度,赏析《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两句。
吴楚一东一南,被洞庭湖坼分开来;乾坤与日月都浮在洞庭湖上,这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一个“坼”字、一个“浮”字,又给这广阔的境界增添了动人心魄的气势,意境十分雄浑阔大。这种阔大的意境又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使诗歌的基调悲伤却不消沉,沉郁却不压抑,体现诗人沉郁顿挫风格。

76 3.阅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和王维《归嵩山作》,比较两首诗歌在意境上的异同。
意境优美、恬淡,都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不同点:《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详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7期)

77 五、评价与考试 注重多元评价、过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欣赏个性为重点,从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读书笔记、评论鉴赏文章、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终结性评价:书面考试等。 A卷(100分)+B卷(50分)=全卷(150分) 及格:60分(A卷),90分(全卷)

78 点评 深入理解选修课程 准确把握教材,充分运用教材教参 重点突出,结合实际

79 山东临沂朱成广古诗教学设计 1.亲近文本——诵读
“诵读提示: (1)此诗为歌行体,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长短相间,交错、回环,注意读出时缓时及的节奏,体会诗人半吐半吞、欲说还休的情感。 (2)最后两句连用七言,如滔滔洪水,奔涌而出,诵读时要注意音节中所体现出的感情高潮。”(选修《拟行路难》) 音读—义读—情读—美读

80 二、落实为学生对诗歌的真正需求 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诗歌所传达的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诗人心灵的感动,感情的兴发。阅读和讲授诗歌的时候,我伴随着诗人的兴发感动,把一个鲜活的生命表现出来。我的心灵、我的感情、我的生活环境、我的阅读背景,通过作品和古代的诗人形成心灵的交汇,在这个交汇之中,我不仅是体会了古人的思想和心灵,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我自己个人当下的存在,提升了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古典诗歌的真正生命,是它美好的、兴发感动的作用 ,是使人有一颗不死的心灵。

81 三、要落实为具体的教学策略 “兴感”—复活意境,唤起诗情 建立同情,激发共鸣 “逆志”—通过“文字—意象—意蕴”三个层
面不断深入的解读,了解诗人不同 的性格、风格、襟怀。

82 2.“诗歌素描” (理解、感悟、语言转换训练) ◎曾冬《唐诗漫步》 ◎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白话散文 (三十年代国立清华大学考题)

83 曾冬《唐诗漫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84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深了。雨渐渐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85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若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我拥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渐渐沥沥的雨。

86 3. “我最喜爱的一句诗”征文活动(鉴赏、审美)

87 学生作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一股清凉的气息拂来,那是明月松间照的恬淡;一串淡远的音符飘过,那是清泉石上流的润泽。 清馨怡人,淡远悠扬。松间明月朗朗照亮一弯纯净的心湖,一片菊花飘香的圣土。石上清泉涓涓地流,流去满身的疲惫,尔后如一只初醒的鸟儿径直飞向那一片苍茫的绿叶。 漫步林间,任身上映出松针的翠影,浮现出亘古的幽静,任脚步下踏出轻快的步伐,与石泉流水对唱、和歌。不知不觉间,流出了一个安谧的梦,梦中以树根为枕,静静地藉草而眠,让泉水在我身畔流淌,松针在我身上堆积。 王维安在?问石泉,无语,只是默默流。 (一班 李海龙)

88 你在我的船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舒婷 双桅船因海岸而安闲,海岸因双桅船而精彩。 一只双桅船,一条海岸线。是“缘”将我们连在一起。就如同灯塔,是失落时的安慰;又如同海港,是痛苦时的勉励。 朋友,无须时刻相伴,也能让人生多一份精彩;人生无须有多少精彩,有一位知心的师长,便能铭记终生。 也许一年后的我们,会像双桅船一样各奔东西;也许人生航程上,等待我们的是险滩暗礁、狂风暴雨,只要在你的视线里,我便能鼓足勇气。 (二班 刘兴华)

89 4. “感动中国”古代诗人颁奖辞写作(探究、应用)

90 豪放不羁的诗人:谁能有飘逸自然的处世态度,谁能坦言愤世嫉俗的内心之苦?他衣袂飘飘,骑白鹿于青崖间,放飞心灵,做人生的主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了他高尚的灵魂!(一班 李海龙)
一壶清酒,挥洒出一片豪放,一支墨笔,涂抹出大唐的盛世之风。在文学的长河里,你是一朵奇葩,你的诗,是这奇葩永久的芬芳,踏着水中的月华,你已远航。(五班 苏晓林)

91 诗坛霸主,谪仙人:汪洋肆恣,他是酒中王侯,俊逸洒脱,他是诗坛霸主,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让他的诗作如行云流水,飘逸空灵,讴歌山河的壮美,抨击黑暗,追求光明,他豪情万丈,愤世嫉俗,殊不知,中华民族文化的夜空因超凡脱俗的他而更加璀璨。 狂放不羁酒中仙:一星升起,他灿烂得是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 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李太白,谪仙哉! (四班 黄清华)

92 陶渊明的傲气高贵是众所周知的,他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不因五斗米而折腰”,清贫的生活却给了他怡然自得的心境 ,获得了生命的洒脱。贫贱并不是卑微,权贵并不是高贵。有谁还记得陶渊明时代权势最高的官吏?但我们却永远铭记住了一个归隐诗人的诗篇。

93 6.他山之石—读者学习诗歌的戏剧化方法 选择一首诗歌。 将这首诗歌与相同作者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
设置朗读诗歌的背景和环境,例如可以运用古典音乐或者爵士乐来表现诗歌的基调。 朗读的同时可选择运用一定的道具。 和一个同伴共同练习,并提出更好的表现诗歌的建议。 准备一系列供讨论的问题,以激发听众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如可以一起探讨诗歌的意思、格调、意图和形式等。 给那些对你的表演进行录像的人提出一些书面的建议。 邀请你的家人和朋友参加诗歌朗诵会。

94 相应模块导语摘要整理结果: 鉴赏活动涉及的认知活动对象:意境、意象、诗意, 思想,情感、情趣,语言,节奏、声律
鉴赏活动涉及的方式:朗读、诵读、吟咏、背诵, 领悟,想象、联想,理解、联系 鉴赏活动涉及的相关知识经验:个人经验、文化常 识、时代背景、作家作品知识

95 点评: 重视诗歌本质 调动学生兴趣 读写结合 活动丰富

96 杜甫与杜诗 安徽师大附中朱诵玉设计 教学目标: 深入了解杜甫,了解杜诗 体味杜诗风格,欣赏杜诗

97 教学过程 (一)准备(课前) 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杜甫及杜诗 2.对材料进行归纳提炼,形成基本认识 (二)学习(课中) 1.导入 秋兴八首(玉露凋伤)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登高 2.欣赏 ◇诵读选修教材中的四首诗 ◇欣赏并体味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本课时重点在“沉郁” )

98 (三)拓展(课后) ◇继续搜集相关资料,研究杜甫和杜诗,以下内容供参考 1.写一篇关于杜诗“顿挫”特点的小论文,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研究杜诗的其他风格。参考诗篇:《望岳》、《绝句(两个黄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春夜喜雨》等。 3.李白杜甫之比较: 参考国学网站 http://

99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阿房宫赋》《六国论》《伶官传序》
课例2,历史兴亡课件制作交流活动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阿房宫赋》《六国论》《伶官传序》 必修3—— 《过秦论》

100 活动过程 1、分组 A1、A2、A3, B1、B2、B3, C1、C2、C3, D1、D2、D3 2、组内分工
收集资料、制作课件、解说演示等 3、班级交流 按序演示,一人操作、一人解说,全组回答班级同学提问

101 课件展示 a、任婧 b、晋娇 c、秦克伟

102 点评 二次整合,突出名家、主题 动手实践,熏陶感染 问题:容易浅表化 借用教材还不够 学生普遍能力考察

103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北京大兴一中张洋设计 第一课时:起始学习
学生拿到教材(资料)后,通读本单元30首(教材里的10首,已学过的10首,补充10首)诗歌。选择其中3首,说出自己阅读时的感受;并用书面形式呈现初步阅读体验。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 老师提供30首诗的赏析材料,学生阅读,并相互交流,与老师对话,进一步理解作品。之后,每位学生再任选择其中3首,相互交流自己阅读时的感受;并用书面形式呈现再次阅读时的审美体验。

104 第三课时:范例学习 教师推荐四首典型诗篇,分别提供学生的初读、再读的体验的书面作业;并进行比较。 教师分析四首诗意象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参看上文之“专题学习内容”)。并展示精心准备的四段鉴赏性文字,为同学作鉴赏表达的示例。 学生结合鉴赏示例,对自己的第二次的书面作业进行修改完善。

105 第四课时:归类学习 从30首诗中选出能归为一类的3-5首诗,形成一个小专题,进行专题赏析。指出这一类诗的归类依据,特别是情景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第五课时:小组交流 分出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内部之间交流专题赏析材料,并重点推荐一篇,作为本小组参加全班交流的作品。教师提出修改的指导意见,学生分工合作。

106 第六课时:全班交流 各小组展示本组专题研究成果,教师分别点评。 推荐同学谈单元学习心得。 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元检测(文学常识、默写、诗歌欣赏和专题探究)。

107 点评: 借用教材赏析指导中对意象的分析来贯穿教学; 读写结合,调动学生; 量的积累,重视评论;
问题:量多;自选,不经典;忽略读后感与评论区别

108 读后感与评论的区别 再一次读朱淑真的《蝶恋花》,我不再为青春的流逝而抚膺长叹。时间故是无情物,它带走了你的太多太多,但是我们毕竟是时间的主人,我们用辛勤的双手操纵着时间,让它为我所用,即使春天随风飘往远方,那么我们也不会叹息的,记得艾青说过:“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一点也不假,春天消逝了,不是还有百花争妍的暖夏,硕果累累的金秋,白雪皑皑的静冬吗?春天逝去,生活中积极的精神却长存,所以没有什么遗憾,没什么悲伤!春天去了就去了,只要你认真享受以后的每一天,生活还是美好的。

109 读《天净沙 秋思》有感 作者在诗歌的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者几棵凋零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颤抖着,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孤独悲壮的秋景。自古诗人多伤秋,此诗造出的凄清氛围也是在烘托着作者内心的悲戚。昏鸦还有老树可以归,可独自一人漂泊在外的游子,却是有家归不得。那是何等的痛苦无奈。 别人的小家里温馨团圆,而游子却只能独自一人流浪,这怎能不让浪迹天涯的游子有种断肠的感觉啊!

110 谢谢!欢迎批评指正


Download ppt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地点:福建福州 报告人:张华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