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幼儿园课程理念与实施规范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佩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幼儿园课程理念与实施规范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佩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幼儿园课程理念与实施规范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佩枫

2 课改的目标 构建一个让每一个儿童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前教育课程。 关键词:
每一个儿童——无论孩子的背景、长相、是否聪敏,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 终身发展——我们更在乎孩子会学,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力,有探索学习的兴趣、爱学习,会学比学会更有意义。

3 课程理念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求,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4 教材 生活活动(3-6岁) 运动(3-6岁) 学习活动(3-4岁)(4-5岁)(5-6岁) 游戏活动(3-6岁) 婴幼儿教养活动(2-3岁)

5 生活活动 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的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6 基本经验 有规律地作息,积累文明生活的经验 教材内容:文明的行为举止 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教材内容: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 教材内容:保护自己 适应集体生活,感受共同生活的乐趣 教材内容:适应集体

7 活动指导策略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把握年龄特点,重在日常指导 环境支撑,活动体验 行为操练,情感激发 尊重差异,指导有别
家园共育,持之以恒 ………..

8 实施要点 重在日常指导 “日常指导”不是一个活动的具体步骤,而是教师教养策略的指导原则,它强调幼儿生活能力与习惯的养成重在日常积累,决不是一次活动,一堂教学所能完成的。 日常指导的手段应是多样的,有环境、个别、集体教学、体验活动等等。

9 实施要点 发挥环境作用 良好的生活环境本身就是最直接的生活教育 创设与年龄特点相适应的环境。 创设有利于幼儿动手实践的环境。

10 实施要点 坚持做中学 提供做事的机会 在真实的情境中做 教师要指导帮助 反复持久地做 尊重幼儿的自主

11 实施要点 关注情感体验 创设活动环境、选择活动形式、采用指导手段都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教师常常以充满欣赏与鼓励的语言与动作,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同时,在幼儿进行生活练习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

12 实施要点 重视个别指导 儿童是独立发展的个体,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遗传特点、不同的身体体质、使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个体特征,年龄越小,差异越明显。同样的活动对于不同的儿童而言,所获得的体验是可以完全不同的。因此生活教育更要注重个别化,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个体的发展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养策略。

13 运动 幼儿运动主要指体操、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活动。在运动中应不断鼓励、激发、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体运动的兴趣与需求,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14 基本经验 1.用动作模仿周围事物的形态和动作特征,感知运动节律的变化。 内容示例:动作模仿;操;各种变化的运动节律
2.大胆进行各种身体运动,体验各种肢体动作的可能性。 内容示例:走、跑、跳、踢、转、抛、接、投、拍、推、拉、悬、滚、钻、攀、平衡 3.借助各种材料和器械进行活动,尝试新的内容和玩法,获得身体运动的经验。 内容示例:桌、椅、梯子、纸箱、布袋、管道、轮胎、橡皮筋、棍棒等 4.对信号能做出反应。 内容示例:动作反应:开始、停止、动作变化、方位变化、速度变化

15 基本经验 5.体验运动的方向,根据运动中对象的空间位置和距离,调整自己的动作。 内容示例:方位:上下、前后、左右;距离:远近
6.在大自然中锻炼,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 内容示例:远足、负重、爬山、游泳、溜冰、玩沙、玩水、玩冰、玩雪 7.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能控制自己的动作和行为,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内容示例:安全、检查安全、安全意识的培养

16 实施要点 确保每天1小时运动时间,上、下午分段: 大班40-45分钟/15-20分钟 中班35-40分钟/20-25分钟
1.时间安排 确保每天1小时运动时间,上、下午分段: 大班40-45分钟/15-20分钟 中班35-40分钟/20-25分钟 小、托班20分钟、20分钟/20分钟

17 实施要点 2.幼儿运动的基本样式(三部分组成) 调动身心 心理方面(语言激励、角色扮演、场景和情节、材料提供等)
生理方面(音乐律动、模仿操、小游戏等) 活动体验 分散活动(指导宽松随机、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集中活动(指导意向明确、重难点突出、促进运动能力及各方面能力发展) 放松身心 让幼儿的情绪和各器官系统逐渐由兴奋状态趋向于平静活动状态

18 实施要点 运动课程实施中关注的几个方面 1.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 2.帮助幼儿在活动体验中完成动作的学习
设置情景性、层次性和挑战性的运动环境 扮演一定的角色 在音乐、儿歌和游戏情景中进行 2.帮助幼儿在活动体验中完成动作的学习 在轻松自由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自由探索、观察模仿、相互学习、探究发现和相互纠正等方式体验动作。

19 实施要点 3、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要注意幼儿平衡、协调、灵敏、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上下、左右肢体的均衡发展。
既要关注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幼儿情绪情感、认知水平、社会性等诸方面能力的发展。

20 实施要点 4.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身体运动的生理负荷 高密度、低强度、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活动量调控:有小到大,逐步上升,活动结束前再逐步下降。

21 实施要点 5.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与保育 运动前:检查器械的安全性、观察幼儿衣着、关心体弱儿童。
运动中:视线关注到每位幼儿、背对太阳、提醒喝少量水、擦汗、春秋冬季锻炼,避免迎风激烈跑动;夏季选择阴凉处,以防中暑。 运动后:参与轻便器械的整理、提醒洗手、擦汗、适量饮水。

22 学习活动 指讨论、阅读、听赏、制作、表演、实地参观、收集信息等活动,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3 基本经验 1.用各种感官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2.尝试多途径收集信息、物品与材料,乐意交流和分享。
3.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及生长中的变化和需要,比较自身与他人的不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4.亲近大自然,有观察、探索周围事物与现象变化与发展的兴趣,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4 基本经验 5.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敏感,运用已有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6.接触、了解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人、事、物,感受身边熟悉的科技成果对生活的影响,理解并遵守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 7.欣赏、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有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了解一些接触到的多元文化。 8.学说普通话,大胆用语言与人交流,注意倾听、理解日常用语,爱看图书、对经常出现的文字感兴趣。 9.接触各种富有情趣的作品,大胆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和体验,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

25 学习活动课程实施关注: 学习活动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根据幼儿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创造条件让幼儿更多地通过直接体验来进行学习,灵活运用情境游戏、感知体验、探索操作、生活渗透等多种方法开展活动,发展幼儿基本的学习能力。

26 学习活动课程实施关注 : 学习内容要满足幼儿发展需求。
内容既要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基于幼儿的现有水平,符合幼儿的兴趣,又要注重对幼儿原有经验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展和潜能的挖掘,充分体现整体性和挑战性的要求。

27 学习活动课程实施关注 : 学习活动组织形式选择要适宜。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活动开展的需要,合理选择个别、小组及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并注重发挥分组教学的优势。

28 学习活动课程实施关注 : 学习活动开展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要关注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生活背景、原有经验和个性的差异,鼓励支持幼儿多样化的表达表现形式,并满足幼儿的特殊需求。

29 集体教学活动 一、活动目标 针对性、适切性、挑战性、整合性 二、活动重难点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经验准备

30 集体教学活动 四、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架构层次清晰 每个环节设计有目的、有小结提升 预设有效的提问与回应
运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游戏性强的教学方法 师幼互动要有效

31 个别化学习活动 环境材料 1.活动区布局要合理 2.材料提供要有情趣性、多功能性、层次性 3.材料提供要安全、卫生、环保

32 个别化学习活动 观察指导 关注孩子 对材料的兴趣、行为表现、与同班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活动中所反映的认知经验、能力表现、规则意识、习惯养成、遇到困难的态度及处理方式等。 适时指导 介入的时机要适当、指导要适度。

33 个别化学习活动 分享交流 交流方式:一对一、小组式、插入式、集体 导入形式多样化 交流话题 分享交流的价值

34 游戏活动 游戏是基于儿童的内部需要而产生,因此,幼儿游戏是一种自主、自发的,以游戏活动本身为目的的愉快活动。

35 游戏的特征 ◆ 内在动机和需要 无外在目的不强加 ◆ 重过程轻结果 没有负担无压力 ◆ 现实生活的自主反应 想象装扮满足意愿非真实
◆ 内在动机和需要 无外在目的不强加 ◆ 重过程轻结果 没有负担无压力 ◆ 现实生活的自主反应 想象装扮满足意愿非真实 ◆ 已有生活经验反应 熟悉环境下自我表现非探索 ◆ 积极参与的活动 自主开心愉悦积极的情绪体验

36 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 ◆游戏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 有利于支持幼儿与之互动 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发展
◆游戏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丰富多样 变化可选 适切发展 ◆材料要点 数量--充足、特征--丰富、呈现--情境化

37 观察分析与介入指导 观察要点 关注游戏时空是否合理、材料投放是否合适,是否能根据不同的游戏内容选择相应的材料,或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关注幼儿选择玩伴,合作游戏等情况。 关注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近期的兴趣。 关注幼儿的各种游戏行为并进行行为分析

38 观察分析与介入指导 介入要点 当游戏内容贫乏、情节单一时; 当角色之间发生冲突自身无法解决时; 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无所事事时;
当幼儿出现不安全的状态时; 当幼儿的游戏愿望无法实现急需教师帮助时; 当幼儿的表现出现和认知、社会经验不相符合时。

39 分享与交流 分享交流内容 选择新的游戏主题或其他游戏中出现的情况; 选择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使用材料的情况;
选择幼儿认知经验发生冲突,需要梳理提升的内容; 选择为游戏活动发展制定必要的规则; 选择游戏中幼儿提出的问题和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0 谢谢!


Download ppt "幼儿园课程理念与实施规范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佩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