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转型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转型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转型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 全球经济:复苏中面临挑战 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 中国经济的思考:系统推进发展转型

3 全球经济:复苏 摩根大通全球采购经理人综合指数从9月份的53上升至54.4,达到了自2004年7月以来的最高值。全球制造商最新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产出正在上升,就业前景也在好转。 IMF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出现历史上罕见的负增长,由此足见本轮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影响。但在对2010年世界经济的预期中,IMF则显示比较乐观,认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到3.1%。而世界经济研究中的预期则高达4.2%。

4 全球经济:挑战 德意志银行全球市场高级分析师高登表示,危机可能正告别全球流动性恐慌的第二阶段,现在应尽早考虑“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如何如何跨越失衡发展的模式障碍,走向可持续发展之道。 “后危机时代”带来的最深远的思考和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改变造成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因素和增长模式,它包括:全球统一和谐有效的监管制度和合作体系的建立,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失衡发展的增长模式的调整,能够带来双赢效果的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等。

5 全球经济:复苏缺乏动力 投资:各国救济措施的逐步退出。 消费:失业率增高,储蓄率增高,对流动性过大的预期。 出口: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6 全球经济:困难与障碍 根据经济学家们的分析,目前全球经济正在走向复苏,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其中最有可能使延缓复苏 的两个问题就是全球通胀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

7 全球通胀 各国政府都向市场注入了规模巨大的流动性。 发展中国家输入性通胀问题。 回报率低,导致实业部门的资金再次回流到发展缓慢的金融市场。

8 全球贸易保护 美欧等国为了本国利益,反其道而行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施压人民币汇率,其结果将阻碍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9 今年7月份,WTO曾预测,今年全球反倾销案件可能要达437件 ,是2008年的2

10 9月28日,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表报告指出,G20峰会结束后不到一年时间,已有56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99项措施,还准备实施134项,其中已经实施的,目标第一是中国,第二是美国,第三是德国;准备实施的134项里面,第一还是中国,占77项,第二是美国,第三是德国。

11 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 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明年经济增长与调控 中国经济对危机的思考:系统推进发展转型

12 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同增长7.7%,其中三季度增长8.9%;9月份CPI环比继续上涨0.4%,PPI环比上涨0.6%。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4.3%,比上月微升0.3个百分点,连续第7个月高于临界点。 《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秋季报告》显示,原材料工业受投资拉动回升明显。前三季度,我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增速从一季度的5.1%加快到9月份的16.5%,4月份以后各月增速平均以2个百分点左右的上升幅度直线攀升。

13 图表:预计明年我国工业经济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14 一是投资持续高速增长。1月至9月份,城镇固定资产同比增长33
一是投资持续高速增长。1月至9月份,城镇固定资产同比增长33.3%。其中新增部分增幅均超过60%。从行业看,除了政府投资集中的行业之外,房地产、汽车两大以市场驱动的先导产业的投资也在加速。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从2月份的1%上升到9月份的17.7%。1—9月份,汽车产、销量累计分别达到961万辆和966万辆,同比增长32%和34%,拉动汽车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增长。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看,除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48.4%外,个体经营企业投资增速达到34%,外资企业投资也在逐渐恢复。9月份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8.93%,这是自去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连续两月出现的正增长。

15 二是消费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前9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 1%,其中,7—9月份增速分别为15. 2%和15. 4%、15
二是消费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前9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1%,其中,7—9月份增速分别为15.2%和15.4%、15.5%。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实际增幅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农村消费促进政策效果明显,县及县以下消费增长15.9%,比市级增幅高出1.1个百分点。

16 三是出口降幅收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1—9月进出口总额下降20. 89%,较上半年降幅缩小2
三是出口降幅收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1—9月进出口总额下降20.89%,较上半年降幅缩小2.5个百分点。7、8、9三个月单月出口规模均超过1000亿美元,经季节调整后,9月份出口环比增长6.3%。

17 四是工业增长稳步上升,效益逐步改善。1—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呈持续回升态势,9月份增长13. 9%。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9月份达到54
 四是工业增长稳步上升,效益逐步改善。1—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呈持续回升态势,9月份增长13.9%。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9月份达到54.3%,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采购量指数上升幅度更大,分别达到58、56.8和58.4,制造业景气继续向好。

18 五是农民工向城市回流增加,就业状况有所改善。截至6月底,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15097万人,创历史新高,比去年末净增加1059万人,目前97%左右的农民工已经找到工作。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连续4个月超过50,9月份已经达到53.2。就业形势的稳定和改善,将为下一阶段经济的健康运行奠定较好基础。

19 总体而言,与上半年相比,三季度以来经济回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出现二次探底的风险已经很小,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阶段性成功。预计2009年全年有望实现略高于8%的经济增长。

20 明年经济增长与控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明年国内物价总水平(CPI)将逐月、逐季上涨。但上涨应该是合理、可控的,预计全年CPI将控制在3%左右。明年中国经济会再次出现“高增长、低通胀”。

21 首先,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今年新开工的众多投资项目属于长期大型项目,建设和投资周期长。另一方面,虽然政策效应在递减,但尚有释放空间。
其次,出口增长将由负变正。国际经济环境趋于改善,8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到53.1,为26个月以来的新高;新订单指数达到58.2,创61个月以来新高;9月虽略降但仍处高位。

22 明年需要实施增长与物价“双稳”方针,着力提升增长质量和效益经济稳步回升态势基本确立,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明年要将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控制在合理水平,既要避免信贷规模大幅度缩减,又要防止流动性过于充裕。加强资金流向监管,引导资金及其他资源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流向市场驱动的投资领域,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向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的领域;;流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中长期竞争力提高的领域。积极应对美元汇率波动风险,防范国际资金异常流动的冲击。

23 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落实预定的公共投资计划,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要着力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将减税负与促就业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程度。进一步完善金融、财税政策,加大对居民合理购房需求的支持。

24 两个需要关注的方面:一是要着力应对本轮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成本上升压力。今年发放了这么多贷款,将来必须考虑回收流动性问题。二是要着力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货币政策连续性、有效性的挑战,以及对我国汇率政策保持合理均衡导向的挑战。

25 中国经济的思考:系统推进发展转型 多数专家和学者看法的认为,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现象,综合表现在四个方面:“高增长、低就业”问题日趋严重;“重外需、轻内需”、“城市化、二元化”问题;“财政强、保障弱”问题不断突出。

26 从形式上看,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现象是一个悖论,背后体现了复杂而特殊的形成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机构演进的动力机制比较强劲,而平衡机制有所弱化。

27 经济结构发展失衡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 投资主体的结构 资金的投向 消费的城乡差距 收入分配与增长

28 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政府扶持下的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4%。相比之下,消费增速依然乏力,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15%,明显低于危机前水平。

29 过去25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逐步上升,而最终消费率不断下降。导致我国目前的最终需求结构严重失衡。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03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5.4%,资本形成率为42.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率为42.8%;而据商务部数据,2007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只有36%左右,3年时间下降了19.4个百分点。  

30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费率约77%,固定资本形成率为23%。2007年我国的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十几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看,目前我国消费率太低,固定资产投资率太高,积累与消费比例已经严重失衡。

31 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长7. 7%。投资对增长的贡献率为达73%个百分点;消费率贡献为4个百分点,而受外需萎缩的影响,出口则拖累了中国经济3
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长7.7%。投资对增长的贡献率为达73%个百分点;消费率贡献为4个百分点,而受外需萎缩的影响,出口则拖累了中国经济3.6个百分点。

32 投资主体的结构问题 前三个季度,我国非国有投资增速为27.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少5.7个百分点,比国企投资落后2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愿不足情况十分明显。 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当前要以此次大规模投资为契机,逐步打破行业垄断,进一步开放国内高回报的垄断性服务业。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松绑后,还要积极推进体制性政策的改革引入竞争主体,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

33 资金的投向问题 资产价格泡沫 上半年的人民币信贷增长中票据融资在新增信贷中占有较高份额。从二季度起,短期国际资本开始重新流入中国,4至6月流入规模合计880亿美元左右。如果政府不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不严控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不加强对热钱流入的管理,那么中国国内可能形成新的一轮资产价格泡沫。

34 隐性的通货膨胀:通胀压力最有可能通过资产价格向要素价格传递。
第一,经济增长加速的预期会使全球原材料价格增长比预期要快,由于这次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巨大货币投放量,全球货币流动性会大幅增加,这也会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第二,美国、印度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这会使中国的出口成本增加。第三,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趋势,但是这会增加中国各方面的财务成本。第四,不动产价格的上涨会使企业的财务费用,尤其是固定费用增加。

35 所有制结构问题 2009年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核心因素使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大幅度增加,增速率达到35.6%,如果剔除国有因素,则其他经济成分投资同比增速仅为20%。中央项目增速迅猛,但新增刺激性投资大部分流入了国企及垄断行业。

36 消费的城乡差距 1月份以后,甘肃省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 额增长速度已连续八个月超过城市。这种现象从2001年以来是首次出现。尽管如此,农村消费绝对额仍然只是城市消费总额的不到1/3。 数据补充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第二方面是,由过分依赖出口转向扩大内需,发展消费型大国。“相对于均衡的产出分配和良性的内需结构来说,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利益分配格局是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

37 收入分配与增长 分配格局调整 扩大内需另一侧面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当前我国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出现“三低现象”一是劳动者收入在GNI(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低;二是劳动者报酬增长持续慢于经济增长,其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三是劳动要素在企业内部分配中的比重低。从1998年到2005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

38 经济增长与就业 就业与经济增长不同步体现为,就业增长率明显低于GDP增长率;就业弹性系数逐年下降。就业弹性由“九五”期间的0.14下降到“十五”期间的0.12,2008年为0.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仅能带动80万个就业。

39 社会保障问题 虽然我们也相继出台与民生相关的就业、社保、住房、医疗政策等社会建设政策,但是与“保增长”而迅速推出的4万亿投资的力度相比我国对于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投资,财政投入和支出力度仍显不够。因此,如何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资,特别是要发挥财政资金在公共服务领域“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应是管理层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40

41 中国经济的思考:机遇与突破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多数学者和专家的意见认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需要系统推进,其中主要有三个层面:
技术创新是动力 提升内需是根本 社会保障是基础。 

42 突破:技术创新是动力 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首都科技界表示,要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温家宝说,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说,“我们已经认识到这次危机的根源是一个科技危机,是一个科技产业化的危机,所以经济复苏和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寻找新的科技基础。”      专家和学者们表示,近年来,内需不振外需受阻,根本原因是产业和产品的技术改进和技术附加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利用科技创新扩大消费多样性提升消费层次,是解决内需和外需的根本路径。      在后危机时期,一个大思路也正在凸显,即以科学技术的功能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稳步复苏。在前期财政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基础上,现在需要有一个财政上的投资转向,也就是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推动。加快实施与扩内需、保增长关系密切的16个重大专项;积极推广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支撑重点产业振兴;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实施企业创新工程等等。    

43  专家和学者们表示,以上为近期科技发展规划,针对的是目前危机时期经济复苏的需要。与此同时,在后危机时期也需要抓紧规划危机后的科技发展,要在新能源、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方面进行高端研发,以支撑大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理顺煤、电价格,完善天然气定价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研究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支持,积极引进节能环保先进适用技术。探索建立适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的节能减排交易体系,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节能减排效能。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4 突破:提升内需是根本 启动民间投资 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当前要以此次大规模投资为契机,逐步打破行业垄断,进一步开放国内高回报的垄断性服务业。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松绑后,还要积极推进体制性政策的改革引入竞争主体,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  民间投资要跟上,必须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更为沉重。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和能拉动就业的企业,需要国家在财税政策上给以支持。加快出台配套措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扩大对内开放,激活内需潜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垄断行业改革,加快放宽铁路、电信、电力、石油、金融等基础产业,教育、医疗、文化、出版等服务业,以及部分城市公共事业的准入管制;既要有大的原则,也要有可操作的实施办法,真正做到公平准入、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地方、企业、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缓解结构性供给不足矛盾,满足居民不断扩大的需求,提升内需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45 提高收入水平  国家应该在财富的存量上作重大调整,通过按生产要素参与初次分配、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结构性减税,切实保障国民财产性收入等措施,真正提升国民的消费实力。 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以及居民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加快并逐步完成养老、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消费也才有足够的动力 。 

46 突破:社会保障是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税,“目前我们需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建立一个全覆盖、广包容、可流动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把这个架构建立起来,同时逐步进行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改革。”   

47 “走出去”与多元化 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出口下降幅度超过我国,我国出口产品 占主要贸易伙伴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按照进口国统计, 2009年上半年,我国占美国日本和欧盟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7%,22.3%和17.5%,比2008年底分别高出2.6、3.5和1.5个百分点。 继续稳定出口,实施多元化“走出去”战略。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继续稳定出口,尤其要珍惜和抓住危机中潜藏的机遇,提升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中的高端系统集成能力,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48 谢谢!


Download ppt "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转型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