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社会研究方法 陈胜
2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3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课外实习 参考书目: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巴比:《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第十版) 华夏出版社
4
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 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5
第一章 社会的科学探究
6
第一章 社会的科学探究 第一节:科学、科学假定及科学方法 第二节: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特点 第三节:社会研究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四节: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7
第二节: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特点 基本出发点:社会及人类行为也可以像自然现象那样由“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一、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8
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 系统性 因果决定论 普遍性 开放性
9
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 实证性 明确性 客观性
10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
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不仅指研究者的观察失误,而且包括研究者的阶级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 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
11
第三节 社会研究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社会研究概述 二、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 三、社会研究的特点 四、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2
第四节、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一、方法论 二、研究方式 三、具体方法与技术 四、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3
第二章 社会研究发展史 第一节、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演进 第二节、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调查简史
14
第一节、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演进 一、实证精神的引入 二、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三、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15
一、实证精神的引入 孔德“实证”的特定含义: 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杜尔克姆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一书中制定了社会研究方法论的细则 最基本的规则是: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
16
二、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问题的焦点是:人类社会有着不同于自然界的特殊性。 特殊性:首先人有意识,其次人有差异性----人和人不同。
德国社会学家狄尔泰(1833—1911)向实证主义发起进攻。认为:由于人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且是无法预测的。 社会学现象学派也否定了实证主义的许多假设。 反实证主义学派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且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动摇了孔德的实证体系,但未能改变社会学的实证传统。
17
三、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在方法论领域修正与改造了孔德的实证主义的研究逻辑。
假设检验法:P1 →TT →EE →P2… 库恩的“范式”概念:指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参照框架。 库恩的“科学发展阶段论”:前科学阶段→常规科学阶段→科学革命阶段→新的常规科学阶段… 库恩方法论思想的启示:(1)把社会历史观和非理性因素引入科学和科学研究过程,完善了波普尔的科学发展观。(2)“科学发展阶段论”说明:存在多种方法论或研究范式。
18
第二节、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 一、统计学的方法 二、心理学方法 三、人类学方法
19
一、统计学的方法 一门学科是否采用数学是这门学科成熟程度的标志 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之父”(马克思) 在研究过程中“不采用思辨式的议论,相反采用了这样一些方法,即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表达自己所说的问题” 2、阿道夫·凯特勒(Adolphe Quetelet) “经验社会学之父” 坚信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平均人” 操作化方案 3、费舍尔(R.A.Fisher) 抽样理论
20
二、心理学方法 实验法 三、人类学方法 参与观察 访谈法 文化比较研究
21
第三节 社会调查简史 一、近代社会调查(17世纪末——20世纪初) 二、现代社会调查(20世纪-----) 三、我国社会调查简史
22
第三章、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层次与角度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科学性 第三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第四节 解释的类型
23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层次与角度 一、研究层次——宏观与微观 二、社会整体与个体 三、研究范式
24
一、研究层次——宏观与微观 (一)宏观层次 (二)微观层次 (三)社会单位层次
25
(一)宏观层次 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侧重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整体的性质和发展规律。 1、社会变迁研究 2、社会结构研究
3、社会行为与态度的研究
26
(二)微观层次 从个人或群体入手,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交往来发现社会行动的意义、特点与其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 (1)人的社会化 (2)人际关系
(3)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27
(三)社会单位层次 从群体结构和集体行为入手,直接考察实际的社会单位 1.社会组织研究 2.社会群体研究 3.社区研究
28
研究层次与研究方式 研究层次 研究主题 主要研究方式 宏观 社会变迁 社会结构研究 社会行为与态度 文献研究、历史-比较研究
文献研究、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 微观 人际互动 个人与社会环境 实地研究、实验 实地研究、统计调查 社会单位 社会组织 社会群体 社区 统计调查、实地研究
29
二、社会整体与个体 整体论:社会的性质不是由其部分的性质决定 个体论:社会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个人。
分歧:个体论主张采用分析或分解的方法,并在基础层次上对事物作出解释,而整体论主张通过解释整体的本质属性来解释各个具体事物。
30
三、研究范式 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1970)把形成某种科学特色的基本观点,称为这种科学的范式(Paradigms)。在自然科学史上,牛顿的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等,都是自然科学的范式。
31
早期的实证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 冲突范式 符号互动主义 角色理论 常人方法论 结构功能主义 女性主义范式 交换范式 再论理性的客观性
32
早期的实证主义 孔德认为自己开启了历史的第三个阶段:科学将取代宗教和哲学,也就是说,知识建立在经验观察而不是信仰之上。孔德觉得社会可以被逻辑而理性地研究,社会学应该成为与生物学、物理学一样的科学。
33
社会达尔文主义 1858年达尔文(Charles Darwin)出版了《物种起源》(origin of the species),提出了物竞天择的进化论。简言之.物种在自然环境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在学者分析社会的时候.达尔文的进化论似乎不可避免地被用来解释人类事物结构的改变。人类社会从简单的狩猎部落,到庞大的工业化文明社会,就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适者生存”的进化过程。
34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认为社会越变越好。的确,英国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发展获益良多,而斯宾塞也偏好自由竞争的制度,他认为自由竞争将确保持续的进步和改善。斯宾塞相信“适者生存”,认为那是社会本质的主要动力。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 Darwinism)或社会进化论(social evolution)在斯宾塞的时代是非常流行的观点,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接受。
35
冲突范式 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认为最好把社会行为视为冲突的过程:努力去控制他人,同时避免被他人所控制。马克思论述的焦点在于不同经济阶级之间的斗争。他特别关注的是,资本主义如何造成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压迫。
36
斯宾塞和马克思在观念上的强烈对比,正好指出范式对研究的影响。这些基本观念决定了我们观察的方向,想要找到的事实,以及根据这些事实所做的结论。例如,在马克思的研究分析中,经济阶级是基本要素;而斯宾塞则比较关心个人和社会间的关系,特别是个人必须牺牲多少自由才能使社会运转。
37
齐美尔(George Simmel,1858—1918):关系密切群体的成员之间发生冲突时,比没有共同情感、归属感或亲密感的一群人发生冲突时,其紧张程度会更高。
38
科塞(Lewis Coser,1956):冲突有时候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当两个群体发生冲突时,通常会强化群体内部的凝聚力。或者,在一个群体内部,冲突的表达就像锅炉的安全阀一样.可以避免压力大到无法控制的局面。
39
符号互动主义 库利:提出“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的观念,即有归属感群体,如家庭、朋友私党等等。库利也提出了“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也就是说,我们会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形成自我。举例来说.如果每个人都把我们当作是漂亮的人来对待,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漂亮。这种范式与斯宾塞和马克思对社会阶级的关注,有很大的不同。
40
米德强调的是人类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也就是想像在特定的情况下他人的感觉和行为能力。当我们知道一般人怎样看待事物时,我们就有了米德所谓“概化的他人”(generalized other)的意识。这和库利的“镜中我”似乎类似。 米德对于沟通在人类事务中的角色也有特别的兴趣。他认为个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来取得共识,即所谓的符号互动主义。
41
角色理论 米德和库利等人关于互动本质的想法,产生了几个基本的社会科学概念。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 )特别说明了地位(status)和角色(role)的概念。地位就是我们在社会中所占据的位置(例如:女儿、律师、共和党、美国人),而角色则是因为这些身份,他人预期我们应有的行为。
42
常人方法论 当代社会学家加芬克尔(Harold Garfinkel)提出,人们不断地通过行动和互动创造了社会结构,事实上也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现实。 加芬克尔指出,人类赋予“真实”如此不确定的性质,使得人们不断地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求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加芬克尔似乎是说每个人的行为都像个社会科学家,所以才会用常人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一词,或称为“常人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 of the people)”。
43
如何了解人们的期望?人们怎样理解这个世界?常人方法论者的技巧之一就是打破常规(break the rules),也就是违背人们的期望。譬如,你们要和教授讨论学期报告的事,但是教授却不停地谈足球,这其中可以透露你们对教授的期望。我们也可以从中知道你们如何解释教授的行为(你们可能认为:“或许教授用足球作为比喻,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系统理论”)。
44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有时候也称为“社会系统理论”(social system theory),是由孔德和斯宾塞的一个论点衍生出来的:每个社会实体,不论是一个组织或是整个社会.都是有机体(organism)。和其他的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系统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对于整个系统的运作而言.每一部分都有功用。 因此,把社会当作一个系统,要看的就是构成系统的每个部分的“功能”。
45
女性主义范式 女性主义已经为社会研究建立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范式。其中一部分强调性别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这些范式主要关注很多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进而也注意到所有的社会压迫现象。
46
交换范式 当代社会学家霍曼斯(George Homans)指出,所有人类行为都反映了行动者的成本收益算计。
47
再论理性的客观性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家假设人永远都理性行事,这点有时候显然是错的。这种假设忽略了传统、忠诚、形象等其他足以与理性相抗衡的决定性力量。 当代对于实证主义的挑战,早已经超越了人是否理性行事这个问题。
49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科学性 一、社会的规律性 二、解释与理解 三、价值与客观性
50
第三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