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晚清駐藏大臣有泰在拉薩的宗教生活體驗: 兼論日記與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取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晚清駐藏大臣有泰在拉薩的宗教生活體驗: 兼論日記與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取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晚清駐藏大臣有泰在拉薩的宗教生活體驗: 兼論日記與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取向
蔣竹山 台灣/東華大學歷史系

2 前言 有泰,《有泰駐藏日記》,收於《歷代日記叢鈔》150-151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當代西藏研究吳培豐先生從《有泰日記》中輯出的有關有泰駐藏期間的日記,約占其全部日記的四分之三。 分為十六卷,是目前所知清代大臣駐藏的唯一一部完整日記。 光緒二十八年(1902)十一月,止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三月。 是研究有泰人生軌跡必須參考的重要材料,也是有關清代西藏歷史的珍貴資料。

3 有泰 蒙古正黃旗(1844-1910) 。 光緒二十八年(1902)以副都統的頭銜擔任駐藏辦事大臣。
他於二十九年的冬天抵達拉薩,三十年(1904)年英軍攻入西藏的江孜,有泰因為沒有積極抵抗,被認為是英軍攻陷拉薩的禍首。 遂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革職,改派任至張家口任官。

4 吳培豐的評斷 西藏研究著名學者吳培豐於1988年幫這部日記所寫的序中道出這部日記的價值。
第一,從北京到張家口這段日記占了全部的三分之二,是目前所知駐藏大臣中最為完整的日記。 其次,晚清的日記中,沒有人像有泰一樣,對從北京到拉薩的這一段路的沿途風物與古蹟有這麼詳備的描述。

5 第三,有泰對於西藏的節慶祭祀及宗教儀式也都有親身體驗的介紹,比周藹聯的《西藏遊記》記載的更真實,例如書中對布達拉宮神像有很傳神的描寫,可當作西藏風俗的讀物來看。
第四,日記中有相當多的私人生活與親友信函的摘錄,舉凡隨員納妾、古玩收藏、藥品購買、物價水平等等都有記載。

6 受到民族主義史觀的影響,覺得這位官員喪權辱國,大多史家對於這位晚清大臣的事蹟不感興趣,相關論述不多。
目前所見唯一有利用這部日記當作主要史料來研究的只有何洁的〈清末川藏沿線地區金融貨幣與物價略述〉,探討金融貨幣與物價情況做了描述 其餘所見,多是只集中利用日記中有關清朝政府與英國對西藏交涉事宜的資料。

7 這本日記除了有晚清官員對政治及外交的詳細記事之外,有許多和日常生活有關的札記。
這部日記可視為是晚清拉薩城市生活史的縮影,內容有: 拉薩的環境與氣候、 宗教儀式、藏人飲食、禮物文化、 古物收藏、皮毛買賣、民俗活動、 城市景觀、河川變化、物價與貨幣、 休閒娛樂(足球、風箏)、官員日常作息、 洋務局的政事、古物收藏、花卉癖好、園藝、 市場買賣、馬市、拉薩的氣味、 服飾穿著、城隍廟會、官方宗教等等。

8 透過有泰的日常生活及其社會網絡,建構出晚清西藏拉薩的社會文化史。
本文將針對這部日記。 宗教體驗 物質文化 透過有泰的日常生活及其社會網絡,建構出晚清西藏拉薩的社會文化史。

9 二、有泰的宗教生活體驗 行香 跳鉞斧與飛繩 拜訪大招寺 攢招、散招、散小招 驅走魯貢加布 晾寶 燈節與色拉寺燃燈

10 行香 每月的初一及十五是有泰向拉薩的幾個重要廟宇表達敬意的重要日子,其中又以大年的初一最為隆重。
有泰到任的第一個元旦,他在天尚未亮時就到清軍駐紮的大本營扎什城進行各式的祭拜禮儀。

11 跳鉞斧與飛繩 有泰到拉薩的第二年(1905)的初二,他受邀到布達拉山觀看了跳鉞斧的宗教活動。 這是布達拉宮的盛事,相當注重排場與身分的座次。
會場即見到達賴。 各喇嘛及四大噶倫則將身上的哈達傳遞到前面的佛座上,以頭頂禮膜拜。 除了與達賴一起參加宗教活動外,正式拜訪達賴喇嘛也是有泰在過年時節的一件大事。

12 拜訪大招寺 有泰每月初一都會到大招寺的萬歲牌前行禮 1904年9月2日安排了到大招寺參觀的行程。 陪同有泰至大招寺的人大多是洋務局的官員

13 攢招、散招、散小招 1904年1月5日是拉薩的佛教法會攢招的開始 這是西藏規模最大的聖典,也是一場大祈願會。
在1905年的日記中,有泰更詳細的記載了從攢招到散招期間所參與的人數及花費。

14 驅走魯貢加布 西藏的2月29日是驅鬼送魯貢加布的日子,當地有打牛魔王的說法,有泰打聽後才得知這個傳說的由來。
當地傳說魯貢加布為西藏的地主,曾與達賴鬥法過 所以到了29日這一天,會有一人扮達賴,一人扮魯貢加布

15 晾寶 有泰也提到了每年二月三十日的大招寺晾寶活動,指大招寺這天會打開庫房,將御賜的各項寶物公開展示,給西藏居民觀看。
其過程大約是先安排喇嘛擔任執事,而後有旛旗隊伍、傘隊,傘隊前有白牛一隻,後有活象,在音樂的導引下,陸續有執事、四金剛及紙糊的大象進場,其中各式寶物就夾雜其間,最後才是十二位花衣小童、喇嘛及諸多番官隨行,這批隊伍後繞行布達拉山,而後回到大招寺。 回程結束後則在布達拉山掛上大佛長卷兩卷,寶藏仍會保存在大招寺。

16 燈節與色拉寺燃燈 1月16日是西藏的燈節。 西藏的藏人行政機構噶廈的通事特地登門敦請有泰參加燈節活動。
有泰所乘坐的轎子可是精心設計過的,這一張八人座的大轎前後綁了八盞蓮花燈,靠背還有一大架壽星燈,轎外還有扇燈及手提紅布燈,相當熱鬧。

17 三、有泰與拉薩的物質文化世界 禮物文化 毛皮買賣與服飾 舶來品與稀有物品 花卉癖

18 禮物文化 有泰至拉薩之後,在短短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就與週邊的洋務局官員、藏族的噶廈行政官員、下屬、僕人、友人透過禮物關係,建構起一幅綿密的社會網絡。

19 毛皮買賣與服飾 由於西藏氣候的特殊性,毛皮在此地是相當重要的商品,但價格和東北的相較,卻便宜許多,有泰及其部屬花費了相當的時間及金錢在收購各式各樣的毛皮,就連他要離開西藏前,他的許多行李箱中,就有好幾箱是裝著這些毛皮 西藏的毛皮相當便宜,各式各樣的皮都有,例如猞猁皮及狼皮的價格都相當低廉,一張僅十八、十九藏錢,再貴一點也不過二十藏錢。

20 合股 由於毛皮買賣在此拉薩相當普及和有利可圖,有泰屬下這些洋務局官員甚至在收藏之餘,還起了合股開公司的想法。
可見除了皮貨之外,西藏的一些如羊毛、牛尾及麝香都是與周邊國家貿易往來的重要商品,官方欲合資成立公司來經營,又要做到不與商人爭利,似乎不易,有泰最後沒有裁決,認為光是合資集股要能成行再說。

21 舶來品與稀有物品 拉薩有許多從外地來的人前所未見過的商品,其中一大特色是舶來品特別多。 有泰在拉薩常可接觸到由尼泊爾及印度傳來的洋貨。
有泰在1905年11月11日的日記寫到:「此地洋貨盛行,大半內地所用,不過此等物件,在洋人已是極粗之貨,番子視為至寶,然銀錢外去,未嘗計也, ….. 」 照相 留聲機及洋燈影 踢足球 洋藥 望遠鏡、西洋刀、西洋鐘錶

22 花卉癖 有泰是個不折不扣的園藝癖。 在日記中有相當多的篇幅談到他如何收集拉薩的奇花異草。
他周遭的官員及部屬知道他的喜好,常會幫他到處張羅花花草草,有的是商家當作送禮,有的是部屬的孝敬,也有許多是有泰命部屬到各地找尋的。

23 結論:人物、日記與日常生活史研究 日常生活史該如何研究? 在西方已經有許多相關的討論 。 關西方日常生活史與微觀史之間的研究概況,可見
劉新成,〈日常生活史與西歐中世紀日常生活〉,《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第1期,頁35-47。 John Brewer, “Microhistory and the Histories of Everyday Life,” in Cul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volume 7.1(2010), pp

24 連玲玲的看法 有關近代中國的日常生活史研究的討論,連玲玲的研究討論當然是必讀的文章。
連玲玲,〈典範抑或危機?「日常生活」在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應用及其問題〉,《新史學》17卷4期,2006/12。

25 連玲玲認為從四個面向探討日常生活史對中國史研究的影響:
(1)誰的日常生活、 (2)邊緣人物的主體性、 (3)日常生活中的認同、 (4)再探傳統與現代的關係。 作者還提醒我們該注意: 「日常生活史是否能突破舊的研究框架,為中國史開出一條新路?那得看我們採取怎樣的研究途徑。如果日常生活史只專注於描寫中下階層的生活細節,殊難超越原有的研究架構,形成一新的典範。」

26 然而,連玲玲也指出一些可行方向: 他認為若是我們不只將日常生活的內容當作佐證論點的材料,而是提問的分析工具,那麼作為一種「由下而上」的史觀,就極有可能顛覆人們對「大結構、大過程、大比較」的思維方式。 最後,他提出研究者兩點可努力的方向 一是挖掘更多小市民自己所生產的史料,像日記、自傳、自訴狀等 第二個方向是關注史料生產的權力關係,例如這些史料是在何種情境下生產出來的?

27 〈中國日常生活史研究述評〉 相較於連玲玲對於日常生活史研究所提出的警語。
胡悅晗及謝永棟的〈中國日常生活史研究述評〉,《史林》2010年第5期 。 近年來中國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取向 物質文化與身分認同 個體與群體的生活經驗 日常生活與民族主義想像 日常生活層面的婦女史與性別史研究

28 物質文化與身分認同 余舜德 身體感:家具 王鴻泰 雅俗之分 巫仁恕 炫耀式消費 林志宏 政治文化理論:民初遺民 卜正民 晚明商業文化:服飾

29 個體與群體的生活經驗 王笛 盧漢超 董玥 朱鴻召 成都街頭文化 近代上海下層民眾生活的弄堂 民國北京的胡同、公園、道路
延安時期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與情感世界

30 日常生活與民族主義想像 陳蘊茜 沈松橋 中國近代公園:日常生活考察民族主義色彩
以1936上海左翼知識份子編的中國的一日為文本,探討建構出的國族想像,進而勾連出日常生活與國族認同的關係。

31 日常生活層面的婦女史與性別史研究 伊沛霞 宋代婚姻與生活 白馥蘭 技術與性別 高彥頤 明末清初的婦女生活空間

32 日常生活史的困境與解決之道 兩位作者則具體從史料、對象及地域提出三點可行的方向: (1) 史料來源:三種類型的交叉綜合
(2)「眼光向上」的日常生活史 (3) 研究地域:「城市與鄉村」比較下的日常生活史。

33 史料來源:三種類型的交叉綜合 關於第一點 作者認為應該要隨著史料類型的日益豐富多樣化。 研究者要能夠改變過去由史料主導研究問題的局限。
進而以問題意識整合不同類型的史料。

34 史料的三種類型 目前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史料來源主要有三種類型。
1,經濟——社會史研究範式重點依賴的是反映特定歷史時期日常生活概貌的介紹、各種相關調查報告及統計資料。 這一類史料主要散在地方志、政府公文檔案、全國性報刊雜誌及相應的專題資料彙編中。

35 2 已經出版的諸如《明代史料筆記叢刊》、《清代史料筆記叢刊》、《民國史料筆記叢刊》以及各種結集出版的日記、文集、回憶錄等。
這些資料中對作者本人的日常生活情況多有涉及, 從中能夠窺測到作者本人的興趣愛好、衣食住行等生活細節。 這一類史料對於矯正歷史學的過度社會科學化弊端以及新文化史範式所關注通過探究個體的生活體驗理解個人經驗與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有著重要作用。

36 3 隨著史料來源的日益多樣化,各種 也日益納入研究者視野。 民間契約、 碑刻、 房產清冊等非官方資料 及小說、 詩歌、
電影等文學文本作為邊緣史料 也日益納入研究者視野。

37 「眼光向上」的日常生活史 主張「眼光向上」的日常生活史。
目前對知識份子的研究多集中於從社會、政治、文化等公共層面考察知識份子,較少涉及到知識份子的日常生活領域。 借助心態史研究方法,深入社會觀念與知識份子的內心層面, 考察近代中國的社會劇變是如何滲入知識份子的日常生活,對其心態及觀念產生影響,這些影響又如何改變知識份子的世界觀,進而重新探討知識份子與近代中國歷史變遷的動態關係。 他們更指出了新文化史對思想史的影響,使得學者們對知識份子的研究更著重在社會文化史層面。

38 例子 許紀霖一方面從內在理路著手, 從啟蒙思想的內在複雜性考察近代知識份子的心路歷程和自我衝突,開闢了心態史研究主題; 另一方面,從外在理路著手, 從知識社會學角度考察知識分子在特定的社會語境與關係網絡中如何建構知識份子共同體。 章清結合思想史與知識社會學的研究方法考察「胡適派學人群」,既論述了該群體的人物譜系、政治理念及權勢網路,也論述了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民族主義等的關係及其在言路和現實世界中的處境。 桑兵從學術史角度考察近代知識份子的地緣與學派的關係,他們如何一面傳承中國的學術脈絡,一面建構現代知識體系,從事知識再生產。 羅志田用「讀書人」這一概念將晚清士人與現代知識份子相勾連,考察其在社會劇變的時代的思想與社會關懷。

39 這種對知識份子的社會生活史的關注焦點,王汎森早就已經呼籲過。 〈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新史學》14卷4期(2003.12)
首先,他在文中主張我們應該去發掘民國時期歷史人物的「比較私密性的文件」,例如 《胡適的日記》、 《湘綺樓日記》、劉大鵬的《退想齋日記》、《吳宓日記》、金毓黻的《靜物室日記》、謬荃孫的《藝風老人日記》 江勇振,《璞玉成璧[捨我其誰:胡適第一部]》(臺北:連經出版文化事業公司,2011)

40 除了這些之外,事實上,仍有許多日記藏在縣、鎮級的地方圖書館,如果審慎而有效地運用這些日記,可以使我們的視野不會侷限在只探討思想家的言論。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按年按日的編撰出各階段、不同階層的人對歷史事件的看法及心態變化,以及思想資源的流動等問題。

41 其次,王汎森要我們不要太過注意全國性舞台的人物或事件,而忽略了「中層人物」的思想文化史。
他提出四點總結, 第一,擺脫現代化理論架構,把近代中國的思想和同一時段的印度、東歐地區的思想作比較。 二,在年代上應當更注意1950年代以後兩岸的思想文化的變化。 第三,隱私、人權、友誼、時間、空間的觀念較少被放在思想文化史的脈絡中探討,值得進一步研究。 第四,繼續對重要思想家的原典進行縝密的閱讀。

42 研究地域:「城市與鄉村」比較下的日常生活史
第三點。作者指出,在「傳統」向「現代」變遷的進程中,城市被視為現代化的目標,而鄉村被當作極需改變的傳統。 這使得有關中國的日常生活史研究雖方法不同,卻多集中於城市。 近年來的城市史研究越來越注重與日常生活史交叉,形成新的「城市生活史」研究領域。 在城市個案的選擇上,已經有從開埠口岸城市向內地城市拓展的趨勢。

43 紮根于城市的日常生活史研究其優點在於較易吸收當代西方有關日常生活的理論,從而回答中國自身面臨的現代性問題。
其弊端則在於近代中國的城市與鄉村之間日益疏離與斷裂的歷史現實使得對城市的研究無法正面回答如下問題。 即近代中國何以最終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取代城市輻射鄉村的改良道路? 如果說集中於城市的日常生活史研究呈現的是建築物表面的窗框及屋頂,有關農村的日常生活史研究構建的是支撐建築物所需要的大量石磚和土坯。 要從日常生活史層面對此問題進行探究 不但要勾勒出近代中國農村日常生活的宏觀圖景, 還要進一步深入挖掘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內心體驗, 並放在與城市生活史進行比較的視野下。

44 總結 總地來說,日記的確是我們探討近代中國人物的研究與日常生活史方面的一個重要的素材。
近來像《歷代日記叢抄》這種大部頭日記叢書的出版,更提供我們建構出近代人物的日常生活史更為便利的條件。 。 余冰編,《歷代日記叢鈔》(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本套書共有200冊,另編有《歷代日記叢抄題要》一冊,共選上起宋元、下起民國文人日記五百餘種。

45 知識份子與中層人物。 《有泰駐藏日記》符合〈中國日常生活史研究述評〉一文所建議的三個面向。 本書作者雖然不是什麼晚清的大思想家,也非什麼小人物,但其日記所記載面向的多樣性,可以讓我們既可免除掉入傳統日常生活史的下層民眾歷史的碎裂化,還能從如此詳盡的物質文化書寫中,找出一條建構晚清官員的日常生活史路徑。

46 我們覺得「感覺的歷史」是個可切入的角度,如何透過有泰在拉薩的嗅覺、味覺、聽覺、視覺等個人性的感官,轉化成晚清的社會群體的身體經驗,是日後要處理的當務課題。
當然,日記不會是我們探討晚清拉薩的社會生活史的單一史料,我們應該再發掘同時期及前後曾經造訪過當地的外國探險家、僧人、中國官員及士人的日記、傳記及遊記。 Mark M. Smith, Sensing the Past: Seeing, Hearing, Smelling, Tasting, and Touching in History.(2007) 余舜德,身體經驗、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2006.3)


Download ppt "晚清駐藏大臣有泰在拉薩的宗教生活體驗: 兼論日記與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取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