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任秀芹
3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
点击高考 2、高考明确规定只考主观题,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情境性材料,培养阅读、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1、由于本专题是新课程增加内容,以往高考中几乎没有涉及,所以学习时务必高度重视。 2、高考明确规定只考主观题,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情境性材料,培养阅读、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5
这是一个华丽的、生机丛起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在此期间,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 这是一个华丽的、生机丛起的时代
6
“鲜卑”作为一个部落集团的名称,约始见于东汉。鲜卑一名,有学者认为鲜卑即“犀毗”,亦称“师比“,指胡人的带钩而言。 “鲜卑”意为瑞祥或神,合之为瑞兽或神兽。
7
最新考古已证实,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内的石刻祝文刻写的是鲜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证明该地区是拓跋部的发源地。
8
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陶 俑令我们想起北魏骑兵纵横 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场景。 “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 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 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 “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 “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坚定不移进行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呢?
9
根据课本引言回答: 1.该图反映北魏政治生活的哪一特点? A.军事征伐 2.它创造怎样的辉煌?又面临什么严峻的问题? B.娱乐休闲 C.社会风俗 统一黄河流域;各种制度有许多不完善和欠缺之处。
10
(一)知识梳理 ----合作从沟通交流开始
11
一、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P32) 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 随着胡人入驻中原,民族融合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山西大同) ,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 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 随着胡人入驻中原,民族融合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12
宗主督护制 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强为宗主来管理当地事务,可以继承和内部转让,权力很大。产生两大矛盾,即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矛盾)和农民与地主的矛盾(阶级矛盾) 北魏政权 北魏的行政体制 宗主 农民
13
混乱的赋税制度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将税送到不同地区。可是实际在征税时,并不按这个九品征收。一方面,这是由于世家大族已经隐瞒了大量的田地和人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富莫辨的情况,另一方面,也由于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地主所交纳的不多,而广大劳动人民却负担沉重。
14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
15
2、北魏统一后面临复杂的社会矛盾 ⑴北魏政权制度建设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①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②赋税制度混乱,导致农民负担沉重。 ⑵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⑶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16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极力推动 ⑴冯太后(公元 441 - 490 年) ⑵孝文帝 (467-499)聪慧早熟
姓冯名有,汉族人,是北燕 君主冯弘的第二子冯朗 之女,北魏文成帝之后。她在文成帝死后的献文帝(466-471)和孝文帝(471-499)时期两朝亲政,推动了汉化改革,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 ⑵孝文帝 (467-499)聪慧早熟
17
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18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与强大(由游牧到定居农耕;建立政权定都平城) 2、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439年) 3、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 4、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族歧视政策;宗主督护制) 6、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
19
二、改革的内容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一)前期 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0
1、均田制 1)主观目的: 2)前提: 3)内容: 4)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 的徭役和兵役。 3)内容: 4)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5)影响: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1
2、设立三长制: 1)目的: A、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内容:
邻长——里长——党长 3)职能: 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22
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化 4)影响: 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②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农民 宗主 北魏政府 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北魏政府 州郡 4)影响: 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②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23
3、整顿吏治 1)原因: 2)内容: 3)影响: 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俸禄制、任期考核制 3)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24
颁行俸禄制度不一定就能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配合,使制度、执行与监督三者相互结合才可能有效地防止官吏的贪污受贿。
北魏贵族墓志
25
特点:孝文帝主持 ,实行汉制、移风易俗等汉化政策。
(二)中后期 特点:孝文帝主持 ,实行汉制、移风易俗等汉化政策。
26
③军事上强敌柔然时常骚扰对北魏构成威胁。 ④地理上地处偏僻,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 原因: 平城的劣势:
1、迁都洛阳 ①政治上平城故地保守势力 强大 ②经济上气候恶劣经济比较落后 ③军事上强敌柔然时常骚扰对北魏构成威胁。 ④地理上地处偏僻,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 原因: 平城的劣势: ①地处农业发达的中原地区, 交通便利。 ②曾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 ③南迁既可摆脱都城沦陷的尴尬,还可以为实现 南北统一愿望提供可能。 洛阳的优势: 影响: 1、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2、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促进了胡汉民族融合, 使中华文明等到进一步发展
27
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全方位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28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主要措施?分别有哪些主要作用?
①推行均田令。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进,它缓和社会矛盾,便于赋税和徭役的执行 ②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健全了县以下的地方行政组织,使国家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③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禁止官吏贪赃枉法。结果使吏治有所好转。
29
④迁都洛阳。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中原的控制。
⑤实行汉制与移民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30
三、改革的影响 1、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汉化(封建化)改革。 (1)原因
①改革适应了中原文明的需要,有利于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恢复和发展。 ②均田制给农民以土地,租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 ③三长制限制了贵族对农民的剥削,
31
(2)表现 ⑴农业生产发展 ⑵手工业日益活跃 ⑶商业日趋活跃 6世纪初年,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还要多出一倍。
丝织业发展显著;北方出现青瓷 ⑶商业日趋活跃 重新铸造铜钱,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 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出土拜占庭金币、波斯银币)
32
三、改革的影响 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⑴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⑵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33
(二)合作与探究 ------成功之路就在脚下
34
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改革有那些有利条件?
1、必然性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②政治上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③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④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北魏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总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问题,改革迫在眉睫。
35
2、有利条件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②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③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④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36
(三)当堂达标 ------提高从这开始
37
一、有人认为:“北魏建国后,部落解体进入奴隶社会。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奴隶制度使中国北部的经济生活倒退二千年。”你同意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不同意。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②拓拔珪、拓拔焘等的汉化改革,开启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38
③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采纳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等,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孝文帝改革使北魏适应了黄河流域的封建生产方式。
④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人民生活大大丰富,人民生活大大加强,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39
二、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1、原因: 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内容全面, 措施得力. ②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③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④冯太后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0
③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
认识: ①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②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③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 ④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41
三、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比较:
1.背景: 商〞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 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孝〞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 2.内容: 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3.实质: 商〞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 孝〞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
42
本课小结: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背景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措施
1、前期: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 2、后期:迁都、典章制度、生活方式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