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07中考语文展望 盐城市教科院 席加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07中考语文展望 盐城市教科院 席加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7中考语文展望 盐城市教科院 席加宏

2 2007《中考说明》的框架结构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指导思想(考试性质、学科特点)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 范围:课标、教材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指导思想(考试性质、学科特点)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 范围:课标、教材 具体内容(考点): (一)积累与运用 1、识字与写字。 2、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词语。

3 3、基本的语法知识。 4、运用常用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5、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以及《课标》推荐的课外读物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6、默写。

4 (二)现代文阅读 1、整体感知文章;筛选文章重要信息。 2、分析归纳文章主要写法和语言特点,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4、阅读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做出评价。

5 5、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6、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7、领会科技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8、区分简单议论文的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做出判断。

6 (三)古诗文阅读 1、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 3、能读出文句的节奏和停顿。 4、理解常用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句子意义。 5、理解选文蕴含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6、了解选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7 (四)写作 1、理解题意,要考虑不同目的和对象。 2、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特征。 4、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 5、运用联想和想象。 6、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8 (五)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获取有关资料。 2、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能用文字图表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5、表达观点,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能听出讨论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9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形式:笔试,闭卷。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整卷难易程度:
4:3:2:1(易、较易、中、难) 3、试卷结构及分值: 一、积累与运用( 8小题 30分 ) 第1—4小题(每题2分),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包括拼音及书写、词语运用、语言运用等内容);

10 5、默写(8-10分);6、名著(4分左右);7、口语交际(3分左右);8、综合性学习(语文专题学习)(6分左右)
二、阅读理解(14小题 50分) (一)古诗文赏析 第9小题(5分左右) (二)古文阅读 课内:10、11;课外:12、13、14 (三)说明文或议论文 15、16、17 (四)记叙文 三、写作 (70分) 23

11 第二部分 题型与题例 一、积累与运用 1、基础知识;2、名句默写;3名著阅读 二、阅读 1、古诗词;2、古文;3说明文;4、议论文;5、记叙文 三、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 四、写作

12 第三部分 综合训练(6份) 采题指导思想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科学、人生、自然、经济发展等; 2、引导教学方式改革; 3、引导学习方式改革; 4、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5、注重实践能力形成和创新意识培养。

13 采题要求 1、采题和命题尽量与教材联系起来,引导教师抓实教材; 2、题目要新不要难,大多数题例不超过教材的难度要求;
3、采题范围:近两年全国、全省中考试题,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初中生人文读本等。 4、题目以改编或自编为主,力避陈题。 5、注意学科融合,渗透音乐、美术等内容。 7、重视体现地方特色、地域文明的内容。

14 2007年中考语文命题展望 一、基本原则 1、充分解放思想,依据课标要求对试卷形式和内容作较大变革,以适应新课改要求和新教材需要。
对一些传统命题形式进行改革,压缩客观题,突出综合实践题。切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切实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努力避免大起大落,让师生无所适从。

15 2、充分发挥试卷导学导教功能,兼顾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①教材与生活的关系。 ②积累考查与能力考查的关系。 ③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关系。 3、选材、命题要具有时代性,生活性,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命题。

16 4、认真做好题与题之间难度比例的设置。既坚持面向全体考生,激发农村考生求学欲望,又兼顾星级高中对生源选拔需要。试卷区分度适当。
5、命题要向全体老师展示语文教学今后既抓基础,又抓提高的导向。引领学校和教师向教科研要效益,依据新课程标准,切实抓好教研活动,以集体智慧取得语文教学的成功。

17 二、考查内容 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能体现九年级学生应有的语文素养的内容,应该是中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范围 (一)积累运用
(一)积累运用   1、识记字音字形,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辨析病句,语言连贯等。 避免脱离具体语境孤立考查知识的现象。由语文知识孤立、静态考查变为结合语境考查,培养语感。

18 有些内容虽仍属传统“双基”内容,但题目设计着意于引导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着意于语文基本功考查,着意于运用语文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减少那种以考查是否记住某些语文知识为目的的题目。语法、修辞的名词术语和静态辨析本身不再作为考试内容。

19 2、名句默写。 按照课标要求,7—9年级要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以记诵积累为主,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名句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指导学生学会在特定场合自然巧妙地运用名句以增加语言表达亮色。

20 3、名著阅读。 涉及书目包括《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样子》《繁星·春水》《平凡的世界》《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等。 考查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情况,落实课标倡导的“少做题,多读书”的语文学习观。 从内容入手,抓主干内容,注重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评价的考查。

21 例1:学校“春草文学杜”要举办一个“走进文学”的活动,要求参与者用精练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方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参与者,请从以下作品中选择一部或其中的一篇,作出评点。 供选作品: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06北京中考试题)

22 4、口语交际 一要读通情境,注意对象和场合,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表达; 二要能领会意图,语言表达要能“如出己口”,与人物性格、年龄等特征相符合; 三要自信负责的表述自己的观点,清除、连贯、不偏离话题; 四要注意礼貌,语言得体。

23 例2:根据下面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明今年上初三,星期天正在家里复习功课。这时,小明爸爸的同事来了并提出要在家里打麻将。小明听到以后想劝阻。如果你是小明,该向爸爸怎么说才能让爸爸拒绝同事?爸爸听了以后会向同事怎么说才能收到同事放弃打麻将的效果? (1)小明向爸爸说: (2)爸爸向同事说:

24 5、综合性学习(语文专题学习) (1) 设置特定情境,考查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命题体现探究和开放特点。 (2)设计的活动立足语文学科,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和能力迁移水平。考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语文活动中的问题。

25 (4)命题形式可以包括:仿写与续写、联句与扩展、语段压缩、图表转述、发现探究、语言创作等。
(3)考生在问题情境中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可多角度切入,形式限制少。答案不作统一规定,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和表达。 (4)命题形式可以包括:仿写与续写、联句与扩展、语段压缩、图表转述、发现探究、语言创作等。 例3:下表是近40年人类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你看后有什么发现和感悟?( 06年副卷题)

26 时间 纪录 1968年 9秒95 1983年 9秒93 1988年 9秒92 1991年 9秒90 1991年 9秒86 1994年 9秒85 1996年 9秒84 1999年 9秒79 2005年 9秒77 2006年 9秒76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形成自己看法。 答案示例——超越极限是无止境的。

27 例4:根据下文内容,用一个长句表述“古典主义”的定义,内容不能缺失。
(1)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2)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所以叫“古典主义”。(3)主要代表人物有拉辛、莫里哀、高乃依等。(4)他们尊重王权、崇尚理性,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和谐、均衡的统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例5:请你参加下面的实践活动,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校征集体现办学理念、学校特色以及切合学生实际的校训(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初三(一)班同学经过认真准备,召开“校训交流主题班会”。 1、假如你是初三(1)班班长,请说一段简短精要的开场白。 2、请把你收集或拟写的校训写在下面,与同学交流。要求不少于两个词语。 3、你若是初三(1)班班主任,活动结束时,请你作简要总结。

29 1、正确理解诗词内容,如熟悉作品相关背景材料,体会意境和作者情感。特别是对千古名句的分析理解,要能仔细推敲,认真斟酌。
(二)阅读理解 古诗词阅读(赏析) 1、正确理解诗词内容,如熟悉作品相关背景材料,体会意境和作者情感。特别是对千古名句的分析理解,要能仔细推敲,认真斟酌。 2、赏析语言,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炼字达意的技巧。特别是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的表达功能及情感倾向要能正确体会。

30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品味语言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4、理解诗歌中基本的表现手法,如诗歌中的实笔和虚笔,现实和想象,理解诗歌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特征。 两个转向—— 一由对一般性识记和理解的考查转向以欣赏能力为重点的考查; 二由单一的客观选择转向以主观表述为主的多类型考查。

31 例6:阅读《访隐者不遇》回答问题。 访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1.这首诗写了来访者与童子之间的问答,但只写了答而未写问,请你将问话补上。 (1)一问:(2)二问:(3)三问: 2.这首诗意在写那位不在场的隐者,请根据自己对本诗的体会,勾勒这位隐者的性格形象。

32 文言文阅读 1、选材原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材料命题角度要新,突出灵活运用;课外材料必须符合“浅易”这一基本要求,可读性强,有一定教育意义。 2、命题要求——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重点是:关键实词的含义及用法以及实词的古今含义等。联系具体的语境分析。

33 (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考查要点:读文译句;辨析译句正误等,特别是文段中的核心句、文眼句、精彩句的翻译。
(2)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重点包括: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等15个。 (3)正确断句。正确划分句子的停顿。 (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考查要点:读文译句;辨析译句正误等,特别是文段中的核心句、文眼句、精彩句的翻译。 (5)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的内在联系,归纳内容要点,对文中思想观点作出评判。

34 现代文阅读 1、选材要求——注重文质兼美,重视阅读材料本身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其价值取向。材料来源课外包括《读本》。
07年试题包含2篇现代文阅读材料,一篇为叙事类作品(以散文为主,也可以是小说)。一篇是说明文或简单议论文。 1、选材要求——注重文质兼美,重视阅读材料本身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其价值取向。材料来源课外包括《读本》。 2、命题原则——避免咬文嚼字,重视读写结合以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

35 3、考点聚焦——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包括:概括大意及中心;理解材料与文章立意之间的关系;理解语段思路及语段内在结构层次等。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重点: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字面义与派生的新义或特殊含义、深层含义;理解重要语句与文章主旨的密切关系以及在文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36 (3)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包括:理解作者态度观点感情,并能联系实际谈谈阅读的感想,对文章整体或局部的思想内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评价文章的结构特点及表现技巧;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思想感情倾向,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评价。

37 4、阅读科技作品 (1)筛选相关信息,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要说明的事理; (2)理清说明条理,明确说明顺序及结构; (3)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简明; (5)了解说明中叙述、描述、抒情、议论等的表达作用;

38 5、阅读议论文 (1)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及其作用; (3)把握论证方法(包括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4)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和层次; (5)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9 6、阅读文学作品(散文及小说) (1)把握文章的线索,概括中心事件; (2)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文学作品语言的特色,进行鉴赏和评价; (5)运用想象,丰富作品的内容。

40 (三)写作 07年中考作文占到70分。 1、命题指导思想——
在命题上不设障碍,给予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力求让中下等的学生有话可说,中上等的学生能出文采。 2、措施—— (1)尽量缩短作文题干,避免因题干阅读而造成对捕捉信息的干扰。学生看了提示材料、及写作要求,能准确选材,有话可写,不出现偏题之作。

41 (2)提倡自主拟题,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3)命题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抒真情,写实话。 (4)不管哪类文体,都应扎扎实实地掌握其写作要领,在此基础上努力达成课标要求。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要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能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内容。

42 3、要求—— (1)审准题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 “题眼”; (2)取材立意,做到“广中取小,以小见大”,布局精巧; (3)确定文体,做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4)语言表达灵活,符合不同文体要求,又能表现出个性特征。

43 2003年盐城市中考作文试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唯真才善,唯真才美,唯真才坚…… 请以“真”为话题,将你在成长历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 [注意]: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

44 2004年盐城市中考作文试题——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 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不要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45 2005年盐城市中考作文试题—— 当你走进祖国的高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漫步在丰富的生活中,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沉醉于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是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部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体裁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46 2006年盐城市中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要求:(1)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

47 九年级语文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目前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复习训练缺乏思维含量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
2、学生语文积累贫乏,视野狭窄,基础知识不系统;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 3、阅读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常常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48 二、07年初三语文复习策略 1、复习工作要遵循语文学科规律,符合语文学科特点。
要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语文知识。主要不是指概念性知识,而是指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 ,即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又用来指导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知识。 如怎样辨识汉字读音的正误,怎样辨识错别字,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怎样仿句,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怎样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

49 2、必须高度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积累的内容主要有:字词;古诗文;名言警句;名著;语文常识等。 3、要重点突出阅读能力的训练。 要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在阅读训练中努力做到四个“准确”: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语境义和重要语句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写法和特点。

50 4、重视写作训练。 首先重视培养学生文体感。在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重视培养学生文体感,强化表达方式的训练。
其次重视积累。培养学生对环境、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和广泛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 再次进一步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理解分析作文提示、要求,并筛选出有用信息,为写作服务。 第四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

51 5、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复习方法。 一要全面把握,分清主次,在教读课和名家名作上精雕细刻;
二要抓好积累,着眼运用,在运用语言上动脑筋、下功夫。不在名词术语上纠缠。 三要从补缺入手, 寻找学生知识或能力的不足和疏漏,及时给以弥补。训练应做到有序、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 四要针对不同学生,给以不同指导。

52 三、关于中考复习建议 (一)把握一个方向。 全面渗透新课程理念。重视对语文素养的考察,平时教学中要激活学生思维,注重思维过程训练。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初中与高中的衔接。

53 (二)落实两项研究。 一是研究考纲。《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要认真研究07年中考说明,然后在复习中加以落实。
二是研究学生。学生起点不同,每位老师对学生要正确定位。复习中突出有问题的学生和有拓展空间的学生。学生都希望语文复习能够讲清思路,梳理知识结构,抓基础,抓重点,讲解和练习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有针对性。复习要以学生为主,设计反馈练习,及时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分析、调整,查漏补缺,对症下药。

54 (三)复习三管齐下。 一是充分整合复习内容。通过整合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规律,使其系统化;加大每节复习课的容量和密度. 二是查漏补缺抓重点。从学生跟着老师走变为老师跟着学生走;从学生跟着试题走变为试题跟着学生走;从用知识解决问题变为通过解决问题带动知识。 三是讲求科学提高效率。从“一节课讲了多少”转变为“学生在这节课上提升了多少”;从“从关心一节课解决了什么问题”转变为“一节课解决哪类问题。”从关心数量转到关心质量;从关心内容密度到关心复习效度

55 预祝大家在2007年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Download ppt "2007中考语文展望 盐城市教科院 席加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