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

2 主要内容 掌握:变态反应的概念、分型;药物过敏性口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和斯-约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熟悉:各型变态反应的特点;药物过敏性口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和斯-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接触性口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原则。 了解: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 变态反应(allergy)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机体受到无刺激性及毒性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的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免疫应答 抗原物质的刺激和机体免疫应答,缺一不可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4 多数人接触过敏原后不发病,少数患者(超敏体质者)在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
这些抗原性物质称过敏原或变应原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5 过敏原 大分子化学物质具有抗原性--完全抗原 半抗原--本身无抗原性,只有当这类物质与皮肤黏膜的蛋白结合后形成完全抗原
完全抗原:食物蛋白、鱼虾蟹、微生物、寄生虫、植物花粉、动物性的皮毛、异体组织蛋白和血清蛋白 半抗原:植物性的生漆银杏、化工原料苯胺甲醛、药物性的青霉素、磺胺非那西丁等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6 变态反应分类 反应速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分为Ⅰ、Ⅱ、Ⅲ和Ⅳ型 Ⅰ、Ⅱ、Ⅲ型由抗体介导 Ⅳ型由T细胞介导
口腔黏膜都有涉及,以Ⅰ、Ⅲ 、 Ⅳ型为主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7 过敏机体 第Ⅰ型变态反应 浆细胞-IgE抗体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机体致敏状态 变态原与IgE结合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初次接触 变态反应原 第Ⅰ型变态反应 浆细胞-IgE抗体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机体致敏状态 再次接 触抗原 变态原与IgE结合 刺 激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释 放 病理 临床 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生物活性物质 组织水肿充血糜烂

8 抗体 IgG、 IgM 自身抗原 常见于溶血反应 外源性抗原 第Ⅱ型变态反应 多为半抗原 与靶细胞上的抗原结合致细胞溶解
自身抗原 常见于溶血反应 外源性抗原 多为半抗原 与靶细胞上的抗原结合致细胞溶解 靶细胞本身结合被吞噬 常见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9 抗原过剩 第Ⅲ型变态反应 抗原抗体复合物 激活补体 破坏血管壁和周围组织 中性粒细胞 吞噬复合物 引起脉管炎、类风湿关节炎 100万 19s
长期存在于 血液中 沉积于毛细 血管、肾小球 激活补体 破坏血管壁和周围组织 活化 增殖 释放 中性粒细胞 吞噬复合物 溶酶体酶 引起脉管炎、类风湿关节炎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0 变态反应原 第Ⅳ型变态反应 过敏体质的抗体 T淋巴细胞致敏 致敏T淋巴细胞分化繁殖 组织炎症、变性坏死 结合变态原的靶细胞
再次抗 原接触 致敏T淋巴细胞分化繁殖 直接杀伤 组织炎症、变性坏死 释放 生物放大效应 结合变态原的靶细胞 淋巴因子、淋巴毒素、皮肤反应因子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1 共同临床特征 突发性 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 复发性 多形渗出些红斑 可逆性 肉芽肿性唇炎 间歇性 多形性红斑 特异性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2 Allergic medicamentosus stomatitis
药物过敏性口炎 Allergic medicamentosus stomatitis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3 病因 抗原性较强的药物(解热镇痛、安眠镇静、磺胺类、抗生素类的青霉素) Ⅰ型变态反应发病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4 临床表现 初次用药过敏需4~20天,一般有7~8天左右的潜伏期 再次用药过敏是数分钟到24小时,一般10个小时左右发病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5 临床表现 可单发口腔,也可伴皮肤损害 口腔病变多在前份黏膜 充血—水肿—红斑—水疱—破溃糜烂—渗出物—假膜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6 临床表现 出血—结痂—张口受限、疼痛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7 临床表现 皮损好发于唇周、四肢末端及躯干,表现为红斑、丘疹、大疱,最常见为圆形红斑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8 临床表现 典型损害—虹膜状红斑 疱性红斑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9 固定型药疹 同一部位,以同一形式,反复发生病损 停药及治疗后病损10天左右恢复,再次用药后很快又出现类似损害 口唇及口周皮肤好发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20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莱氏综合征(Lyell syndrome) 严重的药物过敏,磺胺类、解热镇痛剂、抗生素、巴比妥类 起病急、中毒症状较重 全身广泛性大疱或剥脱性皮炎 表皮松解、尼氏征阳性 累及所有的体窍黏膜与内脏 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内脏出血、死亡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21 诊断 黏膜损害特征:水疱、糜烂、溃疡、渗出多 皮肤损害特征:特征性的红斑、丘疹、水疱 药物应用史 固定药疹 严格控制下的药敏试验(激发试验)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22 治疗 找出可疑的致敏药物,立即停用 抗组胺药(扑尔敏、开瑞坦等) 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静脉注射 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氢化可的松)
严重时应用肾上腺素(0.25~0.5mg/天)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抑制药理活性物质的释放 预防继发感染 局部治疗:漱口水、凝胶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23 预防 询问病史 避免再次接触同样的或类似的过敏原 脱敏治疗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24 Allergic contact stomatitis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口炎 Allergic contact stomatitis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25 定义 过敏体质者口腔局部接触药物后,发生变态反应而引发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接触性口炎包括原发性刺激因素和变态反应性
多为IV型变态反应或以IV型反应为主的混合型变态反应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26 病因 过敏原 机体 T淋巴细胞致敏 直接杀伤靶细胞 致敏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 淋巴因子 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 单核细胞浸润 细胞变性坏死
再次接触 相应抗原 直接杀伤靶细胞 致敏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 释 放 淋巴因子 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 单核细胞浸润 细胞变性坏死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27 临床表现 迟发性反应,2~3天才出现症状 好发于药物接触部位,有向周边扩展趋势 充血—肿胀—红斑—水疱—糜烂—溃疡—坏死
常见的类型:义齿接触的黏膜过敏反应 银汞合金引发的苔藓样变 黏膜局部用药引发的过敏反应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28 治疗 除去过敏因素 抗过敏治疗 脱敏治疗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29 血管神经性水肿 Angioneurotic edema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0 巨型寻麻疹(urticaria giant) 奎英克水肿(Quincke’ edema)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1 病因 过敏性疾病 发病机制属Ⅰ型变态反应 过敏原:食物、药物、感染因子、情绪激动、寒冷刺激 家族遗传性疾病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2 发病过程 Ⅰ型变态反应 生物活性物质 小血管 毛细血管 血清 疏松组织 组织肿胀 释 放 组胺 缓激肽 5-羟 色胺 慢反应物质 扩展
释 放 生物活性物质 组胺 缓激肽 5-羟 色胺 慢反应物质 小血管 毛细血管 扩展 通透性增强 血清 疏松组织 组织肿胀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3 临床症状 局部突发性水肿 部位:头面部疏松组织,以上唇最为多见 发病过程:瘙痒-灼热疼痛-肿胀-肿胀部位微硬泛红发亮有弹性
同一部位可反复发作 舌、软腭、会厌部发病易引起口腔功能及呼吸功能障碍 少数患者有前驱症状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4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5 诊断 突发性局部水肿、界限不清、有弹性 好发皮下结缔组织疏松处,唇及眼睑 数十分钟内发病、1~2小时消失 不留瘢痕 有复发史
部位患者可追寻到过敏原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6 与颌面部蜂窝织炎的鉴别诊断 牙源性细菌感染,可找出病灶牙 炎症表现:红、肿、热、痛 肿胀不经过治疗不会消失,最后可发展成脓肿 全身症状明显
抗生素治疗有效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7 与丹毒的鉴别诊断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感染炎症 局部肿胀明显,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压痛 全身症状明显 抗生素治疗有效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8 治疗 症状较轻 症状严重 口服 或 局部注射肾上腺素 对伴有喉头水肿 注意密切观察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9 多形性红斑 Erythema multiforme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40 特点 急性发病 皮肤黏膜均受累 病损形式多样:红斑、丘疹、疱疹、糜烂、结节 大量的纤维渗出物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41 病因 多数情况下病因不明 精神紧张的应急反应、寒冷刺激、食物、花粉、药物 病毒感染、体内慢性病灶、恶性肿瘤 过敏体质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42 病理 皮肤黏膜的上皮层均见细胞间或细胞内水肿 上皮下疱 早期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为主),有时候可见红细胞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43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轻微 口腔黏膜病损分布广泛 黏膜充血—水肿—红斑—水疱—糜烂—渗出—假膜—继发感染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有时伴有外阴损害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44 临床表现 皮肤对称性发病 好发于颜面、手掌、足背 典型为虹膜样红斑 自限性,2~3周痊愈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45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46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47 重症多形性红斑 全身症状严重 皮损:红斑、大疱、丘疹、结节、糜烂、疼痛 口腔损害:水疱、糜烂、渗出、感染
多窍孔黏膜损害:眼睛、鼻腔、阴道、尿道、直肠 眼部病变严重:充血、疱疹、角膜溃疡、脉络膜炎、失明 多窍孔糜烂性外胚叶病 斯-约综合征(Steven-Johnson syndrome)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48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49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50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51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52 诊断 突发性急性炎症 与季节有关,春秋多见 复发史 过敏体质或用药史 口腔黏膜广泛性充血水肿、大面积糜烂、渗出较多
皮损多种多样:红斑、丘疹、疱疹、虹膜状红斑 血象无异常,部分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有自限性和复发性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53 与疱疹性口炎鉴别诊断 口腔黏膜成簇水疱、 口周皮肤有时伴皮疹 病理表现:上皮内疱、细胞气球样变性、胞核内嗜酸性病毒包涵体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54 寻常性天疱疮 长期慢性病程、无自限性 皮肤黏膜疱疹水疱此起彼伏 尼氏征阳性 病理表现:上皮内疱、棘层松解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55 治疗 询问病史:慢性病灶、系统疾病、过敏史,隔离可疑致敏物质 除去诱发因素:牙周炎、根尖周炎及其他全身疾病 抗过敏治疗 支持疗法 局部治疗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Download ppt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