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 展
2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总体小康的特点: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① 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艰苦奋斗。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总体小康的特点: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① 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艰苦奋斗。 2.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② 五 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 衡性、协调性、③ 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3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④ 总体实 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 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⑤ 体系基本形成。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发展。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 们必须长期坚持的⑥ 。
4
2.内涵: (1)第一要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⑦ 作 为第一要义。 (2)核心立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⑧ 作 为核心立场。 (3)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⑨ 作 为基本要求。 (4)根本方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⑩ 作 为根本方法。
5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以 为主题,以 为主线,是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实施 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 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 位置。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 上来,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
6
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 总体战略,优先推
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 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 。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7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 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 式。必须把 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答案】 ①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②生态文明 ③可持续性 ④均等化 ⑤住房保障 ⑥指导思想 ⑦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 ⑧以人为本 ⑨全面协调可持续 ⑩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创新驱动发展 核心 主攻方向 质量和效益 区域发展 根本途径 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生态文明
8
GDP增长快,表明经济发展形势好。 点评:GDP的增长表明经济总量在增长,体现的是经济发展速度。但 片面重视GDP的增速,忽视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往往会带来一 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我国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再片面追求GDP的快 速增长。
9
【典例】 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在省委全会的小组讨论中讲 了个造桥的故事,“建大桥,这是GDP,让大桥塌了,拆了又是GDP,再 建一次大桥还是GDP,这样干了三次GDP,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但是 真正形成财富的就是那一笔”。这说明( )。 ①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真正有效的经济增长 ②要实现经 济增长就必须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 ③单纯的GDP不能衡量经济 增长的代价和方式 ④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 材料说明了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单纯GDP指标在衡量 经济方面的缺陷,①③符合题意。 【答案】 D
1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点评:观点错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主攻方向。 【典例】 据报道,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 等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对此,下 列建议正确的是( )。 ①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②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
11
经济发展方式 ③要充分利用外资,优化企业内部产业结构 ④要 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材料表明珠三角 地区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阶段,要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 前半句对,后半句有问题,不能仅仅是发展高科技产业;②正确,符合 题意;③说法不符合题意;④正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依靠科技 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答案】 C
12
1个比较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1个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3个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5条措施
1个比较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1个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3个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5条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5条措施
13
1.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理解错误的是( )。 A.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它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1.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理解错误的是( )。 A.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它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C.它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能出现贫富不均 D.它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解析】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 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所以,各地发展先后快慢不同,不可避免地 出现贫富不均状况。因此,C理解错误。 【答案】 C
14
2.虽然我国海洋经济上升势头已经形成,但仍存在很大升级空间。 如海洋产业发展较为粗放,科技贡献率偏低,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海 洋环境污染等问题仍较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
①提高科技贡献率,增加海外经济利润 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 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③扶持新能源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蓝 色引擎” ④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该题强调的是解决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的措施。 ①③不是针对题目的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 【答案】 B
15
3.下表显示的是我国几项经济指标占世界的比重。从经济学角度 看,表格说明我国( )。
3.下表显示的是我国几项经济指标占世界的比重。从经济学角度 看,表格说明我国( )。 经济指标 煤炭消耗 钢材消耗 水泥消耗 经济总量 占世界比重 31% 27% 40% 10% ①必须正确处理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 ②经济发展保持了比 较高的发展速度 ③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资源消耗过高 ④必须 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
【解析】 表格数据说明我国能源资源耗费很高,高能耗所创造的
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偏低,因此,我国必须改造传统产业,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17
4.2013年9月10日,中原经济区涉及的5省30个市在郑州举行了中原 经济区首届市长联席会议。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河南省探索 走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城镇化、工业 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可见,河南省在建设 中做到( )。 ①建立以农促工、以乡带城长效机制 ②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道路 ④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工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应该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①表达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8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5年3考)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5年3考) 2.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科学发展观(5年5考) (2)经济持续协调发展(5年16考)
19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近五年高考试题对这一内容涉及的较少。考题大多从侧面切入,较 少通过直问直答方式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知识掌 握主要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注意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起来进 行考查。 (1)(2013年天津卷,1)(同前) (2)(2009年广东文基卷,4)《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 8—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 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
20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 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 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不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现阶段经济发展不仅 要快,更要好;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21
≈3.5 (3)(2011年天津卷,12)材料一 表: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三大产业结构比 例*(2009年) 研发经费占GDP 比重
(3)(2011年天津卷,12)材料一 表: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三大产业结构比 例*(2009年) 研发经费占GDP 比重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2008年) 中国 106∶46.8∶42.6 1.7%(2009年) ≈3.5 世界平均 3∶28∶69 2.21%(2007年) *以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计算。
22
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 亿元,年均增长9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上述材料解释为什么实现“有质量和效益 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解析】 解答此题,考生首先需要全面解读材料(尤其是图表)信 息,抓住关键词;其次要有较强的提取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对材料一中 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最后答案的组织要做到专业化、术语化。
23
【答案】 ①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②科研投入不足,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③环境压力较大,影响可持续发展; ④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高,制约增长速度。 二、科学发展观 近五年高考试题对这一内容涉及的较多。考题一般是以我国当前 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或要 求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的理解 和掌握情况。因此,考生一定要牢固掌握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具 体要求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表述。
24
(1)(2013年海南卷,13)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 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 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②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转 变执政方式的体现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 要求 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 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且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
25
续健康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材料未涉及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排除②。
【答案】 D (2)(2012年福建卷,28)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 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建设符 合上述要求的有( )。 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 主,注重经济效益 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 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6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践行科学发展观,应 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②不选;践行 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④不选;发 展新兴产业和风电产业,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①③正确。 【答案】 A (3)(2012年江苏卷,12)目前,我国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国有企业只有 60%,大型的民营企业仅为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 2011年江西省稀土企业的利润仅为64亿元,而赣州一地矿山环境恢复 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面对稀土行业的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27
( )。 ①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②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材料说明我国当前稀土开采存在无序滥采、浪费严重 的现象,要求政府必须对稀土行业加强宏观调控,以提高稀土行业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①③应选;②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4)(2010年天津卷,1)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
28
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 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生态 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 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①符合题意; 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体现了人与自然 要协调发展,体现了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 发展,③④符合题意;全面发展是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29
(5)(2012年浙江卷,41)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能过剩”问 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②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2012年浙江卷,41)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能过剩”问 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铁矿 石价格 年份 项目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重点钢企利润率(%) 7.26 3.23 2.46 2.91 2.51 进口铁矿石价格(美元/吨) 92.3 136.5 137.0 121.7 166.2
30
图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铁矿石价格
注:①行业集中度以钢铁行业前十大企业粗钢产量占行业总产 量的比率来衡量;②《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行业 集中度指导目标为60%。
31
材料二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国钢铁业产
能严重过剩,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发布了《钢铁工 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 构调整要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规划要 求,钢铁企业要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推动产业转型;钢铁行业要通过 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 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根据材料一中的表和图指出钢铁行业的现状。 ②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府职能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阐述工 信部出台《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道理。
32
【解析】 本题以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
和解读图表信息、调动和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和自主学 习过程中获得时事和相关信息做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①问, 对图表反映的信息,要指出总体状况,看到关键点,找到差距,既要有 面,又要有点。第②问,政府职能指向明确,从材料中可看出是经济建 设职能,需要结合材料分析;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则要从整体上点出工 信部的宏观调控措施。 【答案】 ①材料一中的表表明,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 企业利润率总体下降,进口铁矿石价格总体上升。材料一中的图表 明,2007~2011年粗钢产量不断增加;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但与国家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3
②工信部是我国的政府部门,负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面对我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工信部必须在宏观上加强对 钢铁业的调节、监管和服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指导方针。面对我国钢铁业的发展现状,工信部应当按照科学 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制订出有利于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 规划,以指导钢铁工业破解产能过剩难题。 三、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近五年高考试题涉及的这一内容的特别多,且考查的题型以问答题 居多。考题一般是以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党和国家对经济 发展的规划或要求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
34
(1)(2013年安徽卷,2)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的。 分析该数据可看出( )。
体要求、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因此,在备考中考生一定要把这 一内容作为《经济生活》的重中之重。复习时要注意本考点内容 在新教材中的表述有了很大变动。 (1)(2013年安徽卷,2)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的。 分析该数据可看出( )。 2004~2012年我国GDP及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年份 GDP(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4 159878 13.4 46.2 40.4 2006 210871 11.7 48.9 39.4 2008 314045 10.7 47.5 41.8 2010 401513 10.1 46.7 43.2 2012 519322 45.3 44.6
35
A.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B.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 C.第二产业产值有所减少 D.GDP增长必然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从题中数据可以看出,2004~2012年,第一、第二产业占 GDP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渐上升,这说明我国三大 产业结构渐趋优化,故选A;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逐渐下降,并不意味 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排除B;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逐渐下降, 也并不意味着第二产业产值有所减少,C不符合题意;D中“必然” 说法太绝对,排除。 【答案】 A
36
(2)(2013年安徽卷,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 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以家 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不断 促进农业增效。这有利于( )。 ①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②解决分配不公,实现社会和谐 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 ④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所有制结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发展家庭农场能不断促进农业增效,说明发展家庭农场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①③符合题意;发展家庭农场
37
与解决分配不公、完善所有制结构无直接联系,②④不符合题意,排 除。
【答案】 A (3)(2013年北京卷,31)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
【解析】 ③错误,单纯扩大出口规模并不能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 式;④错误,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要扩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 展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①②符合要求。
【答案】 A (4)(2013年广东卷,25)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大量 劣质土地效益低。为此,财政部制定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0年, 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 此举有利于( )。 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扩大耕地面积,增加 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④保障
39
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扩大耕地面积,且我国总体耕地面积很难 扩大,排除②;④不符合题意,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依靠科技等建 设优质农田,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使农民增收,加 强农业的基础地位,①③正确。 【答案】 A (5)(2012年海南卷,6)农业产业化能够促进农户增收,是因为( )。 ①通过分工和协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②形成产业局部垄断,提高
40
了农产品价格 ③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大了农产品需要 ④发 挥规模经营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以“三农”问题为背景,考查农业和农民增收的知 识。根据材料中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的表述可知,它之所以能促 进农民增收,主要是因为它既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发挥了规模经 营的优势,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③与题 意不符,均排除。 【答案】 B
41
(6)(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15)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
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打电话、看电视等。“十二五”规划纲 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纳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施产业 创新发展工程。我国之所以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为( )。 A.它利润高,发展快 B.它是基础性产业 C.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 【解析】 此题强调信息技术这一重要的科技力量被列为我国产
42
业创新发展工程的原因。A、C均不是其真正原因;B表述错误,农业 才是基础性产业;D正确表达了信息技术这一科技力量能有效提高 劳动生产率,这也正是我国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原因。
(7)(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14)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 展迅猛。截至2009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129万千瓦,位 居世界第三。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是因为( )。 ①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 ②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 展 ③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单一 ④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种类众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3
【解析】 ①从现实需要的角度指明了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原 因;②从开发新能源的意义的角度指明了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原 因;③④不符合现实,应排除。
【答案】 A (8)(2010年福建卷,27)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型、技术型、知识产权 化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据统计,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的用电量、占 有资本分别约为工业的15%和60%。这表明( )。 ①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②发展现代服务业 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进产业
44
结构的优化升级 ④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表述错误,现代服务业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②③正确 表明了现代服务业的作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仅要 发展现代服务业,不选④。 【答案】 C (9)(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
45
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 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 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 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 人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 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营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建立了一 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46
【解析】 本题为经济生活模块的意义类题,答案要点应通过审读 材料推导。“配套企业相继入园”对应产业发展,“产业工人”对 应劳动力,“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对应现代农业,“人均收入明显增 加”对应内需扩大,“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对应第三产 业发展。将上述内容进行整理,围绕“推动作用”进行论述,这样就 可答好此题。 【答案】 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 了产值增加;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 力;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47
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 需)。(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0)(2013年浙江卷,4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 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的全过程。
48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 资总额(亿元) 研究与实验发展 经费支出(亿元) GDP(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 10242 50.8
49
材料二 2006~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 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 (细微颗粒)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50
①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②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 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 【解析】 第①问属于图表类非选择题。正确解读图表信息必须 扣住图表标题,并以此为依据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纵向、横向比较, 并结合注的内容进行完整的解读。第②问设问的主旨是如何把生 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实质上就是要求说明如何实现生态文 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统一。本问对知识范围的限定是:“促进国民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问的关键是要明确教材 中有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在组织答案时要特
51
别注意,答案的每一个要点都要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上。
【答案】 ①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 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实现了 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 放量在下降;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 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②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加大 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2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加强生产发展过程中能源资源节 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 实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家庭。
(11)(2013福建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 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 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 论。
53
相关资料 讨论结果 2012年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 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15.9%;居 民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 额增长14.6%,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 源消费总量增长4.2%,万元GDP能 耗下降5.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 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 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 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观点一:经济发展是兴国之要,有了 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观点二: 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 山,就有金山银山。
54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 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促 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题目类型为评析题。解答本题,一要注意 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个观点,不用对两个观点全部分析;二要注意所 选观点与理论依据相统一。观点一,既要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 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又要说明只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生态文明 建设在思想方法上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观点二,既要说明大 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又要说明只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而忽 视经济建设在思想方法上也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55
【答案】 观点一: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经济建设必须大 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③经济建设 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 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 观点二: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 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②经济建设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围绕经 济建设这个中心。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 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 经济建设。
56
(12)(2013年安徽卷,39)“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 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 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 聚焦“民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 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 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 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第二组 热议“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综观国际国内大势,
57
立足基本国情,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力量, 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力量,是国家的力量。
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在推 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回答教育对劳动者的积极影响,然 后回答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 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 进劳动者就业和自主创业,改善人民生活。通过培养人才,建设人力 资源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通过培养人们
58
的市场经济意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有利的文化 环境。
(13)(2013年江苏卷,37)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 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 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 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 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 业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 略高于美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
59
代深圳和东莞,成为富士康、联想等IT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 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 电器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据统计,近年来 有数十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工厂。 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 孟加拉等国家转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振 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纷纷回流本土。 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 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 球控制者的地位。
60
“中国制造”——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 和自豪的字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又掌握 着制造业核心技术,“高不成,低不就”所导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困 境难以摆脱。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模块定位为《经济生活》。要注意本 题的特点,在反驳某一观点时,首先要清楚“观点”,其次要抓住“观 点”有理有据进行驳斥。本题中的反驳点为:①中国劳动力成本优 势已不复存在;②中国制造业难以摆脱发展困境。抓住反驳点逐一 有理有据驳斥即可。
61
【答案】 我国当前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在提高,但中西部地 区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传统制造业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所以 “低不就”的说法具有片面性。中国制造业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和一定的竞争实力,我国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可以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认为制造业“高不成”的理 由不充分。 (14)(2011年广东卷,36)材料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 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 势日趋弱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 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 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
62
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 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 【解析】 解答本题先要通过阅读材料理解造成广东可能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即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 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找到原因才能 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回答此题可先从企业答起,如提 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 式转变。也可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角度作答,如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鼓 励企业科技创新等。
63
【答案】 转变经营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员工素质等提升企 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 生产方式转变;政府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从粗 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15)(2011年福建卷,39)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 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 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材料一 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31∶1 6.7∶52.3转变为2010年的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 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
64
材料二 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 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解析】 此题应分两小问进行解答:第①问回答反映的经济信息; 第②问谈谈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分析材料反 映的经济信息要注意采取总结概括的方法,全面表述材料中的内容,
65
要注意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得出结论。回答第②问要注意围绕 教材中“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组织答案。
【答案】 ①福建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好;海洋生产总 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在2005年和2006 年曾急剧下滑,2007年明显回升、平稳发展,但比重依然偏低;海洋经 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明显,但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仍可进一步提升。 ②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海洋二、三产业;海 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陆海发展,深化 区域合作。
66
(16)(2011年海南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05 “十一五” 规划目标 “十一五”规划
实际情况 “十二五” 平均增长 (%) 2010年 平均增 长(%) 2015年 国内生 产总值 (万亿元) 18.5 7.5 39.8 11.2 55.8 7
67
注:“[]”表示五年累计数,“—”表示无数据
(续表) 人均国 内生产 总值(元) 14185 6.6 29748 10.6 — 服务业 增加值 比重(%) 40.5 [3] 43 [2.5] 47 [4] 城镇化 率(%) 47.5 [4.5] 51.5 注:“[]”表示五年累计数,“—”表示无数据
68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纳 要》)
根据上表,概括“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在 “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上表所列出 的经济发展目标? 【解析】 此设问可拆分为两小问。第一小问,先回答图表反映的 经济信息,可按照解答一般图表题的思路作答,即先看图表的标题,掌 握其核心内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再看图表中的各项 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横向对比找到差距,纵向对比找到
69
变化趋势,有注解的还要关注注解;最后将得到的信息有条理地进行 概括总结,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要求针对图表 反映出来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回答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 转变。切记答案一定要有针对性,并要找准主体,可围绕政府实施宏 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角度作答。 【答案】 ①“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 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都远高于规划目标。服务业增 加值比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城镇化率提高较快,实现了规划目标。 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服务业大发 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 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70
根据考情和考向来看,备考本课考点除了紧扣教材掌握基本知 识外,还要把握以下重点知识,特别注意领会其中包含的技巧方法。
根据考情和考向来看,备考本课考点除了紧扣教材掌握基本知 识外,还要把握以下重点知识,特别注意领会其中包含的技巧方法。 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71
内涵 具体要求 第一要义 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 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 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 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核心立场 以人为 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72
(续表) 内涵 具体要求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根本方法 统筹兼 顾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73
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
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 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 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 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 体系基本形成。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74
【应用举例】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倾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为此各级政府必须努力做到,群众的事有人办,群众的困难有人帮, 公益事业有人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政府就必须( )。 A.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B.改善经济调节以增加群众安全感 C.把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放在工作首位 D.把推动经济发展与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解析】 题干中的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要求 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体现,因此选择D;A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B中的 方法不符合题目要求,C中的温饱问题不是题目本意。 【答案】 D
75
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重大举措 具体措施 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是主题) 重创 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调结构
76
(续表) 重大举措 具体措施 调 结 构 转 方 式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立足点: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道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拉动: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战略: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77
(续表) 重大举措 具体措施 促 协 调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提 质 量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78
【应用举例】 2013年9月11~13日,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 大连举行。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我认为未来的经 济发展不应该只注重数量,而更应该注重质量。通过举行达沃斯论 坛,我们想让大家了解到,只有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这样的经济 增长才是可持续的。”这启示我们( )。 ①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经济发 展的数量与质量很难实现统一 ③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 不能追求经济发展速度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 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9
【解析】 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 兼顾的发展,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①入选;只要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可以实现 经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因此,②③观点错误;④符合题 意,入选。 【答案】 B
80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 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
81
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析】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要全面协调发展,故选C;A、B、D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82
2.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 难。这告诉我们( )。
A.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 B.我国应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D.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解析】 我国地区、群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目标的困难,说明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同现代化建设进程 一样,也具有不平衡性,C符合题意。 【答案】 C
83
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 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 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时,我国( )。 ①必然赶上甚至超过当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②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 进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完全实现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等 四个现代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4
【解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时,只是进一步缩小了与
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非赶上甚至超过当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因此① 观点错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时,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非 完全实现工业化,因此④观点错误。 【答案】 D
85
4.中国科学院曾发布了一份关注中国GDP发展质量的报告称,与以 前的绿色GDP相比,中国GDP质量指数并非只侧重考虑资源与环境 代价(自然资本),也平衡考虑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社会资本),还考虑 发展观念与管理水平(行政资本)。这表明( )。 ①优化中国GDP质量指数以促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为目的 ②我国更关注可持续性发展和居民的幸福 ③GDP的增长,就是国 家财富的增加和居民幸福指数的提高 ④中国GDP质量指数比以 前的绿色GDP指数更科学合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6
【解析】 ①观点错误,优化中国GDP质量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经
87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3年中国GDP增速目标设定为7.5%,继2012
年GDP增长目标定为7.5%之后,2013年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再次 低于8%。对政府调低GDP增速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②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国 家宏观调控 ③政府积极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 ④减缓经济增长速度会减少居民收入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政府调低GDP增速就是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②④观点错误。 【答案】 A
88
6.下面漫画启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有利于( )。
89
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②实现城乡经济同步发展 ③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统筹区域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②观点错误,不是“同步”发展;④与题意无关;①③符合 题意,故选C。 【答案】 C
90
7.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①有利于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②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 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③必须着眼于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 D
91
8.当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来说,就是 ( )。
①主要依靠内需拉动,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驱动 ②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③扩 大生产规模,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④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 展难题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把推动发展的立 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 A
92
9.漫画《缺席者》反映的是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老人在乡务农,青壮 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的现象。这一现象( )。
93
①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不利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②要求 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和效益提升 ③是价值规律发 挥作用的结果,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④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
市转移,有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只剩下老人在乡务农,必然 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不利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只有推进 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和效益提升,让农民在农村就地增收, 才能减少或避免青壮年劳动力全部进城打工的局面,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 B
94
10.推进城镇化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中国社会 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 突破50%大关,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结合上图可以 看出,城镇化( )。
95
①是推动科技进步、优化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②是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是增加就业和促进消费的根本途径 ④拉 动经济增长,其比率越高越好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农村城市化可以推动了科技进步,优化人 力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③观点错误,增加就业的根本途径是大 力发展经济;④观点错误。 【答案】 D
96
11.近年来,重庆、西安、武汉、长沙等中西部城市,利用当地丰富的 劳动力资源优势,纷纷打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牌子,将原本东 部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到自己的开发园区;与此同时,东部地 区因“用工荒”也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以提升竞争力。这表明产 业的区域转移可以( )。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 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 ④促进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②不符合题意;加工工业并不是基础地位,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97
12.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逐步禁 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决定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 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我国这一做法( )。
①是利用法律手段调节电资源消费 ②旨在限制人们用电需求量 的增长 ③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 ④有利于促进照明灯具行业结 构优化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 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属于用行政手段调节电资源消费,①可排除; ②观点错误;白炽灯耗能高,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有 利于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照明灯具行业结构优化升级,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98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根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4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 总电力供应中将达到20%以上。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我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光明工程”“送电到乡”“送电到村” 等工程的带动下,在强大的信贷、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的有力拉 动下,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近几年,我国光伏产 品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世界市场,并稳居世界头把交椅。然而,目 前国内约一半的城市计划发展光伏产业,且中国光伏产品,如太阳能 电池,90%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90%以上的产品出口国外。与此 同时,欧美国家频频对部分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征收高额 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使中国光伏产业屡屡遭遇贸易壁垒。
99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何现状?(8分)
(2)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12分) 【答案】 (1)光伏产业发展有喜有忧:一方面,光伏产业发展迅速, 潜力巨大,有强大的外力(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撑。(4分)另一方面,中 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经济的增速影响大,较多地依赖国家宏观调控 政策,盲目扩张的倾向将引发产能过剩,缺少核心技术,过分依赖海外 市场,受制于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等。(4分) (2)措施: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既要发挥 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宏观调控。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 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实力。④立足内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⑤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 自身的合法权益。(每小点3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100
14.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关 系到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利用能源,必须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了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应能源消费
101
需要增长多少个百分点。1978~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5%。
材料二 我国能源问题的症结在于:经济增长带来能源需求的大幅 增加;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能源市场上的国家垄断,使能源价格 不能如实反映能源的稀缺程度和使用成本;企业和消费者习惯了低 廉的能源供应价格,造成能源的滥用和过度消费;工业化的加快和产 业结构不断向重型化发展加剧了能源的紧缺状态。 (1)根据材料一,概括21世纪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解决材料二所述我国能源 问题的症结。(12分)
102
【答案】 (1)①与上个世纪相比,新世纪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 数总体呈上升态势,2004年后单位GDP能耗有所降低。(4分)②能源 消耗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活的质量。(4分)
(2)①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推进 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 础性作用;健全市场规则体系,打破垄断,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②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居民要树立正确的 消费观,绿色消费。④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国 民经济良性发展。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每小点3分,共1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