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國科會科教處研究計畫之 申請與撰寫 鄭 湧 涇 台灣師大生命科學系
2
◆ 報告內容 綱要 ◆ 一. 國科會科教處專題研究計畫的 申請與 審查 二. 如何撰寫優質的科學教育專題研 究計畫 三. 撰寫科教處專題研究計畫應注意 事項
3
一. NSC-SE專題研究計畫的申請與審查
4
◆ 申請研究計畫的好處 ◆ 1. 改善研究設施及環境,充裕一般研究、教學經費,維持活躍研究狀態。 2. 可以申請下列經費:
▲ 專兼任助理、研究生助理、臨時工 博士後研究 ▲ 研究所需設備、耗材、雜費等 ▲ 出國參加學術會議 ▲ 發表論文經費
5
◆ 為何撰寫優質的計畫書很重要? → 研究成果佳 → 發表優良期刊論文的機會大 → 研究表現傑出 → 容易再申請到計畫 → …
● 好的研究計畫 → 研究成果佳 → 發表優良期刊論文的機會大 → 研究表現傑出 → 容易再申請到計畫 → … ● 計畫是否通過是經過同儕評比,所以 你的計畫一定要比同儕優良。
6
◆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的類別 ■ 團隊合作,至少兩個子計畫 ■ 資深教授帶領新進教授進行研究 重點研究、政策性研究或自由研究 ● 整合型:
● 個別型:重點研究、自由研究
7
˙研究主題範圍的大小和複雜性需不需要用整合型計畫來探究? ˙以個別型計畫的方式來研究可不可行? ˙有沒有研究團隊?
● 要申請整合型或個別型計畫? ▲ 要看: ˙研究主題範圍的大小和複雜性需不需要用整合型計畫來探究? ˙以個別型計畫的方式來研究可不可行? ˙有沒有研究團隊? ˙總計畫主持人的領導整合能力和經驗。 ˙不要為申請整合型計畫而勉強湊合。
8
研究計畫之申請與審查流程 初審 複審 網路申請 RFP 完整研究 計畫書 計畫核定 委員 審查意見 會議審 補充說明 整合型計畫構想審查
(現場報告) 網路申請 完整研究 計畫書 RFP 公佈重點 初審 書面審查 複審 委員 會議審 計畫核定 審查意見 補充說明
9
˙提交計畫書時就要將該寫的內容都寫 好,不宜等審查後再來補充說明。 因為: 初審幾乎就大致決定了計畫會不會通過 ● 回覆審查意見
(1) 回覆評審意見要適切,針對問題回答, 就像回應論文審查意見一樣,應一一 回應,不可言不及義。
10
(2) 若無法照辦,宜引經據典說明原因。 ● 絕對不可 自我感覺良好, 置之不理。
11
◆ 科教處研究計畫審查重點 1. 是否符合計畫徵求書的重點和要求 2. 計畫在科學教育的價值及創新 (20%) ˙解決科學教育相關問題 ˙研究主題之前瞻性 ˙結果在學術上的價值 ˙研究層次提昇 ˙研究方法之改良創新 ˙新研究領域
12
3. 計畫的內容 (30%) (45%) (1)計畫是否有科學教育之內涵 (2)計畫目標及預期成果 (3)研究理念、理論基礎及架構 (4)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 (5)研究方法和步驟是否可行 (6)執行方式是否恰當(研究期限、 人力、經費…)
13
4.主持人研究成果及能力 (40%+10%) (25%+10%) (10%+10%) (1)研究成果的品質及應用 (10%)
● 最近五年內的研究品質(30%+10%) (10%+10%) (1)研究成果的品質及應用 (10%) ˙近五年研究成果及貢獻 ˙最近年度執行之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2)論文發表情形 (20%)
14
(3)論文被引用情形 (+10%) ˙學術論文被引用情形調查表(乙表B) (1)研究態度是否嚴謹、積極 (2)研究潛力、研究能力
● 研究能力及成果推廣應用(10%) (1)研究態度是否嚴謹、積極 (2)研究潛力、研究能力 (3)以往研究成果的應用及推廣
15
二. 如何撰寫優質的科學教育專題研究計畫
16
◆ NSC 專題研究計畫申請書的格式和內容項目
● 耗材及雜項費用、研究設備費、出國差旅 費(國外差旅費、出席國際學術會議)、貴 儀使用費等 4. 整合型研究計畫項目及重點說明(C010) 5. 計畫摘要(C011)
17
6. 研究計畫內容:(C012)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重要性 ˙相關文獻評述 ˙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 ˙預期成果和績效
計畫完成後有何貢獻?(學術價值、實務應用、科學教育發展…) ◆ 敘明與其他子計畫之相關性 (子計畫) 7. 近三年內執行之研究計畫(C013)
18
◆ 整合型研究計畫的架構 整合型研究計畫 (總計畫) 子計畫 1 主持人 子計畫 2 主持人 子計畫 3 主持人 子計畫 4 主持人 … …
19
◆ 整合型研究計畫重點說明 (1)整合之必要性
● 總計畫除了須撰寫整體研究計畫之研究背景、理念和重要性、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和過程等外,還需清楚說明下列各項,包括: (1)整合之必要性 包括:整體計畫之目標(研究目的)、分工合作架構、整合方式以及總計畫與各子計畫及各子計畫間之相關性。
20
(2)人力配合度 (3)資源之整合 (4)申請機構或其他單位之配合度 (5)預期綜合效益
總計畫主持人的協調、領導和整合能力、 子計畫主持人之專業能力、分工合作。 (3)資源之整合 各子計畫所需各項儀器設備、器材等之共 用規劃,以及研究經驗與成果交流的機制。 (4)申請機構或其他單位之配合度 (5)預期綜合效益
21
▲ 一些提醒 (1): 1. 整合型計畫的特性就是「整合」,假若各子計畫單獨提出也可以成立,就表示整合性不足。
2. 子計畫間的關連性和獨立性要有適切的平衡,關連性太高可能表示研究內容重疊,那就應該合併?若全無關連,那為何要放在一個整合型計畫中?
22
▲ 一些提醒 (2): 3.子計畫不宜太多,太多子計畫常會導致 各子計畫的研究內容零碎化,整合比較困 難,經費需求也太高。
● 且送審後若有多個子計畫未通過,將使整 體計畫的完整性和整合性變差。 4. 總計畫主持人對整體計畫之研究內容、研 究方法與過程應該要能大體掌握,才能有 效整合計畫之執行,不宜讓各子計畫自由 研究。
23
一. 研究計畫的主題 1. 研究計畫主題是否符合計畫徵求書的 重點和要求? ● 徵求之重點議題。 ● 計畫要求。
● 自選研究主題者,這一項(5分) 評分為 0 分。
24
2. 想一個值得研究的主題! ˙研究計畫的價值(學術性、應用性…) 為何? ˙創新之處或前瞻性為何?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 見別人所未見!
25
3. 研究主題的意涵是否忠實反映計畫書 之研究內容?
● 避免「文不對題」: ˙研究內容很有前瞻性、創新性,計畫 名稱卻是老套 --- 新酒舊瓶。 ˙計畫名稱很有創意,研究內容卻平庸 無趣,缺乏創新性 --- 新瓶舊酒。
26
4. 與其「大題小作」不如「小題大作」! ● 不要野心太大(大題小作)! 因為 … 主題太大通常會使研究的深度不足; 整合型計畫的整合鬆散。
27
二. 研究計畫的內容 1.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如:
二. 研究計畫的內容 1.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 簡要敘述研究計畫的緣起與思維。 ● 明確條列研究目的或研究問題。 ˙如: 以準實驗研究設計探究研發之 X 課程, 對 A 對象(學生)○ ○概念知識(素養) 的影響。
28
˙ 對科學教育(學術、實務…)有何價值或重 要貢獻?(要有說服力!Evidence-based)
2. 研究的理念和重要性 ● 扼要敘述研究的理念(研究的邏輯思維、 理論基礎…)。 ● 扼要敘述研究有何重要性? ˙ 對科學教育(學術、實務…)有何價值或重 要貢獻?(要有說服力!Evidence-based) ● 要讓審查者有“不補助這個計畫會很 遺憾”的感覺!!
29
3. 研究的內容 ● 有系統的列述各年度的研究內容,說明各年度計畫要做什麼事! 進行哪些研究工作項目! ● 多年期計畫建議 分年條列。
30
◆ 與其他子計畫之關連性 (子計畫) ● 除總計畫部分需要扼要說明各子計畫之間的相關之外,各子計畫也要在「研究內容」部分適切說明與其他子計畫之間的相關性,以堅實整合型計畫之整合性。
31
◆ 試著建構計畫的「概念架構」 ˙可做為研擬研究內容、設計研究過程、選擇研究方法和解釋研究結果之依據。
● 可能的話,試著建構一個簡明易懂的研究計畫研究架構或概念架構 (Conceptual Framework)。 ˙可做為研擬研究內容、設計研究過程、選擇研究方法和解釋研究結果之依據。
32
● 為何需要建構「概念架構」? 1. 概念架構可以將研究理念、研究設計、研究內容、研究情境和探究的變項以及研究結果等關連起來。 2. 概念架構是研究計畫的邏輯思維系統,可以簡明表達研究的目的和思維、研究的內容和過程、擬探究的變項和變項間的關係,以及研究的預期結果與應用等。 3. 一般可以用圖示、列表或流程圖等來呈現。
33
◆ 研究內容的邏輯思維 ◆ ‧概念學習 ‧對科學的本質之了解 學生的背景變項 學生之先存概念或另有概念
(如:SES、認知發展…) 學生之先存概念或另有概念 教師之科學概念(也可能是另有概念)及教學活動 學生的學習相關特性:認知策略、認知風格、對生物學的態度等 ‧概念學習 (概念成長、 概念改變) ‧對科學的本質之了解 促進概念學習之教學策略、 學習環境
34
三. 相關文獻評述 Critical Review of Literature
● 文獻格式用APA 格式(科學教育學刊) ● 文獻蒐集要 up to date、周延,不可 遺漏重要文獻。 ● 文獻評析要深入周詳、嚴謹、適切(量 與質),最好能適當摘述評析的結論。 ˙不要只講求多,甚至列一些自己從來就沒 找到或看過的文獻。 ˙思考引用報紙、雜誌、網路資料等的合適 性。
35
(1) 是否有前人(國內外)的研究報告探究 過同樣或類似的問題? (2) 過去的研究有哪些發現? 這些研究有何優缺點?有何啟示? (3) 還有哪些問題亟待探討? ˙所以…本研究計畫將… … ˙研究結果預期將可… …
36
四. 研究方法與過程 (執行方式) 1. 詳述研究對象及取樣方法
(1) 敘明研究對象和範圍,扼要說明目標族群為何?說明選擇該目標族群的理由。 (2) 詳述取樣方法及樣本大小的選擇,說明為何採取這種取樣方法。 ▲ 例如:不可以只說「擬設計教學活動,並瞭解其對學習的成效」。
37
--- 才能 Justify 研究設計的適切性 以及研究結果的價值和代表性。
(3) 應用質的研究法(詮釋性研究法)要具 體說明選擇該研究對象或個案的理由 以及研究的 Context 為何? --- 才能 Justify 研究設計的適切性 以及研究結果的價值和代表性。 ● 若沒有取樣的過程,稱研究對象而不 要稱研究樣本比較合宜。
38
2. 敘明擬採行的研究方法 (1) 清楚說明採取之「研究設計和研究方 法」,以及採用該研究設計或研究方 法的理由?為何該研究方法最為適當? ˙不宜用: 技術研發、期中進行一次態度調查、 資源共享、 定期開會研商 … 來敘述。
39
(2) 適切說明採行之研究方法的 strengths 和 weaknesses。
(3) 多年期計畫,各年度採用的研究方法 若不同,應分年列述。
40
3. 簡要列述研究的過程(執行步驟)。 ˙可以考慮用條列或流程圖表示。 4. 說明擬應用或發展的工具(instruments): ˙有現成的工具可以應用嗎? (修訂) ˙自己發展? 自己發展的研究工具須經效化 (validation),這是非常專業的艱鉅工程!
41
˙獨立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s)
5. 研究若涉及多種變項的話,應明確加 以界定 ˙獨立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s) 研究者操弄的變項,藉改變此變項來觀察 其他變項的變化,又稱輸入或處理變項。 ˙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s) 因應獨立變項的變化而改變,在研究過程 中研究者並不操弄依變項,只是觀察其變 化,又稱輸出或結果變項。
42
˙控制變項(Control Variables)
研究者必須加以控制以免干擾研究處 理的變項。 如:性別、大小、年齡等。 又稱為背景、分類和個體變項。
43
O IdV ◆ 實驗研究法的基本架構 ◆ 控制 保持恆定 操弄 觀察 個體變項
外在干擾變項 EV 保持恆定 O 操弄 IdV (獨立 變項) 觀察 DV (依變項) EV 個體變項 ˙EV:外在干擾變項(extraneous variables)
44
6. 敘明擬採取哪些企圖/行動來提昇內在 和外在效度(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idity)
● 任何研究設計皆有弱點,因此,重點 不在研究設計有無缺點,而是在: 你的選擇是不是最佳選擇?以及 你有沒有試圖儘可能提昇研究的內在 和外在效度?
45
˙研究的結論是否可以完全歸因於操弄 某些獨立變項的結果。 ˙當內在效度無虞時,因果關係的推論 和研究結果的解釋方可信、可靠。
● 內在效度 指研究設計是否儘可能嚴謹控制了應 控制的變項,是否儘可能控制了其他 介入變項(Intervening Variables)的干擾。 ˙研究的結論是否可以完全歸因於操弄 某些獨立變項的結果。 ˙當內在效度無虞時,因果關係的推論 和研究結果的解釋方可信、可靠。
46
● 外在效度 指研究結果的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和可推論性(Generalizability),可推論性愈 大或代表性愈高,則外在效度便愈大。 (1) 樣本至族群的推論 (2) 研究的情境至其他情境的推論 在某一研究情境下完成的研究結果, 可以推論至何種情境和條件。
47
● 內在效度愈佳 ,研究結果的精確性 (可靠性)愈高。 外在效度愈佳,研究結果的可推論性 愈大。
48
˙為提昇研究的內在和外在效度,研究者必須特別注意下列四項過程:
● 如何提昇研究的內在和外在效度 ˙為提昇研究的內在和外在效度,研究者必須特別注意下列四項過程: (1) 審慎規劃嚴謹的取樣方法 (2) 選擇最適當的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 (3) 慎選擬控制、觀察與操弄的變項 (4) 建立評鑑數據和資料的標準
49
三. 撰寫科教處專題研究計畫應注意事項
50
1. 詳閱科普教育與傳播計畫 徵求書 ◆自選研究主題的利弊得失?
● 詳閱科教處當年度公布之「科普教育 與傳播計畫 徵求書」所列之徵求重點 與計畫要求。 ● 慎選研究計畫主題。 ◆自選研究主題的利弊得失? ● 將計畫的主題和內容聚焦在科學教育 研究。
51
◆ 研究計畫的主題和內容一定要有 科學教育研究或科技人才培育的 內涵。
52
2. 課程或教學策略(活動)研發計畫要有教育理論基礎
● 研究計畫的內容若涉及課程、學習材 料、教學策略(活動)等的發展,應說 明擬採用哪些課程設計理論、學習理 論、教學策略或取徑(approach)為基礎, 以及如何進行課程實施或教學實驗。 ˙建構論(constructivism)、鷹架理論 (scaffolding)、科學探討(scientific inquiry)、模組(module)、PBL ……
53
3. 課程發展、實施或教學實驗必須要有課程評鑑和教育成效評估
● 課程發展、實施或教學實驗的計畫, 一定要有適切的課程評鑑或教育成效 評估機制,並扼要說明擬如何評估, 才有學術研究的性質。 ˙例如:教學或學習成效評鑑 對教育方案的感受或態度等 ˙課程評鑑相當專業,若主持人不專精,建 議邀請具課程發展相關專長之教授為共同 主持人或提供諮詢。
54
◆ 科學課程發展的一般流程 ◆ 課程教育目標 需求 評估 課程評鑑 學習成效評估 課程試驗 (教學實驗與修訂) 實施課程/方案
(擬發展之知識、能力、態度等) 需求 評估 課程課程、教材、教學策略活動等 研發 課程評鑑 學習成效評估 成就、能力、情 意(態度) … 回饋修訂 課程試驗 (教學實驗與修訂) 實施課程/方案
55
˙問卷調查、 Delphi Survey、實驗研究、行動研究、質的研究(詮釋性研究) … 都各有其優缺點,必須加以分析。
4. 研究設計、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 不可僅以一頁甚至半頁篇幅交代。 ● 適切說明採用之研究方法的優缺點,以及內、外在效度的考量和折衷。 ˙問卷調查、 Delphi Survey、實驗研究、行動研究、質的研究(詮釋性研究) … 都各有其優缺點,必須加以分析。
56
(3) 擬如何抽樣?樣本的大小和代表性如 何? ˙再仔細考慮:「問卷調查法」是最好 的選擇嗎?
▲ 例 1: ● 在訂定課程和能力指標,考慮採用 「問卷調查法」時,要斟酌: (1) 問卷內容的專業性、前瞻性如何? (2) 擬調查的對象為何?族群有多大? (3) 擬如何抽樣?樣本的大小和代表性如 何? ˙再仔細考慮:「問卷調查法」是最好 的選擇嗎?
57
▲ 例 2: 有無更好的研究方法可達成目標? (1) Delphi Technique 是不是最佳選擇?
● 假若想要用Delphi Technique (Modified)來訂定能力素養內涵、課程能力指標等,應審慎考慮: (1) Delphi Technique 是不是最佳選擇? 有無更好的研究方法可達成目標? (2) Delphi Survey 得到的結果,再用焦點團體、專家座談甚至「公聽會來修訂,有必要嗎?合適嗎?
58
▲ 例 3: ˙前測 ˙控制組 ● 教學實驗如何進行(實驗設計)?
若要採用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為使『比較』有意義,必須蒐集基準 資料(baseline data),做為『比較』 的基礎。 ● 比較常見的基準資料有兩種: ˙前測 ˙控制組
59
˙要先問:工具的構念有共識嗎?夠精 準嗎?公信力夠嗎?有人會用嗎?
▲ 例 4: ● 課程、教材的教育成效如何評估? 教學或學習成果如何評估? ˙應用適當工具;自行發展工具…。 ● 發展工具、量表有沒有必要建立特殊 團體常模(Special Group Norm)或全國 性常模? ˙要先問:工具的構念有共識嗎?夠精 準嗎?公信力夠嗎?有人會用嗎?
60
(4)活動進行方式:應包括教育/學習策 略、競賽方式等。
5. 科普(大眾科學)教育活動計畫 ● 辦理科普(大眾科學)教育活動的計畫 應於計畫書中明確列述: (1)活動的名稱和目的(教育意義)。 (2)舉辦活動的時間、地點。 (3)目標對象(預估參加人數)。 (4)活動進行方式:應包括教育/學習策 略、競賽方式等。
61
(5)活動的內容: 傳播科技或研習活動應說明課程內容、 主持人或講員; 展覽或競賽活動應包括展覽或競賽內 容重點、評審委員資格、如何評審等。 (6)擬如何評估活動的教育成效?
62
6. 其他建議 ˙一般事務性機器(器材)等設備不要列。 (尤其是初次到科教處申請計畫者)
(1) 扼要列述如何評估各階段(年度)的研 究是否達成預期成果? ● 列出成效評估的機制和指標。 (2) 依研究的需求適切編列經費。 ● 要不要列專任助理需仔細思量。 ● 國科會不能補助的經費項目不要列。 ˙一般事務性機器(器材)等設備不要列。 (尤其是初次到科教處申請計畫者)
63
˙出國參加學術會議:請注意擬參加之 會議的性質,必須是科教處可以補助 的國際學術會議。
● 出國差旅費除非為執行計畫必需,否 則不要編列。 ˙出國參加學術會議:請注意擬參加之 會議的性質,必須是科教處可以補助 的國際學術會議。 ● 編列經費時,不可每一年度都一樣, 或各子計畫的項目和金額都一樣,這 代表經費編列的不用心。
64
(3) 呼朋引伴,邀請專長互補的同好為共 同主持人:
● 主持人若非科學教育專長,最好能邀 請一位科學教育專長的教授共同主持。
65
就研究「… STS 通識課程發展與實 施…」的計畫言,最好能夠有兩種專 長的人才:
● 例如: 就研究「… STS 通識課程發展與實 施…」的計畫言,最好能夠有兩種專 長的人才: (1) 學科(科學)專長的人才; (2) 科學教育或教育研究的人才。
66
˙文獻探討、經費預算等部分也不可以 雷同。 ˙整合型計畫下之各子計畫的內容也不 可以相同。
(4) 計畫書的內容不可與其他計畫相同。 (不管是自己過去所提的計畫或是他 人的計畫都不可以) ˙文獻探討、經費預算等部分也不可以 雷同。 ˙整合型計畫下之各子計畫的內容也不 可以相同。 ● 請特別注意國科會學術倫理的規範。
67
(5) 計畫書(表C012)的頁數限制(含參考文 獻、圖、表,不含附件)。 ˙ 一年期計畫(含個別型和整合型):至多30頁
˙ 一年期計畫(含個別型和整合型):至多30頁 ˙多年期計畫(含個別型和整合型):至多45頁 ˙申請總經費 500萬元以上計畫:至多 45頁 ● 頁面格式: 以 Word 12 號字;字元間距為標準間距; 行距 25 pt;邊界上下左右各 2 cm。 ● 若計畫內容頁數超過,會被扣分。
68
˙在送出計畫書之前,先依前述重點仔細審視一下計畫書! ˙也可參酌 REF來檢視。
(6) 自我檢視: ˙在送出計畫書之前,先依前述重點仔細審視一下計畫書! ˙也可參酌 REF來檢視。
69
● Ask a successfully funded researcher to critique your grant proposal before you submit it.
70
◆ 舉手之勞利己利人 1. 將五年內論著依國科會的規定類別適當歸類,投稿尚未被接受者不要列。 ˙學術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專書或專章、其他論著 2. 只列五年內論著,依年代排列。 3. 近五年之研究計畫內容與主要研究成果的說明,應盡量簡明扼要。
71
該下台了! 祝福大家!
72
◆ 大慧調查法(Delphi Survey Method)的弱點
● 常見的名稱有: 德懷術、達菲法、德爾菲法、德菲法、 大慧法等。 1. 大慧調查法在方法學(methodology)上 缺乏堅實的理論架構(theoretical framework)支持。 2. 專家是否據實思考、判斷,提供評估 意見,無法掌握。
73
3. 無法分辨專家在提供評比意見時,是 否依據理性思考。 4
3. 無法分辨專家在提供評比意見時,是 否依據理性思考。 4. 專家個人的學識背景經驗、生活經驗、 文化素養、思考法則(heuristics)、價 值觀、態度和心理特質等因素,皆有 可能影響其評估或判斷。 ˙專家也會有錯覺
74
5. 有那些因素會影響調查的結果仍不清 楚。 6. 統計偏誤有擴大影響的可能: 兩個真正專家的專業意見怎可與 20 個平庸人意見平均的。
75
◆ 行動研究(AR) 的特性 1. 直接應用系統研究方法的步驟到實際狀況(actual situation),以解決教室內的實際問題,故具實用性與適切性。 ˙又稱為 Practical Inquiry Classroom Research ˙研究對象是教育方案、課程、教學、學校、學生、教師等。
76
2. 試圖依據現實的需要與研究者的體驗 ,經由研究的過程建構合宜的理論, 以引導研究的進行並解釋研究的發現 。
3. 研究方法學頗有爭議,研究設計視實際情況而定,較缺乏一般教育研究應有之對各種變項的控制,信度和效度的考驗困難,研究之嚴謹性差,研究限制大,內在效度可能較差。
77
4. 缺乏適當的取樣方法,樣本的代表性差;不尋求研究結果的代表性(幾無外在效度可言),無法講求研究結論的通則化。
5. 理論(theories)的驗證是經由實務,而不是獨立驗證之後再應用到實務上。
78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準實驗研究法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 研究情境無法真正做到隨機取樣、隨機分派,以及完全的操弄變項之實驗研究設計稱之。 ● 兩種最簡單的研究設計: (1)單組後測設計(One-Group Posttest Design) (2)單組前後測設計(One-Group Pretest- posttest Design) ˙常見於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79
◆ 單組後測設計 處理 後測 --- 簡單方便(Quick and Easy) 很常見 Ex. X 課程對○○ 學習成就的影響 X T2
處理 後測 ● One-Shot Case Study --- 簡單方便(Quick and Easy) 很常見 Ex. X 課程對○○ 學習成就的影響 X T2
80
◆ 單組前後測設計 T1 X T2 前測 處理 後測 (2) Maturation (3) Testing Effects
前測 處理 後測 ● 內在效度不高,無法確定 T2 – T1 的差異是單純 X 的結果。 ● Probable Error : (1) History (2) Maturation (3) Testing Effects (4) Instrumentation Ex. X 課程對○○ 學習成就的影響 T X T2
81
1. 不管有無前測,在無控制組做為比較之基準之下,幾無內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可言。
● 問題與弱點 1. 不管有無前測,在無控制組做為比較之基準之下,幾無內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可言。 2. 無法達成堅實具說服力之結論(defensible conclusions)。 3. 一般而言,發表力(publishing power)較差。
82
(Control-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 控制組前後測設計 (Control-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 隨機(randomized)或非隨機(nonrandomized) 前測 處理 後測 E : 實驗組 (expt’l group) C : 控制組 (control group) R : 隨機分派 (random assignment) E1 (R) : T Xa T2 E2 (R) : T Xb T2 C (R) : T T2
83
◆ 詮釋性研究(Interpretive Research)的特性
1. Research Method:方法是多元的, 沒有公認的單一方法(multi-methods)。 2. 是”Context-sensitive” : ˙在特定的情境脈絡和自然環境(specific context & natural settings)下研究各種現 象(phenomenon)。 ˙不宜進行 universal, context-free generalization
84
3. 研究者的主觀(subjectivity) 不但是無可 避免的(inevitable),同時也提供唯一的 致知方法(only means of knowing)。
4. 對因果關係的看法非線性(non-linear) 關係,而是更 dynamic, interactive 的 互動關係。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