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国际政治概论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翟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国际政治概论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翟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际政治概论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翟新

2 参考文献 宋新宁等:《国际政治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梁守德等:《国际政治学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 (美)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4 第一章 何谓国际政治

5 一、 国际政治的含义 国际政治 International Politics 美国《世界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国际政治主要讨论国际关系间的重要政治体系、过程与问题。详细内容请参阅国际关系条目 英国《大英百科全书》: 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国际事务、国家间关系、世界事务、世界政治等词同义 汉斯.J.摩根索: 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6 国内教科书的定义: 国际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多种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与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各种联系 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在内涵和现象上存在重叠的部分,但前者外延更大 国际关系学科内含有: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法学、国际社会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地域研究、和平学、安全保障学、国际文化学等分支

7 二、国际社会的特征 国际社会基本没有以成文法或习惯法形式反映共同道德判断 的法律 国际社会没有必要时改变法律的政治机构
国际社会是国际政治展开的舞台和空间;它相较国内社会的特征 国际社会基本没有以成文法或习惯法形式反映共同道德判断 的法律 国际社会没有必要时改变法律的政治机构 国际社会没有执行法律的机构 国际社会没有根据法律强制处理纷争、事端的法院 国际社会没有阻止个人或集团行使暴力的公共权力 国际社会没有形成一定秩序的机制 国际社会基本是无政府的社会

8 三、国际政治和国际政治学的形成 (1)国际政治的开始 国际政治学一般认为国际政治始于17世纪上半期
国际政治学所称国家是指主权国家或国民国家,而不是古代和中世纪的国家

9 主权国家的条件∶ 有明确国境的领土 有定居于领土之上的国民 有国内唯一最高权威的政府 国际政治学所指国家的主权指∶ 对外不被他国干涉的权利 对内有统治该国的权利

10 古代和中世纪国家的特征 分封制下权力被分割 大量奴隶和不具市民性质的临时居民存在 世俗政权受教权政治干涉(西欧等国)
国家最高权力被国王和封建领主相互限制和分割(西欧等国) 东方朝贡贸易体制下的国家关系没有对等性,朝贡国权力没有 绝对性

11 主权国家是享有国际法上人格地位和对等性的国家
主权国家产生的界标 30年战争( ) 威斯特发里亚条约(1648) 荷兰等主权国家成立 国际法原则确立 势力均衡的政治体制形成

12 20世纪初期前主权国家间关系不被称作国际关系的原因
早期主权国家相当一部分是君主主权国家 至一次大战欧美的国民国家在外交上仍然奉行 宫廷秘密外交 一战后许多国家的国民以不同方式参与国家外 交活动而开始了国际关系的时代

13 (2)国际政治学的形成 国际政治学脱胎于政治学 近代以后,国际政治成为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1949年,成立国际政治科学协会
1950年代末,政治学形成三大分支:行政学、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学 1960、70年代,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更多人认可 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国际体系、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国际组织、国际行为准则;国家利益、国家对外政策及外交、国内势力对国家对外政策的作用等政治现象及其规律

14 第二章 国际政治的理论

15 一、现实主义理论 1.现实主义 国际关系中最古典的思维方式。主张国际关系由权力关系决定。
这个权力既是传统的以军事力为中心的,也包括现代概念中的 经济力、技术力等。现实主义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基本的 行为主体,也是追求国家利益的存在。强化国家的权力是国家 存在的基本理由 国家利益、权力、合理性、势力均衡,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基 本的概念

16 2.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 20世纪70年代后,随经济全球化加速,现实主义有所变化,除了实力相争以外,也开始注重在市场和资源的分配上加深国际相互依存,即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自由主义理论的要素

17 几种典型的理论 势力均衡理论 二极化和多极化理论 囚犯两难理论 小鸡游戏理论 霸权稳定理论 霸权循环理论

18 二、自由主义理论 1、理想主义 主张现实的国际关系虽无完善的秩序,但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和规范,能在国家间形成理想的关系状态,即和平共同体
该理论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黑格尔、康德等的理想主义观念,但在国际政治领域最早实践这些观念的则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主张在理想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组织,以此维护国际社会的公正公平和秩序。

19 2、相互依存理论 3、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理论 三、其他理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 2、民族主义理论 3、国际主义理论

20 4、地域主义理论 5、长期循环理论 世界经济周期:50-60年; 世界军事周期: 年 每个周期有一个霸权国,一个挑战国 6、民主国家间不易发生战争理论 7、文明冲突理论

21 第三章 国际政治中的行为体

22 一、什么是行为体 行为体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 行为体是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国际局势发展的主要力量
行为体是国际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国际社会中的参与者 国际社会的行为体的类别: 1、享有国际法的人格地位的主权国家。作用和影响大 2、以主权国家为基础建立的国际组织或国际联合体。作 用和影响小

23 二、行为体之一: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的国际法地位 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国际人格者); 具有独立参与国际关系的能力; 能参加国际法的制定; 具有履行国际法规定的义务和享受国际法规定的权利 主权国家发展的经纬 17至19世纪末,出现了荷、英、美、法、德、奥、意等主权国 家至一次大战前,主权国家增至50多

24 美国《未来学家》预测:下一世纪主权国家会增加到1000多
至二次大战前,主权国家为75个 至1970年代末,为120多 至冷战结束前夕,为170多 至1995年,约有近200个 美国《未来学家》预测:下一世纪主权国家会增加到1000多 主权国家和单一民族国家 目前全世界共有民族3000多

25 主权国家的主要特征: 一定数量定居的国民 一定面积的国土 一定形式的政权机构 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的统一权力:
国内管辖权;安全保障权;对外宣战权 主权国家的实际地位需要被承认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

26 国家的分类 1、君主制 B.二元立宪君主制(实君制):政府和议会地位并行;君主控 制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议会;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有
按国家政体分 1、君主制 A.专制君主制:没有国会,君主拥有绝对权力,其意志即法律 B.二元立宪君主制(实君制):政府和议会地位并行;君主控 制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议会;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有 议政和立法权 C.议会君主制(虚君制):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政府对 议会负责,即由民选的多数党组成议会,拥有立法权,并由多数 党领袖组阁,控制行政大权;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受 宪法和议会的约束,并无实权

27 2、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半总统共和制 委员会共和制 人民共和制

28 主权完整统一,地方政府不能分享部分主权; 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行政体系 2、复合制主权国家(联邦制主权国家)
按国家结构的分类 1、单一制主权国家 主权完整统一,地方政府不能分享部分主权; 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行政体系 2、复合制主权国家(联邦制主权国家) 最高权力和主权部分分割;有全国性的国家权力机关, 以联邦制形式维持全国统一;通常中央政府管辖外交、 军事、财政、立法,地方政府管辖自己的税收、文化、教育等

29 邦联制 3、永久中立国 并非主权国家结构形式,是主权国家的松散联合体 代表性的邦联制:英联邦、法兰西联邦、独联体
以条约为依据自愿约束部分最高主权(对外结盟权等),换取他国的支持,从而保障自身的国家地位 瑞士、奥地利、圣马力诺、老挝、土库曼斯坦

30 主权国家的利益 也是国际行为主体发生争执或冲突的基本原因 国家利益的特性: 1 、从属性:国家利益服从于最大多数国民的意志和利益
国家利益是国家行为的基本出发点 也是国际行为主体发生争执或冲突的基本原因 国家利益的特性: 1 、从属性:国家利益服从于最大多数国民的意志和利益 2、 多元性:根本利益、重要利益、次要利益等 3、 变化发展性

31 三、行为体之二: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的一般状况 国际法意义上作为国际行为体的国际组织,主要指主权国家的
政府间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以一定协议设定的跨国性的机构 国际组织成员的参与和合作,以主权平等为前提,为实现共同 的利益目标而成立 国际组织的权力由参加的主权国家所授予,国际组织不能干涉 成员国的内政 主权国家政府间的多边正式协议是国际组织赖以生存的法律基 础,协议对成员国有法律约束力 与主权国家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完全法律人格相比,国际组织的 法律人格是不完整、有局限性的

32 国际组织发展的脉络 1865年 国际电报联盟 1875年 国际度量衡组织 1883年 国际保护工业产权联盟 1890年 国际铁路货运联盟
1920年 国际联盟(全球性、常设性机构) 至1999年 政府间国际组织达到3569个

33 2、联合国 1945年10月成立 迄今具有最广泛国际基础的常设机构 《联合国宪章》 六大机构: 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1945年10月成立 迄今具有最广泛国际基础的常设机构 《联合国宪章》 六大机构: 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34 生产总值占全球25% 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总贸易量的40% 欧盟主要机构: 委员会、部长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
3 、欧盟 1950年 舒曼计划 1951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93年 欧盟成立 年欧盟15国 2004年 欧盟扩至25国 生产总值占全球25% 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总贸易量的40% 欧盟主要机构: 委员会、部长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

35 4、其他重要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8年 欧美军事同盟组织。成员国26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48年 欧美军事同盟组织。成员国26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经济体21个 运作机制: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 高官会、委员会和工作组

36 3、特殊组织 四、非政府国际组织 1、NGO 政府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要从事公益性活动的组织
主要活动领域:环保、维护人权、开发援助、教育、和平运动、维护女权等 2、跨国公司 3、特殊组织 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奥委会、诺贝尔基金会等

37 常规交接指各国政府出于与特定国家维持某种关系的需要,由政府外交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主体而推展的交往接触活动
五、主权国家的交接 1、政府间的常规交接 常规交接指各国政府出于与特定国家维持某种关系的需要,由政府外交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主体而推展的交往接触活动 非常规交接指一般在相互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间发生的交往活动 主权国家展开常规交接的主角: 外交使团

38 外交使团的构成 外交代表:大使、公使、代办 外交使馆职员:公使衔参赞、参赞、 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三等秘书
外交使馆专员:武官、商务和文化及经济等专员 非外交使团人员: 使馆的办公室人员、通讯员、司机等

39 2、国家间的合作 国家间的合作,指国家间为满足共同的利益需要和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协调和联合 全球性合作、区域性合作 双边合作、多边合作
平等自愿合作(东盟)、不平等强制性合作(华约) 结盟的战略性合作(北约)、 不结盟的一般性合作(不结盟运动)

40 国家间合作的主要形式 1、以国际协议为基础的合作 2、以建立国际合作组织为基础的合作 3、与多边协议为基础的国际组织合作

41 3、国家间的交涉 当国家间的利益需要暂时难以协调,但又不至于诉诸武力时,国家间的讨价还价式的交接方式便是交涉 交涉的前提是国家间存在着纷争:
有明确争点的纷争 没有明确争点的纷争

42 交涉的方式 争执和妥协 承诺 威胁 交涉的结果 解决争端 逐步升级 冻结关系 搁置争议并进行经济利用

43 4、国家间的冲突 国家间利益矛盾无法调和,争端逐步升级,就可能上升为冲突。国际冲突是主权国家或其他行为体之间的矛盾对立态势 国家间冲突的类别: 国际冲突、地区冲突、政治冲突、经济冲突、 文化与意识形态冲突等

44 国家间冲突的主要原因 世界经济因素 民族主义和国家安全因素 文化和宗教因素 国内政治因素

45 第四章 国际政治的历史

46 从威斯特发里亚条约到冷战结束,分三个阶段
一、17世纪到19世纪 1、近代西欧国家体系的形成 三十年战争后签订的威斯特发里亚条约给西欧带来的变化: 主权国家为中心的国际社会的形成; 国际法原则的确立; 出现势力均衡的政治体制

47 2、维也纳体系 拿破仑战争 年的维也纳国际会议: 正统主义原则 势力均衡原则 1848年革命: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48 二、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战争的爆发和进程
战争的结果:参战国33个、死伤三千万以上、 卷入人口15亿 战争的处理:巴黎和会 威尔逊和十四条声明 对德处理

49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第一时期:1919-1924年 战胜国惩罚战败国 苏联革命成功 华盛顿体系:亚太地区势力范围的划定
第二时期: 年 相对稳定时期: 经济复兴 政治协调(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和平手段引入国际纷争的解决(非战公约)

50 第三时期:1930-1933年 经济危机时期: 20年代中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制的形成 1929年美国华尔街经济危机祸及欧洲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的状况 第四时期: 年 法西斯和军国主义体制化时期: 德国的法西斯化 日本的军国主义化 绥靖政策及其展开

51 战争起源论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为何不被算作大战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战争起源论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为何不被算作大战起源 战争一般进程: 西欧战争、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 战争结果: 5000万人以上死伤、欧洲成为废墟 美国成为唯一的战胜国

52 二次大战的战后处理:审判、媾和 一 、审判 (1)至审判的历史经纬 目的:确立侵略战争犯罪和战犯的方针 以司法手段消除世界战争
过程: 年盟国的处罚战犯动向 1945年8月伦敦协定 确定审判原则及罪名 A 反和平罪 B 通常战争犯罪 C 反人道罪

53 (2)两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异同 纽伦堡审判(1945.11.20-1946.10.1) 起诉战犯嫌疑人22名(判处死刑12名、无期3名、
有期4名、无罪3名) 美、苏、英、法4国法官团 全体一致审判原则 东京审判( ) 起诉战犯嫌疑人28名(过程中2名病死、1名精神失 常。判处死刑7名、无期16名、有期2名) 美、苏、中、英、法、加、荷、澳、新、菲、印11 国法官团 多数决审判原则

54 (3)对东京审判的评价 东京审判的意义 人类史上对侵略战争进行司法处理的正义壮举 对国际法的贡献 为战后处理和战后和解提示了新的模式
东京审判的历史局限性 围绕审判的司法管辖权问题的争论至今尚存 审判程序和过程的瑕疵 重美欧轻东亚的审判和处理倾向

55 (4)对日BC级战犯审判 在中、美、苏、英、澳、荷、法、菲等设国际军事法庭 中华民国设南京、上海等10法庭 (有罪504人、死刑149人)
中华民国设南京、上海等10法庭 (有罪504人、死刑149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太原、沈阳2法庭 汉奸审判 (有罪15000余人、死刑369人) 盟国共起诉BC级战犯嫌疑人近6000人 处死934人

56 二、媾和 (1)1947年对意大利、匈牙利等国的媾和 (2)1951年旧金山对日媾和 (3)50-60年代日本与苏联、东亚各国恢复邦交
(4)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

57 三、冷战时期( ) 1、冷战形成 杜鲁门宣言 马歇尔计划 2、代理战争 德国分裂固定化 印度支那战争 朝鲜战争

58 3、缓和紧张 苏联的斯大林批判运动 不结盟运动 核裁军 捷克斯洛伐克事件 4、冷战结束

59 第五章 主权国家的外交政策

60 一、外交政策的含义和目的 国际关系现象是各行为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整体 这个相互作用从主权国家看就是外交过程和外交政策的施行 1、何谓外交政策
外交(Diplomacy),是国家为了实现对外关系的目标而推行的 一系列相应的对外措施 民间外交、大众外交、公共外交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是国家在对外活动中遵循的方 针原则、追求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

61 国家对外战略,是指国家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从全局出发制定
的最基本的外交计划和外交策略 其特点是长期性、综合性、全局性 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的区别: 后者主要研究具体的对外政策、外交现象及其规律; 前者主要研究各国对外战略的决策、运用和相互作用的现象及其 规律 2、外交政策的目的 (1)为了维持现状 (2)为了改变现状 (3)为了显示威望

62 二、外交政策的目标 1、通常的政策目标:根本目标、现实目标、 发展目标、理想目标 2、确立目标的步骤:判断本国的状况、 判断别国的状况、 选择适宜的外交方式和手段

63 3、影响目标的因素 国际环境因素: 世界政治与经济 国际舆论 重要关系国的态度 国内环境因素: 经济状况 资源状况 利益集团 舆论 意识形态

64 三、外交政策决定过程 1、外交政策决定的阶段 准备阶段 加工处理阶段 决策阶段 实施与调整阶段 2、外交政策和内政的关系 利益集团、舆论、传媒、社会变动的影响

65 四、冷战后外交政策的特点:外交经济化 1、经济利益成为外交政策决定的主要目标 2、外交活动中经贸活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66 第六章 国际政治中的规则

67 国际法的种类: 一、关于国际法的常识 国际法的定义:“国际社会的规则” 基于过去的习惯、惯例而形成的未被明文化的国际社会的规则 条约:
国际习惯法: 基于过去的习惯、惯例而形成的未被明文化的国际社会的规则 条约: 由若干国家缔结的明文化的协议。广义上也包括外交文件中的 规约、宪章、协约、协定等

68 一般国际法:理论上约束所有主权国家。但在实际上因世界上没有一部所有国家参加的条约,所以一般国际法主要指国际习惯法
能称作一般国际法的特殊条约(非战公约):理论上非参加国也受其制约 特别国际法:只是约束参加国的条约 封闭国际法:只承认原加盟国而不承认新加盟国的条约 开放国际法:承认新加盟国的条约

69 国际法的成立过程 国际法的法源:使特定法律发生的意思之源 其基本是条约和习惯法 另外也包括以下文件: 1、联合声明、共同宣言、宣言、国际会议的记 录、国际法院的判例 2、为法律家所承认的法的一般原则

70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 国内法上位说 国际法上位说 分立说 混合说 国际法的效力问题: 普遍性 局限性

71 国际法的现状和展望 国际法被普遍化的进程在加速;国际规则的力量在增大 国际法最理想的形式和实质:
国际法效力得以维持的因素 国际法的现状和展望 国际法被普遍化的进程在加速;国际规则的力量在增大 国际法最理想的形式和实质: 应是全世界的人都服从基于单一法源的世界法体系。但今天在以主权国 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个人的国际权利义务最终是介于国家被保障或被要 求的。但战后以来,在国际法中规定个人的权利义务内容在增加,其权利 的保障和义务的要求在国际组织中也直接在尝试,最为典型的就是1948 年的“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的“国际人权规约”

72 二 国际法秩序和资源问题 与资源有关的海空规则 海洋法公约 海域的概念 领海 接续水域 大陆架 经济水域 公海 无害通航权 通过通航权 自由通航权 空域的概念 领空 公空 太空

73 三 国际道义 道义:道德和正义;道德和义理 国际道义对国际政治的作用 肯定说 否定说

74 国际道义的复杂性:有无绝对的国际道义? 国际政治的发展方向由权力和国际道义的合力规定 随人类社会发展,国际道义的制约力会逐渐增大

75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发展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不承认旧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展开全新的外交 对美关系由紧张到全面对立
1、 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不承认旧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展开全新的外交 对美关系由紧张到全面对立 2、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中苏关系完全破裂 中美关系持续对峙 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和矛盾

77 3、70年代的外交 全面调整外交战略:“一条线,一大片”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恢复联合国地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关系正常化 在反苏问题上和美国等结盟

78 4、80年代以来的外交 全面调整外交政策: 明确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大势 放弃“一条线,一大片”,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制定全面开放的对外政策
外交实践的成就: 中苏关系改善 中美关系发展 收回香港、澳门 提出伙伴外交战略

79 二、新中国外交的原则 三、中国面遇的国际环境 四、中国外交面遇的主要问题 人权问题 环境问题 “中国威胁论”


Download ppt "国际政治概论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翟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