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2005~~~2020年) 小组成员:况哲*王蕾*柏雪*周月辉
2
目 录 导言 第一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 第二章 城镇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第三章 城镇化与城镇规模预测 第四章 城镇空间规划 第五章 城镇发展支撑体系 第六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第七章 规划实施
3
第一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 1.1 指导思想 1.2 规划目标 (1)实现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科学决策。 1.3 城镇发展的阶段目标
第一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 1.1 指导思想 1.2 规划目标 (1)实现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科学决策。 (2)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在地域空间上的落实。 (3)协调各省域城镇规划体系,促进跨区域协调发展。 (4)指导和规范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为城市规模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和指导。 1.3 城镇发展的阶段目标 近期(2005~2010):与国家十一五计划相协调,提出城镇规划和城镇建设的重点,确保健康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远期(2010~2020):与国家中长期规划相协调,确保城镇化的有序和健康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1.4 技术路线 重视前提条件分析。 突出公共政策属性。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4
国家区位图
5
第二章 城镇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1)经济全球化 2.1 城镇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 (2)农业发展与农村政策(农业产业和农业人口)
第二章 城镇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2.1 城镇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 (1)经济全球化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 加强国内产业布局与地区分工,推动各地区与城市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显现; 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互依托,加强不同发展地区之间联系; (2)农业发展与农村政策(农业产业和农业人口) (3)国家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一般加工工业、轻工业向集约发展的深加工业、重化工业转型,产业组织趋于集中。 (4)国家区域政策的要求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5)小康社会的目标 (《2004我国可持续战略发展报告》)
22
2.2 城镇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1)自然生态条件 城镇发展受自然地理因素制约; (2)土地资源条件 保护基本农田; (3)水资源条件
严格划定生态保护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河湖水体、地表水源涵养区、地下水源涵养区、防风固沙区、行滞洪区)、控制发展地区(农田、草原、高原、重要河流沿岸、地质灾害易发区、海岸带)等,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土地资源条件 保护基本农田; 加强人地关系几张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耕地保护及之间联系; (3)水资源条件 (4)油气资源条件 加强沿海原油口岸基地和西部石油基地建设,发挥边境口岸城市战略地位和作用,建立节油型城市和交通运输体系。 (5)矿产资源条件 国内:老矿挖潜、西部接续、全国评价、重点建设 国外:强化周边、扩大三角、发展两圈 (6)环境条件(水域环境、大气环境)
33
主要矿产资源消费增长趋势图2
36
全国酸雨分布示意图
37
(1)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2.3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特征 (1)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已成为解决我国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将面临较大的结构性调整。 (2)城镇空间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但准城镇化人口大量存在 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市内部二元结构 (3)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镇化态势显现,需要区域空间发展的指导 包含众多城市在内的区域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竞争单元,呈现城市区域化的态势,在一些城镇密集地区,由于乡镇企业、私营经济的发展,也出现区域城镇化的趋势。 (4)城乡规划作用的显现,区域协调有待加强
44
第三章 城镇化与城镇规模预测 3.1 城镇化的现状与趋势 (1)人口发展趋势
第三章 城镇化与城镇规模预测 3.1 城镇化的现状与趋势 (1)人口发展趋势 人口结构性矛盾将会显性化,人口流动与歉意规模建会增大,人口与环境、资源的矛盾会日趋尖锐。 大都市连绵区和城镇群将是吸纳人口的主要空间。 (2)城镇化发展趋势判断 根据我国过去20年的城镇化发展历程,以及未来20年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速度会稳定在年均增长0.8%左右,以此推测,2025年左右城镇化将步入低速、成熟、稳定时期。
45
3.2 城镇化总体策略 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以生态资源环境为前提,充分利用市场对经济要素的配置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够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健康城镇化。 根据东、中、西和东北不同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差别化的城镇化策略和城镇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46
3.3 城镇化政策分区与发展指引 根据城镇化总体策略将我国的城镇化政策去划分为东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和港澳台地区)、中部(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西藏、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新疆)和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大地区。
48
东部地区发展指引 中部地区发展指引 西部地区发展指引 东北地区发展指引 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
加快东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的发展和资源整合; 积极构建世界产业发展的高地,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中部地区发展指引 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培育城镇群和中心城市;妥善处理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西部地区发展指引 加快完善区域和省域中心城市功能,向综合性经济中型方向发展; 加快口岸城市和通道建设,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集中式城镇化发展战略; 扶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城镇的发展,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发展指引 加强区域合作,以大中城市为主导,突出口岸城市和港口城市在对外开放战略中的枢纽作用,实现资源与产业的互补; 建立连续产业援助机制,推动产业的多元化,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提升城 市服务功能,促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振兴; 大力促进农业、林业的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做好森林工业城市和国有农场地区的城镇建设;
49
3.4 城镇化水平预测 (1)全国总人口预测 总和生育法;自然增长率法;趋势外推法; (2)全国城镇化水平预测
回归模型预测(0.6)→逻辑曲线预测(0.4)→加权判断 (3)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4)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化水平预测 (5)省会、计划单列市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6)流动人口预测
51
3.5 城镇规模结构 (1)城镇规模结构预测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规模预测 (3)省会、副省级城市规模预测
53
第四章 城镇空间规划 4.1 城镇空间发展策略 4.2 城镇空间布局 (1)空间结构 结合城镇空间发展现状,国家产业发展趋势、对外开放格局、区域协调政策,采用“多中心”的城镇空间结构。培育具有国家空间发展战略意义的五个核心地区和三个门户城市,构建加强区域协作的沿海城镇带和六条城镇发展轴,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网络状、开放型的城镇空间结构。 (2)重要类型城市 全球职能城市;区域中心城市;门户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矿业(资源)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55
空间结构示意图
56
2020年世界城市分布图
57
三个大都市连绵区
58
十三个城镇群
59
一带六轴
60
一带六轴(接上)
64
优化提升发展型地区和城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都市连绵区);促进发展地区和城镇(一带六轴)
4.3 城镇空间发展指引 (1)基本原则 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落实差别化的区域城镇发展政策,实现空间资源的综合管制要求。 (2)城镇空间分类与指引 重点发展地区和城市 优化提升发展型地区和城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都市连绵区);促进发展地区和城镇(一带六轴) 扶持发展地区和城市 老工业基地城市;矿业(资源)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城镇; 生态保护地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涵养地;水体;林地;湿地;不适宜人类居住并需要生态改良地区 控制开发地区 生态较为脆弱的内蒙古草原、黄土高原等地区,以及农田、重要河流沿岸地区、灾害易发地区、海岸带等 (3)重点协调地区
67
4.4 省域城镇发展指引要点 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要求,确定省域范围内具有全国意义的重点发展地区与城市、扶持发展地区与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地区、控制开发地区,加强区域协调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实例 河北
69
第五章 城镇发展支撑体系 5.1 综合交通设施 (1)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综合国家城镇建设重点,建设高效的区域交通体系,促进东中西的协调发展;强化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提高门户城市的服务水平,加强国家及交通枢纽建设;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服务水平;调整运输结构,强调铁路(含轨道交通)的作用,实现节约能源目标;改善边远地区的交通条件,提高其通达性;大都市连绵地区和城镇群地区加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交通系统的发展应从建设城市交通和对外交通一体化运输系统出发,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规划的一致性。城市内部应增强大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着力发展和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交通需求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换。
71
(2)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
72
(3)民用航空运输规划 预计到2015年底,全国机场达到234个,其中大型枢纽机场5个,中型枢纽机场11个,干线机场49个,支线机场169个,全国90%地级以上城市左右拥有民用机场。
74
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4)铁路网规划 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 加强既有路网技术改造和枢纽建设,提高路网既有通道能力。
76
“7918”网,采用放射线和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形式,包括7条北京放射线,9条纵向路线和18条横向路线组成,约8.5万公里。
(5)高速公路网规划 “7918”网,采用放射线和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形式,包括7条北京放射线,9条纵向路线和18条横向路线组成,约8.5万公里。 连接: 省会城市 国家安全保障网络 各大经济区 省级高速公路网络 大中城市 城际高速公路网络 20万人以上城市 高效运输网络 周边国家 国际高速公路通道 交通枢纽 高速集疏运公路网络 铁路网 陆路运输大通道
78
(6)沿海港口规划 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以国际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从适应国际航运发展需要、提高港口群体的综合竞争力出发,重点发展大型综合性港口,加速形成于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集约化程度高、融现代港口功能于一体的大规模专业化港区,适度发展中小港口,体现突出重点、分层次布局的原则。 25个主要港口(从北到南):大连港、营口港、秦皇岛港、天津港、烟台港、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港、上海港、苏州港、南通港、镇江港、南京港、宁波港、舟山港、温州港、福州港、厦门港、汕头港、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湛江港、防城港港、海口港
80
(7)边境口岸规划 沿海口岸 内陆口岸
82
(8)城镇发展的综合交通支撑体系规划 (9)三大大都市连绵区内综合交通指引 京津冀大都市连绵区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
珠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
86
5.2 市政基础设施 5.3 社会基础设施 (1)教育 5.4 公共安全体系 (1)城镇供水系统策略 (2)城镇污水系统建设策略
(3)城镇燃气系统建设策略 (4)城镇电力系统建设策略 5.3 社会基础设施 (1)教育 (2)文化事业 (3)医疗卫生 (4)体育 (5)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 (6)社区建设 5.4 公共安全体系
87
第六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6.1 生态保护 6.2 环境治理 第七章 规划实施
88
谢谢观赏!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