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蘭陽平原 現代詩選
2
蘭陽平原 題解 作者 課文賞析
3
蘭陽平原 生平速記 蓉子的著作 蓉子詩作舉隅 蓉子小評
4
蘭陽平原 分段課文 作法深究 修辭匯集 問題討論
5
蘭陽平原 題解 本詩選自《橫笛與豎琴的晌午》。全書分四輯,最後一輯名為「寶島風光組曲」,輯錄了十四首描寫臺灣美麗風光的詩作,蘭陽平原是十四首中的第三首,另有副標題「從蘭陽平原這隻初醒的眼睛去探視寶島美麗的丰彩」。詩中歌頌蘭陽平原在雪山山脈及太平洋環抱下,物產豐饒、風光明麗的景象。 蘭陽平原位於宜蘭縣縣境,是由蘭陽溪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的平原。
6
作者 生平速記 蓉子,本名王蓉芷,江蘇吳縣人,民國十七年生。自幼成長於基督教家庭,高中畢業後,曾入南京金陵大學森林系就讀,後輟學。民國三十七年考入南京國際電臺,次年二月調臺北電臺工作後,定居臺灣。 蓉子自民國三十九年開始發表詩作,即受到詩壇矚目,四十二年出版《青鳥集》,為臺灣光復後第一本女詩人專集,其後創作不斷,被譽為詩壇「永遠的青鳥」。為藍星詩社的早期成員。曾獲國際婦女年會國際婦女獎、國家文藝獎等。
7
作者 蓉子的創作以詩、散文為主,詩作尤豐。寫作題材多樣,兼及哲思、親情、自然讚頌、女性形象等。受基督教讚美詩影響,詩中情感常顯莊嚴、虔敬,溫柔敦厚,詞藻優美。著有詩集《青鳥集》、《橫笛與豎琴的晌午》、《眾樹歌唱:蓉子人文山水詩粹》等,散文集《歐遊手記》等。
8
民國四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和詩人羅門結婚,成為
詩壇佳話,他們兩人的詩觀並不相同,風格也各有 特色,在寫作上彼此精神獨立完整。大體來說,羅 門的詩走剛猛一路,時露淒厲壯烈之音,而蓉子則 沈靜敦厚,於溫柔中見韌性。民國四十五年,兩人 加入以紀弦為首的現代派。一年後又雙雙退出,變 成藍星詩社的中堅。此後,兩人埋首努力創作,被 譽為中國詩壇的「伯朗寧夫婦」。曾獲國際婦女年 會國際婦女獎、國家文藝獎等多種獎項。
9
蓉子的著作—詩集 青鳥集 爾雅 蓉子自選集 黎明 天堂鳥 道聲 七月的南方 藍星 雪是我的童年 環球 蓉子詩選 友誼 蓉子詩抄
這一站不到神話 大地 千曲之聲 文史哲 日月集(英譯詩選) 美亞 羅門‧蓉子短詩精選 殿堂 黑海上的晨曦 九歌 維納麗沙 組曲 純文學 只要我們有根 文經 水流花放 春風 橫笛與豎琴的晌午 三民 太陽與月亮 廣州 花城 眾樹歌唱:蓉子人文山水詩粹 萬卷樓
10
蓉子的著作—散文 歐遊手記 殿堂 千泉之聲 群眾 蓉子散文選 中國社會科學 千泉之聲 師大書苑 蓉子的著作—兒童青少年 四個旅行音樂家(譯作) 國語日報(1965) 童話城(童詩集) 臺灣書店(1967) 青少年詩國之旅 業強(1990)
11
蓉子詩作舉隅 〈青鳥〉 〈七月的南方〉
12
《青鳥集》(1953)詩題典出比利時詩人、劇作家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 1862-1949)的象徵劇。
張道藩序指出:「詩中所表現的情感與境界,常常令人起莊嚴、虔敬的感覺。……表現一種獨立不倚與沉默奮鬥的人生。……作者的語言很別致,看似生澀,卻潛藏著冷峭與活潑的旋律。」 民國四十年自立晚報新詩週刊主編番草:「詩裡充滿著一種寧靜的寂寞與淺淡的悒鬱,這是李清照的氣質,也是伯朗寧夫人的氣質,這是古今中外女詩人們傳統的氣質。讀她的詩,如像在寂寞的林間諦聽寒泉的琮琤,這是她智慧的光采。」
13
青鳥 從久遠的年代裡! 人類就追尋青鳥 青鳥,你在那裡? 青年人說: 青鳥在邱比特的箭簇上。 中年人說: 青鳥伴隨著「瑪門」。 老年人說: 別忘了,青鳥是有著一對 會飛的翅膀啊…… (《青鳥集》)
14
蓉子這首詩中的青鳥,不僅是幸福的象徵,同時也是愛情、人生理想的象徵,所以她說,從久遠的年代裡,人類就追尋著青鳥。然而青鳥到底在哪裡呢?誰也不能肯定,因為牠會因各人的年齡差異而有所不同,年輕人是在愛情上,中年人是伴隨著「瑪門」(象徵財利,典出於新約聖經),而老年人卻嗟嘆牠終於會展翅飛去的。
15
《七月的南方》 (1985) 寫大自然、嘆時序、哀城市,誠如後記所說: 「『現代』將我推進一紊亂、不安與破碎的世 界裡……七月的南方……代表我嚮往的靈魂成 熟的季節--智慧、繁茂與陽光照耀下的豐美。」
16
七月的南方 節錄 從此向南—— 從都市灰冷建築物的陰暗 繞過鳥聲悠長的回廊 南方喚我! 以一種澄澈的音響 以華美壓無比的金陽 以青青的豐澤和 它多彩情的名字
17
讓陽光鋪路 推開這雲濃霧重 讓陽光為我鋪橙紅金黃的羊毛氈直到南方 我便去追蹤、追蹤他暖暖的足跡 去探詢靈魂成熟的豐盈!
18
青枝若夢 青枝以夢姿伸向遠方 因茂密而刻刻滴翠…… 空氣中正流布鬱熱的芳馨 小樹盡如花嫁時的衣飾 繁柯因不勝美的負荷面低垂 啊!一片彩色的投影一種無比的光豔以及 隱藏在叢綠深處的歡美 看踴躍葉子的海 光輝金陽的海 對於棲留在灰暗中的心是無比的歡悅 對於習慣於冷漠單調的眼睛乃彩色的盛宴
19
蓉子小評 「詩壇開放得最久的菊花。」 ——余光中 「以《青鳥》一詩崛起詩壇,三十年來經之營 之,堪為女詩人中的常青樹。蓉子的詩,語
言悠柔,意象明澈,觀察入微。她一直端坐 在那僻靜而又喧呶的燈屋中,為人生的光燦 ,展開清清淺淺的歌唱。」 ——張默
20
課文賞析 大批的綠迎面而來 從平原 從山崗 層巒疊翠 就不見山底蒼褐 只見 綠色錦緞密密地裹住那 深山 夢谷 更接壤 明淨的藍天
第一節 大批的綠迎面而來 從平原 從山崗 層巒疊翠 就不見山底蒼褐 只見 綠色錦緞密密地裹住那 深山 夢谷 更接壤 明淨的藍天 層巒疊翠:山嶺重疊,滿目翠綠。 接壤:地界相接。
21
第二節 山在左 海在右 我和山海作壯闊的三人行 穿松濤與波濤的涼風 等你成長 等你成熟 等著你全然成長後的姣好 穿:穿過;通過。
等你成長 等你成熟 等著你全然成長後的姣好 穿:穿過;通過。 松濤:指風吹松樹所發出像波濤般的聲音。 姣好:容貌美麗。姣,美好。
22
第三節 平原是一望無際的蔥翠 稻田是整塊潤澤的綠玉鋪就 且鑲嵌大片純金色的陽光 風起時便湧起可愛的翠浪…… 蔥翠:青翠。
鋪就:布置而成。鋪,布置;陳設。就,完成。 鑲嵌:原指把珠玉、寶石等嵌在首飾或器物上,這裡形容 陽光在稻田上閃耀。嵌,把東西填入空隙。
23
第四節 看深青色的海水這般森冷 縱然岩石們日日觀望 也看不透太平洋的深和廣! 森冷:深沉而寒冷。
24
第五節 在山和海之間的蘭陽平原 依然是純樸清新的早晨 再過去 是蘇花公路疊起的高潮 以及光輝炙人的正午
再過去 是蘇花公路疊起的高潮 以及光輝炙人的正午 蘇花公路疊起的高潮:蘇花公路依山傍海,沿途山崖 陡峭,景色壯麗,故稱「疊起 的高潮」。 炙人:形容陽光像火烤般炎熱晒人。炙,燒烤。
25
作法深究 本詩是作者「寶島風光組曲」系列中的第三首。全詩分為五節,首節以雪山山脈為書寫主體,第二節寫山海環抱中的蘭陽平原,第三節續寫平原的豐饒綠意,第四節帶入太平洋的屏障,第五節收尾,禮讚位居山海間的蘭陽平原,在晨光中顯得「純樸清新」。節末「再過去 是蘇花公路疊起的高潮」,則將全詩的視覺想像空間延展而出。全詩以變化靈巧的手法,寫臺灣山水的壯闊及大地的豐饒,視覺空間感遼闊,更表現了對於鄉土的熱愛,情意相當溫暖動人。 全詩在創作手法的表現上,有幾點值得注意:
26
(一)修辭的精靈 由副標題「從蘭陽平原這隻初醒的眼睛去探視寶島美麗的丰采」起,作者便以擬人手法,標示出蘭陽平原「初醒」的清新與稚嫩。第四節裡岩石的「日日觀望」,也因擬人手法的適時使用,而充具活潑的人情。表現最為明顯的,則是本詩首節本純為景物描寫,從第二節起,作者寫「山在左 海在右 我在山海作壯闊的三人行」,復將「人」拉進融入風景中;再活用類疊,以三句「等你」,表現等待的殷切,暗示了蘭陽平原位於雪山山脈和太平洋環繞中,背山面海的地形,猶如依偎在母親懷抱中的孩子,在呵護中歡喜地成長。蓉子在此以女性細膩的情感、擬人的手法,將母性的溫暖投射於山海之中,從而展現「大地之母」的象徵效果。
27
(二)色彩的點染 強烈的色彩感也是本詩相當值得注意之處。平原山岡的蔥籠綠意是作者的描寫焦點,從首句「大批的綠迎面而來」,即可見色彩在視覺上所帶給作者的強大震撼,此後關於顏色的描寫,作者用層巒疊「翠」、山底「蒼褐」、「綠色錦緞」、「蔥翠」、「綠玉」、「翠浪」等層出不窮的語彙,反覆鋪陳卻豐富多變,色彩層次相當豐繁。「深青色」的海水與綠色的山景平原,俱屬寒色系統,予人清新之感;其中又有大片「純金色」的陽光鑲嵌,與前節所述母性的呵護互為映照,在全詩冷調的清新中,帶來溫暖的感受,是相當成功的點染。
28
(三)呼應的手法 (四)饒有餘味的收束 「穿松濤與波濤的涼風」一句,以「松濤」 呼應山的環抱,以「波濤」呼應海的包圍。
「在山和海之間的蘭陽平原/依然是純樸清新的早晨」,呼應副標題中「初醒的眼睛」意象。 (四)饒有餘味的收束 「再過去 是蘇花公路疊起的高潮/以及光輝炙人的正午」以時空的延伸,預示旅途的延展,與寶島風光的持續讚頌,裊裊盪盪,別具韻味。
29
修辭匯集 轉化: 擬人:從蘭陽平原這隻初醒的眼睛去探視寶島美麗的 丰采/縱然岩石們日日觀望/也看不透太平洋的 深和廣/山在左/海在右/我和山海作壯闊的三人行。 形象化:透過「鋪就」「鑲嵌」,使稻田形象化。 譬喻:綠色錦緞/蔥翠/稻田是整塊潤澤的綠玉/翠浪 象徵:「大地之母」--蘭陽平原位於雪山山脈和太平 洋環繞中,背山面海的地形,猶如依偎在母親懷 抱中的孩子。 類疊兼錯綜(伸縮文句):等你成長 等你成熟/等著 你全然成長後的姣好。
30
問題討論 蓉子在蘭陽平原一詩中展現了豐富的色彩感,試指出本詩所呈現的色彩調性及由此引發的審美感受。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