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实验四 人体循环系统实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实验四 人体循环系统实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四 人体循环系统实验

2 实验五 人体循环系统实验

3 【内容】 1.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写报告) 2. 心音听诊 3. 人体心电图描记(示教)

4 §1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动脉血压: 收缩压: 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00~120 mmHg
§1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动脉血压: 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 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最高值 100~120 mmHg

5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达最低值60-80 mmHg 脉压: 收缩压-舒张压 30-40 mmHg
一个心动周期中A血压的平均值 =舒张压+1/3脉压 ( 100 mmHg )

6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影响因素 *搏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大A弹性↓ 血量/血管容量↓ ↑↑* ↑ ↑
↑↑* ↑ ↑ ↑ ↑↑* ↓ ↑ ↑↑ ↓ ↑ ↓ ↑ ↓↓ ↓ ↓ *搏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大A弹性↓ 血量/血管容量↓ 影响因素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7 无创血压测量方法的原理 ——柯氏音法 1905年,Korotkoff发现在正常状态下完全压迫动脉后不产生任何声音。由此他发明了通过袖带加压和听脉搏音来测量血压,解决了无创测压的方法,为了纪念Korotkoff称此法为柯氏音法。

8 【实验原理】 充气后 开始放气 进一步放气 无声音 血管通畅 血流连续层流 外加压力>收缩压 血管封闭 血流中断 收≥外加压力>舒
血流断续湍流 出现声音→收缩压 舒≥外加压力 血流连续 声音消失 →舒张压

9 【实验目的】 学习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 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 观察运动对人体血压的影响

10 【实验对象】 ××班全体男生/全体女生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手表 、计算机

11 【实验步骤】 一、熟悉血压计构造 水银式检压计: 袖带、 橡皮球、 测压计 ** 驱净空气 打开检压计开关
注意:检压计的关闭方法,倾斜45°

12 血压测量 ---体位 受试者手臂微曲,和 心脏在同一水平, 手臂肌肉应放松。 袖带下缘至少要在肘 窝之上2.5cm处, 听诊器胸件的膜面头
应放在靠近或在袖带 边缘之下

13 二、测定动脉血压 测量部位——肱动脉 松紧适宜。 1.受试者坐位,前臂放在桌上,与心脏同一水平。 2.袖带缠于上臂
位置:袖带下缘距肘关节上2厘米 松紧适宜。 3.听诊器 胸件:放于肱动脉搏动处。 耳件:与外耳道方向一致。

14 4.充压、放气:紧握橡皮球向袖带内充气使水银柱上升到听不到“血管音”时,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再上升20mm Hg。随即松开气球螺帽,徐徐放气,以降低袖带内压,在水银柱缓缓下降
仔细听诊 : 第一声“嘣”声音出现——收缩压 声音变弱或消失——舒张压 5. 表示方法:收缩压/舒张压 mmHg

15 三、观察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⒈ 测定安静坐位状态下的心率、血压值 ⒉ 做快速下蹲运动1分钟 男:40次/分; 女:30次/分
3. 测定运动后即刻、5分钟的心率和血压值

16 【注意事项】 1. 室内要保持安静,以利于听诊。 2. 袖带不要绕得过紧或过松。
3. 上臂应与右房同高;听诊器胸件放在肱动脉的位置上不能接触过紧或过松。 4. 如血压超过正常范围,让受试者休息10分钟后再作测量。 5. 使用结束后应关上血压计开关。

17 柯氏音法的优点是测量简单,但也有缺点,就是不同的人可能测出不同的结果,有时差别较大。主要原因是:
1)医生在听音时要不断观察水银压力计的变化,由于人的反应不一样, 在读取血压值时,有一定差距。 2)不同人的听力、分辨力各异,对特征音的辨别上(即时间上)有差异。

18 3)放气的快慢对读数有直接影响,国际标准放气速度为每秒3-5mmHg。 但有的医生往往放气较快,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19 引起血压波动的原因 同一受检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血压读数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这就是血压的波动性(变异性)。
生物变异:受检者内在的血压自然变异或环境因素影响所致的血压变异。如①受检者在测压前1小时内有过剧烈运动,受检前静坐时间小于5分钟;②受检前15分钟曾吸烟;③膀胱未排空;④精神未放松,候诊时间过久,情绪焦急;⑤饮用酒、浓茶或咖啡类饮料;⑥测压环境太冷或闷热(理想温度为21℃左右)。

20 美国心脏协会对血压测量的最新建议: 诊室外血压测量的意义
家庭测量读数预测心血管事件并对监测治疗效果特别有用。 如发生诊室外与诊室测量不符,只要是可靠的记录,医生应考虑诊室外读数。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起诊室测量,更能预测心血管危险,并有助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 Hypertions. 2005;45:2-21( 2004,12,20 )

21 §2 心音听诊 【实验原理】 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心前区的胸壁上,可直接听取心音。
S1,S2

22 第一与第二心音的比较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特 点 低而长 高而短 产生原因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关闭 产生时间 心室收缩初, 标志心室收缩开始
特 点 低而长 高而短 产生原因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关闭 产生时间 心室收缩初, 标志心室收缩开始 心室舒张初, 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意 义 反映心肌收缩力 和房室瓣功能 反映动脉血压的高低和动脉瓣功能

23 【实验目的】 ● 初步掌握心音听诊方法 ● 正常心音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 为临床心音听诊奠定基础

24 ⑴ 二尖瓣听诊区: 左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 ⑵ 主动脉瓣听诊区: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⑶ 肺动脉瓣听诊区: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⑷ 三尖瓣听诊区: 胸骨下靠近剑突, 稍偏右或稍偏左处

25 §3 人体心电图描记 【实验原理】 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的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导到全身。在体表,按一定的引导方法,把这些电位变化记录下来所得到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为心电图

26 R T P Q S U 1、P波: 两心房去极化 2、QRS波: 两心室去极化 3、T波: 两心室复极化
4、P-R间期: 房开始(+)~室开始(+) 5、Q-T间期: 室开始(+)~复极结束 6、S-T段: 两心室均处于(+)状态 R P Q S T U P-R Q-T S-T

27 【实验目的】 ● 初步学习人体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 辩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 ● 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范围

28 【实验步骤】 1. 接好连线,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5分钟。 2. 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放松肌肉。在手腕、足踝 安放引导电极,接上导联线。
红色——右手,黄色——左手, 绿色——左足,黑色——右足(接地) 3. 调整心电图机放大倍数,定标,依次记录I、II、III、aVR、aVL、aVF导联的心电图。 4. 取下心电图记录纸,进行分析。

29 【注意事项】 1. 描记心电图时,受试者应静卧, 使全身肌肉放松,以避免肌电干扰。 2. 室内温度应以220C为宜,以避免低
温引起肌紧张增强。 3. 电极和皮肤应紧密接触,防止干扰 和基线漂移。

30 【结果分析】 1. 心率测定: 2. 心律分析: 心率(次/分钟)=60/P-P或R-R间隔时间 窦性心律:P波在Ⅱ导联中直立,aVR导联
中倒置,P-R间期≥0.12s

31 【结果】 运动对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班级____性别____ 运动前 运动后即刻 运动后5min 样本数 均值 标准差 P值 年 龄 姓名
运动对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班级____性别____ 运动前 运动后即刻 运动后5min 姓名 收缩压 舒张压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心率 样本数 均值 标准差 P值 BP:mmHg HR:次/分

32

33 统计学常用术语 均值: 样本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Sx/n 标准差:表示一组变量的差别大小 T-检验:比较两个均值的差别是否 有显著性意义
p值: >0.05: 没有统计学差异 <0.05: 差异显著 <0.01: 差异极其显著

34 【讨论】 运动前后血压有何变化?其机制如何? 运动时血压升高 运动时心输出量(搏出量和心率)增加,其机制为: 1. 自身调节:
运动时回心血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搏出量↑

35 2. 神经调节: 3. 体液调节: 运动时→交感N兴奋→ ⑴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前负荷↑, 搏出量↑
⑴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前负荷↑, 搏出量↑ ⑵ 心率↑、收缩力↑,心输出量↑ ⑶ 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血压↑ 3. 体液调节: 运动时→交感N兴奋→E、NE↑入血→ ⑴ 收缩力↑,搏出量↑ ⑵ 心率↑,心输出量↑

36 【结论】 机体在运动状态下,心率↑,血压升高,且以收缩压升高为主。5分钟后基本恢复正常。而舒张压变化不明显。

37 下次课: 蛙心灌流

38 下次课: 哺乳动物基本技能操作


Download ppt "实验四 人体循环系统实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