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4年高考必考历史热点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4年高考必考历史热点解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4年高考必考历史热点解读

2 热点十:2014年周年大事 中国史部分 1、1624,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390周年。 2、1644,明朝灭亡,清军入关370周年。
3、1684,清朝设置台湾府330周年。 4、186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50周年。 5、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30周年。 6、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兴中会成立120周年。 7、192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创办90周年。 8、1934,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 9、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 10、196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50周年。 11、1984,许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中英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14个沿海城市开放30周年。

3 世界史部分 1、1794,“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220周年。 2、1804,拿破仑加冕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210周年。 3、1814,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问世200周年。 4、1844,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开始合作170周年。 5、1914,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6、1924,列宁逝世90周年。 7、1944,诺曼底登陆70周年。 8、1964,赫鲁晓夫下台50周年。  9、1994,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同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雷斯授予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20周年。   10、1999,科索沃战争、欧元、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15周年 。

4 热点一 美丽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热点二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热点三 嫦娥三号、天河二号、雾霾天气——科技创新引领时代 热点四 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祭——中日关系 与日本史 热点五 中美关系和美国史 热点六 乌克兰危机、叙利亚战争、习近平访欧——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应对 热点七:国共关系及台湾问题 热点八:回望“一战”百年,“2014年会重演1914年的悲剧吗?” 热点九:廉政建设与反腐败 热点十:2014年周年大事

5 热点一 美丽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热点一 美丽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热点追踪 1、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2、《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共分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个部分。 3、2010年中国GDP超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6 热点二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十八届 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热点追踪
热点二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十八届 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热点追踪 1、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确立了改革总目标、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重要内容。 2、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中国梦”与“改革年”成为热词。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77次提及改革。2014年由此也被诸多媒体称为中国深化改革元年。 3、201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7 热点二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十八届 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热点追踪 4、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热点二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十八届 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热点追踪 4、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上海市,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该试验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性试点。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设立的一个很小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实施特殊的关税政策,如货物进出免关税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大大提升服务贸易,使法律、会计、知识产权服务更加国际化,投资自由度大幅提升,外资可在园区设厂,可能带来更多资源。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为上海乃至中国带来发展红利,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成为中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专家认为,我国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积累经验,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大国博弈中获得有利地位和匹配的话语权。中国政府极力打造的“上海自贸区”,堪比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8 热点三 嫦娥三号、天河二号、雾霾天气 ——科技创新引领时代 ◆热点追踪
热点三 嫦娥三号、天河二号、雾霾天气 ——科技创新引领时代 ◆热点追踪 天河二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 张存浩院士 程开甲院士 1、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1月10日,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存浩院士与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共同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BDS),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之后,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3、天河二号:国际TOP500组织于2013年11月18日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 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9 玉兔号月球车 雾霾天气的形成 比尔·盖茨和Windows XP 5、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微软公司宣布从2014年4月8日起停止对XP系统提供技术支持,据统计全世界95%PC都用微软公司的Windows XP系统。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2014全球富豪榜出炉,比尔·盖茨阔别四年后重回世界首富宝座。 嫦娥三号升空 4、嫦娥三号和玉兔号: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2014年1月14日玉兔号月球车对脚下月壤成功实施首次月面科学探测。 6、雾霾天气:2013年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汽车尾气、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等等都是PM2.5的重要来源。

10 ◆ 专题解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历史的上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先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还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中国古代有着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凝结者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经历了耻辱的历史,也证明了落后必遭挨打的道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力量的增强,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

11 热点四 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祭 ——中日关系 与日本史 ◆热点追踪
热点四 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祭 ——中日关系 与日本史 ◆热点追踪 1、安倍政府全力走向右翼:中日关系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钓鱼岛和历史问题。2012年9月,日本政府挑起了钓鱼岛争端。2013年2月安倍表示仍有意通过修宪组建国防军。2013年4月安倍对日本侵略的定义提出质疑。 2013年12月26日,安倍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安倍一系列举措令人应接不暇,将日本推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2、王毅谈中日关系: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 3、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2 ◆热点解读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

13 热点五 ——中美关系和美国史 ◆热点追踪 1、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即重返亚太战略
2012年1月5日,奥巴马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14 2、美国纵容日本、菲律宾等国侵犯中国权益挑起亚太争端
◆热点追踪 2、美国纵容日本、菲律宾等国侵犯中国权益挑起亚太争端 2013年日本安倍内阁上台,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参拜靖国神社, 将日本推上军国主义的道路。菲律宾也趁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之机,不断大放厥词,侵犯中国南海岛礁主权。对此美国都采取了支持或纵容的态度。 3、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第三次会见达赖喇嘛 2014年2月21日,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第三次会见达赖喇嘛,上演了一出新的反华闹剧。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指责美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将严重损害中美关系。 4、中美关系研讨会在京举行 探讨构建新型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研讨会由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于2003年倡议发起,每两年举行一次。主要议题包括中美战略关系、双边经济和贸易关系、双边能源环保发展战略,以及如何从历史和比较的眼光看待未来的中美关系等。2012年12月12日,以构建新型中美关系为主题的中美关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美围绕新时期中美战略互信的构建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15 ◆热点解读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世界。中美关系是个敏感话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高考常以时政材料创设情境,考查美国的发展史,特别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时代等,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事件,纵向考查中美关系的历史轨迹,并对中美关系进行展望。将中美关系放在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中考查,综合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成就。

16 热点六 乌克兰危机、叙利亚战争、习近平访欧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应对
热点六 乌克兰危机、叙利亚战争、习近平访欧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应对 ◆热点追踪 2、习近平访欧 习近平于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这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席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盟地区。习近平对欧盟总部的访问,将是中欧建交4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访问。中欧合作的战略意义非常明显,中国和欧洲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中欧必须开展全面、积极的合作。 1、2014年APEC峰会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它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宣布中方已经决定主办2014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自2001年后,中国再一次成为APEC的东道主。

17 ◆热点追踪 4、沙龙去世 沙龙在以色列防卫军服役超过30年,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战功最大的将军。沙龙出任政府总理后,逐渐调整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主张缓和巴以关系,促进巴以和谈。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 博弈乌克兰 3、乌克兰危机 2014年乌克兰危机起源于2013年11月开始的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后引起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3月16日就自身地位举行全民公投, 3月17日宣布独立成为主权国家,3月18日,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危机导致俄罗斯和欧美国家关系异常紧张。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普京正式宣布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后,即刻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的制裁措施。 “新的冷战”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1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 “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考点链接 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政治多极化趋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 “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 “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这些力量牵制着美国称霸世界。美国力图建立单边霸权主义下的独霸世界局面,而俄国、欧盟、日本、中国多种政治力量的崛起,有力地牵制着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使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9 3.决定性因素 在多极化这一格局形成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各国的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4.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5. 当前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在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乘机介入,直接威胁着世界和平(例如:科索沃战争)。 6.多极化中中国的地位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

20 7.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8.中国在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秩序。 (2)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4)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5)协调国际事务,组织和参加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

21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2.表现: (1)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成立,最突出表现)、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 (2)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 (3)各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22 3.经济全球化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1)利(机遇):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以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 (2)弊(挑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了国际经济风险。(十六字景象: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23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 (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2)同时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制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 (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最重要表现)。 (4)2010年中国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5)中国积极参与组织金砖国家会议。

24 三、当前国际形势概述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政治格局:政治多极化(暂时形成“一 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3.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 4.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 主义等。

25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性问题 1.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传染性疾病问题、艾滋病问题、核扩散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 2.解决的措施: (1)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2)加强环保教育和投资; (3)保护有限资源; (4)加大禁毒和反恐力度; (5)加强国际合作; (6)重视有关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 (7)充分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世界寻求合作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命运息息相关,因而各国要通力合作,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2)全人类面临的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必须由各大国共同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26 张王会--两岸关系新突破 热点七: 国共关系及台湾问题 【时政链接】 2014年2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 书记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
2014年2月11日下午,国务院台务办主任 张志军与来访的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 在南京紫金山庄紫金厅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 部门成立20多年来首次负责人正式会面,就 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交换意见。这是数十年 来,两岸事务负责人第一次正式会谈,也为两 岸政治对话打通平台、奠定互信基础写下新的 一页。标志着两岸接触进入“2.5时代”。 【时政链接】 2014年2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 书记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 界人士时强调,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 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

27 一、台湾问题 【知识整合】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略) 2、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两次统一:
(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38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派军进驻台湾,纳入清政府版图; (2)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台湾50年,直到1945年二战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才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3)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退据台湾,反共拒和。 1950年,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从此,海峡两岸长期分离。 4、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1)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必须把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必须得到实施。 (2)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公报》宣称:“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世界上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8 5、新中国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1)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张武力解放,1956年提出“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 (2)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江泽民 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1995年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即“江八点”精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就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 综上所述,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础。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6、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1)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2)中国政府以及两岸民间团体等的共同努力。 (3)一国两制已被海内外人士接受(或一个中国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4)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5)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7、新时期如何处理两岸关系? (1)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2)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反对“台独”和国际势力的阻挠,加强两岸政治对话,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29 二、国共关系 1、国共两党的由来及诞生 (1)国民党:兴中会—中国同盟会—1912年改组为国民党
(2)共产党: 成立的标志——中共 “一大”的召开 2、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1)国民革命时期( )第一次合作 (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2)十年内战时期( )第一次分裂(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红军长征。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导致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抗日战争时期( )第二次合作(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以来最重大的胜利。敌后战场——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次分裂 (重庆谈判,中共表明和平诚意,争取政治主动;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方针,如果发动内战,政治上孤立被动。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5) 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年以来) 年两蒋时期:从严重对抗到逐渐缓和。经历两次台海危机,解决方案由武力向和平统一过渡。 年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双方政府关系倒退,濒于战争边缘。两岸人民渴望统一。“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江泽民“八项主张”、《反分裂国家法》等。 2008年马英九时期:两岸关系走向健康发展之路。2008年实现两岸“三通”。逐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良好局面。

30 【真题训练】1、福建的厦门和台湾当局控制的金门隔海相望,其最近距离不足四
三、认识国共关系 纵观国共关系的发展史,你认为制约两党关系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从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你认为国共两党在21世纪应该怎样开展新的“国共合作”?谈谈你的建议。 (1)制约两党关系发展的基本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根本原因)。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2)启示:①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③在新的历史时期,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建议:①要以人民利益为重,不可谋求一党之私,求同存异,合作共赢;②要搞好岛内爱国主义力量的大团结;③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国共合作”。 【真题训练】1、福建的厦门和台湾当局控制的金门隔海相望,其最近距离不足四 千米。当人们在厦门岛东南面海滩游玩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峡两岸,各竖 着一个巨大的标语牌,厦门一边写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金门一边写着“三民主义,统 一中国”。 想一想,这两条口号和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来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来的。 共同之处是:都明确了大陆和台湾是一个国家,不可分裂。

31 热点八: 回望“一战”百年 “2014年会重演1914年的悲剧吗?” 一战百年 探访萨拉热事件爆发地点拉丁桥
2013年11月11日,法国在凡尔登举行一 战纪念活动。凡尔登战役造成参战双方 上百万人伤亡,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绞肉机”。

32 【史实链接】1、20世纪的重大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起止时间:1914年7月到1918年11月。 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 主要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史称“凡尔登绞肉机”。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结果: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催化剂:英法的绥靖政策。 起止时间:1939年9月~1945年9月。交战双方:德意日轴心同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主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 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结果: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东战争 概况:1948年到1982年,双方进行了五次战争,阿以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之一。 和平进程: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双方第一次谈判。1993年巴以双方在华盛顿签署宣言,中东地区的和平出现了曙光。 影响:制约经济的发展,威胁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科索沃战争 爆发: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进行空中袭击,战争爆发。方式:以大规模空袭为主。影响:北约的在这次行动没有得到安理会的授权,破坏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原则,收到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批评。北约轰炸的停止,显示了俄罗斯、中国等国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的作用。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

33 【知识整合】2、关注三大要点 关注角度 归纳整理 战争及启示
20世纪以来的战争应该是2014年备战高考的热点之一,主要是掌握世界大战及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二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战争和反法西斯解放战争的较量,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使世界人民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但它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 科技与战争 大规模战争的发生,要求科学技术来促进军事装备上的改进,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先进与落后,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战争的性质,以及人心的向背。因此科技与战争的关系必须作为2014年高考复习的长效热点来处理。战争客观上促进科技进步,同时也因为科技应用于战争,而给人类带来重大伤亡甚至毁灭性的打击。 战争与世界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新旧格局的演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了旧的力量之间的对比,推动着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因此,2014年战争与世界格局热点请关注:与20世纪以来战争相关的知识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格局的变化。

34 【知识整合】3、20世纪的世界格局 4、科技与战争 一战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统治秩序,体系形成。 瓦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体系瓦解。 二战后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苏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形成:二战后,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随着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也叫雅尔塔体系。 影响: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当今世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多极化趋势 趋势: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影响: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但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4、科技与战争 【史料回放】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飞机、毒气出现并应用于战争。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 雷达的研制和运用,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作战产生过最深刻的影响。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二战中, 它主要用于军事,用来计算弹道和数据处理;核技术在二战中应用于军事。 【提升认识】从历史进程看,每一次战争后都会带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在战前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整个 的科技成果,应用在军备生产上。在战争期间,国家会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以争取战争的胜利,因此作为战争 获胜因素之一的科技研究也就成为了重点的资源倾斜对象。由于战争的需求的全面性也带动全方位的科技研 究,所以战争客观上促进科技进步,同时也因为科技应用于战争,而给人类带来重大伤亡甚至毁灭性的打击。

35 热点九:廉政建设与反腐败 【时政链接】 【知识整合】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9月22日对中共中央
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 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决定执行无期徒 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0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薄熙来案二审 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无期徒刑判 决的原判。2013年,反腐力度空前,十余名省部 级高官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湖南省以贿赂手段 当选的56名省人大代表、518名收受钱物的衡阳 市人大代表受到查处。 热点九:廉政建设与反腐败 【知识整合】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禅让制—世卿世禄制(世袭制)—军功授爵(秦国)—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 (魏晋时期)—科举制(隋朝至清朝) 二.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 (1)概况: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明朝在地方设 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司法,厂卫制度的建立。 (2)评价: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 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但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36 三、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加强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颁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明朝):明朝皇帝大权独揽,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削弱地方势力。 明朝还遍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 8、顶峰(清朝):清朝设六部,后增设军机处,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同时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37 四、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 五、巴黎公社的廉政措施 六、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1、雅典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
(1)主要表现: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参政议政,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2)作用: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 (1)形式: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2)含义: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由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 (3)基本特征: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决议事项均应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三权分立制度在西方各国的具体模式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国家职能部门分别拥有其特定的权力,并在相互牵制中达到权力的平衡。 五、巴黎公社的廉政措施 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六、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1)近代中国: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新中国: 新中国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行“依法治国”战略,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38 【真题训练】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处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正迈步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这是时代和全球化大潮赋予中国的使命。 材料一 :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是对古代哪个国家民主制的叙述?由材料概括该国民主制的特点。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出现在什么时代? 国家:雅典。 特点:人民主权(主权在民)。伯利克里时代。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最高法院(司法权)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但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1787年宪法 (2)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基本特征。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法治。 材料三: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 (3)材料三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早诞生于何时什么会议?其特点是什么?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权力主体是人民(或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材料四: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讲演中这样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习近平2013年1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4)结合材料二、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我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制度’指的是什么? 美国: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部门,实行三权分立,互相牵制。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东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历程有何共同之处? 世界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法制化);保证公民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人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政治稳定,缓和社会矛盾。(言之有理即可)


Download ppt "2014年高考必考历史热点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