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章 世界历史引论 一、历史 二、历史学:往事的追溯 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 四、余言
2
问题: 什么是历史? 什么是历史学? 历史学是不是科学? 一、历史: 悠悠岁月之如烟往事。
3
二、历史学:往事的追溯 ◎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 上述哲学原则的历史学运用 ◎ 换言之 形而下层面的认识与形而上层面的认识。
两种认识及其相互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形而下层面的认识与形而上层面的认识。 ◎ 上述哲学原则的历史学运用 貌似零乱的历史现象即史料与史实,属形而下层面的感性认识。 内在的联系与客观的规律,属形而上层面的理性认识。 ◎ 换言之 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 在对于史料和史实加以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基础上, 实现认识的升华。 史料的考证和史实的罗列只是形而下和感性层面的初步认识。
4
◎ 吉萨的金字塔与底比斯的神庙 构成古代埃及历史的缩影 从古王国时期法老的统治 到新王国时期僧侣势力的膨胀。 ◎ 紫禁城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缩影 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隔绝状态。
5
◎“911”飞机与纽约世贸大厦 撞击的画面 矛盾的对抗与文明的冲突。 ◎ 传统民居的四合院 贵贱尊卑的社会现象; 封闭倾向。
6
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 生产工具 石器→青铜器→铁器 经济内容 攫取性经济→生产性经济 传统农业→现代工业
个体小生产→社会化大生产 所有制 原始公有制→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性质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历史格局 分散的历史和相对孤立的文明→全球化的进程 矛盾形式 游牧群体与定居社会的冲突→发达地区与现代化边缘世界的对抗 历史时代 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传统文明→现代文明) 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一言以蔽之,所谓的世界历史,其实质是人类走向解放的漫长道路, 即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继而摆脱传统社会的依附状态走向自由的过程。 生产的进步和财富的积累抑或从贫困走向富庶,构成历史演进的深层次背景。
7
四、 余言 历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 旨在从特定的角度探讨和揭示 人类社会的运动轨迹。 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目的, 在于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
8
第二章 原始社会 ——人类历史的开端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第二节 原始公社 第三节 原始文化 第四节 野蛮与文明
9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 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三、人种的差异 四、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
10
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
1、神话宗教的解释 ◎ 女娲氏和普罗米修斯的传说。 泥土造人。
11
◎ 唯心主义、物质的非永恒性和无中生有的原则; 区别于现代克隆技术的唯物主义、 物质的永恒性和从有到有的原则。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学。 上帝造人。 ◎ 唯心主义、物质的非永恒性和无中生有的原则; 区别于现代克隆技术的唯物主义、 物质的永恒性和从有到有的原则。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12
◎ 科学探讨 思想的解放与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起源的生物学解释。 林奈(瑞典人 1707-1778):人猿同归于灵长目——静态的相近。
拉马克(法国人 ):人类源于类人猿——动态的联系。 赫胥黎(英国人 ):人猿同祖的亲缘关系。 达尔文(英国人 ):人类由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 恩格斯:劳动创造人,亦或制造工具的劳动构成人的特有属性。
13
◎ 补充看法 理性、思想和信仰的追求构成人的另一属性。 换言之,人在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区别于动物。
14
古猿——人类与现代类人猿(长臂猿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代表 特点 说明 攀树猿群 万年以前 埃及的原上猿(3500-3000年) 埃及猿(2800-2600年) 法国的森林古猿(2300-1000年) 林栖生活 四足行走 臂悬跳跃 古猿——人类与现代类人猿(长臂猿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正在形成 的人 万年以前 印度的拉玛古猿(1400-700万年) ——过渡地位的非确定性。 南非的南方古猿(550-100万年) ——过渡地位的确定性。 两足 食草 人类起源的轨迹可表述如下: 攀树猿群……正在形成的人 拉玛古猿……(猩猩的祖先) 南方古猿——完全形成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 100-1万年以前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 克鲁马农人 中国的山顶洞人、兰田人、元谋人、 长阳人、马坝人、丁村人 体态的变化(脑容量和牙齿) 制造工具的劳动 注意: 遗址分布的跳跃性、 化石演进的非连续性 科学研究的假说性。
15
三、人种的差异 ◎ 蒙古利亚人种。 ◎ 欧罗巴人种。 ◎尼格罗人种。
16
四、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 基本线索是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 性经济的发展,即从采集和渔猎 到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变化。 ◎ 人类自然形态的演进
◎ 生产工具的演进 ◎ 社会组织的演进 关于原始社会的经济内容, 基本线索是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 性经济的发展,即从采集和渔猎 到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变化。 至于社会分工的演进,需要考虑到特定的自然环境抑或经济活动的具体舞台,不可一概而论。在气候、水源和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农业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在沙漠瀚海,游牧经济长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17
第二节 原始公社 相关问题 一、血缘家庭公社 二、母系氏族公社 三、父系氏族公社
18
相关问题 ◎ 正在形成的人:杂婚与原始群。 ◎ 完全形成的人:群婚与原始公社。 生产工具 婚姻形态 组织形式 特点 旧石器 辈分婚
血缘家庭公社 假说性 旧石器→新石器 族外群婚 →族外对偶婚 (望门居与居妇家) 母系氏族公社 母权制 新石器→青铜 族外对偶婚:从夫居 父系氏族公社 父权制
19
一、血缘家庭公社 ◎ 家庭: 限制婚姻行为的血缘单位。 ◎ 公社: 公有的财产单位。 ◎ 血缘家庭: 源于杂婚的原始群。 辈分婚。
旧石器时代早期。 ◎ 假说性: 亚伯拉罕之夫妻与兄妹的双重关系。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南方部分地区。
20
二、母系氏族公社 ◎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中期。 ◎ 族外群婚→族外对偶婚: 望门居与居妇家。 ◎ 氏族的外婚制与部落的内婚制。
◎ 母权制: 妇女的支配地位。 世系原则与女性崇拜。
21
三、父系氏族公社 ◎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 ◎ 族外对偶婚: 从夫居。 ◎ 父权制: 男子的支配地位。 世系原则。。 男性崇拜
◎ 氏族的裂变与父权制家族的出现。 定期轮换的份地。
22
第三节 原始文化 相关问题 一、原始人的自然知识 二、文字的雏形 三、原始艺术 四、原始宗教
23
相关问题 ◎ 文化的界定 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阶段。 知识的结晶。 形而上层面的精神、时尚、风貌。
24
一、原始人的自然知识 ◎ 生产活动与知识的积累。 原始畜牧业与原始农业。 ◎ 医学的萌芽与巫术。 ◎ 数字的萌芽。
25
二、文字的雏形 ◎ 原始社会的语言与文明时代的文字。 交往范围的扩大与文字产生的客观需要。 文明与文字的同步性和联系性。
◎ 原始社会的语言与文明时代的文字。 交往范围的扩大与文字产生的客观需要。 文明与文字的同步性和联系性。 ◎ 诸多文字雏形的共性 具体性和非抽象性。 无固定的读音。 ◎ “结绳文字”抑或结绳记事法。 ◎ “图画文字”抑或图画表意法。 ◎ 象形文字的萌芽。 固定的表意符号、 表音符号、 部首符号。
26
三、原始艺术 ◎ 绘画 洞穴、山岩和陶器 ◎ 雕刻 ◎ 装饰 固定装饰、 非固定装饰。
27
四、原始宗教 ◎ 宗教的一般特征 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对于自然现象的恐惧导致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 原始宗教之血缘群体的共同崇拜与仪式的核心地位, 如诸多地区普遍存在的求雨仪式。 此处区别于文明时代的宗教,特别是现代的宗教; 后者表现为个人的信仰, 形成复杂的宗教思想, 强调信仰的理性化。 ◎ 墓葬 ◎ 自然崇拜 ◎ 灵魂崇拜 ◎ 图腾崇拜
28
第四节 野蛮与文明 一、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 二、原始社会的解体征兆 三、文明的标志
29
一、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 ◎ 血缘性。 ◎ 公有性。 ◎ 民主性。 ◎ 相互关系。
30
二、原始社会的解体征兆 ◎ 生产的进步 →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剩余 →财富的私有 →社会成员的分化 →矛盾的加剧。
31
三、文明的标志 ◎ 文化的静止性 文明的运动性(施本格勒·汤因比)。 ◎ 文明与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世界文明史)。 ◎ 私有制。
◎ 文化的静止性 文明的运动性(施本格勒·汤因比)。 ◎ 文明与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世界文明史)。 ◎ 私有制。 ◎ 个体家庭。 ◎ 国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