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个人收入: 也叫居民收入。指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个人收入: 也叫居民收入。指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个人收入: 也叫居民收入。指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第四专题 收入分配制度与公平效率原理 讨论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一个方面,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一部分,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和可支配收入 收入分配方式和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个人收入: 也叫居民收入。指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通过一定分配方式得到的收入总和。

2 第一节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 (一)衡量收入差距的方法和指标 1. 倍数分析法
第一节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 (一)衡量收入差距的方法和指标 1. 倍数分析法 城乡居民收入比。 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 均收入的倍数。可用比例表示或倍数表示。 地区收入差距。 以个税扣除额为例 行业间差距。 十等分组法。

3 2.存量财产分析法 通过对居民金融资产、住房等的差距分析 收入差距。 3.基尼系数 用来判定收入平等程度的指标。

4  洛伦茨曲线图如下:

5 基尼系数: G=A/A+B 若: A=0 则 G=0 表示收入绝对平等 B=0 则 G=1 表示收入绝对不平等 实际上: 0﹤G ﹤1

6 按照国际标准: 0.2以下 表示绝对平均; 0.2—0.3之间 表示比较平均; 0.3—0.4之间 表示相对合理; 0.4—0.5之间 表示差距较大;0.4为国际警戒线。 0.5—0.6之间 表示悬殊; (阿根廷动乱) 0.6以上 社会动荡随时发生 全世界平均基尼系数大约0.66 中国的情况: 1978年—0.15 1981年 — 0.288 1995年 — 0.388 1998年以后 — 0.4以上。 2006年,世界银行公布数据为0.47。

7 阿根廷动乱 G=0.55 拉美第三经济大国,1/3人口生活在贫困线 以下。 拉美平均基尼系数为0.522。

8 测算和提供基尼系数的部门 世界银行 中国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005年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出 “居民收入分配预警系统”,试图取代 基尼系数。

9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 1.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1985年 1.86倍 2001年 2.90倍
1978年 2.57倍 年 2.79倍 1985年 1.86倍 年 2.90倍 1990年 2.20倍 年 3.11倍 1997年 2.47倍 年 3.21倍 1999年 2.65倍 年 3.22倍

10 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后者是前者的3
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后者是前者的3.28倍。这个差距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如果再考 虑到城乡福利待遇的差别,这个倍数还要高得多。(预计2007年达3.3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2月8日

11 200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后者是前者的3
200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后者是前者的3.33倍。这个差距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如果再考虑到城乡福利待遇的差别,这个倍数还要高得多。(与2007年预计的3.3倍相吻合)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2月28日

12 2.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总体收入差距:占总户数20%的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50.24%;占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2%。高为低收入比为: 2003年5.4:1。2006年5.6:1。 ——地区之间差距:2006年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6万亿。61%的储蓄存款集中在东部地区,前六名的省份是:广东(2万亿)、 江苏(1万亿 )、山东、浙江、上海、北京 。共占全国储蓄存款的45%。再以个税起征点的讨论为例。 ——行业之间差距:高收入行业职工工资是低收入行业的5倍。(2000年2.63倍)。国际通常值为2倍。 ——不同经济类型之间收入差距: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平均工资比为 1:0.61:1.09。

13 3.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农民内部之间差距: 贫困农民(2000多万人)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比 1992年 1:2.4
1992年 1:2.4 2004年 1:4.39 2006年 20%的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比为7.2:1。 ——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距: 人均纯收入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比 1999年 4.13倍 2000年 4.21倍 2002年 4.25倍

14 4.居民财产差距不断扩大 居民财产包括: 土地价值、金融资产、房产净值、生产性固定资产、 耐用消费品价值、其他资产的估计现值、非住房负债。
——金融资产: 城乡居民之间差距大。80%农民的储蓄存款不足20%。 ——住房、轿车等家庭财产差距: 城镇户主月收入不足300元的家庭,房产价值5.99万元。 1.5亿平方米危房、156万个家庭缺房、35万个家庭人均建筑 面积不足8平方米。 东部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电脑56台、轿车14 辆,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为30台、1.9辆。

15 房产分布:人均财产最多的20%的人口拥有65.83%房产,而人均财产最少的20%的人口则仅拥有1.05%的房产,两者的比为62.7:1
从总财产来看,人均财产最多的20%的人口拥有59.3%的财产,而人均财产最少的20%的人口则仅拥有2.8%财产,两者的比为21.18:1(21倍)。 基尼系数0.55。 房产分布:人均财产最多的20%的人口拥有65.83%房产,而人均财产最少的20%的人口则仅拥有1.05%的房产,两者的比为62.7:1 金融财产分布:上述两者的比为29.13:1

16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特征 1.基尼系数的特殊性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为突出和关键 60% 3.不规范收入和非法收入占一定比重 10%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为突出和关键 60% 3.不规范收入和非法收入占一定比重 10% 4.低收入群体(新群体)问题严重 1.5亿农民工群,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和退休、下岗 职工群体。无业人员等。

17 由于基尼系数仅限于收入层面分析,没有显示占有资产方面的差别,因此,基尼系数并没有把我国贫富差距的严重程度全面充分地显示出来。

18 求解中国贫富差距数据迷局 源头之困: 所谓原始数据,就是具体到每户对自家收支情况的登记。这是测度收入的最源头,但统计系统内部人士都表示,原始数据的获得都非常困难。

19 适用性之辩: 除了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之外,基尼系数在中国的“适用性”也备受争论。近期,陆续有官员表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要打“国情折扣”,中国的贫富差距实际是被夸大了。国际上公认基尼系数大于0.4会引发社会的动荡,而中国在2000年就已经超过了这个“警戒值”。

20 三、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评价 学者的看法:出现了有产者 政府的观点:出现了新社会阶层 民间的议论:出现了穷人和富人
(福布斯富豪榜、湖润富豪榜、中国500富豪榜中榜)

21 新社会阶层(“十六”大)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个体户 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自由职业人员 约5000万人,掌握或管理10万亿元的资本。

22 四、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简析 大体有两类: 非经济、非正常、不合理和无序的因素,如垄断, 腐败、违法经营等。 正常、合理和有序的因素:
分配制度本身的原因 从按劳分配分配看 从按生产要素分配看 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 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

23 五、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价值判断 和调节
五、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价值判断 和调节 1.收入差距应处在合理范围内 2.差距过大会出现分配不公、两极分化,一定要防止 3.要采取政策措施缩小收入差距: 保护合法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整顿不合理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年收入12万止 计163万人) 保障最低收入

24 据统计,在中国个人所得税中,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65%以上,而高收入者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只有30%左右。
美国10%的最高收入者缴纳个人所得税占 全部个税比重的80%以上。 我国的税制安排相当程度上弱化了税收本应 起到的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瞭望》2008.3

25 第二节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和可支配收入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 1.个人收入的含义 2.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 (1)初次分配
第二节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和可支配收入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 1.个人收入的含义 2.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 (1)初次分配 在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企业中进行的分配 在微观领域中进行 在市场上实现 收入形式: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

26 (2)再分配 含义 :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原因 :市场失灵 主体 :国家或政府、集体组织或社会团体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比较 范围不同 实现途径不同 分配方式不同 收入形式不同

27 二、可支配收入 1.含义 :经过再分配以后的个人收入 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非税支付 2.构成:消费 储蓄 (投资)

28 第三节 收入分配方式和居民收入来源 的多样化
第三节 收入分配方式和居民收入来源 的多样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过程 1978—1992年:扩大企业收入分配自主权,在收入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 1992年十四大:提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的分配政策.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制度”。 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9 第三节 收入分配方式和居民收入来源 的多样化
第三节 收入分配方式和居民收入来源 的多样化 2002年十六大: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继续强调十六大提法。提出“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 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完善和规范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 分配制度改革。规范职务消费,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

30 2007年十七大关于分配的新提法 将分配纳入民生问题、 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联系起来
(一)效率与公平关系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公平结合起来,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三)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 生活

31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三、按劳分配 1.客观必然性
2.内容 从参与分配的前提上看 从分配的物质对象上看 从分配的尺度上看

32 马克思讲的六大扣除: 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补偿基金 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扩大生产基金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的部分-后备基金
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费用等的一般管理费用 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文教卫生基金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

33 “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 余 ,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 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 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8年)

34 再从分配的尺度上看 就是劳动。 劳动在质上是符合社会需要的、被社会承 认的劳动; 劳动在量上是以社会平均劳动量为尺度。

35 3.性质 历史进步性 历史局限性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以企业为主体实现 “劳”是被社会承认的劳动 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36 5.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第一,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是两个不同范畴,各 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二者之间无内在联系。 第二,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分别在社会主义再生 产的不同环节存在,二者之间无相互排斥关系。 第三,商品经济对按劳分配有影响,使按劳分配 的实现形式具有一些新特点。

37 6.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在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中:货币工资 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联产计酬”

38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 1.生产要素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一切投 入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管理
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照生产要素所有者向社会提供 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支付要素收入。

39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结合的必然性 从市场经济本身看,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 ; 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看,要求把按 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 总体区别: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分配方式和收入形式 劳动生产要素和非劳动生产要素 (人的要素) (物的要素)

40 具体区别: 分配依据的区别 体现关系的区别 分配对象的区别 (3)结合的作用 第一,在不同层面促进生产发展 第二,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 作用

41 五、其它分配方式 1.公有制经济中的非按劳分配 企业资产性分配、职工资金性分配、福利分配 2.个体经济的个体劳动收入
3.私营经济中的分配方式 4. “三资”经济中的分配方式 独资企业:同私营经济 合资、合作企业:外商收入为资本收入; 职工收入具有两重性:看以哪方为主。

42 六、居民收入来源和收入形式的多样化 1.劳动收入及构成、种类 劳动收入:各类劳动者(企业、机关、事
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中的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 通过劳动获得的全部报酬。 在城镇主要是:工薪收入(工资、奖金、津贴、 补贴)、保险福利待遇,还包括兼职收入、稿费收入 等。 在农村主要是:务农收入、务工收入。

43 按劳分配收入: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种类: 按劳分配收入: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非按劳分配收入: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职工的劳动力价值收入 第二职业收入-稿酬、技术转让费、咨询费等 非公企业管理劳动报酬 并非一切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在居民总收入中,劳动收入占73.8%

44 2.非劳动收入及构成、种类 非劳动收入:指资本、技术、管理等非劳 动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回报。 资本要素获股金分红、利息、租金等收入。 技术要素获出售专利所得、技术股份分红。 管理要素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股份分红。

45 非劳动收入种类 资金或资本收入: 在居民总收入中,非劳动收入占26.2% 股息、红利、利息 私营企业主、“三资”企业资方的资本收入
资产收入:土地、房屋等财产的租金收入 社会保障和福利收入:医疗、养老、失业、劳保 风险和机会收入:各类企业经营者可获得 其它收入:财产赠与、遗产继承、中奖等收入 并非一切非劳动收入都是剥削收入。 在居民总收入中,非劳动收入占26.2%

46 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 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
十七大新提法: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 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 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 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 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47 第四节 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一、社会公平 1.公平的含义: 公平=平等≠均等 市场公平 公平 机会公平(起点公平)
第四节 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一、社会公平 1.公平的含义: 公平=平等≠均等 市场公平 公平 机会公平(起点公平) 社会公平 规则公平(过程公平) 收入公平(结果公平) 绝对公平 相对公平 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基础

48 收入公平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不存在 3.机会公平及内容
2.收入公平 收入公平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不存在 差距或不存在过大差距。 3.机会公平及内容 (1)从一般意义上讲,机会公平是每一个社会成员 都应当拥有平等获得收入的机会。 (2)机会公平的内容包括: 第一,劳动者受教育或人力资本形成上的平等;

49 第二,人们对资本、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占 有上的平等和利用上的平等; 第三,竞争平等,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在可 进入的领域、可参与的程度和每个社会成员对 竞争规则的遵守等。

50 (3)影响机会公平的因素 经济制度的性质 社会对经济体制的选择 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否 政策的正确与否或落实的好坏

51 二、经济效率 1.含义:对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从宏观层次看,指资源配置效率,即经济资源在 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分配、社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
一种状态; 从微观层次看,指经济活动效率,包括劳动生产率 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即 效率=产出/投入

52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学界的不同看法 替代论 主辅论 互补论(结合论、兼顾论)

53 (2)我国认识和处理过程 1992.10 十四大:兼顾效率与公平 1993.11 十四届三中全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十三大: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十四大:兼顾效率与公平 十四届三中全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十五大:重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十六大:重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初次分配 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 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加注重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 改革发展成果 十七大:把提高效率同促进公平结合起来,初次分配 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

54 (3)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既矛盾又统一,要历史地看待二者的关系 矛盾关系: 存在着替代选择 统一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前提,效率 财富 公平 公平是效率的基础,公平 积极性 财富

55 第四专题思考题 1.衡量个人收入差距的方法和指标有哪些? 2.个人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有哪些区别?再分配的结果是什么?
3.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是什么? 4.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5.如何理解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性质?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 7.什么叫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何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8.我国现阶段的非按劳分配有哪些形式? 9.社会公平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理解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10.试分析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产生的原因及调节?


Download ppt "个人收入: 也叫居民收入。指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