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公平视野下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报告人:刘学智 2013年6月26日
2
幼儿园质量堪忧:冰火两重天 好似宫殿,差如棚户
3
柏宁格·倍特国际幼儿园: 高端幼儿园齐全的硬件设施
4
东莞长安近40家无证幼儿园 “蜗居”小巷隐患重重
5
主要内容: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讨论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6
幼儿园教育是指幼儿保育和教育(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简称ECCE),指的是对从出生到进入小学前的儿童的生存、生长、发展和学习等提供的支持,包括幼儿的健康、营养与卫生问题以及认知、社会、身体和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支持。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是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迫切解决的问题。
7
一、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背景 ●国际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对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进行关注与研究。美国政府在民众追求公平与平等的理念下,在教育领域开始“提前开始”和“追随到底”等面向低收入家庭和儿童早期干预项目,使托幼机构的数量得到空前发展。学者对这些早期干预项目的评估,成为美国最早的关注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主要启动开端计划、佩里幼儿园项目、亲子中心项目等。
8
“通过满足所有幼儿的权利,以及培育他们的潜能,为其创造福祉,我们就是在积累国家财富。
1.重视学前教育质量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2010年9月在莫斯科召开的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幼儿保育和教育大会为代表。大会的主题是:构筑国家财富。 “通过满足所有幼儿的权利,以及培育他们的潜能,为其创造福祉,我们就是在积累国家财富。
9
新西兰小学的5岁幼儿班
10
2.从出发点开始创造公平,国际社会的共同趋势。
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最佳保证”,早期教育在解决不平等方面极为重要,是“从出发点开始创造公平的环境”。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开幕式上的(2010.9)。 ◇进入21世纪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儿童权利公约》、《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达喀尔行动纲领》为依据,对世界幼儿保育和教育质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督促各国加快实现在与儿童有关的三个全球性规范文件中的承诺。
11
落实学前教育的公平原则,是构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理念学前教育公平是一种起点公平,“能弥补先天的不利条件和不平等,特别是对贫困家庭的儿童而言。”2000年164个国家在达喀尔通过了六项全民教育目标,第一项就是“全面扩大和加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以最易受到伤害和处境不利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为主”——2009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消除不平等:治理缘何重要》。因此,构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必须坚持公平的理念。
12
(1)《儿童权利公约》(1989 年)规定,各会员国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权。
◇三个全球性规范文件的相关内容包括: (1)《儿童权利公约》(1989 年)规定,各会员国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权。 (2)《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0 年)指出,出生即为学习的开始,要求各会员国向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ECCE)服务。 (3)《达喀尔行动纲领》(2000 年)提出全民教育的六大目标,并要求在2015年实现。其中第一项目标就是: “扩大和改善幼儿,尤其是最脆弱和条件最差的幼儿的全面保育与教育 。” ◇保育和教育是儿童的权利,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上述文件上签字,向国际社会和儿童作出了庄严承诺。
13
◆有关脑科学和儿童发展的研究; ◆教育经济学有关早期教育的效能研究。 3.相关研究成果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政策
◇两类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给予“幼儿保育与教育是为国家构筑财富”的观点以扎实的支持: ◆有关脑科学和儿童发展的研究; ◆教育经济学有关早期教育的效能研究。
14
脑科学和儿童发展的研究: 美国国家研究院脑科学与儿童发展研究委员会主席杰克•肖可夫(Jack Shonkoff)早期经验对儿童的大脑及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幼儿生命中的最初几年是为其设定正确发展轨道的最佳时机”。幼儿期是高度敏感的时期,7 岁之前,特别是出生后的头三年是大脑发育的敏感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重要的神经元联接将在这一时期形成(或不形成),幼年的各种经历为健康、学习及行为设定的轨迹可能贯穿整个人生。
15
图表1-1 儿童最佳发展期示意图 语言 感觉 (视觉、听觉) 高级认知机能 月 年 年龄
16
教育经济学有关早期教育的效能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ery Sachs)从投资与产出的角度介绍了国际社会关于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效能研究。大量研究证实了早期教育投入对于社会具有极高的回报价值,特别在提高国家人口素质、减少贫困、犯罪等社会问题等方面,起到社会发展问题早期预防的作用。 ◇“早期干预能够降低社会不平等”。早期保育和教育“从起点开始”为处境不利的儿童创造相对公平的成长环境,降低和抵消不利地位(社会等级、贫穷、性别、种族/族裔或宗教等潜在因素)对其发展的负面影响,可以使儿童有更多机会脱离贫困,是打破跨代贫穷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17
图表1-2 所有年龄阶段的人类发展投资回报率 学前期 在校期间 离校后 18 8 不断增加的公共投入 每 美 元 投 资 回 报 6 4 最佳的投资水平 R 2 6 6 年龄 James Heckman & Dimitriy Masterov: 《普及早期幼儿教育——明智的投资》, 2004
18
◇ “21世纪,各国财富不仅仅以物质财富为 定义标准。它取决于各国培养其人力资本的能力,而且各种价值观在全球化世界凸显出重要性,如平等、公正以及尊重多样性和环境。使所有儿童在他们的生命之初享有平等、强大的幼儿保育和教育带来的益处,这符合我们所有人的最大利益。”《世界首届儿童保育与教育大会意见书》 ◇“投资幼儿保育和教育比投资任何其他阶段的教育都拥有更大的回报”,然而不无遗憾的是,“这大概是政策制定和发展议程中被宣传得最少的事实之一”。(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
19
总结: “提供优质的幼儿保育和支助对所有儿童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对改善贫困和弱势儿童的不利处境更为重要。”
20
●国内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作为儿童保育和教育的主要责任方:“提供强大的、清晰的政策来保证早期保教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公平性;建立稳固的法律体系来保证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力和连续性;提供可靠的公共资金支持早期保育和教育。”
21
1.国家重大需求—政府对幼儿教育质量提升的推动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国家提出对有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先后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规程》制定的目的是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的质量;《意见》中提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为实施科学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提供了依据。
22
◆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将学前教育被列为今后10年教育事业8大发展任务之一。同时,将“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列为国家10个重大项目之一。要点: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明确政府职责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3
国十条:2010年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国十条)。
强调要“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同时,国家推进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已经开始启动。
24
切合实际定位幼儿园的性质: 建国之初,《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幼儿 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然而,实际上一直到上世纪 8
年代末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仍基本属于“托幼服务”的范畴, 被定位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托儿所、幼儿园提供的托 幼服务主要是为了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适应妇女就业的需 要,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提供托幼服务的“单位职工福利” 性质非常明显。这种功能和性质定位导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 从一开始就采取“城乡分治”的策略,形成了学前教育供给 城乡二元化鲜明的结构特征和以单位为主体的分散化经费投 入体制。这种与企事业单位捆绑在一起的学前教育体制,在 80 年代以后的国有企业改制运动中被基本解构,绝大部分托儿所、幼儿园进入了市场。
25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国十条》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公益事业是以有利于所有社会成员、尤其是处于最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为前提的。从历史的角度看,最初的托幼机构(公共学前教育)原本就是慈善性、救助性的,以保护工人和贫困家庭的年幼子女的生命安全为目的,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公益事业。
26
2.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我国幼儿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⑴ 普及率低,最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人群最缺乏受教育机会。只有 40%的 3- 6 岁儿童能上幼儿园或学前 (2)学前教育发展城乡差距大。中西部贫困地更为严重。 (3)城市幼儿园差异化现象突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 (4)入园贵,大大超出群众的承受力。 (5) 教师队伍待遇差,队伍不稳定,水平参差不齐。 (6)管理缺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难以有效纠正。
27
教师虐童事件 温岭警方通报称,10月24日,颜某自2010年在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工作以来,多次对幼儿园学生以胶带封嘴、倒插垃圾桶等方式进行虐待,并拍照取乐。而在颜某的空间里,被网友搜出的有关幼儿园照片多达702张,不少是虐童的照片。其中一张图片说明为“活该”,当有网友评论建议她“删掉这些照片”时,她回复称:“没事”。网上流传的用双手拎起幼童双耳照片,是今年10月上旬,颜某在实施该行为时,要求同事童某帮助拍摄的。
28
幼儿园负担不起一辆面包车只允许 接送8个学生的费用,只能超载。
29
学前教育投入不足、有限投入不公平是突出问题
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 是一段时间里我国学前教育状况的真实写照。 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是“保底”,而是“创优”;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使得学前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极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均衡发展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30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在教学形式上,以课堂教学取代游戏作为主要手段; 在教育内容上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
在每日生活上,用小学制度来管理幼儿行为; 幼儿园课程超载,早期专业特长过度开发
31
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讨论 教育质量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调查、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评价活动通常采用的是差距评价模式(普罗佛斯)。就幼儿园来说,制定一套评价标准(反映理想或高质量托幼教育机构的要求),然后,根据该标准去考察、衡量幼儿园的实际办园水平。这是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科学、有效的关键。
32
●国内专家的不同观点: (一)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研究现状
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由四类标准构成:从业人员素质标准、工作人员职责标准、效率标准、效果标准(刘焱,1999)。 2. 中国学前教育项目(1995)认为,较高的师幼比、通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敏感的和应答性师幼交往以及良好的物质环境,都是构成高质量幼儿园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主张从结构变量和过程变量讨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33
4.幼儿园质量评价标准应定位在标志幼儿园发展水平的四大要素上:环境、幼儿、教师、家长(刘丽湘,2006)。
3.幼教机构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幼教机构中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应成为评价幼儿园质量的重要指标。提出幼儿园质量评价标准应包括:过程质量评价标准、结构质量评价标准、取向质量评价标准(郭良箐,2005)。 4.幼儿园质量评价标准应定位在标志幼儿园发展水平的四大要素上:环境、幼儿、教师、家长(刘丽湘,2006)。
34
●国外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标准: 1.欧盟:2001年,在布加勒斯特教育部长年会上,专家组提交了《欧洲学校教育质量报告——16项质量指标》,该指标从教育成就、毕业和升学、资源结构、学校教育的评估四个方面、总共16个要素评价学前教育质量。 2.德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开始重视幼儿园的质量问题。2002年出台《全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标准目录》:共有1364个质量标准条目,紧紧围绕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动态过程,并把托幼机构的空间、材料、人际关系和活动机会等幼儿每天直接接触的各种因素划分为五个层次二十个领域。
35
3.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早期儿童教育机构认证评价体系:
NAEYC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代表幼儿利益的组织,2002年成立早期教育机构标准与认证标准委员会,不断对0~5岁儿童教育机构标准及其评价标准进行修订。NAEYC认为,高质量的幼儿园应该满足所有参与幼教机构的幼儿和成人的身体、社会性、情感和认知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NAEYC托幼机构评价量表,提出“10个标准”。
36
NAEYC的“10个标准”解读 标准1:关系 能促进机构内所有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鼓励每个幼儿对其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对与社区的从属感,并培养个体幼儿为社区作贡献的能力。其中,以“教师与家庭关系”部分的细目为例: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儿童的关系。
37
标准3:教学 标准2:课程 实施与儿童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情绪、身体、语言和认知诸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运用适宜儿童发展的、适宜文化与语言环境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幼儿的学习发展。
38
标准4:检测儿童的进步 持续性地采用系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检测方式,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进程状况。检测在与家庭的相互交流中进行,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生活与发展的文化背景。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关于儿童、教学和机构等方面改进的目标,从而使儿童受益。 标准5:健康 提高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预防疾病,保护儿童和教职员工免受伤害。
39
标准6:教师 招募具有合格学历、相关知识和专业承诺等必要资格的教师,支持和培养他们,使他们能够胜任职责,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并为具有不同需要和兴趣的家庭服务。 标准7:家庭 与每个幼儿的家庭建立与保持一种适宜于家庭结构、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合作关系,促使幼儿在所有的环境情境中得到发展。
40
标准8:社区关系 与儿童所在的社区建立联系,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来帮助达成机构的目标。 标准9:物质环境
拥有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适宜的维护良好的室内和户外设施,包括能促进儿童和教职员工学习和发展的设施、装备和材料等。
41
有效地贯彻执行有关政策、程序和系统,支持教职员工的发展以及财务支出和机构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使全体儿童、家庭和员工获得高质量的机构经验。
标准10:领导与管理 有效地贯彻执行有关政策、程序和系统,支持教职员工的发展以及财务支出和机构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使全体儿童、家庭和员工获得高质量的机构经验。
42
三、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十一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调查
三、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十一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调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部幼儿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秘书长 刘占兰所领导的课题组采用了《幼儿园质量评价手册》中的10个评价工具,从价值取向、结构、过程与结果等方面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形成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与工具;二是调查、分析和研究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的现状。
43
该调查研究的样本群体为东中西部11个省市22个区县440所幼儿园及其主班教师、880名幼儿及其家长。
评价体系包含了能够全面、客观、深入、细致地反映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五种性质的10个变量群,相应地,有10套评价工具收集数据、证据和相关信息资料。
44
(一)评价幼儿园质量标准框架 1.班级规模和师幼比。较小的班级规模和较高的师幼比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班级规模和师幼比皆与较好的学前教育方案的效能有关。较高的师幼比有助于增加师幼互动和个别化教学的机会,减少教师的限制性行为。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幼儿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研究发现,多一个教师并不能完全弥补大班额带来的问题。 2.教师的行为与师幼互动。诸多关键因素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教师行为。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幼儿园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而其中的师幼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作用于同伴交往和环境影响儿童的发展。研究表明,早期师幼互动关系的质量,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与积极回应,影响着幼儿的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
45
4.日常生活护理。健康、安全 、舒适、有序的常规,教师充满关爱的照顾,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3.物质空间和设备。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并通过教师和幼儿的活动发挥其教育的功能。研究发现,儿童的活动随着可用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空间越小,成人主导的活动越多,而适当的空间有利于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的产生。不同类型的设备和活动与游戏的认知复杂水平相关。 4.日常生活护理。健康、安全 、舒适、有序的常规,教师充满关爱的照顾,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5.课程。幼儿接受精心策划、课程目标明确又能整合各个领域学习的优质早期教育,将使他们掌握更多更好的学习技能,为适应下一段学校教育的发杂要求打好基础。
46
7.家长参与。家长参与不仅包括幼儿园对家长的指导、家长对幼儿和幼儿园的了解和支持,也包括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6.教师的资格和发展。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和在职培训都会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高学历的教师能与幼儿有更好的互动,对幼儿的行为更加敏感,更加注意倾听幼儿,并能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而较少批评和惩罚。数十年对教学的研究发现,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衡量儿童究竟从教师那里学到多少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7.家长参与。家长参与不仅包括幼儿园对家长的指导、家长对幼儿和幼儿园的了解和支持,也包括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47
(二)评价幼儿园质量的变量性质: 取向变量是指影响教育过程的相关教育者的教育观、价值观等。结构变量是指那些对教育过程发生影响的相对稳定的条件。结构性质量指标,即硬指标,主要包括教师儿童、班级人数、师资条件以及总体上的物质环境等。 过程变量是指幼儿在园日常生活经历的动态过程。过程性质量指标,即软指标,主要考察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有更直接关系的变量,如儿童/教师互动、课程、健康和安全、家长参与等 。效率变量主要是指相关环境设施的使用频率与发挥的效能。效果变量主要是指儿童作为受教育者的发展状况与水平。效果指标主要指儿童发展、为家长服务、儿童入学适应情况等作为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标准。
48
(三)表3-1 评价体系分项目说明表 变量群分类 变量群 变量性质 评价方式 工具名称 外围变量群 区县幼教情况 结构变量 访谈
(三)表3-1 评价体系分项目说明表 变量群分类 变量群 变量性质 评价方式 工具名称 外围变量群 区县幼教情况 结构变量 访谈 区县幼教管理状况访谈 基本变量群 幼儿园总体状况 家庭与教养状况 结构变量与取向变量 幼儿园总体状况访谈 幼儿家庭与教养状况访谈
49
表3-1 评价体系分项目说明 变量群分类 变量群 变量性质 评价方式 工具名称 核心变量群 幼儿班级质量 结构变量与效率变量 访谈与实地考察
幼儿班级状况考察评定 教师教育观念 取向变量 访谈 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意识访谈 半日活动安排 教师行为 幼儿活动 师幼互动 过程变量与效率变量 观察 教师对幼儿半日活动安排观察 教师行为观察 幼儿活动观察 师幼互动观察 效果变量群 幼儿发展 效果变量 测量与评定 幼儿发展测评
50
1.班级规模和师幼比 表3-2班级保教人员数 表3-3幼儿班级人数情况
班级规模、幼儿人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也便于班级管理。《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中班(4-5周岁)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30人。 表3-2班级保教人员数 (单位:%) 表3-3幼儿班级人数情况 (单位:%) 班级保教人员数 总体 城市 农村 1人 13.2 2.6 25.8 2人 30.3 20.0 42.4 3人 52.9 72.3 29.8 4人 3.7 5.1 2.0 班级幼儿人数情况 总体 城市 农村 19人以下 5.0 1.7 9.0 20-25人 12.9 13.3 12.5 26-30人 21.8 24.8 19.5 小计 39.8 38.8 41.0
51
表3-4班级保教人员与幼儿的比例 (单位:%) 师幼比例范围 总体 城市 农村
表3-4班级保教人员与幼儿的比例 (单位:%) 师幼比例范围 总体 城市 农村 1:12以上 46.7 63.0 27.3 1:13以下 53.3 37.0 72.7 班级保教人员与幼儿的比例简称师幼比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班级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的规定,幼儿园中班每个班幼儿人数30名,应配备3名保教人员,由此理解教师与幼儿的比例应为1:10以内比较适宜。稍放宽一点,师幼比在1:11-1:12也可以接受。 调查结果显示,师幼比例适宜(以1:12为分界线)的幼儿园班级占46.7%,不适宜的比例为53.5%。城乡比较可见,师幼比适宜的城市幼儿园班级比例比农村高36%。
52
2.教师的行为与师幼互动 表3-5 教师七大类行为总体状况 教师行为 人均次数 百分比 教育教学 26.1 32.7 行为管理 14.0
诸多研究表明,教师行为是影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与幼儿园教育质量相关的一系列评价都将教师行为作为动态性核心变量之一。 表3-5 教师七大类行为总体状况 教师行为 人均次数 百分比 教育教学 26.1 32.7 行为管理 14.0 18.5 日常活动 12.5 15.6 观察与监督 11.7 14.7 参与幼儿活动 10.9 13.6 其他个人活动 3.0 3.8 看护与情感表达 0.9 1.1
53
3.物质空间和设备 (1)建筑与基本设备设施 ①幼儿班级活动室:研究发现,儿童的活动随着可用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空间越小,成人主导的活动越多,而适当的空间有利于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的产生。反之,人均活动空间从2.3m2降低到1.38m2,就会产生攻击行为。国家基本要求54M2 。目前,大面积的活动室增加了,面积不达标的活动室数量明显减少。 表 年与2008年幼儿园班级活动室面积的状况比较(单位:%) 20m2以下 21-30m2 31-40m2 41-50m2 51-70m2 71-81m2 82m2以上 总体 1992年 15 22 19 18 6 2008年 4 12 21 27 14 相差百分点 -11 -10 -7 +2 +9 +14
54
②幼儿班级户外活动场所:幼儿班级户外活动场所的拥有状况良好。尽管国家规定幼儿园必须为各班设置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但拥有专用的户外活动场所的班级并不多,约占25%。可喜的是在拥有专用的室外游戏场的班级中,大约70%都达到或超过了60m2的国家规定的最小使用面积。那些没有专用室外游戏场地和许多已经拥有户外游戏场地的班级都拥有公用的户外活动场所,且这些场所基本都在幼儿园院子内或毗邻幼儿园院子。 表 年与2008年幼儿园户外场地拥有情况比较(单位:%) 200m2以下 m2 1000m2以上 1992年 30 40 25 2008年 10 48 41 减少或提高的百分点 -20 +8 +16
55
但幼儿班级户外活动场所使用状况不佳。实际上,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高达40%的幼儿班级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有一半的幼儿园班级户外活动时间不足80分钟,有26%的幼儿园班级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40分钟,甚至还有15%的幼儿园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5分 钟。
56
幼儿班级基本设施: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应配备适合幼儿特点的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具等基本设备设施。研究发现,41. 9%-48
幼儿班级基本设施: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应配备适合幼儿特点的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具等基本设备设施。研究发现,41.9%-48.7%的班级及其厕所、盥洗设备、玩具柜或玩具架、书架都处于根本没有或有但不合适的状况,甚至有13.9%和16.9的班级桌椅、采光都没有达到的基本的要求。 表3-8班级基本设施“没有”或“有但不适合”的状况(单位:%) 总体 城市 农村 桌椅 13.9 10.9 17.5 厕所 41.9 36.5 48.5 盥洗设备 48.7 46.6 52.0 玩具柜架 46.8 42.9 51.5 书架 47.7 41.4 27.0 采光条件 16.9 20.5
57
(2)活动区 有七成的班级设置了活动区:研究结果表明,有七成的班级设置了活动区,基本满足了孩子们自由选择、自主活动的需要,但仍有近1/3的班级根本没有设置活动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无法实现,幼儿无法自由选择活动或自主开展活动。 活动区的划分与设置水平一般:有61.5%的班级都为孩子们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区,近半数的班级有基本明确和适宜的区域划分,这为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选择的区域游戏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但仍有近三成的班级区域划分的明确性和合理性较差,无法有效支持幼儿的自主活动。
58
(3)墙面布置 调查结果显示,有四成的班级墙饰基本适宜或良好,在墙饰布置中幼儿有比较高的参与程度,发挥了墙饰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作用,承载了适宜的教育价值,体现出了较高的质量。还有约六成的班级还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还需要改进。 表3-9 墙饰的总体特征与质量 (单位:%) 墙式项目 基本不符合 有的符合 有的不符合 基本符合 非常符合 具有美感 9.3 31.2 46.9 12.5 高低适宜 16.8 33.2 37.5 内容具体形象 25.7 47.7 14.1 幼儿参与 28.8 29.7 29.2 12.3 支持幼儿学习 17.5 35.7 33.4 13.4
59
4.日常生活护理 表3-10 各生活环节护理质量状况 (单位:%) 项目 无 不适宜 一般 比较好 优秀 进餐/点心 6.8 3.4
合理、适宜的日常护理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进餐和点心时间、午睡环节以及盥洗和排泄环节的护理质量是幼儿园班级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 各生活环节护理质量状况 (单位:%) 项目 无 不适宜 一般 比较好 优秀 进餐/点心 6.8 3.4 28.4 48.0 13.4 午睡 6.1 4.3 24.5 51.4 13.6 盥洗 5.9 26.6 54.3 13.2 排泄 8.5 35.5 45.5 10.5
60
5.课程 ◇ 班级课程(广义的课程)的有无及其安排是影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课程计划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差异,影响到能否有效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学习和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1)课程计划的内容安排 研究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班级都为孩子们制定了课程计划。从计划的方式和内容来看,最多的是整日的活动计划(约占63%)。城乡有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城市幼儿园有更多的班级课程安排的是整日活动内容。安排半日活动、安排上课和集体游戏以及主要安排上课的班级比例都在10%-14%。
61
表 课程计划的内容安排 (单位:%) 没有 计划 主要安排上课 安排上课和集体游戏 安排半日活动 安排整日活动 城市 0.8 8.3 11.3 12.1 67.5 农村 1.0 12.5 17.0 57.0 总体 0.9 10.2 13.9 12.3 62.7 表3-11表明接近25%的幼儿园、班级、教师仍然持有狭义的课程观,这些班级难于将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距离高质量的课程要求还相差甚远。农村持有狭义课程观的班级比例高于城市4.2%。还有极个别的班级根本没有课程计划。
62
(2)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从幼儿园对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第一选择来看,城乡有显著差异(p<0.05)。使用最多的组织方式是综合主题活动,占41.9%,城市高于农村7.7%;其次是领域活动,占35.5%,城市与农村比例接近,有相当数量的班级将专门课程作为组织课程方式的第一选择,比例占到14.8%,农村高于城市7.8%。此外还有少数班级(5.2%)提到采用随机教育作为第一选择。 从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第二选择来看,使用最多的是领域活动和专门课程,分别占26.7%和25.9%;其次是随机教育,占18%(其中农村更重视随机教育,高于城市6.6%);再次是综合主题活动和按自然与社会线索组织课程,各占近10%。
63
(3)课程关注幼儿差异的情况 课程计划关注到幼儿的差异是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观察、考察和与教师访谈还了解到,绝大部分班级在制订课程计划、组织和实施课程内容时,都不同程度地考虑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体现了教师对儿童个体差异的尊重和重视。
64
表3-12 课程计划关注幼儿差异的状况 基本没有 有一些考虑 基本考虑到 考虑细致周到 城市 7.8 22.1 51.3 18.8 农村
表 课程计划关注幼儿差异的状况 (单位:%) 基本没有 有一些考虑 基本考虑到 考虑细致周到 城市 7.8 22.1 51.3 18.8 农村 5.0 23.6 55.3 16.1 总体 6.6 22.8 53.1 17.5 从表2-58可见,在制订课程计划、组织和实施课程内容时,对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有53.1%的班级有基本的考虑,有17.5%的班级进行了比较细致周到的考虑,有22.8%的班级有一些考虑,另有6.6%的班级基本没有考虑。城乡差异并不显著。
65
(4)班级课程及其计划制订者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以前,幼儿园课程主要由国家和一些地方制定,而目前的状况是课程可以在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幼儿园的各个层面上开发。 从表2-59可以看出,总体来讲,目前课程计划的制订主要在班级层面的比例为68.8%,其中本班教师各自制订占26.8%,本班教师协商制订占42.0%;幼儿园层面和年级组教师共同制订的比例大约分别为12%和15.9%;区县层面来制订班级统一计划的数量极少。可见,班级教师已经成为课程计划制订的主体——教师个人或同班级的几位教师共同协商来制定课程计划。
66
表3-13 课程计划的不同制订者 无计划 区县管理部门 幼儿园 年级组 教师各自 班教师协商 城市 1.3 13.8 14.2 23.8
表 课程计划的不同制订者 无计划 区县管理部门 幼儿园 年级组 教师各自 班教师协商 城市 1.3 13.8 14.2 23.8 47.1 农村 1.0 4.5 18.5 9.5 30.5 36.0 总体 0.5 2.7 15.9 12.0 26.8 42.0 城乡比较有显著差异,农村更倾向于园所以上的层面,城市更倾向于班级层面。
67
6.教师的资格和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73%的幼儿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城市教师队伍中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比例为82.5%,农村为61.5%。约1/3的幼儿教师没有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这说明很多教师的专业能力没有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专业认证,专业水平很低甚至难以认定。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态度积极,专业发展意识很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个人反思和同伴合作以及专业引领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效果显著。
68
表3-14 教师对儿童发展领域重要性的认识 总体 城市 农村 8项技能的排序 百分比 与同伴交往 34.8 37.9 语言 36.0
表3-14 教师对儿童发展领域重要性的认识 总体 城市 农村 8项技能的排序 百分比 与同伴交往 34.8 37.9 语言 36.0 24.5 25.0 31.5 自我表达 23.4 自我服务 25.8 27.0 体育 18.0 21.7 17.5 与成人交往 21.1 22.5 自我评价 20.5 24.2 20.0 12.3 30.0 12.0 学前技能 4.5 56.7 42.5
69
表 教师对幼儿兴趣的态度 (单位:%) 对幼儿兴趣的态度 总体 城市 农村 制止 1.4 1.7 1.0 不予理睬,给他们自由 2.0 2.5 1.5 口头表示支持和鼓励 14.8 17.1 12.0 顺应孩子的兴趣,提供材料上的支持 27.5 30.0 24.5 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进行价值判断,把有价值的兴趣点引向深入,融入可能的教育目标 53.4 47.5 60.5
70
表3-16 教师进行个别教育的方法 (单位:%) 方法 总体 城市 农村 与家长共同教育 20.8 20.9 20.7 个别指导或个案教学
表 教师进行个别教育的方法 (单位:%) 方法 总体 城市 农村 与家长共同教育 20.8 20.9 20.7 个别指导或个案教学 15.8 16.8 14.5 关注能力差或有某一弱项的幼儿 13.5 13.3 13.8 提出有差异的要求 9.0 10.4 7.3 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支持 10.7 10.2 11.4 分组教学、分层指导 10.9 11.6 关注脾气不好或有其他社会性问题的幼儿 4.0 顺应、支持、鼓励 12.3 11.9 12.8 集体教学 3.0 2.0
71
7.家长参与 (一)家长的家园合作意识与能力 家园合作是使家长充分发挥教育者作用,并与幼儿园教育形成有效合力的主要途径。从家长角度了解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情况、对幼儿园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幼儿园教育与服务的满意度与期望,对于幼儿园更深入、有效地开展家园合作是十分必要的。 (1)一学期家园合作的频度 制度化、适宜、及时的面对面的家园合作活动(如集体的家长会、家访等)频度是保证家长和幼儿园及时沟通、平等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基础与前提。
72
经检验,城乡家长参加幼儿园家园合作活动的次数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从下表可见,近50%的城市家长上学期参加家园活动1-3次,还有16
经检验,城乡家长参加幼儿园家园合作活动的次数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从下表可见,近50%的城市家长上学期参加家园活动1-3次,还有16.5%的城市家长参加了4-5次。而农村家长上学期一次也没有参加过幼儿园组织的家园活动的占16%,如果再加上近10%的城乡家长“不知道”家园合作活动,那么农村有差不多1/3的家长没有参加过制度化的家园合作活动。农村家长参加过1-3次的占46.8%,参加过4-5次的占13.3%。 平均每学期4-5次家园活动,大致就是每个月一次,如果将此作为较为适宜的家园合作的频度的基数,加上多于每月1次的家园合作,那么数据显示有30%左右的城乡家长能够做到及时、适宜地与幼儿园和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73
表3-17 上学期参加面对面家园合作的次数 (单位:%) 0次 1次 2-3次 4-5次 6-10次 11次以上 总体 12.5 10.3 37.7 15.0 7.8 7.6 城市 9.6 9.2 40.2 16.5 8.1 7.9 农村 16.0 12.0 34.8 13.3 6.5
74
家园合作的内容有:城乡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参加节日庆祝活动、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育、了解幼儿园工作和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等。
(2)家园合作的内容与形式 家园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从实质上反映了家园双方对合作的定位及其价值的认识,反映了双方沟通与合作的深度与质量。 家园合作的内容有:城乡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参加节日庆祝活动、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育、了解幼儿园工作和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等。 家园合作的主要形式有:家长会、与园方单独交流、家园联系薄、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和自学幼儿园发给的宣传材料等。
75
(3)对幼儿园教育及孩子在园情况的了解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与服务情况的了解、对孩子在园情况的实际了解及其期望,反映了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效果,反映了家长对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关注重点。这些信息将有利于幼儿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园合作。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主要了解的是:幼儿园食谱、教育计划、孩子所在班教师、孩子所使用的教材和每日教育活动安排。家长对孩子在园情况的了解包括孩子所学的知识技能、生活情况、与同伴交往情况以及在园的情绪等。
76
(1)对幼儿园的满意度及其满意与不满意的方面。
(二)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与期望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与服务工作的评价是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了解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与服务的期望是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参考,也是有机整合家长教育理念与行动、有效进行家园沟通、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促进力量。 (1)对幼儿园的满意度及其满意与不满意的方面。 幼儿园教育承载着家长对孩子发展的期望与追求,了解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满意度、哪些方面满意与哪些方面不满意是很重要的。
77
表3-18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单位:%)
表3-18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单位:%) 不了解 很不满意 不满意 有些满意 满意 很满意 总体 2.3 0.7 1.0 9.2 54.9 31.4 城市 2.5 0.8 1.3 9.8 54.0 30.8 农村 2.0 0.5 8.5 56.0 32.0 从表3-18可见,86.3%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整体工作是满意的,但也有15%左右的家长对幼儿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满意。家长满意的方面是:教师的责任心与爱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生活照顾与膳食。家长不满意的方面是:对幼儿园的设施玩具与环境、膳食等。
78
(2)对孩子所在班级的教师、保育员的满意度
幼儿园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班级,班级中直接关心、照顾与教育孩子的是教师与保育员。从家长对幼儿园满意方面的回答中,我们看到家长对教师的责任心、爱心的关注远远超过其他方面。 (3)对幼儿园保教与服务工作的期望 了解家长对幼儿园保教与服务工作的期望,既可以有效改进幼儿园的工作,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工作还存在遗憾或是不满意的方面。家长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期望集中在智力开发、数学与语言等知识技能教学、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大部分家长期望幼儿园加强开展对幼儿发展水平评估、健康检查与疾病预防、家庭教育知识、家园合作与兴趣班等服务。家长期望幼儿园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79
四、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一)基于幼儿的发展 “国十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应将“学生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80
(二)重视诊断与改进功能 重视幼儿教育质量监测与问责,更要重视幼儿教育质量诊断与改进 幼儿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是评价项目,更是教学改进工作。
81
(三)结构性质量评价、过程性质量评价与结果性质量评价统合
结构性质量包括硬件设施、资源、教师资质、师生比等因素。这些因素相对稳定,往往可以直接观察到。过程性质量则关注教师与儿童之间互动的本质,也包括教师与家长、儿童之间的互动,教师教学技巧,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等。这些因素与儿童每天在幼儿园里的体验息息相关,但它们的浮动变化大,评估起来比较复杂。 结果性质量:幼儿的学习结果。
82
(四)基于数据设计评价体系 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作为继实验、推理、计算之后,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正在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基于证据,已经成立国际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基本趋势; 如何基于评价/基于大数据进行督导问责、开展诊断改进,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就成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重大课题。
83
(五)提升评价者的评价素养 幼儿园质量评价者的素养直接关系到评价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例如,评价者命题水平会影响评价的质量等。
84
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