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所得不均度的衡量 我們知道薪資的高低由下列因素決定 勞動供給與需求、天賦能力、人力資本、補償性差異與歧視等 而薪資的因素也決定了所得分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所得不均度的衡量 我們知道薪資的高低由下列因素決定 勞動供給與需求、天賦能力、人力資本、補償性差異與歧視等 而薪資的因素也決定了所得分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0 所得不均與貧窮 Copyright © 2008 Cengage Learning

1 所得不均度的衡量 我們知道薪資的高低由下列因素決定 勞動供給與需求、天賦能力、人力資本、補償性差異與歧視等 而薪資的因素也決定了所得分配
決定了誰是錢人與誰是窮人 政府面臨效率與公平的取捨 首先,我們看下列四個與所得分配衡量有關的問題: ‧社會的所得不均度有多高? ‧有多少人過著貧窮的生活? ‧在衡量所得不均度時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 ‧人們在各所得階層之間的移動有多頻繁?

2 美國的所得不均度 想像你將經濟體系中所有的家庭依據他們的年所得由低到高排列並均分為五個階層:
最低的五分之一、第二的五分之一、中間的五分之一、第四的五分之一和最高的五分之一。 表1 顯示美國2003 年各個階層的所得範圍,並列出所得最高的5%家庭其所得門檻。 表2 顯示美國自1935 年來的所得分配情形。

3

4 所得分配惡化的現象是因為低工資國家的貿易增加以及科技的變化使得市場上對高技能勞工的需求增加,且對低技能勞工的需求減少

5 世界各地的所得不均情況 表3顯示12 個國家的不均度。美國的不均度落於中間。美國的所得不均情況比其他已開發國家,如日本、德國和加拿大,來得嚴重;但比起其他開發中國家,如南非、巴西和墨西哥,又較為緩和。 就台灣而言,在2005 年,所得最高之五分之一人口其所得為所得最低之五分之一人口的6.0 倍,低於美國、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及中國等國。

6

7 貧窮率 另一個常用來衡量所得分配情況的指標是貧窮率。 貧窮率 是指家庭所得低於稱為貧窮線的絕對水準的人口比率。
貧窮線是政府依照基本飲食花費的3倍所設定的金額,且每年會根據物價變化作調整;同時,家庭的人口數不同,貧窮線也跟著不同。

8 圖1 貧窮率 貧窮率 2003年:18810美元 貧窮率=12.5% 低於貧窮線 以下的人口比 25 20 15 10 5 1960
I MADE THIS SLIDE BY ADDING TO THE 3RD EDITION DIAGRAM. PLEASE COMPARE WITH THE NEXT SLIDE. 10 5 2003年:18810美元 貧窮率=12.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9 貧窮率 表4所列的幾個階層的貧窮率,我們發現三個驚人的事實: ‧貧窮與種族有關:黑人與西班牙裔處於貧窮的可能性比白人高出3倍。
‧貧窮與年齡有關:孩童處於貧窮的可能性比平均水準高;年長者則比較不會處於貧窮。 ‧貧窮與家庭型態有關:女性單親家庭處於貧窮的可能性是正常家庭的5倍。

10

11 衡量所得不均所遭遇的問題 利用所得分配資料與貧窮率有助於了解一個社會的所得不均度,但詮釋這些資料不易
人們重視的是維持良好生活水準的能力,而不是所得 無法看出生活水準不均的理由 實物移轉 經濟生命週期 臨時所得與恆常所得

12 實物移轉 所得分配與貧窮率的衡量是根據家庭的金錢所得;
透過各種政府計畫,窮人獲得許多現金以外的補助,包括食物券、房租補貼與醫療服務。這些商品和服務的補助稱為實物移轉。 一般所得分配的衡量並未將實物移轉納入考慮。 因為實物移轉主要是針對窮人,未將實物移轉納入所得會影響到貧窮率的計算結果。

13 經濟生命週期 人一生當中的所得變化是可預測的。年輕時所得較低,在學時更是如此。
隨著年紀漸長、工作經驗豐富之後,所得會上升,並在50歲左右達到高峰;在近65歲退休時,所得開始大幅下降。這種規律型態的所得變化稱作生命週期。 因為人們可透過借錢與儲蓄來緩和所得的生命週期變化,所以人們任一年的生活水準主要受到一輩子所得而非該年所得的影響。

14 臨時所得與恆常所得 人一生當中的所得變化不單源自於可預測的生命週期變化,也受到隨機與臨時性因素的影響。
一個家庭的生活水準主要決定於恆常所得水準,也就是正常或平均的所得水準。 恆常所得:一個人正常的所得。 人們會根據他們的恆常所得決定他們的消費 恆常所得與消費比較不會受到隨機與臨時性因素

15 經濟流動性 人們在講「有錢人」與「窮人」時的口氣,好像有錢人會繼續有錢,而窮人會一直窮下去一樣。事實並不盡然。
在美國,經濟流動性(人們在不同所得階層之間的流動)是很高的。 晉升到高所得階層可能是因為好運或是努力,落到低所得階層可能是因為運氣不好或懶散。 由於經濟流動性很高,位於貧窮線下的窮人不會永遠不得翻身。貧窮是少數家庭面臨的長期問題。

16 減少貧窮的政策 貧窮是政策制定者所面對的最棘手問題之一 犯罪、流離失所、健康等經濟與社會問題
以下為一些政策供你參考。儘管這些政策可以幫助一些人脫離貧窮,但沒有一個政策是完美的,而且要決定哪一個政策是最好的也有困難。 最低工資法 福利計畫 負所得稅 實物移轉 反貧窮計畫與工作誘因

17 最低工資法 藉由法律規定廠商所須給付的最低工資一直備受爭議。 支持者認為,最低工資對低所得者有幫助,且無需花費政府一毛錢。
反對者則認為,這樣做是愛之適足以害之。

18 福利計畫 政府提升窮人生活水準的方法之一是補助他們的所得;政府主要透過福利制度來進行。
我國各項現金給付扶助措施包括:低收入戶生活補助、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老農福利津貼、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災害急難救助,與各項社會保險(包括全民健保、勞保、農保等)保費支出補助。 除了這些現金給付扶助措施外,還有一些鼓勵低收入戶就業與就學的輔導自立措施,包括: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創業輔導與以工代賑,以及學雜費減免補助和就學生活補助。 低收入戶係指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在最低生活費標準以下者

19

20 負所得稅 許多經濟學家提倡利用負所得稅來補助窮人的所得。 負所得稅的稅制,是每個家庭向政府申報其所得; 高所得者依據他們的所得來課稅,
低所得者則獲得補助金,意即「繳納」「負的稅」 缺點 補助不該幫助的人 懶惰的人也有錢拿

21 實物移轉 另一個幫助窮人的方式是直接提供他們所需的商品與服務以提升其生活水準。慈善機構提供窮人食物、收容所以及耶誕節玩具。
政府給窮人食物券,使他們可以在商店買食物,商店再拿食物券向政府兌換現金。政府也透過醫療補助計畫提供窮人醫療服務。 現金補助好?還是實物移轉呢?

22 反貧窮計畫與工作誘因 許多幫助窮人的政策可能反而讓窮人不想自力脫離貧窮。 失業補助金與負所得稅
有個簡單的辦法似乎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貧窮家庭所得增加時,逐漸減少對它們的補助,且補助的減少幅度隨著其所得增加而擴大;換句話說,貧窮家庭所面對的有效邊際稅率隨所得增加而上升。儘管此一遞增的有效邊際稅率在某程度上會降低貧窮家庭對工作的付出,但並不會讓工作誘因完全喪失。

23 反貧窮計畫與工作誘因 不過,這個辦法會讓反貧窮計畫的成本提高。雖然貧窮家庭所收到的補助會隨所得增加而減少,但有可能在它們的所得超越貧窮線之後,它們繼續領取補助。 那麼,那些原先處於貧窮線上方的家庭也會要求適用這些福利,從而政府的負擔會加重。 由以上的討論可以知道,各項反貧窮計畫都有其效益與成本;如何取捨,是政策制定者一直面臨的問題。

24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是,人們面臨取捨。在討論所得分配問題時,需謹記此一原理。政策如果懲罰成功者並獎賞失敗者,會降低人們追求成功的動機。因此,政策制定者面臨效率與公平的取捨。當經濟餅切得愈平均時,它會變得愈小塊。這是與所得分配有關且每個人都認同的一點。


Download ppt "所得不均度的衡量 我們知道薪資的高低由下列因素決定 勞動供給與需求、天賦能力、人力資本、補償性差異與歧視等 而薪資的因素也決定了所得分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