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分析 [第五版] 化學 Chemical Exploring Analysis [5E] 原著 Daniel C. Harri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分析 [第五版] 化學 Chemical Exploring Analysis [5E] 原著 Daniel C. Harri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分析 [第五版] 化學 Chemical Exploring Analysis [5E] 原著 Daniel C. Harris
分析 [第五版] 化學 Exploring Chemical Analysis [5E] 原著 Daniel C. Harris 譯者 林維炤‧李淵博 歐亞書局

2 CH 17 光譜測定法的原理與應用 17-1 光的性質 17-2 光的吸收 17-3 實用事項 17-4 比爾定律的使用 17-5 分光光度計

3 CH 17 光譜測定法的原理與應用 17-6 分析化學中的冷光 17-7 原子光譜法 17-8 原子化:火焰、加熱爐與電漿 17-9 干擾

4 本章中將會討論利用電磁輻射測量化學濃度之光譜測定法(spectrophotometry)的基本原理與光譜儀器之構造及其應用。

5 spectrum The word was first used scientifically within the field of optics to describe the rainbow of colors in visible light when separated using a prism.

6 17-1 光的性質 光可形容為波動也可形容為粒子。光波由相互垂直之振動的電場與磁場所組成(圖 17-1)。波長(wavelength;v)為兩個波峰之間的距離。頻率(frequency;Hz)為波動每秒鐘的振動數。頻率的單位為秒的倒數,s-1。每秒鐘產生一次振動也稱為 1 赫茲(hertz;Hz)。 P.389

7 圖17-1 圖 17-1 平面極化電磁輻射的波長為 λ,沿著 x 軸方向進行。電場在 xy 平面振動,磁場在 xz 平面振動。通常未極化的光其電場與磁場會存在於所有平面。 P.389

8 範例 1 波長與頻率的關係 微波爐中頻率為 2.45 GHz 的輻射之波長為多少? P.389

9 光也可想像成稱為光子(photon)的粒子。光子的能量 E(以 joule,J 為測量單位)與頻率成正比:
 其中 h 為蒲朗克常數(= × 10-34 J.s)。 結合方程式 17-1 與 17-2 可得:  其中 (=1/λ)稱為波數(wavenumber)。 P.390

10 電磁光譜(electromagnetic spectrum)的區域如圖 17-2 所示。眼睛可偵測的可見光僅占電磁光譜的一小部分。
原子或分子的最低能階狀態稱為基態(ground state)。當分子吸收光子,分子的能量會增加,這就是分子被激發至激發態(excited state)(圖 17-3)。 P

11 圖17-4 圖 17-2 電磁光譜,顯示每個區域中的輻射被吸收時發生之代表性分子過程。可見光譜的波長範圍為 380 至 780 奈米(1 nm = 10-9 m)。 P.390

12 圖17-4 圖 17-3 吸收光會增加分子的能量。放出光則會減少分子的能量。 P.391

13 X 射線與低波長紫外線輻射是有害的,因為它們會打斷化學鍵並游離分子,這也就是必須減少曝露於醫療用 X 射線的原因。
P. 391

14 圖17-4 圖 17-4 於 1.3 微巴(μbar)下撕開 Scotch® 膠帶捲所釋
放的可見光(藍光)。可見光的發散伴隨著 X 射線的釋放。 P.391

15 解 範例 2 當分子吸收 (a) 波長 500 nm 的可見光或 (b) 波數 1251 cm-1 的紅外輻射時,其能量增加多少焦耳? 光能
P

16 17-2 光的吸收 分光光度計(spectrophotometer)用於測量光的穿透。
17-2 光的吸收 分光光度計(spectrophotometer)用於測量光的穿透。 具有非常窄之波長範圍的光稱為單色光(monochromatic)。在圖17-5 中,光通過單光器,此裝置可選擇窄波寬範圍的波長。 P.392

17 圖17-4 圖 17-5 單光源光譜實驗示意圖。 P.392

18 穿透度、吸收度與比爾定律 穿透度(transmittance;T)為入射光穿透樣品的分率。
在化學分析上最常用的測量量為吸收度(absorbance;A),其定義為 P.393

19 範例 3 吸收度與穿透度 相當於 99% 穿透度的吸收度是多少?又相當於 0.10% 的穿透度又是多少? P.393

20 吸收度與樣品中光吸收分子的濃度成正比。圖 17-6 顯示 KMnO4 的吸收度與超過四個級數的濃度成正比(從 0.6 μM 至 3 mM)。
比爾定律(Beer’s law): ε 稱為莫耳吸收率(molar absorptivity)。 彩色插圖 13 顯示吸光分子濃度增加時顏色強度亦增加。 P.394

21 圖 17-5 圖 17-6 (a) 四個不同濃度之 KMnO4 的吸收光譜。(b) 於 555 nm 的最大吸收與 0.6 μM 至 3 mM 範圍的濃度成正比。此測量使用的 Cary 5000 紫外線-可見光-近紅外線分光光度計較許多儀器有更廣的操作範圍。通常要準確測量高於 2 或低於 0.01 的吸收度是困難的。 P.394

22 彩色插圖 13 彩色插圖 13 用於光譜分析之鐵(二氮雜菲)32+ 標準品(17-2 節)。量瓶中含有鐵離子濃度由 1 mg/L(左側)到 10 mg/L(右側)之鐵(二氮雜菲)32+溶液。

23 範例 4 比爾定律的利用 圖 17-6 中置於光徑長度 cm 之樣品槽內之 3.16 × 10-3 M KMnO4 於 555 nm 的峰吸收值為 6.54。 (a) 請求出此溶液的莫耳吸收率與穿透百分率比。 (b) 若光徑長度為 cm,吸收度為多少? (c) 如果濃度下降 4 倍,於光徑長度 cm 樣品槽內之吸收度為多少? P

24 範例 5 從吸收度求出濃度 氣態臭氧於接近 260 nm 之吸收峰的莫耳吸收率為 2700 M-1 cm-1。試求出在 10.0 cm 樣品槽中吸收度為 0.23 的空氣樣品中臭氧的濃度(mol/L)。空氣在 260 nm 的吸收度可以忽略。 P.396

25 比爾定律的限制 比爾定律闡述吸收度與吸收物種之濃度成正比的關係。比爾定律適用於單波長輻射通過吸收物種不涉入與濃度相關之平衡的稀溶液( M)時。 確保不偏離比爾定律的方法即在固定操作條件下製作光譜儀,於預期之分析物濃度範圍內所測量之吸收度的檢量線。 比爾定律會產生偏離,當 • 光線非單色光而測量不在吸收峰位置 • 分析物與其他溶質濃度過高 • 分析物涉及與濃度有關的化學平衡 • 抵達偵測器的雜散光過多 • 樣品溫度改變 P.397

26 吸收光譜與顏色 吸收光譜(absorption spectrum)為顯示 A(或 ε)隨著波長(或頻率或波數)變化的圖形。
圖 17-6 顯示 KMnO4 的可見光吸收光譜,而本章章頭則顯示臭氧的紫外線吸收光譜。 圖 17-7 顯示典型防曬乳液的吸收光譜,此乳液會吸收約 350 nm 以下有害的太陽輻射。 P.397

27 圖17-6 圖 17-7 典型防曬乳液於紫外線區域中吸收度對波長關係的吸收光譜。測量時於透明窗塗上一層薄薄的乳液。 P.398

28 範例 6 防曬劑到底多有效? 圖 17-7 中接近 300 nm 的峰吸收處,紫外輻射穿透防曬劑的比例是多少? P.399

29 表17-1 P.399

30 absorption spectrum

31 17-3 實用事項 樣品通常置於樣品槽(cuvet)(圖17-8)中,其具有平坦之熔融矽面。
17-3 實用事項 樣品通常置於樣品槽(cuvet)(圖17-8)中,其具有平坦之熔融矽面。 圖 17-5 所示儀器稱為單光束光譜儀,因為其僅有一束光。 P.400

32 圖17-7 圖 17-8 紫外與可見光光譜測量時常用的樣品槽。 P.400

33 良好操作技巧 圖 17-9 為利用光序列二極體光譜儀於 350 nm 進行重覆測量的相對標準偏差。兩條曲線分別表示以新的樣品槽支撐架(實線)與 10 年歷史的樣品槽支撐架(有色點線)之測量結果。 對光譜分析而言,測量進行的波長(λmax)是相對於吸收光譜的吸收峰。 P.401

34 圖17-8 圖 17-9 利用光序列二極體光譜儀於 350 nm 對重鉻酸鹽溶液進行重覆吸收度測量的精確度。實心圓表示樣品一直留在樣品槽支撐架上的重覆測量結果。空心圓表示在測量之間樣品從支撐架上移除再重新放入支撐架的重覆測量結果。觀察發現最佳的再現性出現在中度吸收處(A ≈ 0.3 至 2)。留意對數軸。所得的線為理論式對數據模擬的最適結果。 P.401

35 17-4 比爾定律的使用 利用可見輻射的光譜測量分析稱為比色分析。 P.402

36 範例 7 測量己烷中的苯 (a) 將 25.8 mg 的苯(C6H6,式量 78.11)溶於己烷並稀釋至 mL 的溶液,於 cm 樣品槽中其吸收峰位於 256 nm 且吸收度為 0.266。己烷於256 nm 不吸收。試求出苯於此波長的莫耳吸收率。 (b) 受到苯汙染的己烷樣品於光徑長度 cm 樣品槽中在 256 nm 的吸收度為 0.070。試求出苯的濃度。 P.403

37 使用檢量線測量亞硝酸鹽 水族箱亞硝酸鹽之分析根據的反應其有色產物於 543 nm 有最大吸收度(圖 17-10):. P

38 圖17-9 圖 17-10 含有 ppm 之標準亞硝酸鹽溶液經反應 17-7 所產生之紫紅色產物的光譜。 P.404

39 要進行定量分析,可使用標準曲線(standard curve)(亦稱為檢量線),也就是以一系列之標準亞硝酸鹽溶液的濃度對其在 543 nm 的吸收度作圖所得之曲線(圖 17-11)。
試劑:  1.呈色劑的製備  2.標準亞硝酸鹽(~0.02 M)的製備 P.404

40 2.重覆分析水族箱未知水樣品,此樣品為先經過濾 去除懸浮固體後再稀釋後才用於分析。 表 17-2 與圖 17-11 顯示傳統的結果。
步驟:  1. 從已知亞硝酸鹽溶液建立標準曲線。  2.重覆分析水族箱未知水樣品,此樣品為先經過濾 去除懸浮固體後再稀釋後才用於分析。 表 17-2 與圖 顯示傳統的結果。 P

41 圖17-10 圖 17-11 亞硝酸鹽分析的檢量線,其中校正後的吸收度來自於表 17-2。 P.404

42 表17-2 P.405

43 解 範例 8 請問如何由含 0.01874 M NaNO2 的濃亞硝酸鹽標準品製備約含 2 ppm 亞硝酸氮之標準品。 製備亞硝酸鹽標準品

44 範例 9 標準曲線的利用 從表 17-2 的數據,找出水族箱中亞硝酸鹽的體積莫耳濃度。 P.406

45 以酵素為基礎的硝酸鹽分析—綠色概念 天然水中的硝酸鹽(NO3-)來自於肥料與動物、人類廢物的低級處理。
此硝酸鹽還原酶(圖17-2)催化下列的還原反應: P.406

46 圖 17-11 圖 17-12 用於NO3- 分析的一種穩定態硝酸鹽還原酶是從酵母菌在 14L 發酵槽中以商業等級製造。基因重組技術可使稱為阿拉伯芥之開花植物的硝酸鹽還原酶基因藉由酵母菌表現出來。 P.406

47 P.406

48 17-5 分光光度計 圖 17-13 中的雙光束分光光度計具有旋轉鏡(光束分割器),可將光束每秒數次的導引經過樣品槽或參考槽。
17-5 分光光度計 圖 中的雙光束分光光度計具有旋轉鏡(光束分割器),可將光束每秒數次的導引經過樣品槽或參考槽。 圖 顯示雙光束分光光度計及其所包含的元件。以下就來探討其主要的元件。 多色光包含許多的波長。 複習: P

49 spectrophotometer

50 圖 17-11 圖 17-13 雙光束掃描分光光度計。入射光束藉由旋轉的光束分割器交替穿過樣品槽與參考槽。 P.407

51 圖 17-11 圖 17-14 (a) Varian Cary 3E 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b) 光學陣列的示意圖。 P.408

52 光源 在圖 上方與17-15b 的兩個燈源提供了可見光或紫外輻射。一般的鎢燈,其燈絲於接近 3000 K 時會發光產生波長 320 至 2500 nm 位於可見光及近紅外光範圍之輻射(圖17-16)。 P.408

53 圖 17-13  圖 17-15 溫度 3200 K 的鎢絲與氘弧燈的光強度。(a) Thermo Scientific Evolution 600 紫外-可見光雙光束光譜儀。(b) Evolution 600 的光學元件排列。 P.409

54 圖 17-13  圖 17-16 溫度 3200 K 的鎢絲與氘弧燈的光強度。 P.409

55 單光器 單光器(monochromator)將光分離成其所組成的不同波長並選擇一窄波段波長的光使其通過樣品。
不同的波長會從光柵以不同的角度反射或穿透(彩色插圖 17)。經由光柵造成光線的彎曲稱為繞射(diffraction)。(相對照下,經由稜鏡或鏡片所造成光線的彎曲稱為折射,表示於彩色插圖 18)。 光柵:具有緊密排列之線的光學元件 繞射:光線經由光柵而彎曲 折射:光線經由稜鏡或鏡片而彎曲 P

56 彩色插圖17 彩色插圖 17  光柵色散(17-5 節)。光譜儀中由光柵所產生的可見光譜。

57 彩色插圖17 彩色插圖 18  光的穿透、反射、折射與吸收(17-5 節)。(a) 將藍綠雷射導入含有少量 Er3+ 的半圓形釔鋁紅寶石,當它吸收雷射光後會放出黃光。雷射光從右側進入時產生折射(彎曲)而部分的雷射光則在右側寶石表面產生反射。寶石內的雷射光會變成黃色是因為 Er3+ 產生發光現象的緣故。當雷射光自晶體左側離開時,會再一次折射而部分雷射光會反射回晶體內。(b) 以藍光取代藍綠光進行相同的實驗,藍光會被 Er3+ 吸收,因而其穿透不會深入晶體內部。

58 偵測器 當偵測器被光子撞擊時會產生電訊號。圖17-17 顯示偵測器的響應與入射光子波長間的關係。
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圖 17-18)為一非常靈敏的偵測器。 P.410

59 圖 17-14 圖 17-17 偵測器的響應。每條曲線均將最大值調整為 1。 P.410

60 圖17-15 圖 17-18 左:具有 9 個增益電極的光電倍增管示意圖。訊號放大發生於增益電極上,其電位較前一個增益電極正約 90 伏特。右:光電倍增管。 P.410

61 光序列二極體分光光度計 快速光譜的核心就在如圖 17-19 所示的光序列二極體(photodiode array)。
於圖 之光序列二極體分光光度計中,白光(含所有的波長)經過樣品。然後光束進入多光器(polychromator),將光線分散出個別的組成波長並導引光線前往光序列二極體。 P.411

62 光序列二極體分光光度計的特性: • 速度(每個光譜~1 秒)。 • 良好的波長再現性(因為光柵不旋轉)。 • 於多個波長同時測量 。
• 對散光所造成的誤差相當不靈敏。 • 相當差的解析度(1 - 3 nm)。 P.411

63 圖 17-16 圖 17-19 光序列二極體具有 1024 個元件,每個元件為 25 μm 寬與 2.5 mm 高。整個晶片有 5 cm 長。 P.411

64 圖 17-17 圖 17-20 光序列二極體分光光度計。 P.411

65 17-6 分析化學中的冷光 冷光(luminescence)為電磁輻射的放射,其包含螢光 (fluorescence)、磷光 (phosphorus light)及其他可能的放射過程。 在圖 中,冷光的測量是藉樣品會吸收之波長(λ激發)來激發樣品,並觀察最大放射的波長 ( λ放射)。 對定量分析而言,冷光的強度(I)與 (1)放射物種的濃度(c)在某些濃度範圍內 (2) 入射幅射功率(P0)是成正比的: P.412

66 圖 17-17 圖 17-21 冷光實驗。樣品以單一波長照射並觀察某一波長範圍的放射。放射單色器每次選擇一個放射波長以偵測放射光譜。
圖 17-21 冷光實驗。樣品以單一波長照射並觀察某一波長範圍的放射。放射單色器每次選擇一個放射波長以偵測放射光譜。 P.412

67 巴西豆中硒的螢光分析 消化物中的硒酸(H2SeO4)以氫氧化胺(NH4OH)還原成亞硒酸(H2SeO3),再將亞硒酸衍生化(derivatized)成螢光產物並萃取至環己烷中。 P.413

68 在 378 nm 的激發波長與 518 nm 的放射波長可觀察到螢光產物的最大響應。
相同物質之鄰近分子吸收激發能稱為自吸收(selfabsorption)。 圖 中之特性是常見的。在低濃度時,冷光的強度與分析物的濃度成正比。在高濃度時,自吸收漸形重要,然後冷光達到最高值。 P.413

69 圖 17-20 圖 17-22 反應 中含有硒的物種之螢光檢量線。其曲度與最大值來自於自吸收作用。 P.413

70 免疫分析 冷光的重要應用之一為免疫分析(immunoassay),其利用抗體以偵測分析物。
抗體(antibody)為動物免疫系統對稱為抗原(antigen)的外來分子所產生的蛋白質。 圖 舉例說明生化文獻上簡稱為 ELISA 的酵素免疫分析法。 圖 顯示與抗體 2 產生鍵結的酵素有兩種方式可用於定量分析。 P

71 圖17-21 圖 17-23 酵素免疫分析法。特定於分析物的抗體 1 與高分子支持體鍵結並使之與未知物反應。在過量之未鍵結分子被洗去之後,分析物仍鍵結於抗體 1 上。鍵結的分析物再與可辨識分析物不同區域的抗體 2 反應。抗體 2 上有共價鍵結的酵素。在未鍵結物質被洗去之後,每個 分析物分子會與酵素成對而應用於圖 中。 P.414

72 圖 17-22 圖 17-24 酵素鍵結至抗體 2 可催化反應形成 (a) 有色或 (b) 螢光產物。在免疫分析中,每個結合的分析物分子可產生許多易於測量的有色或螢光產物分子。 P.414

73 One famous example is the firefly luciferase.
Luciferase is a generic term for the class of oxidative enzymes used in bioluminescence. One famous example is the firefly luciferase. In luminescent reactions, light is produced by the oxidation of a luciferin luciferin + O2 → oxyluciferin + light luciferin + ATP → luciferyl adenylate + PPi luciferyl adenylate + O2 → oxyluciferin + AMP + light

74

75 17-7 原子光譜法 圖 17-25 中所描述的原子光譜實驗,液體樣品經塑膠管被吸入熱度足以將分子斷裂形成原子的火焰中。 原子光譜:
17-7 原子光譜法 圖 中所描述的原子光譜實驗,液體樣品經塑膠管被吸入熱度足以將分子斷裂形成原子的火焰中。 原子光譜: • 吸收(需要可被原子吸收之頻率的光源) • 放射(激發態原子放出冷光-不需要光源) P.415

76 圖 17-23 圖 17-25 原子光譜實驗。 P.416

77 圖 17-24 圖 17-26 火燄中原子對光的吸收與放射。在原子吸收中,原子吸收來自光源的光且未被吸收的光可抵達偵測器。在原子放射中,光是由火燄中激發態的原子所放出的。 P.416

78 溶液中分子通常有吸收與放射帶,其寬度約在 10 至 100 nm 左右。對照下,火焰中氣體原子的光譜其訊號寬度就相當窄,約在 10-3 至 10-2 nm 左右(圖 17-27)。由於訊號相當窄,通常同一樣品中之不同光譜很少會重疊。由於不會重疊,有些儀器可同時測定超過 70 種的元素。 P.416

79 圖 17-25 圖 17-27 中空陰極鋼燈的部分光譜,顯示氣態 Fe、Ni 與 Cr 原子之尖銳光譜線特性及來自於 Cr+ 與 Fe+ 離子的微弱光譜線。其解析度為 nm,約為真實訊號寬度的一半。 P.417

80 17-8 原子化:火焰、加熱爐與電漿 原子化(atomization)為將分析物分解為氣態原子的一種過程,接著利用其吸收或放射的輻射來測量。
現代儀器的原子化則使用感應耦合氬電漿或電熱式石墨管(也稱為石墨爐)。 P.418

81 火焰 大部分的火焰光譜儀使用預混合燃燒器(premix burner),如圖17-28 所示,樣品、氧化劑與燃料會在其中先行混合再倒入火焰中。 最常見的燃料-氧化劑組合為乙炔與空氣,其火燄溫度為 2400-2700 K(表17-3)。 P.418

82 圖17-26  圖17-28 具有氣動霧化器的預混合燃燒器。燃燒頭的開口通常為 10 公分長與 0.5 公厘寬。 P.418

83 P.419

84 加熱爐 圖17-29a 中的電熱石墨爐(graphite furnace)可較火焰提供較大的靈敏度與較少的樣品需求量。
樣品被注射至加熱爐內之 L’vov。直至爐壁達到固定溫度前樣品不會揮發(圖 17-29b)。 P.419

85 圖17-27 圖17-29 (a) 原子光譜法使用的電熱石墨爐。樣品經由頂端的孔注射。加熱爐內之 L’vov 平台是由外壁產生的輻射加熱。平台是由圖上見不到的一個小接點連接到爐壁上。 (b) 比較分析物從爐壁與平台揮發的加熱特性圖。 P.419

86 碳化樣品基質(matrix,含有分析物的介質)所需的溫度也可能會造成分析物的揮發。
當 0.5 M NaCl 在此加熱變化特性下,於 Mn 的分析波長,可觀察到如圖 17-30b 訊號。 在圖 17-30c 中,加入 NH4NO3 會藉由形成 NH4Cl 與 NaNO3 降低基質訊號,因為生成物會清澈的揮發而非產生煙霧。 P.420

87 圖17-28 圖 17-30 因基質修飾劑而降低的干擾。(a)分析海水中 Mn 時之石墨爐加熱特性曲線。(b) 10 μL 之 0.5 M 試藥級 NaCl 於上述加熱特性時的吸收特性曲線。吸收度的監測是在 Mn 的吸收波長 nm 與 0.5 nm 的波寬下進行。(c) 10 μL 0.5 M NaCl 加上10 μL 之 50wt% 之 NH4NO3 基質修飾劑大幅降低吸收度。 P.420

88 感應耦合電漿 圖17-31 中的感應耦合電漿(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可到達比燃燒火焰高許多的溫度。
使用圖 中的超音波霧化器(ultrasonic nebulizer)時,液體樣品直接導至以 1 MHz 振動的石英晶體上,可使要產生適當訊號的分析物濃度(表 17-4)降低一個級數。 P

89 圖17-29 圖 17-31 使用於分析光譜中典型感應耦合電漿的溫度特性圖。 P.421

90 圖17-30 圖 17-32 (a) 超音波霧化器於原子光譜法中對大部分元素可降低一個級數的偵測極限。(b)當樣品噴向震動晶體時會產生微霧。
圖17-30  圖 17-32 (a) 超音波霧化器於原子光譜法中對大部分元素可降低一個級數的偵測極限。(b)當樣品噴向震動晶體時會產生微霧。 P.421

91 P.421

92 偵測極限 加熱爐法的偵測極限通常較火焰法低 100 倍(圖 17-33),因為樣品於石墨爐中被侷限在小體積中相當長的時間。
偵測極限 s = 接近偵測極限之低濃度樣品的標準偏差 m = 檢量線之斜率 P.422

93 圖17-31 圖 17-33 火焰法、加熱爐法、感應耦合電漿-放射法與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的偵測極限(ng/g = ppb)。 P.422

94 17-9 干擾 干擾的種類 圖 17-34 顯示電漿中除了 Y 與Ba 原子外還有 YO 分子的例子。 光譜:不希望的訊號與分析物訊號重疊。
化學:化學反應降低分析物原子的濃度。 離子化:分析物原子的離子化降低中性原子的濃度。 P.423

95 圖17-32  圖 17-34 利用雷射照射高溫超導體 YBa2Cu3O7 產生之電漿的放射。固體被雷射氣化,同時激發的原子與分子在氣相於特性波長放出光。 P.423

96 圖 17-35 顯示藉由標準添加分析水族箱水中的鍶。
4-3 節中討論的標準添加法(method of standard addition)藉由加入已知量的分析物至在複雜基質的未知物中,可消除許多形式的干擾。 圖 顯示藉由標準添加分析水族箱水中的鍶。 P.424

97 圖17-33 圖 17-35 Sr 添加至蒸餾水與標準添加 Sr 至水族箱水中的原子吸收檢量線。所有的溶液都配製到固定體積,所以座標軸為添加的 Sr 濃度。 P.424

98 感應耦合電漿的優點  表 17-5 說明電漿放射之檢量線的線性可超過 5 個級數大小,相較於火焰與石墨爐的只有 2 個級數大小。 P.424

99 表17-5 P.425


Download ppt "分析 [第五版] 化學 Chemical Exploring Analysis [5E] 原著 Daniel C. Harri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