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一)控訴及抗議 (二)認同的焦慮 (三)對原住民文化的重新審視 (四)女性/性別 (五)與自然為伍的職業 (六)傾聽自然
原住民文學的主題內容 (一)控訴及抗議 (二)認同的焦慮 (三)對原住民文化的重新審視 (四)女性/性別 (五)與自然為伍的職業 (六)傾聽自然
2
(一)控訴及抗議: 原住民文學的基調,表達出原住民在這塊島上所遭遇的各種不公平待遇,尤其是殖民的慘痛經驗及不平等的漢原關係,成為重要的書寫焦點所在。 以最早用漢語發表詩歌的莫那能的《美麗稻穗》堪稱最具代表性,直接的控訴成為早期原住民文學最鮮明的存在。書中的詩句簡單明白卻深具震撼力︰在<燃燒>一首詩對中國民族神話抱持著質疑;<回答>則毫不保留地控訴原住民被殖民的不平等遭遇。
3
控訴的內容,隨著時代演進而有更多新的面向:田雅各的文章不強調對立,並時時流露人道精神,引起的是更多深沉的自省;瓦歷斯.諾幹以後殖民論述去談論,將抗議的層面提到理論的層次。
4
(二)認同的焦慮: 由於漢文化的強勢入侵,部落文化不得不面臨沒落的處境,促使原住民去正視認同的問題,成為原住民文學創作者反思的所在,孫大川《久久酒一次》、《山海世界》、《夾縫中的族群建構》等書,對此議題有深刻的思考。
5
(三)對原住民文化的重新審視: 在島嶼的山海環繞之下,學會和大自然和平共處是原住民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特徵。然而強勢的主流文化帶來部落文化的消逝,受過現代教育洗禮的原住民作家處於這兩個文化之下,開始重新去面對及體驗原住民文化背後所帶來的意義,及其與原住民存在的關係。 夏曼.藍波安《冷海情深》中以作者本身返回部落的經驗為故事主題,是為最佳代表。書中以「我」在不顧眾人反對回歸最原初的生活模式作為起點,開始了作家對達悟族海洋文化的省思,另外對於現代生活之反省,更突顯出主流文化對環境破壞的視而不見。
6
(四)女性/性別: 原住民女性作家屬於少數,孫大川於2003年編選的《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頭收錄的原住民女性作家也僅僅有︰劉武香梅、里慕伊‧阿紀、利格拉樂‧阿女烏、董恕明四位,而真正持續發表作品只有利格拉樂‧阿女烏一人而已。
7
她們的出現為原住民文學帶來更多複雜的議題,提供出有別於男性原住民創作者的視角。
以利格拉樂‧阿女烏為例,一半排灣族一半外省的女性身分,使她成為台灣社會的邊緣弱勢者,散文集《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對排灣族母親的生命歷程及對童年不愉快記憶的著墨,充分見證出原住民女性的生活境況。除此之外,一段婚姻的經歷更讓她思考在原住民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及原運背後可能隱藏的性別階級的差異,這種深入性別與女性議題的開發,皆是原住民男性創作者所未觸及的領域。
8
(五)與自然為伍的職業 1、與山為伍: 林二郎(巴代,卑南族)〈薑路〉
林二郎(巴代,卑南族)〈薑路〉 「一群人,各自揹負著生薑與希望,沿山路一步步走下山,距離時而拉開又偶而貼近,在整片的綠色山坡上,看起來就像是移動在褐色絲線上的小蟲蟲,那樣的安靜與認份,那樣的堅持與努力。」
9
2、與海為伍: 林俊明(阿美族) 〈輓歌〉 「漸漸地他聽到小波浪拍在筏邊的打水聲;輕輕地拍,他亦隨著輕晃,拍在筏邊的海聲像海草似地搖曳,輕輕地在浮力中舞蹈;像ina拍著wawa的背,口中吟唱著生活的歌調;更像部落中巫師夜裡對月的喃喃自語。半明迷濛的東海岸遠遠地映在層層霧氣阻隔的金黃揮灑中……。 」
10
(六)傾聽自然 1、排灣族戴志強(亞榮隆‧撒可努) 〈走風的人〉
〈走風的人〉 「讓吹來的風流動,灌進,我們叫替風開路的人;凡經過的地方,讓風跟進追流,我們叫風的路;替風開路的那個人,我們叫走風的人。黃昏老獵人說著,雙手張開,讓風聞著、親著,那是自然跟人感覺的文字和語言,風是自然的語言,人的感覺,是對自然的回應。」
11
2、賽夏族根阿盛〈朝山〉 「你知道嗎!這山裡,每一棵樹都有魂,草也有,石頭上也有,你要是靜下來,就能聽到它們在唱歌、在咳嗽,深夜更可以聽到他們在打鼾。」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