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文字信息采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文字信息采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文字信息采集

2 内容提要 1 采集内容 2 采集步骤与方法 3 表格填写说明 4 文字信息采集基本要求

3 1 采集内容

4 1.1 藏品信息与普查数据 藏品信息:即藏品所蕴涵的信息,是反映藏品存在状态和方式,以及藏品与外界联系的状态和方式的符号。

5 1.1 藏品信息与普查数据 普查数据: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过程中采集的、符合要求的文本数据和影像数据。 文本数据: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过程中采集的、著录于《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各登记信息项中的文本内容,以及作为附件方式存储的文本类文件,包括藏品本体信息、藏品管理信息等。 影像数据:

6 1.1 藏品信息与普查数据 数据采集:美术馆根据《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的要求,登记著录藏品文字信息、获取藏品影像信息,形成可上报藏品普查数据的过程。(《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规程 第1部分:数据采集》2.5) 文字信息与文本数据 采集的对象是藏品信息,采集的成果是普查数据。

7 1.2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

8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包括31 个信息项,其中:
与藏品本体相关的属性信息和管理工作 信息22项,包括藏品编码、藏品登记号、藏 品名称、原名、收藏单位、类别、入藏日期、 来源、创作年代、作者、质地、工艺技法、 形态形制、主题、题识和印鉴、实际数量、 尺寸、质量、完残程度、完残状况、保存状 态、藏品著作权归属等;

9 与藏品影像相关的信息4项,包括藏品影 像文件名、拍摄角度、规格、制作人等;
藏品信息附注类项目1项,即备注; 与本次藏品普查信息采集工作相关的信 息4项,录入人、录入日期、审核人、审核日 期等。

10 2 采集步骤与方法

11 2.1 前期准备阶段 组织普查队伍 人员组成及各自职责: 文字信息采集人员,负责摘录相关信息, 补充、提炼缺失信息,填报《全国美术馆藏品 普查登记表》。 辅助采集人员,协助进行资料收集、藏品 提取、文字记录等辅助性工作。 数据审核员,进行数据审查、核对、校订, 出具审核意见,完成数据上报。

12 2.1 前期准备阶段 组织人员培训 深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全国美术馆藏品 普查工作规程》和《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 标准》等指导性文件。 熟练掌握“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信息采集 软件”和“藏品普查数据管理系统” 操作方法。

13 2.1 前期准备阶段 筹备场地和设备 场地 计算机 辅助工具 收集既有管理资料 美术馆原有的藏品登记账册和档案材料是 本次普查数据的重要来源。 资料收集范围:总账、其他账册、其他档 案材料。

14 2.2 登记著录阶段 填写《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 填写《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是文 字类信息采集工作的主要任务。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是普查数 据中文本数据的核心内容。 合成藏品影像信息 将与藏品影像信息相关的文字信息,填写 到《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对应项目中, 将藏品影像信息导入软件自带的美术馆藏品数 据库,实现数据合成。

15 2.3 审核报送阶段 美术馆自行审查 美术馆的数据审核应与数据采集工作同步 进行,做到“边采集、边审核、边上报”。 美术馆上报 数据审核员在线上报到全国美术馆藏品普 查数据中心。 修改与重报 馆内审核未通过。 省级二次审核和国家复查不合格。

16 3 表格填写说明

17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

18 3.1 藏品编码 3.1.1 藏品编码的概念 编码,作为一种行为,是指给事物或概 念赋予代码的过程。
3.1 藏品编码 藏品编码的概念 编码,作为一种行为,是指给事物或概 念赋予代码的过程。 编码或代码,作为一个名词,是指表示 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 编码(或代码)结构,是指编码或代码 字符排列的逻辑顺序。 编码(或代码)长度,是指一个编码或 代码中所包含的有效字符的个数。

19 编码(或代码)类型 以是否有含义为标准划分: 无含义代码,对编码对象只起标识作用,而 无任何其他附加含义,包括顺序码、系列顺序码 、无序码等。 有含义代码,除对编码对象起标识作用外, 还具有其他特定含义,包括缩写码、层次码、矩 阵码、特征组合码、复合码等。 按字符的形式区分: 数字代码,由阿拉伯数字组成。 字母代码,由拉丁字母组成。 字母数字代码,由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 合组成。

20 藏品编码: “在本次普查中,依据《全国美术馆藏品 普查工作标准 第3部分:藏品编码规范》第5 章的规定编制的美术馆藏品编号。” ——《藏品登记著录规范》5.2.1 “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中编制的, 用于标识藏品本体,反映其相关信息并具有唯 一性的一组字符。” ——《藏品编码规范》3.2

21 设置藏品编码的目的 设置具有唯一性的藏品编码,是全国范围 内美术馆藏品信息宏观管理的需要。 本次普查要求“不重不漏”: “一物多号”,会造成藏品的重复登记; “一号多物”,会造成藏品登记的遗漏。 普查数据库和将来的国家美术藏品基本数 据库及相应管理系统,都需要为每件藏品赋予 一个唯一标识。藏品编码是美术作品的“身份 证号”。

22 设置藏品编码的目的 目前各美术馆原有的藏品登记号不能满足 普查工作需求。 结构不同:顺序码、组合码 字符类型不同:数字型代码、字母数字混 合型代码 长度不等:短的只有3位,长的22位。 各馆藏品登记号的编码规则和方法不统一, 有可能造成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混乱,维护管 理也会非常困难。

23 藏品编码的基本原则 唯一性:藏品编码应与其本体一一对应,即每一件(套)藏品仅有一个编码,一个编码只表示唯一的一件(套)藏品。 可操作性:藏品编码的组成要素,其内容应是客观的、易于采集和识别且相对稳定。不宜选择动态信息作为藏品编码的组成要素。 可读性:藏品编码应结构清晰、含义明确,具有较强的识别意义。 可扩充性:藏品编码应从结构上预留充足的代码资源并具有扩展的可能。

24 藏品编码的结构 编码类型:字符数字混合型编码。 编码长度:22位,分为6段。 藏品编码每段标示内容如下: 1.左起第1位是编码字符标示位“M”; 2.左起第2至第10位是藏品收藏单位代码; 3.左起第11至第14位是藏品类别代码; 4.左起第15至第20位是藏品登录顺序号; 5.左起第21位是藏品成套标志位; 6.左起第22位是校验码。

25 藏品编码结构形式图 校验码 藏品成套标志位 藏品登录顺序号 藏品类别代码 藏品收藏单位代码 编码字符标志位
M NNNNNNNNN NNNN NNNNNN N N 校验码 藏品成套标志位 藏品登录顺序号 藏品类别代码 藏品收藏单位代码 编码字符标志位

26 3.1.5 藏品编码方法 编码字符标志位:根据此次编码对象是美术作 品,取英文大写字母“M”,意即“美术”类作品汉 语拼音字头。
藏品编码方法 编码字符标志位:根据此次编码对象是美术作 品,取英文大写字母“M”,意即“美术”类作品汉 语拼音字头。 藏品收藏单位代码:藏品收藏单位代码为9位, 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组织机构代码证”所列的代码填写,去除其中的 “—”。 对于不具有“组织机构代码证”的美术藏品收 藏单位,填列其所属法人的机构代码,去除其中的 “—”。

27 藏品编码方法(续) 藏品类别代码:藏品类别代码为4位,依据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第2部分:藏品分 类、定名、计件规范》第4章中的规定,选取二级 类目代码,没有二级类目的选取一级类目代码, 三级类目代码不填写。只选择一级类目代码时, 低位补“0”。 藏品登录顺序号:藏品登录顺序号为6位,采 用GB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 本集的扩充》规定的10个阿拉伯数字(0-9),在 —999999的取值范围内按藏品件(套)升 序编号,可以断号,不得重号。

28 藏品编码方法(续) 藏品成套标志位:藏品成套标志位用于区别单 件藏品、成套藏品。单件藏品的藏品成套标志位代 码为“0”,成套藏品的藏品成套标志位代码为 “1”。 藏品成套标志位代码为“1”的,需要标志单 体藏品时,可另行增加套内藏品代码。套内藏品代 码以“N-X”表示,其中“N”表示构成件(套)的 单体总数,“X”表示单体序数。套内藏品代码可放 在括号内与22位藏品编码连续书写。

29 藏品编码方法(续) 校验码:用于检验藏品编码的正确性, 采用GB/T 中的规定的“MOD11,10” 校验算法。校验公式和校验码算法见附录A。

30 3.2 藏品登记号 “美术馆藏品在总登记账或其它账册上的 登记号。” 有总登记账,应以总账为准,选择总账登 记号作为藏品登记号;
3.2 藏品登记号 “美术馆藏品在总登记账或其它账册上的 登记号。” 有总登记账,应以总账为准,选择总账登 记号作为藏品登记号; 没有总登记账,但有多部账册,选择藏品 登记号,应以同一套账册为依据。 在同一套账册中,应确保藏品与其登记号 “一物一号”,账物相符。 每件(套)藏品有多个编号,应选经常使 用且具有唯一性的编号。

31 藏品编码与藏品登记号 藏品编码:在本次普查的数据采集中生成; 参普单位按照统一的结构、规则和方法编制; 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唯一性。
藏品登记号:在本次普查之前就已使用; 各美术馆自编自用,规则不一,形态不同; 不能保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唯一性。 各美术馆原有的藏品登记号还有必要继续保留,绝不 能一废了之。 在文字信息采集过程中,要保证藏品登记号项目填写 的内容与美术馆原始账册或原始数据一致。

32 3.3 藏品名称 “在本次普查中,依据《全国美术馆藏 品普查工作标准第2部分:藏品分类、定名、 计件规范》第5章的规定确定的藏品名称。”
3.3 藏品名称 “在本次普查中,依据《全国美术馆藏 品普查工作标准第2部分:藏品分类、定名、 计件规范》第5章的规定确定的藏品名称。” 藏品名称直接用文字反映藏品的属性特 征,是美术馆藏品最为重要的标识之一,在 藏品管理和信息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和作用。

33 藏品定名有没有规律可循? 藏品名称应如何规范?

34 美术馆藏品定名原则 一、科学、准确、简洁。 藏品定名规则本身应当是合理的,可行的。 藏品名称应语义直观,可读性强。 藏品名称应言简意赅。

35 美术馆藏品定名原则 二、使用术语或规范性语言。 类别要素一般应选择《美术馆藏品类目表》 的二级类目名称。 主题项内容应使用书面语言。 地域信息、民族称谓参照有关标准。 质地、工艺技法、纹饰题材、形态、形制 和物名等项目,应使用相关专业的术语。

36 美术馆藏品定名原则 三、揭示藏品的核心信息和主要特征。

37 藏品名称的要素和格式 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 作者+类别+原名或主题 扩展要素和扩展格式: 地域+民族+作者+质地+类别+原名或主 题+工艺技法+纹饰题材+形态+形制+物名

38 3.3.3 命名规则 藏品名称应至少包括基本格式中的各项要素,其中:
命名规则 藏品名称应至少包括基本格式中的各项要素,其中: ——作者项内容,作者项应填写作者中文全名;作者在作品上签署笔名的,可填写其签署的笔名;作者为两人的,应按署名顺序注明作者姓名,作者姓名之间用全角顿号分隔;作者为两人以上的,应按署名顺序注明前两个作者姓名,作者姓名之间用全角顿号分隔,在第二个作者姓名后加“等”字;作者为外籍的,应填写其中文姓名,并可在其后括号内注明国籍和外文姓名。

39 3.3.3 命名规则 藏品名称应至少包括基本格式中的各项要素, 其中:
命名规则 藏品名称应至少包括基本格式中的各项要素, 其中: ——类别项内容,一般应按《美术馆藏品类目代码表》中二级类目名称内容填写。无二级类目或二级类目不适宜作为名称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一级类目或三级类目名称(包括备注中的藏品类型名称)内容;一级类目名称为“其他”的,藏品名称中不注明类别。

40 3.3.3 命名规则 藏品名称应至少包括基本格式中的各项要素, 其中:
命名规则 藏品名称应至少包括基本格式中的各项要素, 其中: ——原名或主题项内容,原名由作者确定的 作品名称或本次普查前美术馆登记的藏品名称构 成;无原名或原名不适合构成藏品名称的,可参 考藏品主题确定名称。

41 命名规则 针对藏品具体情况,可在藏品名称中有 选择地增加部分扩展要素。 组成藏品名称的各项要素,一般可按扩 展格式的顺序排列。 必要时可在组成名称的要素之间增加连 词、助词等,以符合自然语言表述习惯。

42 命名规则 中国画和书法类藏品名称中,可在原名 或主题项后增加形制。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和工艺美 术类藏品,或藏品作者为外籍的,可在作者 项前增加地区、国别等地域信息。

43 命名规则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和工艺美 术类藏品,可在类别前增加民族信息。 雕塑、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类藏品, 可在名称中增加质地、形态、纹饰题材、工 艺技法等信息。

44 命名规则 实际使用功能突出的工艺美术和民间美 术类藏品,藏品名称中可增加物名信息。 仿作的藏品,其命名方法为:仿作者名 称+“仿”+原作名称。其中原作名称应符合 本文件关于藏品命名的相关规定。

45 命名规则 以临摹方式复制的藏品,其命名方法为: 临摹者名称+“临摹”+原作名称。其中原作 名称应符合本文件关于藏品命名的相关规定。

46 命名规则 以印刷、模具浇铸、复印等方式复制的 藏品,其命名方法为:复制方式+原作名称。 其中原作名称应符合本文件关于藏品命名的 相关规定。复制方式分为:木版水印、照相 制版印刷、模具浇铸、复印、翻拍、数字打 印等。 历史文物,不适宜按本文件定名的,可 按照《馆藏文物登录规范》确定的规则定名。

47 3.4 原名 “在本次普查前,美术馆登记的藏品名 称。”
3.4 原名 “在本次普查前,美术馆登记的藏品名 称。” 原名是藏品原有的一项重要的标识性信 息,是原有账册或藏品数据库中珍贵的原始记 录,具有很高价值,需要予以完整地保留。 原名项内容与藏品名称项可以相同。

48 藏品名称与原名 藏品名称: 在本次普查中,根据《藏品分类定名计件规范》第 5章的规定赋予的名称;
组成要素、格式和著录规则明确,内涵丰富,可以 全面深入反映藏品的核心信息和主要属性特征。 原名: 在本次普查之前,美术馆为各自藏品赋予的名称。 在文字信息采集过程中,要保证原名项填写的内容 与美术馆原始账册或原始数据一致。

49 3.5 收藏单位 “收藏该藏品的美术馆全称。” 应当填写全称。 有两个正式名称,可将第二个名称用圆括号括起来,放在第一个名称之后。

50 3.6 类别 分类的基本概念与体系分类法 分类:按照选定的属性(或特征)区分 分类对象,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 的分类对象集合在一起的过程。 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事 物或概念的集合。 分类方法: 线分类法、面分类法、混合分类法

51 线分类法: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 (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 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 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面分类法:选定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或特 征),将分类对象按每一属性(或特征)划分成 一组独立的类目,每一组类目构成一个“面”。 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使用时根据需 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顺 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

52 体系分类法中类目的逻辑关系 属种关系: 上位类:在线分类体系中,一个类目相对于 由它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而言,称为上位 类。 下位类:在线分类体系中,由上位类直接划 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 下一级类目与其上一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 系。 绘画就是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漆画 等类目的上位类;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 漆画等类目就是绘画的下位类。

53 体系分类法中类目的逻辑关系 并列关系: 同位类:在线分类体系中,由一个类目直 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 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 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漆画等类目, 彼此都是同位类。

54 美术馆藏品分类原则 一、符合信息分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采取体系分类法,即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 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 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 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同一分支的不同层级 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55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示意)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备注 01 绘画 0101 中国画 含水墨画 010101 人物 ……
0102 油画 含丙烯画 010202 风景 0103 版画 010301 木版画 02 书法、篆刻 0201 篆书 含甲骨文、金文

56 划分后所得各子类 的外延之和应等于其母 类的外延,避免“不完 全划分”和“多出子类” 的错误。
划分同位类时,应 采用同一个分类依据和 标准。不能同时使用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划分标 准。否则,会出现划分 后所得各子类互相交叉、 重叠的混乱现象。 划分后所得各子类 的外延之和应等于其母 类的外延,避免“不完 全划分”和“多出子类” 的错误。 全国文物 地方文物 出土文物 革命文物 甲骨 古钱币 纸钱币 邮票 …… 珠宝 服装 工艺品 象牙骨雕 书画 印章 金属 石刻 书籍 陶瓷 瓦当 文献 玉器 照片

57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油画部分)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备注 01 绘画 …… 0102 油画 010201 人物 010202
含丙烯画 010201 人物 010202 风景 010203 静物 010204 抽象 010299 其他油画

58 美术馆藏品分类原则 二、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一般以美术作品的创作形式,或工艺技法, 或题材内容,或材料质地等属性(或特征), 作为设置和划分类目的依据和标准。

59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一级类目) 代码 一级类目 备注 01 绘画 02 书法、篆刻 03 雕塑 04 工艺美术 05 设计艺术
含设计方案、样品 06 民间美术 31 摄影 41 现代装置 50 数字艺术 含视频、动画 60 综合艺术 90 其他美术作品 99 其他藏品

60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雕塑部分) 应选择藏品的重要属性作为分类依据和标准,类目不能随意设置,不是简单的罗列。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03
0301 木雕、木刻 0302 石雕、石刻 0303 金属雕塑 0304 漆雕 0305 泥塑 0306 陶塑、瓷塑 0307 石膏雕塑 0360 综合材料雕塑 0399 其他雕塑

61 美术馆藏品分类原则 三、与藏品管理实际情况相结合。 以美术藏品的整体作为分类对象,而不应 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收藏单位或某一个行政区划 内的收藏范围。 美术馆藏品分类法还是一种实物分类法, 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分类法。

62 武器装备类 徽章证件类 书刊传单类 名人遗物类 手稿类 文献类 货币类 印章类 照片类 旗帜类 杂项类 文物 XX(人物名称)文物 故居文物
亲友文物 特藏文物 一般藏品 馆藏美术品 参考品 纪念品 馆藏照片 XX(人物名称)藏品 复制件

63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书法篆刻部分)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备注 02 书法、篆刻 0201 篆书 0202 隶书 0203 行书 0204
含甲骨文、金文 0202 隶书 0203 行书 0204 草书 含行草 0205 楷书 含魏碑、行楷 0230 硬笔书法 0240 少数民族文字书法 0250 外国文字书法 0269 其他书法作品 0271 印章 0272 印谱 0299 其他篆刻作品

64 美术馆藏品分类原则 四、服务查询、统计和管理。 适当增加类目层级,可以提高类目专指程 度和藏品查询统计的精确程度,符合藏品和藏 品信息管理的需求。

65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中国画部分)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备注 01 绘画 0101 中国画 含水墨画 010101 人物
010102 山水 010103 花鸟 010104 杂画 010199 其他中国画

66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的类目设置及类目代码 共计107个类目,其中: 一级类目:12个。 二级类目:72个。其中: 绘画类,13个。 书法、篆刻类,12个。 雕塑类,9个。 工艺美术类,7个。 设计艺术类,4个。 民间美术类,20个。 摄影类,4个。 现代装置类,3个。 数字艺术、综合艺术、其他美术作品、其他藏 品等类, 0个。 三级类目:23个。

67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的类目设置及类目 代码 数字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层累制:每级代码2位,最多为三级,共6 位。

68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节选)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备注 01 绘画 0101 中国画 010101 人物 010102 山水
含水墨画 010101 人物 010102 山水 010103 花鸟 010104 杂画 010199 其他中国画 0102 油画 含丙烯画 010201 010202 风景 010203 静物 010204 抽象 010299 其他油画 0103 版画 010301 木版画 ……

69 美术馆藏品分类的基本要求和规则 归类准确恰当。 一般应细分到二级类目,不宜简单地分到 一级类目。 如果一件美术作品的内容涉及到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同位类目,可以将其归入上位类目。 尽量避免将大量藏品归入类似“其他XX” 类。

70 3.7 入藏日期 “藏品被美术馆登记入藏的日期。” 入藏日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藏品管理工 作信息。
3.7 入藏日期 “藏品被美术馆登记入藏的日期。” 入藏日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藏品管理工 作信息。 日期表达式按GB/T7408的 的规定 (日历日期完全表示法的基本格式),用8位 阿拉伯数字表示。年4位、月2位、日2位;月、 日不足2位的,高位补“0”。 示例:

71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7408)
公历日期表示法: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7408) ——用年、月和月中的日表示的日历日期,其 完全表示法的基本格式为:YYYYMMDD。 示例: ——用年和年中的日表示的顺序日期,其完全 表示法的基本格式为:YYYYDDD。 示例: ——用年、星期数和星期中的日数表示的星期 日期,其完全表示法的基本格式为:YYYYWwwD。 示例:1985W155

72 3.7 入藏日期 要保证入藏日期格式的完整,不能空位。 日期中不能确定的部分,用“X”表示。
3.7 入藏日期 要保证入藏日期格式的完整,不能空位。 日期中不能确定的部分,用“X”表示。 入藏日期只明确到年、月的,日以“XX”表 示,如:197010XX; 入藏日期只明确到年份的,月、日分别以 “XX”表示,如:1970XXXX; 入藏日期只明确到年代的,年份的末位用 “X”表示,如:197XXXXX; 入藏日期完全不详的,用8位“X”表示,如: XXXXXXXX 。

73 3.8 来源 “美术馆获得藏品的行为方式。” 来源分为: 旧藏 购买 接受捐赠 拨交 移交 交换 其他

74 3.9 创作年代 “藏品创作完成的年代。” 创作年代属于藏品时间属性信息。
3.9 创作年代 “藏品创作完成的年代。” 创作年代属于藏品时间属性信息。 现当代美术作品的创作年代,主要以公历 纪年方式表示。其表示方式同入藏日期项。 某些藏品,也可以选择其它方式记录创作 年代。 公历纪年,其表示方式同前。 如: 历史事件时期,如:抗日战争时期

75 3.9 创作年代 中国历史朝代纪年,同时使用中国历史朝代纪年和公历纪年标示的,先标示中国历史朝代纪年,后在括号内标示公历纪年。
3.9 创作年代 中国历史朝代纪年,同时使用中国历史朝代纪年和公历纪年标示的,先标示中国历史朝代纪年,后在括号内标示公历纪年。 如:明洪武二年(1369) 外国纪年,应标示国别及年代信息,可在括号内加注公历纪年。 如:日本明治二十年(1887) 跨越不同时期、朝代或其他时间跨度较长的,可标示起止年代。 如:明末清初 1950年至1952年

76 3.10 作者 “作者项应填写作者中文全名。” 作者在作品上签署笔名的,可填写其签署的笔名。
作者 “作者项应填写作者中文全名。” 如:齐白石 作者在作品上签署笔名的,可填写其签署的笔名。 如:鲁迅 作者为多人的,应按署名顺序逐个填写作者姓名,作者姓名之间用全角顿号分隔。 如:尚可、陈世宁、张承志、许朝辉 作者为外籍的,应填写其中文姓名,并可在其后括号内注明国籍和外文姓名。 如: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Vincent Willem van Gogh) 作者不明的,可填写“佚名”。

77 3.11 质地 “构成藏品主体材料的物质成分。” 质地是藏品的基本物质属性之一。
3.11 质地 “构成藏品主体材料的物质成分。” 质地是藏品的基本物质属性之一。 由多种材料构成的,应填写主体材料;主体 材料不明确的,应列举一至两种主要材料,所列 举的材料名称之间用全角顿号分隔,并在其后加 缀“等综合材料”字样。 示例:纸本 布面丙烯 钢铁、木材等综合材料 数字艺术类藏品和摄影中的照片电子文件类 藏品,填写藏品的存储介质。

78 3.12 工艺技法 “藏品整体的成型工艺或其图像、图案的创 作技法。” 工艺技法是反映藏品艺术特征的本体属性信 息。
3.12 工艺技法 “藏品整体的成型工艺或其图像、图案的创 作技法。” 工艺技法是反映藏品艺术特征的本体属性信 息。 同一作品中使用了多种工艺技法的,应填写 一至两种主要工艺或技法,所列举的多种工艺技 法名称之间用全角顿号分隔。 示例:泼墨 铸造、镶嵌 工艺技法复杂,不便表述的可填“略”。 工艺技法项的内容是开放的,可以根据藏品 实际情况填写。

79 3.13 形态形制 “指藏品的外在形式、器型。” 形态形制是反映藏品造型的本体属性信息。
3.13 形态形制 “指藏品的外在形式、器型。” 形态形制是反映藏品造型的本体属性信息。 示例: 册页 数字艺术类藏品和摄影中的照片电子文件类 藏品,填写电子文件格式。 不便表述的,可填“略”。 形态形制项的内容是开放的,可以根据藏品 实际情况填写。

80 3.14 主题 “对藏品视觉层面内容或题材的概括。” 主题用文字反映作品内涵,是组成藏品名称的基本要素之一。
3.14 主题 “对藏品视觉层面内容或题材的概括。” 主题用文字反映作品内涵,是组成藏品名称的基本要素之一。 作品原名有效表现了藏品主题的,可使用原名中的词汇作为主题;在收藏过程中,美术馆记录有作品主题的,可填写该主题;未记录作品主题的,可根据作品主要内容,提炼概括作品主题。 主题应提炼准确,表述简明扼要。 示例:白展望油画壹玖肆玖 主题: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 主题项内容不能为空,也不宜填写“略”。 慎用“无题”做主题。

81 3.15 题识和印鉴 “题识指藏品上加注的文字信息,包括题 名、款识、题跋和铭文等。” “印鉴指藏品上保留的印迹。”
3.15 题识和印鉴 “题识指藏品上加注的文字信息,包括题 名、款识、题跋和铭文等。” “印鉴指藏品上保留的印迹。” 填写时应分别标明藏品上题名、款识、题 跋、铭文和印鉴的数量,没有的,填写“0”。

82 3.16 实际数量 “组成藏品的单体的数量。” 藏品数量的统计问题,事关国家财产的完 整与安全,不容忽视。 藏品构成情况:
3.16 实际数量 “组成藏品的单体的数量。” 藏品数量的统计问题,事关国家财产的完 整与安全,不容忽视。 藏品构成情况: 只包含一个单体的藏品,是单件藏品。 由多个单体组成的藏品,是成套藏品。 单件藏品和成套藏品都可能包括多个部件 或附件、附属物。

83 “统计数量”与“实际数量” 以“1件(套)”藏品作为一个整体,一个 计数对象,得到的数量是藏品的统计数量; 单件藏品和成套藏品都是藏品统计数量的计 数对象。 “统计数量”的通用计量单位是“件(套)”。 以组成藏品的每一个单体为计算对象或计数 单位,得到的数量是藏品的实际数量。

84 美术馆藏品计件原则 一、体现不同单体之间的功能关联性。 多个单体可以成套或成组,将这些单体作 为一个整体,按一件(套)藏品计算,目的在 于揭示各个单体在功能上的关联性。 二、记录多单体藏品的物理完整性。 用“实际数量”表示组成一件(套)藏品 的单体的数量,目的在于记录该件(套)藏品 物理上的完整性。 三、计件方法合理可行。 统一统计的口径和标准,才能确保统计数 据真实准确。

85 美术馆藏品计件方法 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中,应以件(套)为 单位进行藏品登记著录。 每件(套)藏品应填写实际数量,其中: ——单件藏品的实际数量为“1”; ——成套藏品的实际数量为组成该藏品的 单体的数量。 藏品的部件或附件、附属物等,不计入实 际数量。

86 关于“单体”概念 正确理解单体概念的含义,是准确掌握藏 品计件原则和方法的基础。 单体:在展示、使用中可独立或者并列存 在,构成美术作品内容的最小单位。 成套藏品中的单体在物理上应该是可以相 对独立的。 成套藏品中的单体本身应该具有美术作品 的完整功能。即单体是“构成美术作品内容的 最小单位”。 成套藏品中的单体,相互之间应该是并列 关系,而不应该是从属关系。

87 3.17 尺寸 3.17.1 藏品尺寸的测量方法 a)单件平面藏品:
3.17 尺寸 藏品尺寸的测量方法 a)单件平面藏品: ——形状规则的:方形的应测量长(藏品的上 下或经向尺寸)和宽(藏品的左右或纬向 尺寸);圆形的应测量直径。 ——形状不规则的:按照陈列状态测量最大的 长和宽。 ——如有装裱或外框的,应分别测量外框和画 心的尺寸,并注明测量范围。其中,外框 尺寸为装裱或装框后的最大尺寸,画心为 画面自身尺寸。

88

89

90

91 藏品尺寸的测量方法 b)单件立体藏品: ——形状规则的:方形的应测量长(藏品水平 面的经向尺寸)、宽(藏品水平面的纬向 尺寸)和高(藏品垂直面的尺寸);圆形 的应测量高、口径、底径、最大直径。口 径、底径和最大直径应测量外径。 ——形状不规则的:按照陈列状态测量最大的 长、宽、高。 ——如有底座的,应分别测量含底座和不含底 座两组尺寸,并注明测量范围。

92

93

94

95

96

97 藏品尺寸的测量方法 c)成套藏品组成部分规格基本一致的,如对联、 经版、三联画等,可测量其中一件单体尺寸。 d)成套藏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且规格不一的, 测量最大和最小一件单体尺寸。

98 藏品尺寸的填写格式 只有一组尺寸的,其格式为:测量部位名 称+尺寸+尺寸单位。测量部位名称与尺寸、尺 寸之间,用“,”隔开,尺寸与尺寸单位之间 没有间隔。不同测量部位的数据之间,用“;” 分隔。 示例1:苏州桃花坞年画丹凤朝阳(无框,画心 与外边尺寸一致) 长,109厘米;宽,63厘米

99 藏品尺寸的填写格式 包括多组尺寸的,应分组标注测量数据。 每组测量数据另起一行。每组测量数据先标明 测量范围,再按单组尺寸的格式标注。测量范 围与测量部位名称之间,用全角冒号分隔。 示例:力群版画饮 画心:长,19.1厘米;宽,14.1厘米 外边:长,26.5厘米;宽,20.1厘米 外框:长,70厘米;宽,50厘米

100 线性数字艺术类藏品,填写藏品播放时长, 以分钟为单位;
藏品尺寸的填写格式 线性数字艺术类藏品,填写藏品播放时长, 以分钟为单位; 示例:徐冰数字艺术动物园(斑马) 时长:11分钟 非线性数字艺术类藏品和摄影中的照片电 子文件类藏品,填写“不适用”。

101 测量和填写尺寸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测量和填写藏品尺寸时,需要明确测量范围和测量部位的概念,避免产生歧义,造成误解。即: 长方形平面藏品: 长指藏品的上下或经向尺寸 宽指藏品的左右或纬向尺寸 方形立体藏品: 长指藏品水平面的经向尺寸 宽指藏品水平面的纬向尺寸 高指藏品垂直面的尺寸

102 3.18 质量 “藏品所含物质的量,即常说的‘重量’”。 以克为基本单位称量,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 1位。
3.18 质量 “藏品所含物质的量,即常说的‘重量’”。 以克为基本单位称量,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 1位。 同一件(套)藏品有多个单体的,应分别称 量每个单体的质量,并计算总和。 数字艺术类藏品和摄影中的照片电子文件类 藏品,填写数字文件的数据量,以MB为单位。 不需要测量质量的藏品,可填写“不适用”。 数据采集软件列出了可供选择的质量范围。

103 3.19 完残程度 “单件藏品的完整残损程度和成套藏品 的完整残缺程度。” 完残程度分为: 完整 基本完整 残缺 严重残缺(含缺失部件)

104 3.20 完残状况 “完残程度”与“完残状况” “单件藏品的完整残损状况和成套藏品 的完整残缺状况。”
3.20 完残状况 “单件藏品的完整残损状况和成套藏品 的完整残缺状况。” 描述藏品的完残状况应以规范语言说明 单件藏品的伤残部位与情况,以及成套藏品 的失群情况。 “完残程度”与“完残状况” 完残程度是一个概念,一个词;完残状 况可能是一段描述,一段文字。 完残程度的内容可从列项中选择填写; 完残状况属于大文本性数据项。

105 3.21 保存状态 “根据保存环境和完残状况,确定藏品需 要保护修复的迫切程度。” 保存状态分为三级: 状态良好稳定,不需修复;
3.21 保存状态 “根据保存环境和完残状况,确定藏品需 要保护修复的迫切程度。” 保存状态分为三级: 状态良好稳定,不需修复; 部分损腐,需要修复; 腐蚀损毁严重,急需修复。 填写“保存状态”是选用一个词组或短语, 表示某件(套)藏品需要保护修复的紧迫性。 保存状态项内容可以从列项中选择填写。

106 3.22 著作权归属 “美术馆藏品著作权中的各项财产权的 归属情况。”
3.22 著作权归属 “美术馆藏品著作权中的各项财产权的 归属情况。” 美术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对其藏品 享有的相应权利。其中,“A”、“C”类仅 可单项选择;选择“B”类时,可选择多个子 项。 代码 权属情况类型 A 著作权的发表权和财产权保护期届满 B 著作权的发表权和财产权保护期尚未届满,但可依据约定独立行使著作权 C 著作权的发表权和财产权保护期尚未届满,且与权利人无约定 D 著作权属不明

107 美术馆藏品权属情况类型代码表(B类) 代码 权属情况类型 B01 复制权 B02 发行权 B03 出租权 B04 展览权 B05 表演权
放映权 B07 广播权 B08 信息网络传播权 B09 摄制权 B10 改编权 B11 汇编权 B12 翻译权 B99 其他权利

108 3.23 藏品影像文件名 “藏品影像资料的编号。” 藏品影像文件名是每个藏品影像文件的唯一标识。 编号规则:
3.23 藏品影像文件名 “藏品影像资料的编号。” 藏品影像文件名是每个藏品影像文件的唯一标识。 编号规则: 藏品编码+英文半角“-”符号+顺序号。 顺序号长度为3位,在001—999的取值范围内按藏品影像文件升序编号。不足3位的,高位补“0”。 因藏品尺寸较长、较大,采取分段、分部拍摄的影像文件,拼合后的影像数据作为单独文件编号。 藏品影像资料编号中不得含有空格。

109 3.24 拍摄角度 “藏品影像资料的拍摄角度。” 影像资料拍摄角度分为:正面、侧面、顶面、 底面、全形、局部等。
3.24 拍摄角度 “藏品影像资料的拍摄角度。” 影像资料拍摄角度分为:正面、侧面、顶面、 底面、全形、局部等。 拍摄正面、侧面、顶面和底面影像时,镜头一 般应正对所拍平面的几何中心点,即镜头焦点与所 拍平面的几何中心点的连线垂直于该平面。 拍摄全形或局部影像时,可以选择最能反映藏 品的造型或结构、最能表现藏品细部特征的角度。

110 3.25 (影像资料)规格 3.26 (影像资料)制作人 “藏品影像资料的规格是指数字照片的数据 量。” 规格的计量单位为“MB”位。
“藏品影像资料拍摄人员、制作人员或采集人 员的姓名。”

111 3.27 备注 用于“填写其他需要记录到《全国美术馆藏品 普查登记表》中的信息”。 备注项属于藏品信息附注类项目。
3.27 备注 用于“填写其他需要记录到《全国美术馆藏品 普查登记表》中的信息”。 备注项属于藏品信息附注类项目。 可以填入备注项的内容包括: 版画的版次 民间美术类藏品的地域信息、民族信息 设计艺术类藏品的成果形式 数字艺术类藏品的展示方式等内容 对《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相关项目 内容的说明性文字信息等。

112 3.28 录入人 3.29 录入日期 3.30 审核人 3.31 审核日期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录入人员 的姓名。”
3.28 录入人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录入人员 的姓名。” 3.29 录入日期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相关信息 的录入日期。” 3.30 审核人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录入内容 审核人员的姓名。” 3.31 审核日期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审核录入 内容的日期。”

113 4 文字信息采集基本要求

114 4.1 完整准确,不重不漏 本次普查采集的文字信息,应能够在宏 观上完整、准确地反映美术馆馆藏的整体状 况,做到不重不漏。 4.2 时点状态,准确记录 本次普查采集的文字信息,应能够准确 记录在普查时点时,每件藏品的实际情况。 4.3 按照标准,认真填表 填写《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 应遵循《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的 有关规定。

115 4.4 摘录信息,忠于总账 本次普查采集的文字信息,凡摘录自藏 品总登记账或其他藏品管理文档中摘录的信 息,应与原始文档内容保持一致。 4.5 注重关联,钩稽正确 应注意《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 中相关项目的内在联系,避免内容的相互矛 盾。

116 4.6 详细准确,避免空项 应尽可能详细、准确地填写《全国美术 馆藏品普查登记表》,除备注项以外,其它 项目一般不能为空。 4.7 影像文本,正确关联 藏品影像数据与文本数据应关联正确。

117 结束语 文字信息采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 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成功与否。
统一标准、规范操作,是提高普查工作效 率、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先决条件。 有了完整、准确、规范的普查数据,不仅 可以实现“总体评价国有美术馆藏品现状”的 普查目标,而且可以为完善国家美术藏品的管 理,充分发掘、利用品信息资源,奠定坚实基 础,意义深远。

118 谢谢


Download ppt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文字信息采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