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2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3 第一节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广义:文学欣赏、文学阅读 狭义:近代商品经济与印刷出版媒介充分发展, 文学成为特殊商品之后的欣赏与阅读
第一节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广义:文学欣赏、文学阅读 狭义:近代商品经济与印刷出版媒介充分发展, 文学成为特殊商品之后的欣赏与阅读 区别:狭义文学消费具有二重性。文学消费既是一般的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文学消费是整个文学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步骤 “雅”、“俗”文学的分化与互渗

4 一 、 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 文学生产(狭义),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 文学传播兼指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通 文学消费指读者的阅读

5 (一)文学传播活动及其变迁 变迁轨迹 口头传播:作家、职业说书人 书籍传播:从手抄本到机械印刷品
视听传播及电子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网络 大众传播:使用印刷媒介(书籍、报纸、杂志)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以及电脑网络等)大量收集、复制和传播信息。具有大范围播布、传递迅速和单向扩散或互动交流等特点。

6 从口头文学到手抄本 从手抄本到印刷品 从纸媒到视听多媒体 进入电子网络传播时代

7 (二)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 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运动。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中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8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提供文学消费的对象 规定文学消费的方式 文学生产 文学消费 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

9 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 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 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 文学生产 文学消费 文学生产 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10 二、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重点) 文化工业的出现和文化流通市场的形成,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发生分离 文学作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遵循价值规律
(一)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费 文化工业的出现和文化流通市场的形成,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发生分离 文学作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遵循价值规律 文学作为物态化的劳动产品,会有物质耗损 文化生产受社会消费心理影响

11 梵高叔叔和弟弟都是有名的画商,但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仅得几美元。
1987年3月30日(死后不到100年)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图片)以3950万美元卖出。 1998年11月19日,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以7150万美元卖出。 1990年5月15日,“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了有史以来绘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12 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

13 (二)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 文学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文学产品中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作定量评估
优秀的文学产品具有超时代性 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再创造的性质,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14 范例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与其商业价值并无必然联系
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与其商业价值并无必然联系。比如司汤达的《红与黑》在他生前只卖掉17本,被看作是一部平庸的纪实性作品,但在50年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它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而争相传阅。惠特曼当初自费出版他的《草叶集》时,这部诗集不受欢迎,25年后,《草叶集》在美国才成为畅销书。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问世时局限于极小的读者,但终于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初次出版时,被读者冷落,一年内只卖出极少几本。但后来这部小说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在各国流传,福克纳本人也主要因这部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也都是身后名声与日俱增。相反,许多一时造成“洛阳纸贵”的文学作品日后却无人问津。

15 上述事例说明:文学市场立即受欢迎的,未必是好作品;文学市场一时冷落的未必是不好的作品。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一时的商业价值与其内在的审美价值并本是一回事,二者常常发生背离。文学作品的商业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统一,当然是值得追求的,但文学作品的畅销与否只是取决于作品是否符合当时读者的一般审美趣味和大众消费时尚的程度。许多优秀作品的艺术追求往往超出当时人们艺术趣味的平均水平,因而常常遇到冷落。但这种冷落是暂时的,随着时代的审美趣味的变迁和读者的艺术修养的提高,真正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最终会被人们发现和接受,从而获得更为久远的艺术生命力。

16 范例分析: 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出版业的复杂性 

17 在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出版社一味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热衷于出版一些能带来巨大利润的描写性与暴力的文学作品;也有的出版社追求稳健,主要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保险的经典名著。而德国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出版家S.费舍尔创立的 S.费舍尔出版公司则与众不同:其出版宗旨是积极参与当时的文学运动,连续将当时一些有潜力的作家推向读者大众。当时欧洲的许多现代主义作家如卡夫卡、霍普特曼、斯特林堡、托马斯·曼等人的作品都是在该出版公司的支持下得以问世并得到广泛传播的。

18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不少出版社和文艺期刊,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除了及时出版、发表成名作家的作品之外,也勇于将一批新潮作家作品推向读者,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有可能出现文学商品化倾向,这使得一些作家、出版家把追求文学的商业价值放在第一位,但也不尽然。文学的商品化倾向并不必然导致文学创作水准的下降,或者只是造成娱乐、消遣的通俗文学的繁荣而使高雅艺术萎缩,也不一定就会扼杀具有探索意义的优秀文学的出现。文学艺术能否顺利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时代提出的相应要求,文学生产者有没有对艺术的真正热爱和献身精神,以及有关部门为高雅艺术和某些探索性的新潮艺术建立和健全保护机制等。从长远来看,文学定位面向市场最终还是使文学受益,能够促使文学生产力迅速发展。

19 范例分析:文学创作与金钱的关系 巴尔扎克违背父亲对他的期望,不愿成为一名商人,而立志成为一名不朽的作家,成为法国社会的一名忠实的书记。但是,巴尔扎克从事写作一个明显的动机的确是为了赚钱。巴尔扎克一生都羡慕贵族气派和排场,并竭力仿效,因此常常债台高筑。为了还债,他常常是下午六点钟睡觉,半夜起床,一天工作16个小时,声称“我发誓要取得自由,不欠一页文债,不欠一文小钱,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气地干到底”。但这并没有妨碍巴尔扎克成为一位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师。其他如左拉、狄更斯、杰克·伦敦、毛姆、萧伯纳等都是资本主义商业社会赚钱动机极为强烈的作家,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作品的质量,没有影响他们在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

20 上述事例说明,作家的谋利动机并不必然影响其创作质量。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复杂的、多重的,作家也不例外。在商业社会,作家的创作既有追求真善美的内在目标,又有赚钱的外在目的。但是,一旦拿起笔来,进入文学创作的艺术境界,作家往往会忽视至少是暂时抑制其外在的卑下动机,而听从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等高尚动机的召唤。并且,支配一个作家运思走笔的只能是文学创作自身的审美规律或艺术规律,因此,最为关键的是作家的心理体验、情感积累、审美修养和艺术技巧的深浅高低和优劣。正如杰克·伦敦的传记作家欧文·斯通所说:“有些人为了文学写作,而不存在丝毫的金钱思想,写出来的可能是垃圾; 另一些人为了金钱写作,却可能创造文学。决定因素是一个人的才能,而不是与才能的报酬有关的计划。

21 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重点)
(一)文学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的意识形态性,在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影响消费者 文学消费对于意识形态的三种反应模式: 直接服务于现行体制与社会结构 直接批判现行制度的不合理性 声称远离现行政治制度的“非意识形态化”

2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将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
孔子极为重视文艺的教化作用,认为诗可以为“事父”、“事君” 。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资产阶级通过高度商品化的现代艺术消费,消蚀了消费者对现行制度的历史性的思考,瓦解了消费者变革现实、改造世界的要求。

23 启蒙文学的总体特征 1.崇尚自然;2.尊重个体意识,反对人意神授。 以法国为例: 法国是最早兴起启蒙文学运动的国家,中后期主要是以“百科全书派”为倡导者。 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反对君权神授,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付尔泰,卢梭代表作品: 《新爱洛伊丝》:赞扬纯真的自然主义之爱,谴责封建等级制度对爱情的戕害。 男主人公是“圣普乐”,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才华横溢的青年,具有不屈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女主人公是“朱莉”,一个向往纯洁的爱情而又无法全然脱离封建家庭的女子。 《爱弥尔》:是一部探讨社会教育问题的小说。想揭示出人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忏悔录》: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通过“我”的一生的经历,暴露了封建制度下社会的丑恶的一面。

24 不是以概念形式的意识形态观念直接灌输给消费者,而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娱乐的效果之中 。
(二)文学消费作为意识形态消费的特殊性 不是以概念形式的意识形态观念直接灌输给消费者,而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娱乐的效果之中 。 丁 玲 赵树理

25 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
四、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一)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文学消费 文学接受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 精神文化属性 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 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主客观条件不同 综合的多视角 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26 (二)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欣赏的关系
(初始阶段) 文学阅读 (高级阶段)

27 范例分析(需要阅读文本,见文档) 文学创作与接受、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
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 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 那么,为什么? 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28 大凡畅销书它的创作总是有一定模式可循的,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村上小说的创作。
一、他的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年轻男子,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小说大部分可以看作是成长小说。其中淡淡的感伤和对已逝岁月的留恋很是适合90年的年轻人。尽管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他们对村上已不再“感冒”转而追寻新的刺激。中国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一个社会的大转型期,由于改革开放,革新思想,人的身体、思想都获得了巨大的自由空间。年轻的一代开始厌倦了父母的管教,越发向往外面的世界。而村上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没有父母或父母不在身边,自己孤身一人,很是自在。这正好迎合了年轻的一代逃离的愿望。

29 二、村上的小说至今仍在吸引着的是所谓的“小资”们。他的小说非常搞怪。而且,小说中时不时的夹杂着一些乐队的英文名字。据说,村上对爵士乐爱不释手,这首先为他吸引了大量的乐迷。小说中的主人公有固定的工作,但几乎从不上班,有令人羡慕的高收入,有固定的同居女友但从不滥交。他们所宣扬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轻松而又日常化的高品质的生活,很适合“小资”人群。

30 三、小说的语言风格。村上有着令人惊叹的想象力
三、小说的语言风格。村上有着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他的比喻句可谓一绝。一反常态,在一对对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做文章,却能由差异性经过一番巧妙的整合和点化,读者非但不觉牵强附会,甚至会荡漾出一丝会心的微笑。

31 四、村上小说最吸引人的还在于用一种普遍的孤独感在打动人心。主人公面对外面的工业世界在熙熙攘攘、灯红酒绿、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建造了一座自己的心灵世界,一个人在里面一边听爵士乐,饮着威士忌,一边慢慢地品味孤独和无奈。    如果说以上三点是一般畅销小说的卖点的话,那么这第四点,却让村上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一般畅销小说的“文化快餐”的劣质性,成为一种纯文学作品。就这样村上的小说轻松游走于大众文化和纯文学之间,游走于商业和精英艺术之间,轻轻松松就拥有了一大批读者,而且其中不乏高品位的精英读者。

32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一、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 (一)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活动
文学作品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等方面吸引读者、感染读者、震撼读者并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人格自由和心灵净化的价值属性。

33 (二)文学接受审美价值属性的三层次 悦耳悦目 悦心悦意 悦神悦志 (宝黛共读《西厢》见文档)

34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 眼中落泪.正没个开交,忽觉背上击了一下,及回头看时,原来是......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妆晨绣夜心无矣,对月临风恨有之。

35 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在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瘠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不堪的学徒的寒伧的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而把他的矫健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 ——恩格斯:《德国的民间故事书》

36 二、文学接受作为认识活动 (一)文学接受是一种认识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们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那里学到的,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经济学家那里学到的还要多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37 (二)文学接受的认识价值方面 认识社会现实 认识人类自我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麦克白等形象具有深刻的人性内涵 莎士比亚

38 《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人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  

39  《麦克白》(1605)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鸷(zhi)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40 其他介绍:《西方文学15讲》(未及扫描)

41 《哈姆雷特》

42 《哈姆雷特》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 哈姆雷特 桥特路德 克劳狄斯 奥菲利娅 雷奥提斯 波洛涅斯 (详见文档)暂时未打印

43 揭示方法 一、写戏要开门见山 二、情节设置

44 三、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 (一)文学接受是一种文化价值阐释 (二)文学接受的文化价值阐释的诸方面 民俗学价值
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价值 宗教价值 哲学价值

45 民俗学价值 阿城近照 《棋王》《孩子王》 贾平凹与商州系列 张贤亮 韩少功《爸爸爸》 《绿化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46 宗教价值 古希腊神话多神教价值观 《神曲》基督教价值观 《一千零一夜》伊斯兰教风情

47 四、文学接受作为交流活动 (一)文学接受是一种交流活动 文学交流的自由性 文学交流的想像性、符号性与情感性 孔子:诗可以群

48 (二)文学接受的交流活动表现诸方面 作者 读者 其他读者 人物角色 作品中整个自 然、社会与全 人类

49 本章小结

50 思考问题 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 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 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消费有何意义?
4.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 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 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 8.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9.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价值诠释活动? 10.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交流活动?


Download ppt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