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5年考试说明的三个特征: 独立“知识积累” 深化阅读评价 回归“语言运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5年考试说明的三个特征: 独立“知识积累” 深化阅读评价 回归“语言运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5年考试说明的三个特征: 独立“知识积累” 深化阅读评价 回归“语言运用”

2 1.文本类型与文本形式 ●类型:文学类文本与非文学类文本 ●形式:连续的、非连续的、混合的和多重的

3 2.文本类型与评价内容 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其阅读方式以及具体的阅读方法,具有本质的差异。 实用文章阅读 → 得其意可以忘其言 【内容】 文学作品阅读 → 品其言才能会其意 【语言、内容、形象、情感、艺术形式等】

4 16.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作简要评述。(3分 )
样卷《比邻若天涯》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地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 ②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14.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 “常见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3分) 15.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4分) 16.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作简要评述。(3分 )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5 信息读取筛选能力 信息比对辨析能力 信息整合推断能力

6 样卷《江声浩荡》 6.文章围绕“我”和“江声浩荡”写了多件事情,请填充下面空格,以有序、完整地呈现文章脉络。(每空限四字)(2分)【内容】
①书店遇书 ② ▲ ③母子同哭 ④ ▲ 7.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分) (1)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句子反复写“流到”,有什么表达效果?) 【语言形式】 (2)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撕破喉咙喊”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语言、情感】 8.第⑩段写家庭境况,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写作方法】 9.作者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阅读全文后,请探究其中的原因。(6分) 【主题】

7 2015年样卷 6.文章围绕“我”和“江声浩荡”写了多件事情,请填充下面空格,以有序、完整地呈现文章脉络。(每空限四字)(2分)【获取信息】
①书店遇书 ② ▲ ③母子同哭 ④ ▲ 7.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分) (1)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句子反复写“流到”,有什么表达效果?) 【评价语言形式】 (2)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撕破喉咙喊”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直接推论】 8.第⑩段写家庭境况,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评价篇章内容】 9.作者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阅读全文后,请探究其中的原因。(6分) 【整合与解释】

8 2014杭州卷《故乡红叶》 9.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 一、二两段中要写“香 山红叶”?(3分)(评价篇章内容) 10. 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4分)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获取与推论) 11.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 用。(4分)(整合与解释、评价篇章结构) 12.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 析。(5分)(整合与解释)

9 8.这篇文章选入《2013中国散文年选》时被收录在“自然与人生”板块中。请结合全文,完成下表 【获取信息】 【内容】

10 9.下列三个句子写的都是不同的树在阳光风雨中的姿态,请选择其中一句加以赏析。(4分) 【评价语言形式】
①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 ②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 ③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 我选第 ▲ 句。赏析: ▲ 10.文章最后说“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你认为这棵树是不是“假树”,为什么?(4分) )【评价篇章内容】 【直接推论】 答: ▲ 11.文中的“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无用而自由”到“有用却禁锢”,你认为这中间的奋斗有价值吗?请阐述你的观点。(5分)【整合与解释】

11 2014年与2015年考试说明比较 文学类文本阅读: ⑵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⑶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 ⑵品味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⑶对文章中的重要语句作出解释和分析。

12 二、深化阅读评价 3.理解过程与评价比例 PIRLS阅读能力的篇章与阅读理解过程矩阵 阅读理解过程 语言及文学 (文学性)
找寻并运用数据(资讯性) 第一层:寻找明确数据 20% 第二层:直接推论 30% 第三层:整合并解释篇章 第四层:评价篇章内容与 语言形式 50%

13 二、深化阅读评价 4.分层评分与思维过程 评分方式的变革: →采点评分:关注结果 →分层评分:关注过程

14 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采点评分】 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 评分答案: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动物们自由快乐的生活,(1分)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和生机,(1分),体现了作者对老村和老屋的喜爱和怀念之情。(1分)

15 问题:为什么称“魔法妈妈” ? 《魔法妈妈》主要内容:
一个小男孩西恩要养一只小狗作为宠物,爸爸不允许,妈妈很为难。有一天,妈妈拿了一个土豆给小男孩,让他不管去哪儿都把它带在身边;到第三天的时候,给它拴上一根绳子,然后拉着它去花园玩儿,妈妈会施魔法将他变成小狗。爸爸看到小男孩这样,以为他想要小狗想疯了,就赶快给他买了一只小狗。结果每个人都很高兴,小男孩得到了小狗,爸爸以为挽救了小男孩。 问题:为什么称“魔法妈妈” ?

16 阅读领域中不同认知水平的样例和能力特征 SOLO层次 典型回答 能力特征 前结构P 单点结构U 多点结构M 关联结构R
西恩妈妈真的会施魔法;妈妈有魔法,真的变土豆为小狗;妈妈很厉害;妈妈骗了西恩和爸爸 对“魔法”的理解不准确 单点结构U 妈妈其实根本不会施魔法,她只是和爸爸开了一个玩笑,就使土豆变成小狗了。 对魔法本身判断准确,但只关注故事表面情节,未把握比喻性理解。 多点结构M 妈妈巧妙地实现了儿子的心愿又没有让丈夫生气,就像传说中会魔法的精灵。 准确理解魔法的比喻意义 关联结构R 妈妈是一位会巧妙化解矛盾的聪明母亲,“魔法妈妈”是一种幽默风趣的比喻。 对魔法妈妈有深度理解,并且对故事的语言风格有整体把握,从而能迁移到其它语境中

17 评分细则具有可操作性 层级给分与采点给分,各有自己优长,前者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后者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不可偏废。

18 例5 绍兴卷的第10题的评分细则 是假树。略。 不是假树。 第一层级:因为文章第⑩小节说“它真的是一棵树”。(1分)——着眼于树本身 第二层级:因为这棵树内心还是渴望着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2分)——着眼于“树心” 第三层级:因为虽然这棵树在风雨到来之时,它不可能像其他树那样呼应,但它的心依然渴望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它失去了自然的土壤,却依然保留着树追求自由,渴望阳光的天性。(3分)——着眼于“天性未泯” 第四层级:因为虽然这棵树在风雨到来之时,它不可能像其他树那样呼应,但它的心依然渴望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它失去了自然的土壤,却依然保留着树追求自由,渴望阳光的天性。因而这是一棵真的树,是一棵活得很艰难,很顽强、很无奈的树。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这棵树的悲剧性。(4分)——着眼于“树的悲剧性抗争” (评分细则:共4分。开放题。回答“是”或“不是”均可。但回答“是”最高不得超过3分。此题给分要体现层级。)

19 主动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拓展对作品的认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4条: 主动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拓展对作品的认识。 2014年成都卷文学阅读:《〈草木的理想国〉自序》 11.借助花木来表达情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请以所学过的有关花木的诗文为例,谈谈对本文最后一段中“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这种美的教育”这一观点的认识。 2014年湖南湘潭卷文学阅读:《病人》 26.还记得《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唯一敢说真话的孩子吗?还记得《我的叔叔于勒》中那个敢于表露亲情的孩子吗?如果这篇小说的结尾也有一个孩子出现,你会怎样设计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吗?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在上文的结尾之后再续写一段文字。

20 2015年考试说明的三个特征: 独立“知识积累” 深化阅读评价 回归“语言运用”

21 一、独立“知识积累” 1.加强传统经典积累 ●在教材篇目之外,新增100首(篇) ●要求基于理解的背诵默写

22 一、独立“知识积累” 1.加强传统经典积累 优秀的古诗文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就能够将我国文化中的传统精华予以传承,将传统精神予以发扬。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对诗文的朗读、背诵、默写,是对精粹语言的“整块记忆”,是“扇面式记忆”,不像记忆单个生字那样是“单砖式记忆”。这番积累之功,其功效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精神的传承;古诗文精粹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文字也是一种锤炼,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更具有“台阶式”的作用。

23 一、独立“知识积累” 1.加强传统经典积累 ●一套好的语文试题,必须对古诗文默写给予足够的重视,设置较高的分值。
●凡是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好卷,无不在此下足工夫,给足分值。如上海卷、山西卷15分,厦门卷13分,福州卷12分,南京卷、温州卷10分。 ●在这个题目上分值设置偏低、命题思想落后的省市试题,其他题目也常常面目呆板甚至可憎。如北京卷……

24 1.短歌行(对酒当歌) 曹操 2.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 王籍 3.辛夷坞(木末芙蓉花) 王维 4.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杜甫 5.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白居易 6.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 罗隐 7.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8.生查子 元夕(去年元夜时) 欧阳修 9.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10.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版式内容以QQ群上资料为准

25 ⑴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⑵无限山河泪, ▲ 。(夏完淳《别云间》) ⑶ ▲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⑷子曰:“知者乐水, ▲ 。”(《论语·雍也》) ⑸子曰:“ ▲ ,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⑹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在夕阳将落时仍不见归人而怅然若失的句子是“ ▲ , ▲ ”。 ⑺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所交往之人博学高雅的句子是“ ▲ , ▲ ”。 ⑻温籍作家林斤澜一生坎坷,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厚的作品。现在,他虽已离世,但“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的设立,仍给后人以文学精神的激励和滋养,这正如清代诗人龚自珍所说“ ▲ , ▲ ”。

26 一、独立“知识积累” 1.加强传统文化积累 2.提升名著阅读质与量 ●在课程标准之外,新增25本备选
●来自研究机构历时三年完成的“中国中学生基 础阅读书目”,初中必读30本,选读70本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7 1.《俗世奇人》(冯骥才) 2.《目送》(龙应台) 3.《城南旧事》(林海音)

28 【样卷】 名著阅读。(6分) ⑴下列文学作品中的孩子,哪一位最有可能去帮扶摔倒的老人?请依据人物性格和相应内容作出分析。 A.《草房子》中的桑桑 B.《童年》中的萨沙 C.《城南旧事》中的英子 ⑵标题,是名著之眼。在读书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有些名著曾有过不同标题,并展开了讨论。请你选择以下话题中的一个,发表意见。 甲:《骆驼祥子》介绍到国外时,有人曾用“拉车夫”作为书名,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 乙:《名人传》翻译到我国时,又名“巨人传”,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 我选 ▲ 话题。 ▲

29 对名著阅读、文学常识的考查,要突破静态辨识的选择题模式,要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浙江嘉兴卷在这方面做得较好,要求学生阅读名著片段,完成“阅读积累卡”。阅读积累卡包括三个要素:书名、人物、相关事件。这样的测试题,就将名著阅读、文学常识的考查与做“阅读积累卡”的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对文学常识的掌握,也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0 一、独立“知识积累” 1.加强传统文化积累 2.提升名著阅读质与量 3.明确知识积累的范围 ●确定《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
●确定《初中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突出重点;减轻负担;可适当增减

31 三、回归“语言运用” 写作 表达 语言运用

32 三、回归“语言运用” 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
素养立意是比知识立意、能力立意更高一层的命题立意。语文归根结底是一种素养。语文素养是指“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所需要所积淀的素养。简单的说,语文素养就是一个人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素养。概括而言,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的七个方面: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生活体验、文化教养、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素养立意”,超越知识立意的“可信”、能力立意的“可用”,突出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呈现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特征。

33 三、回归“语言运用” 1.体现真实性考察 ●基于能力点的语言综合运用的真实性考查
字音、字形、词义、语病、连贯、得体等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具有奠基性的重要内容;对这些内容的考查,也是中考语文命题绕不过、也不应该绕过。

34 三、回归“语言运用” 1.体现真实性考察 ●基于能力点的语言综合运用的真实性考查 ●在真实写作中考查语用,力避大题量机械训练
●根据不同目的和对象,选择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

35 三、回归“语言运用” 2.区分任务型和个性化 ●任务型:在生活情境中为完成某事项,而用语言 文字与对方交流。一般只需简短的应用性语段。
●个性化:表达真情实感,特别是自己对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感受、体验、思考。相当于原写作。

36 A.图书馆义工 B.义卖助贫 C.环保小卫士 D.社区服务
【2014温州题: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根据要求,填写表格。 暑假在即,为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以“历练·感悟·超越”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申报其中一项,并填写申报理由。 要求:①用语规范、得体;②150字左右;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014年××中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申报表 申 报 人 基本情况 姓名 ××× 性别 × 班级 ×年级×班 申报类别 (限报一项) A.图书馆义工 B.义卖助贫 C.环保小卫士 D.社区服务 申报理由 (从实践目的、自身条件等方面说明) ▲ 。

37 某区考试题 21.年度汉字评选,是使用汉字地区的一项评选活动。各地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选定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因借汉字的言简意赅,年度汉字具备相当的概括性和高度“浓缩性”。如果从下面几个字中选择一个作为你心目中的“2013年中国年度汉字”,你会选择哪一个?请具体阐述理由,不少于100字。(10分) 备选汉字:梦 霾 争 俭

38 真实化写作 美国高速公路拐弯处,一块空白招牌,让学生设计:你想写点什么?为什么?
假如天安门最大的电子广告牌,给你三分钟放一段视频介绍杭外,你会放什么?给你半分钟放三幅字幕介绍杭外,你会放什么?把你的策划写出来。

39 在特定类型中的表达方式 描写: 科学的描写: 假如有一天你的父亲失踪了,在无法提供照片的情况下,请你向警方描述你父亲的外形。
文学的描写:父亲对你意味着什么?熟悉的陌生人?老家伙?知己?对手?偶像?其他?围绕你的评价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40 三、写作 1.体验性 部分市卷作文题关照学生的心灵,唤醒他们的童年与青春记忆;而抒写记忆的过程,就是再次体验成长的过程。

41 三、写作 例15 宁波卷的第23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例15 宁波卷的第23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42 三、写作 2.思辨性 部分试卷的作文题富有一定的思辨性。具体来说,作文题把相互矛盾的因素或明或暗地提供给考生,促使其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

43 三、写作 例16 嘉兴、舟山卷的第22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例16 嘉兴、舟山卷的第22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4 三、写作 3.开放性 命题的开放性,往往由题目与引语共同构成。不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还要具有层次性,在写作上给不同思维层次、不同情感类型的学生以启发,引发他们思考与体验。

45 三、写作 例17 温州卷的第19题: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例17 温州卷的第19题: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海之于高山,是另一个地方;乡村之于城市,是另一个地方;社区之于校园,是另一个地方…… 远方对于眼前,未来对于当下,书中世界对于现实生活……也都是另一个地方。 凝视自己的生活,遥望另一个地方,我们思潮涌动,我们好奇神往…… 那么—— 走,到另一个地方去。这是生活的变奏,是内心的召唤,是精神的指引。 请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46 洋葱、萝卜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
例22 阅读材料,根据提示,完成作文。(七年级作文) 洋葱、萝卜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 它们以为那只是空想。 南瓜默默不说话,它只是继续成长。 ——选自 于尔克·舒比格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提示一】以下问题,或许能帮你更好地思考: (1)“洋葱、萝卜和番茄”为什么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以为那只是空想?是为了讽刺那些孤陋寡闻、庸俗功利又自以为是的人吗? (2)面对旁人的不解,“南瓜”为什么不说话,只是默默地继续成长?故事是为赞美那个可爱的“默默成长”的南瓜吗? (3)这个故事是否能引发我们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哲思?

47 【提示二】以下建议,或许能帮你做出更好地选择:
(1)你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扩写这个故事; (2)你可以从这个故事引出你想要说的任何话题,发表议论; (3)你觉得你的身边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你可以加以叙述; (4)你想把这个故事送给谁?你可以给他(她)写一封信。 【提示三】以下题目,仅供你参考:《一个默默的南瓜》、 《从一个南瓜说起》、 《默默》、《做一个最好的你》、 《给 的一封信》 【提示四】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不能有意透露个人信息而影响评分。

48 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才能结束战争
中、美小学生作文题目—— 中国:我长大了 一件小事 一次难忘的竞赛 我的好阿姨 家庭生活拾趣 奇怪的朋友 我的小花猫 买礼物 ——我是个用眼睛看世界的孩子 美国: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我怎么看人类文化 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 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才能结束战争 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我是个用心思考世界的公民


Download ppt "2015年考试说明的三个特征: 独立“知识积累” 深化阅读评价 回归“语言运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