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

2 实验一 观察骨的一般形态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材料: 1.观察人体骨架标本,认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形态特征与分布。
实验一 观察骨的一般形态 一、目的要求: 1.观察人体骨架标本,认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形态特征与分布。 2.观察骨的一般形态和构造,掌握骨膜、骨质、骨髓的分布与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骨模型:散骨(若干副),大腿横切面,骨切面,分离骨,脱钙骨,骨碳,成人骶骨标本,幼儿髋骨标本,前臂骨连结标本,膝关节。

3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2.实验步骤: ⑴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⑵课上,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认识骨、关节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实验步骤: ⑴观察骨的一般形态:各种长骨如肱骨、股骨,短骨如腕骨和跗骨,扁骨如胸骨和肩胛骨,不规则骨如髋骨等。 ⑵观察骨的构造: ①枯骨的一体两端(骨骺)、骨密质、骨松质及骨髓腔。骨小梁的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 ②瓶装标本:观察骨膜、骨质、骨髓;关节软骨、骨骺、骺软骨。 ⑶观察骨的理化特性:脱钙骨,骨碳。 ⑷观察骨连结类型:儿童少年和成人的骶骨标本,前臂骨连结标本。

4 四、实验课后作业: 1.画一个长骨的模式图,标出骨的一般结构。 2.画一个关节的模式图,标出关节的主要结构和囊内外韧带和关节内软骨。

5 实验二、骨连结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骨连接类型 2、了解关节类型及运动形式 二、实验材料: 1.人体各关节分类模型 2.挂图:上肢各关节、下肢各关节、躯干骨连结的挂图。

6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2.实验步骤: 1. 实验方法: ⑴上课要求学生做好预习。
⑵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观察标本与模型要与活体、体育动作相结合。 2.实验步骤: ⑴观察不同类型的骨连接。 ⑵观察关节构成。 ⑶观察分析关节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关节运动形式,并分析比较。

7 四、实验课后作业: 1.肩关节与髋关节结构及与运动形式关系。 2. 分析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8 实验三、观察全身各骨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的观察,并结合各自的体育专项,联系活体,尽可能地触摸自身的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的体表重要的骨性标志,并掌握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标本:全身骨架及分离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 2.挂图:上肢各骨、下肢各骨、躯干各骨的挂图。

9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 实验方法: 2.实验步骤: ⑴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⑵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观察标本与模型要与活体、体育动作相结合。 2.实验步骤: ⑴观察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独立椎骨和胸骨的一般形态结构特征。 ⑵观察构成各个骨性关节面的部位。 ①肩关节的肱骨头和关节盂,肘关节的肱骨滑车和滑车切迹。 ②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股骨和胫骨的内外侧髁关节面,踝关节的距骨滑车和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 ③胸椎的肋凹。

10 ⑶观察重要的骨性标志: ①锁 骨:胸骨端、肩峰端。 ②肩胛骨: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 ③肱 骨:大结节、小结节、内上髁、外上髁。 ④尺 骨:尺骨鹰嘴、尺骨小头、尺神经沟。 ⑤桡 骨:桡骨头、桡骨茎突。手骨:豌豆骨、掌骨、指骨。 ⑥髋 骨: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结节。 ⑦股 骨:大转子、内上髁、外上髁。 ⑧胫 骨: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内踝。 ⑨腓 骨:腓骨头、腓骨颈、外踝。足 骨:跟骨结节 ⑩椎 骨:椎体、椎弓、椎孔、椎间孔,颈椎的横突孔,胸椎的肋凹。以及枕骨的枕外隆凸、颞骨的乳突。 四、实验课后作业: 1.触摸自身活体,写出上下肢骨中能触摸的各五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2.必要时进行骨标本口试,对每个学生进行辨认数个骨性标志。

11 实验五、 观察全身骨骼肌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材料:
1.通过对人体肌肉的解剖观察,了解骨骼肌构造特点及辅助结构。结合活体触摸自身肌肉,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体育运动中常用肌肉的位置、形状和作用。 2.通过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学习,结合体育运动实践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对体育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 1.标本: 肌肉形状、手腱鞘、大腿横切面、肌节;动作分析造型标本。 2.模型: 肌肉整尸一具、大、小肌肉人;动作分析图片或录象。

12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2.实验步骤:
⑴首先,教师先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室的布局情况,要求同学们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同时,消除部分同学心理上的恐惧感。 ⑵在肌肉整尸旁,边示教边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或答疑。 ⑶观察骨骼标本造型时,应与体育动作相结合来欣赏和理解。 2.实验步骤: ⑴在肌肉整尸上观察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外内斜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股后肌群、小腿三头肌及其跟腱。 ⑵在骨骼标本造型陈列室,观察原地侧向推铅球,引体向上, 划船,正足背踢足球,原地单手运篮球等技术动作骨骼造型标本。

13 四、实验课后作业: 1.画一块肌肉构成的模式图。 2.画一个舒张和收缩状态下的肌节模式图。
3.写出任意十块肌肉的名称及其发展其肌肉力量的辅助练习方法。

14 实验六、观察内脏各器官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材料: 1.通过对内脏器官和模型的观察,掌握内脏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小肠解剖观察,掌握小肠壁结构特点及与食物吸收的功能关系。 3.通过对肝脏、胰腺、喉、肺、肾解剖观察,掌握这些器官的大体结构与运动性肝大、运动性血尿、糖尿病、呼吸和憋气、屏息的关系。 4.通过对生殖系统的学习,增强对人体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二、实验材料: 1.标本:腮腺及其导管、胃、肠、阑尾、肝、胰,矢状头、喉、气管杈、肺,泌尿系各器官和男、女生殖系标本。 2.模型:消化管、胃、肝胰、肝小叶,鼻、喉、肺、肺小叶模型,肾、肾实质切面、肾小体和男、女生殖系额状切、矢状切模型。

15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2.实验步骤: ⑴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⑵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观察标本与模型要与活体、体育动作相结合。 2.实验步骤: ⑴在模型上顺序观察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 ⑵打开胃的标本,观察胃的贲门和幽门、胃大小弯、胃壁粘膜结构特点。 ⑶观察小肠的十二指肠乳头,小肠粘膜皱襞;并注意阑尾与盲肠的关系。 ⑷观察肝脏的大体结构,在肝脏下面找到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⑸将喉腔纵切开观察室皱襞及声皱襞。 ⑹在肺门处仔细辨认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 ⑺观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位置和形状。仔细观察肾门,辨认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观察肾额状切面,仔细观察肾皮质、肾髓质、肾锥体、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⑻观察睾丸、输精管、曲细精管、前列腺。 ⑼观察卵巢、输卵管、子宫的位置和形态。

16 四、实验课后作业: 1.分别画一个胃和一个肾脏的额状切面图。 2.试答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17 实验七、心血管系统 一、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心脏结构,了解心脏四个腔室结构特点及主要血管出入情况。
2.通过对全身动脉标本和模型的观察,了解主动脉的分段及主要分支和分布;并联系活体触摸几个主要动脉搏动点,掌握测量血压和切脉的部位。 3.通过对浅静脉标本和模型的观察,了解浅静脉主要走向,并观察活体上下肢的浅静脉,能进一步熟悉注射、抽血的部位和了解静脉曲张等现象。 二、实验材料: 1.标本:心脏(整体和切开)、心脏瓣膜、静脉瓣 、全身动脉和大静脉、浅静脉。 2.模型:大心脏、血管神经骨架。

18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2.实验步骤: ⑴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⑵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观察标本与模型要与活体、体育动作相结合。 2.实验步骤: ⑴观察心脏的外形,仔细观察心脏表面的三条沟:冠状沟、前后室间沟 及其内的左右冠状动脉和伴行的静脉。 ⑵打开心脏,观察右心房的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右心室的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左心房的四个肺静脉口,左心室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⑶观察血管神经模型或整尸上的主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 ⑷观察头部的颞浅动脉,并结合活体在外耳门前方处可触摸到搏动点。 ⑸观察肱动脉的行程,桡动脉的部位,并结合活体触摸其动脉搏动。 ⑹观察股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行程,并结合活体触摸动脉搏动。 ⑺观察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 ⑻观察下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特别是门静脉组成及其属支。

19 四、实验课后作业: 1.画一个心脏切面的模式图,并标明各个心腔和瓣膜及进出的大血管名称。 2.分别写出上下肢各五条动脉的名称。

20 实验八、 感觉器官 一、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眼耳的模型和标本,要求了解眼球和耳的大体结构。
2.通过对主要传导束的途径的观察,理解人体的反射活动是受大脑控制的由一系列的特定神经元组成的传导某种专一功能的神经元链。 二、实验材料: 1.标本:人、牛或猪眼球、听小骨、内耳。 2.模型:⑴眼球、内耳、颞骨。 ⑵电动传导通路和纸片模型。

21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2.实验步骤: 首先在模型上先辨认出下列结构,再观察标本。
首先,教师先按照标本或模型进行示教讲解,并结合活体的眼和耳,然后让学生自己并相互活体观察,同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或答疑。 2.实验步骤: 首先在模型上先辨认出下列结构,再观察标本。 ⑴观察眼球外周大部分的白色坚韧的巩膜和前面透明的角膜。像双凸镜那样透明的晶状体,及与之相连的悬韧带和睫状体、眼球中央的透明胶状的玻璃体以及视网膜视部的视神经盘、黄斑。同时结合活体的眼,观察角膜、巩膜、虹膜、瞳孔、眼睑、泪点。 ⑵观察骨迷路的三个骨半规管、前庭、鼓室外壁上的前庭窗和蜗窗、形似蜗牛壳,是一个卷曲两圈半的骨性螺旋管,叫骨蜗管。 观察套在骨迷路内的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膜蜗管。同时结合活体的耳,观察耳廓、耳垂、部分外耳道。 ⑶通过电动传导通路,观察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运动传导通路。通过挂图观察视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

22 四、实验课后作业: 1.参照书本写出眼和耳的各部构成。 2.参照书本写出视觉在眼内的传导路径或者听觉在耳内的传导路径。

23 实验九、 神经学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材料:
1.通过实验要求掌握脑、脊髓的位置,脊髓的外形和内部构造及其脊神经形成,脊神经的组成,四对脊神经丛的位置及其重要分支和分布。 2.掌握脑的组成和部位形态,脑的六个部分,和大脑表面的主要沟和回。 3.了解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及其分布范围。对自主神经模型的观察,了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 二、实验材料: 1.标本:⑴脊髓整体和横切、马尾、儿童脊神经。 ⑵脑、颅骨、椎骨、整脑、矢状脑、脑干、水平面的大脑。 2.模型:血管神经骨架,脊髓横切面示脊髓节段、含脊髓的大椎骨,脑、脑 干、电动脑干。 3.挂图:全身神经分布,脊髓整体观、脊髓外形、脊髓内构,脑干腹侧面、 脑干背侧面、脑神经核,小脑,丘脑,下丘脑,大脑腹侧面、大脑内侧面、大脑水平面,脑神经,植物性神经,脊神经组成及其主要神经分支。

24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2. 实验步骤: 首先在模型上先辨认出下列结构,再观察标本。
首先,教师先按照标本或模型进行示教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或答疑。 2. 实验步骤: 首先在模型上先辨认出下列结构,再观察标本。 ⑴在脊髓横断面上观察白质和灰质,辨认出脊髓中央管,呈“H”形的灰质,即每侧的前角、后角及胸腰段的侧角。辨认出脊髓周围,颜色较浅的白质。 ⑵观察脑干模型和标本,结合脑干的电动模型, ①辨认延髓、脑桥、中脑、丘脑位置和形态。 ②辨认脑干腹侧面的锥体、锥体交叉、基底部、大脑脚、视交叉、灰结节、漏斗、脑垂体、乳头体。 ③辨认脑干背侧面的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上丘、下丘、松果体。 ④在脑干的电动模型上辨认前庭神经核、耳蜗神经核,还有薄束核、楔束核、红核、黑质、丘脑、豆状核、尾状核、杏仁核。

25 四、实验课后作业: ⑶观察大脑半球标本和模型,辨认大脑表面的外侧沟,中央沟及顶枕沟。中央前回、中央后回,胼胝体、扣带回、楔叶、舌回。
⑷观察前根和后根形成的脊神经, 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近椎间孔处聚集形成的膨大结节。脊神经发出前支形成的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部位。由这些神经丛交织构成的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⑸在含脊髓的大椎骨和脊髓横切面的模型上,观察交感神经节,辨认椎前神经节和椎旁神经节:椎前神经节位于脊柱前方,椎旁神经节位于脊柱两侧。每侧椎旁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交感干。 四、实验课后作业: 1.参照书本画脊髓横切面的模式图,分别标出脊髓的内部结构图。 2.参照书本画大脑外侧面模式图,分别标出大脑的三条沟和五个叶,及其 重要的四个皮质功能区: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视觉中枢。 3.写出任意十条神经名称。


Download ppt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