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学校的产生与西周的教育 一、学校的产生 二、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 三、西周的学校 四、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学校的产生与西周的教育 一、学校的产生 二、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 三、西周的学校 四、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学校的产生与西周的教育 一、学校的产生 二、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 三、西周的学校 四、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2 一、学校的产生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国家的形成,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3、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 二、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 1、商代已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2、商代的学校已有一定的规模。 3、商代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很重视。

4 何谓“甲骨卜辞”? “甲”是乌龟的腹甲,“骨”是牛的肩胛骨。“卜辞”是占卜的记录。
凡是完整的卜辞,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格式:“某某日卜,某人问要做某事,是吉?是不吉?” 甲骨卜辞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简单记录。#

5 甲骨文中“学”的写法的演变

6 “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P14)
“丁酉”是干支纪年中的日期,“丁酉卜”就是丁酉这一天占卜,召集多个国家的子弟到殷都来学习“戒”。 据考证,这里的“戒”有两种含义:“一是持戈而警戒,一是持戈而舞蹈”。以“戒”为教育教养内容,包含习武和习乐的两个方面。#

7 “壬子卜,弗,酒小求学?”〔 P14〕 意思是壬子这一天举行占卜,弗求问上天,为了王子入学,要设酒祭祖,这样办是否可行?
这表明奴隶主贵族把教育下一代当大事看待,入学要占卜,设酒祭祖。

8 三、西周的学校教育 1、学校设置。 2、教育内容:“六艺”。 3、六艺教育的特点 。

9 1、学校设置 〔P18-20〕 (1)按年龄程度设置“小学”和“大学”。 (2)按行政级别设置“国学” 和“乡学”。
(3)按政治身份设置“辟雍”和“泮宫”。

10 青铜铭文上关于小学的记载 《师嫠簋》记载:“在昔先王小学,女敏可事,既命女 乃祖考 小辅”。 这段话是周王对嫠讲的,说他过去在先王所办的小学读书时,聪明能干,命他做少辅。

11 青铜铭文上关于大学的记载 《麦尊》中说周王在镐京,“才辟雍,王乘于舟……王射大鸿”。意思说,周王在辟雍,坐在船上,射大雁。
《静簋》中说,“六月初吉,王才藁京。丁卯,王命静司射学宫,小子众服众小臣 仆学射”。周宣王名静,这段铭文记载了周宣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在丁卯这一天,周王命他在学宫率领其他小臣,侍众学习射箭的事。

12 2、教育内容--“六艺”〔P22-25〕 (1)“书”和“数”:书是指识字、写字,数是指计算 。
(2)“射”和“御”:是指射箭和驾驭战车的技能。 (3)“礼”和“乐”:礼是指礼仪,包括各种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这些礼仪在进行时,都常有音乐伴奏,还要唱歌,跳舞,这就是“乐”。

13 “射”和“御”

14 3、六艺教育的特点〔P25〕 (1)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2)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3)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 (4)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15 四、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学在官府”
1、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政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2、客观原因:〔P17-18〕 (1)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2)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3)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Download ppt "第一章 学校的产生与西周的教育 一、学校的产生 二、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 三、西周的学校 四、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