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师生建设文化 文化滋养成长 杨国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师生建设文化 文化滋养成长 杨国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师生建设文化 文化滋养成长 杨国良

2 一、成长意味着什么

3 这里指的儿童是指从0岁到进入青年初期的人。 (一)儿童是什么 1
这里指的儿童是指从0岁到进入青年初期的人。 (一)儿童是什么 1.哲学角度看:儿童是人,是成长和发展的主体。从主体论(平视自己,平视儿童)、价值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尊,自尊尊人)、思维论(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

4 人又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看,人是生命、生存、生活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人生发展是人的生命发展、生存发展、生活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体运动过程。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所组成的。“我”是生理的我、社会的我、心理的我。

5 2.社会学角度看:儿童是社会中的儿童,是人化了的环境中的儿童,是未成年人。
3.心理学角度看: 儿童是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在发展中处于上升、有着积极变化,正在快速成长中的人。 4.教育学角度看:儿童是需要接受教育影响,也最适宜接受教育的人。 5.从法学角度看: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需要保护、监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未满18周岁的人。

6 (二) 发展是什么 1.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2.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既有平稳期,又有关键期;发展中会有一般特征,又有某一年龄阶段显著的年龄特征。 3.发展既包括“积极”的产生、上升、增长过程,又包括“消极”的下降、衰退、消亡过程。 4.发展:S←→ O→R(主客体相互作用。S代表环境、刺激、客体,O代表主体,R代表心理和行为反应)

7 (三)成长是什么 1.成长是指发展的“积极”产生、上升、增长过程。意味着向上、向善、向强、向美、向新、向成熟,等等。
2.成长(广义)包括:成长(狭义) 、成人、成才 反对庸俗成功学! 3.成长:学习、交往(人际关系)、实践(活动) 4.成长:生命、生存、生活

8 5.成长:做人、做事、做学问 6.成长:知、情、意、行 7.成长:主动、健康、自由、全面、个性
8.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能动的过程。自然是指其规律性,能动是指遵循规律基础是的主观能动性。 成长的过程犹如植物的生长过程! 让他长成他的样子!

9 二、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观

10 世俗教育具有人本性、工具性、功利性,这是正常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人本性萎缩、矮化,工具性、功利性过份膨胀、张扬,把教育异化、把人异化的问题。
(二)教育的基本价值:教真育爱,教育的终极目标:使人成其为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帮助人追求幸福生活

11 从人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追求幸福角度来看,教育中哪些是最基本、最普遍、最关键的?我们究竟需要为孩子们做什么?
16个关键词:健康、安全、自由、快乐、爱心、责任、自信、兴趣、毅力、习惯、知识、能力、智慧、实践、和谐、幸福 +(-)10000

12 构建人的主体素质,发展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真”是什么?真知、真理、真人、真才、真事。“真”的精神实质:科学精神 “爱”是什么?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的精神实质:人文精神

13 (三)教育的功能作用 教育对人的功能作用 教育对社会的功能作用 教育对自然的功能作用 社会 教育→人↗ ↘自然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作用于社会、自然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以人为中心、为载体、为中介实现的。

14 教育的直接作用是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是引导不是去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去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去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去控制。 教学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灵魂与灵魂的交融, 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是通过理智、情感、意志、行为、环境的力量,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双向交流和转化的灵动过程 。

15 (四)教育的基本任务 学会做人 基本道理 终身学习 基础知识 持续发展 基本能力 融入社会 基本经验 智慧人生 基本思维

16 (五)教育犹如植树与守望、呵护森林成长 教育工作就是种树。做什么? “培土养气”“蓄水固本”“除病虫害”
人的成长犹如树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份、土壤、肥料等。 教育工作就是种树。做什么? “培土养气”“蓄水固本”“除病虫害” 要求实现从学校“小教育”向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教育”的转变,集合正向力,凝聚正能量。

17 (六)教育需要回归到人的起点,回归生命的原点 教育定位:社会本位到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者并重。 教育回归到理想和现实统一的空间。 主体性、科学性、人文性 生活化、实践化、整合化

18 多种多样 三、从校园文化活动到学校文化建设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社会精神文化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一)文化定义 多种多样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社会精神文化 最狭义:文学艺术 我们一般取狭义而言

19 (二)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种意义而言,文化与教育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教育必须植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同时担负起引领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的责任。
以文“化”人,育人兴“文” (三)从关注教育与经济、政治、人的关系,到关注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人的关系。 (四)学校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等。

20 四、学校文化建设要处理好的关系 (一)学校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的关系 1. 文化与精神文明是从不同角度来讲 2
四、学校文化建设要处理好的关系 (一)学校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的关系 1.文化与精神文明是从不同角度来讲 2.文化建设主体是人,客体是物,载体是活动

21 内化于心,成为价值观、修养、信仰、精神等;外显为行为,成于习惯,融为素质。
3.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文明素质 内化于心,成为价值观、修养、信仰、精神等;外显为行为,成于习惯,融为素质。 改变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凭没文明的现象和改变有知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一样,任重道远!

22 (二)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培育的关系
校风是学校文化的集中表现和外在体现。它既是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指向。

23 (三)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学的关系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要以观念更新为前提,以文化建设为条件,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以教学内容整合为关键,以教学方法变革为核心,以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为导向,以推进现代管理为保障。

24 (四)学校文化建设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关系
1.文化的主体(出发点、依靠对象、落脚点)是人,文化必须有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气息,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服务。 2.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渠道之一就是学校文化建设。

25 五、学校文化建设要把握三个重点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以文“化” 人,育人兴“文” 环境视角:文化是生态 软实力视角 综合竞争力视角 无形资产和品牌意识视角

26 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生命气息
以人为本,师生主体,特别是学生这个主体。 童真童趣、青春飞扬、厚重文化、时代风采 真(科学精神)和爱(人文精神) 顶“天”立“地”:树魂立根、强基固本 人需要顶“天”立“地”,教育需要顶“天”立“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植根传统。 支撑个人、团体、国家的“铁三角”:物质支柱、精神支柱、制度支柱(规则支柱)

27 支撑现代教育的“铁三角” :价值教育(灵魂)、能力教育(关键)、制度教育(保障)。
公正法治、自由平等、纪律严明、生动活泼、宽松和谐 求:真、善、上、美、新、异、乐、和(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28 地域性、民族性、开放性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国外优秀文化 传承与创新

29 精神文化(核心)、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基础)、行为文化(重点)、制度文化(保障);
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雅俗共赏; 特色创新与比较优势,有意而为,无意而成,工于自然。 精神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0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
把时间、空间还给师生,特别是要还给学生! 静态文化还是动态文化? 动静相适、相协、相宜,动静协调。 静学、静思、静做,书声、歌声、笑声 君子动口不动手,还是既动口又动手(腿),更动脑、动情? 集体与个体、共性与个性、规范与特色关系怎么处理? 学校文化建设:领导指示、工程外包、师生建设?

31 国家要求 专家引领 师生主体 学习借鉴 社会参与 自主发展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不能代替学校主责、师生主体。一定要明确可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不管是公益方式、半公益方式、市场方式,都要规范运作。 对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背在背上,还是装在心中、放在脚下?

32 学国学、穿汉服到底要去哪儿?学“形”还是学“神”?
背靠历史、脚踏现实、走向未来!不能搞穿越剧! 民族文化到底是哪个民族的? 是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汉族,也不是某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 怎样看待“涂鸦”?洋节热,你怎么办? 让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卫生节(健康节)、劳动节等成为学校的常态。

33 (二)创建文明学校,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着力点:细化、延伸、巩固、提高 学校办学:规范+特色、教书+育人、合格+特长、常规+创新、共性+个性、硬件+软件、管理+服务、科学+人文、规模+质量 创建文明学校条件:“十有十无”(相对性)

34 定位:育人 目标:环境、制度、过程与人的统一 作用:综合效应(软实力、无形资产、品牌增值) 节点:环境美化、行为养成、师德教风、基础道德、文明礼仪、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常规管理、特色培育等。 融入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

35 (三)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1.以师德建设为重点,抓好优良教风建设。
“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爱”: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 “三让”: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36 3.以为民、务实、清廉为重点,抓好服务作风建设。
2.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行为养成为基础,以考风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抓好学风建设。 3.以为民、务实、清廉为重点,抓好服务作风建设。

37 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既要立足当前重点抓,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又要着眼长远坚持抓,持之以恒、契而不舍。
学校文化建设:一班一亮点,一校一品牌,区域有特色。

38 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几项工作

39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务实创新、继承发展,抓基本、打基础、强基层、夯基石、建体系,改善基本条件,增强基础能力,聚焦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作。

40 加强德育基础能力建设。一是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主题活动的内容纳入中国梦主题教育一并开展。三是加强课堂主渠道建设,推进学科德育工作。四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五是持续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日行一善,月读一书)

41 。六是改进法制教育和德育工作进网络、进学生宿舍(公寓)、进学生社团,建设学生自我教育机制。七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育德能力。八是修改完善和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办法。

42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从规则意识到法治意识 从良好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到法治习惯 法治文化、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

43 立德树人工程“5个五统筹”: 学科统筹,统筹品德、语文、历史、体育、艺术五个学科等 学段统筹,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五个学段
环节统筹:课程、教材、教师、教学、考试五个环节 资源统筹:教育专家、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一线教师、社会 力量五个资源 阵地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五个阵地。

44 共 勉 坚持、坚守、坚强、坚决:责任力 谋划、规划、策划、计划:思考力 务实、落实、扎实、真实:执行力 开花、结果、出效、出绩:转化力

45 关心成长、陪伴成长、共同成长! 守土有责、守土有法、守土有功!

46 云南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修班课件请上:
云南教育网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子站)资源中心栏目下载 三生教育网资源中心栏目下载

47 祝福 智者无限! 仁者无量! 行者无疆!


Download ppt "师生建设文化 文化滋养成长 杨国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