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 一、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主要特征: ①界线:明确的、模糊的 ②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③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

4 我国主要的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5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6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7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8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9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大兴安岭

10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太行山脉。

11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

12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横断山脉

13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

14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15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秦岭

16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

17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大巴山脉

18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古长城

19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淮河

20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21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2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3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24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25 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6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27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8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29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30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31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32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33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长城

34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横断山脉

35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36  7.自然地区界线

37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8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 油菜

39 2.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1月-8摄氏度等温线

40 一年两熟到两年三熟 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 棉花 花生 一年一熟 春小麦 大豆 玉米

41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42 一年三熟 水稻 热带作物

43 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4

45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46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47 10.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48 1.秦岭一淮河一线:

49 气候:①大致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
⑥≥10℃积温4500℃等值线经过地方 地形:①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的分界线 ②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50 河流:①河流有无结冰期、流量大小、水位高低的分界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土壤:棕壤与黄棕壤的分界线 植被及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对应自然带的界线
农业:①农业水田与旱地 ②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 ③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51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52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图12 

53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7分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 大陆性强。   

54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 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 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 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 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55 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10分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 科技的进步; 地域广,运距长; 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

56 (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 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 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 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 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57 (4)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本区域时,发现该区域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10分)
某校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思路:                                                                    信息材料:该区域景观及气候资料图.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8分)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0分) (4)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本区域时,发现该区域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10分)

58 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红壤土。(4点即可)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0分) (1)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 亚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 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红壤土。(4点即可)   

59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8分)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8分)  (2)优势:水热条件充足,复种指数高,农耕历史悠久。  不足:人均耕地少,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4分)  

60 以淡水鱼为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业。(3点即可)
(3)为充分发挥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产 品的附加值。该区域应发展的工业有哪些?(8分)  (3)以水稻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工业; 以木材为原料,发展造纸工业; 以水果为原料,发展水果罐头加工业; 以淡水鱼为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业。(3点即可)

61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小水电、沼气、薪炭林等)。(3点即可)
(4)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本区域时,发现该区域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10分)  (4)水土流失(3分)   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护林植树,维护农业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开发优势农业资源;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小水电、沼气、薪炭林等)。(3点即可)

62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表3为乙地区气候资料图,
完成下列要求。 年降水量 (mm) 415.5 降水 季节 分配 (%) 12.0 69.6 16.6 1.8 蒸发量 408.2

63 简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0分) 甲地与乙地纬度仅相差2度,但气温差异却很大,试分析甲地冬季气温低的原因。(8分) 简要说明图示地区东部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10分) 指出乙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8分 ⑴以山地平原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多中小河流;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黑土(黑钙土、沼泽土)(10分) ⑵甲(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温度低。(8分) 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地处平原,地形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国家政策支持(商品粮基地建设)。(自然条件任答三条,社会经济条件任答两条)(10分) ⑷热量不足 多旱涝 冻害 土壤盐碱化(多沼泽地) (8分)

64 例: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影响图中甲地气温偏低的主要因素是(2分) A.河流 B.植被 C.地形 D.太阳辐射 ( ) ⑵简述乙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⑶描述图中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0分) 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说明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潜力及农业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8分) ⑸简述该区域发展小水电建设的有利条件及环境意义。(8分) ⑴C(2分) ⑵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8分) ⑶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常绿阔叶林;以红壤为主。(10分) ⑷可以发展林业、种植业、海水养殖;(4分)坡地开垦的时候要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止水土流失,海水养殖应注意防止对海水的污染。(4分) ⑸这里河流短急,水量大,水能蕴藏丰富,适合建设小水电;(4分)小水电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减少农村因伐柴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烧柴而导致的大气污染。(4分)

65 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07山东卷)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6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6分)
图14 图12 图13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6分)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6分) (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10分)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3分)

67 【解析】根据气候直方图,能判断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雨季长;河流水量丰沛,汛期也比较长。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从地形图分析,这里处在低山、丘陵地区,南部有平原、湖泊。河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从土地利用类型图来看,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甚至有岩石裸露,河流应该有较大的含沙量。 【答案】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解析】对于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是考虑水能、航运、旅游等方面,根据各支流在等高线图上的表现,进行分析判断。 B支流流经山区,有较大的落差,上游有瀑布;同时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集水盆地。既有开发水能的优势,又有发展旅游的条件。C支流流经平原,水流平稳,且联系了众多居民点,可以发展航运。  【答案】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解析】从左右两图的对比看,开垦陡坡比较严重,湖泊面积缩小,湖滨地带成为农田,是围湖造田造成的。 毁林开荒、开垦陡坡,既直接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湖泊泥沙淤积;湖泊淤积、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加剧洪涝灾害。 【答案】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有所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解析】建水库除了考虑河流的流量及其变化外,还应考虑地形条件、含沙量、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等,并能对当地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了解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68 2、区域的空间结构 (1)含义: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主要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地形、气候、水文、生物、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社会经济活动:产业结构、GDP与人均GDP状况 人口状况:数量、文化水平、年龄结构、就业结构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的数量和等级 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交通状况、地理位置 (3)区域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面状 城市和工业:点状 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结合的社会综合体

69 3、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传统农业区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人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70 60、产业结构状态及变化描述 状态 产业结构呈现***格局, 以第*产业为主,其次是第*产业,第*产业最小,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或相对落后。 变化 产业结构由***格局变化为***格局; 第一产业的变化(如不断下降等); 第二产业的变化(如相对稳定、波动下降、总体上升等); 第三产业的变化(如波动上升、不断上升等) 注意:看图数据的如何变化采用如何准确描述

71 工业结构= 部门工业结构+轻重工业结构

72 重工业=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包括钢铁工业、冶金工业、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建筑材料等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的基础工业
轻工业=指以提供生活消费品为主的工业, 如:食品、纺织、皮革、造纸、日用化工、 文教艺术体育用品工业等。

73 二、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 经济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比重 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平衡(低水平)—不平衡(形成增长点)—平衡(高水平) 一般采用产业结构判断区域发展阶段 特征描述模板 (1)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 (2)产业结构(工业结构) (3)城市化水平 (4)交通 (5)对外开放程度 (6)发展状态

74 3、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低水平均衡) 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传统农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大) 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城市化水平和交通: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中城市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75 (2)工业化阶段(不均衡增长) 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劳动力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 城市化水平和交通: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交通建设加快发展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贸易增加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76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趋向高水平均衡)
经济快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相当大的比重 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城市化水平和交通: 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城乡差异缩小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77 36.(26分)图8表示某组团城市空间布局与地形,图9为该市1980-2007年产业结
构变化,表1是该市1980~2007年入均GDP增长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8分) (1)地形以平原(4分)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4分)。

78 36.(26分)图8表示某组团城市空间布局与地形,图9为该市1980-2007年产业结
构变化,表1是该市1980~2007年入均GDP增长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根据材料说出该地区的区域发展阶段及其区域发展特征。(6分) (2)工业化阶段(3分)。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3分)。

79 36.(26分)图8表示某组团城市空间布局与地形,图9为该市1980-2007年产业结
构变化,表1是该市1980~2007年入均GDP增长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D地许多农民通过征她变成了市民,住上了楼房,但有些人仍 喜欢养鸡、种菜,甚至在小区的草坪上种植蔬菜。你认为解决这 些问题的方法有哪些?(6分) (3)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文化习惯(3分); 加强社区文化教育(3分)。

80 (4)产业转移(3分);发展产业结构(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3分)。
36.(26分)图8表示某组团城市空间布局与地形,图9为该市 年产业结 构变化,表1是该市1980~2007年入均GDP增长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4)该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现已出现“民工荒”等问题。 你认为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路在哪里?(6分) (4)产业转移(3分);发展产业结构(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3分)。


Download ppt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