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绦虫 1、虫体背腹扁平,带状,分节。 2、雌雄同体(每节均具有♀、♂生殖 器官) 3、缺乏体腔与消化道。
4、虫体前端有附着器官(吸盘、吸槽)。
2
一、猪带绦虫 成虫 人 小肠 猪带绦虫病 (多与吃猪肉有关) 幼虫 人 组织内 猪囊虫病 (囊尾蚴) 猪 “米猪肉,豆猪肉”
3
形 态 1、成虫:带状,乳白色,扁平,2-4m长,700-1000个节片组成。 颈节:纤细。 幼节:宽大于长。
形 态 1、成虫:带状,乳白色,扁平,2-4m长, 个节片组成。 头节:圆形,直径约1mm,有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排列2圈,有四个吸盘,等距离排列,呈杯状。 颈节:纤细。 幼节:宽大于长。 成节:近方形,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睾丸呈滤泡状, 个,卵巢分3叶。 孕节:子宫分枝7-13支。
4
猪带绦虫成虫
10
猪带绦虫头节
11
猪带绦虫孕节
12
2.虫卵:中等偏小的虫卵,直径31~43μm,圆形或类圆形,棕黄色,卵壳薄极易脱落,外层是具有放射状条纹的胚膜,内含一六钩虫蚴。
13
猪囊尾蚴
14
猪囊尾蚴寄生标本
15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人为最主要的终宿主,人也可为中间宿主,囊尾蚴即可寄生于猪,也可寄生人体。
16
生活史
17
1、猪体内发育(中间宿主) 人粪 猪吞食 十二指肠 孕节(或虫卵) 孵出六钩蚴 钻入血管 血循环 各种组织
人粪 猪吞食 十二指肠 孕节(或虫卵) 孵出六钩蚴 钻入血管 血循环 各种组织 囊尾蚴(肌肉、皮下、眼、脑) 此过程需60-70天,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称“米猪肉”
18
2、人体内发育 ①人作为终宿主 人吞食 囊尾蚴 小肠伸出头节 发育为成虫 ( 2-3个月) 成虫寄生于人,引起猪带绦虫 病(食囊虫肉而导致)
19
②人作为中间宿主(与在猪体内发育相似) 人吞食虫卵 在十二指肠孵出六钩蚴 钻入血管 血循环 在组织内 发育成 囊尾蚴(肌肉、皮下、眼、脑)
人吞食虫卵 在十二指肠孵出六钩蚴 钻入血管 血循环 在组织内 发育成 囊尾蚴(肌肉、皮下、眼、脑) 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引起囊虫病(食虫卵而引发)全身各组织器官都可累及。
20
人感染囊虫病方式有三种: 异体感染:食入外界的虫卵,如生食菜类, 食物,饮水等,感染虫数一般 不可能很多。
异体感染:食入外界的虫卵,如生食菜类, 食物,饮水等,感染虫数一般 不可能很多。 自体外感染:肛-手-口感染途径,患者个人卫 生不良,自身小肠内有成虫寄生。 自体内感染: 小肠中孕节随肠逆蠕动进入胃,经胃液化释放大量虫卵(最多可达4万个),虫卵进入十二指肠孵出六钩蚴钻入血管达全身组织,此 型为最严重的感染类型。
21
生活史几个特点: 1、成虫寿命25年,囊虫3-5年,人为最主 要终宿主,一般只有一条,特殊也可 有几条。
2、人吃虫卵患囊虫病,人吃“米猪肉”患 绦虫病。 3、囊虫病感染方式有3种。
22
致病 1、成虫致病:猪带绦虫病,一般消化道症状和轻度中毒症状。
2、囊尾蚴:猪囊尾蚴病,是猪带绦虫致病的严重时期,其危害可表现为压迫周围组织,刺激邻近组织产生炎症。
23
囊虫病临床类型: (1)皮下肌肉型:皮下结节以躯干较多,数目可多可少,常成批出现,游走,结节呈杏仁形,中 等硬度,无压痛,严重时可有乏力,肌痛。 (2)眼型:可寄生于眼球深部,玻璃体或视网膜内,可以出现视力障碍,失眠,甚至眼球萎缩,患者主诉眼前有黑影晃动感。 (3)脑型:可累及大脑皮层,灰质,或脑室内,此型为三者中 最严重类型,死亡率也高,临床脑囊虫病可四大类: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混和型,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可以为头痛,癫痫,抽搐,头晕,健忘, 偏瘫,失语,昏迷,视力下降等。
24
囊虫病患者
25
囊尾蚴寄生于眼部
26
囊尾蚴寄生于脑部
27
囊尾蚴寄生于心脏
28
诊 断 绦虫病诊断 囊虫病诊断 活检 影象学 检查 免疫学 检查 排节片史 粪检虫卵 或节片 试验性 驱虫
29
流 行 因 素 传染源:猪带绦虫病患者 猪放养 肉类管理不严 吃生或半生的猪肉(包子、馄饨未熟透, 涮、炒、烤猪肉等)
30
防 治 1)个人饮食卫生 2)杜绝销售“米猪肉” 3)猪圈养,不与人粪接触 4)治疗病人 驱成虫:槟榔、南瓜子
注意事项:(1)头节排出才为有效(2)虫体处理好,深埋 囊虫病治疗:首选药吡喹酮或丙硫咪唑,手术摘除,眼科取虫,脑囊虫病治疗比较困难,疗程长,副反应大,需住院治疗。
31
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
32
生活史
33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在形态,生活史,致病性等几个方面的比较。
34
牛带绦虫 猪带绦虫 1、体长 m m 2、节片数 ~2000个 个 3、头节 近方形,无顶突 圆球形,有顶突小 小钩仅有四个吸盘 钩有四个吸盘 4、成节 卵巢分两叶 卵巢分三叶睾丸 睾丸数目少 个 5、孕节 枝,整齐 枝,不整齐 6、囊尾蚴 头节无小钩 头节有小钩 7、感染期 牛囊尾蚴 虫卵,猪囊尾蚴 8、致病 牛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囊虫病 9、中间宿主 牛 猪、人 10、终宿主 唯一的人 唯一的人
35
牛 囊 尾 蚴
37
世界性分布,在多吃牛肉,尤其在有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牛肉习惯的地区或民族中可成为流行,而在一般的地区则仅为个别,偶然的感染,其临床危害较猪带绦虫小。因人对牛囊尾蚴有先天的免疫力,所以人不感染牛囊尾蚴,亦不患牛囊虫病。
39
微小膜壳绦虫
40
头 节
41
成 节 孕 节
42
2、虫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为48—60µm×36—48µm,卵壳很薄,其内具有较厚的胚膜,其两端隆起并各出4-8根丝状物,弯曲地延伸在卵壳和胚膜之间,胚膜内有一个六钩蚴。
44
二、生活史 两种情形 1、需要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 2、不需要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且可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
45
1、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过程: 中间宿主食入 孕节or虫卵————————胃腔内孵出 面粉甲虫、蚤类 六钩蚴 血腔内 终宿主食入
面粉甲虫、蚤类 六钩蚴 血腔内 终宿主食入 ————似囊尾蚴———————人或鼠小肠 发育为成虫
46
2、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过程: 经口 小肠内 4d 孕节或虫卵————孵出六钩蚴———— 似囊尾蚴 (粪) 钻入肠绒毛 2-3d 在肠内
孕节或虫卵————孵出六钩蚴———— 似囊尾蚴 (粪) 钻入肠绒毛 2-3d 在肠内 ———— 发育为成虫 孕节释出虫卵 回到肠腔 发育为成虫 似囊尾蚴 孵出六钩蚴 回到肠腔 钻入肠绒毛 在同一宿主肠道内完成整个生活史,亦称自体感染(auto-infection)。此种不断繁殖的方式,造成自体内重复感染
48
微小膜壳绦虫生活史
49
三、致病 致病作用主要是由于小钩和体表微毛对肠壁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使粘膜充血,形成小溃疡,甚至坏死。重度感染者可因虫体毒性分泌物所致明显的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有的还可有皮肤搔痒和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此外还可侵犯其他组织,造成异位寄生,有报告胸部肿块中检获成虫,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可产生一定保护性免疫,使宿主不易重复感染或感染减轻,但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宿主体内的虫体异常的大量增殖,出现超度感染。
50
四、实验诊断 粪检虫卵或孕节即可确诊,采用自然沉淀法或饱和盐水沉聚法,可提高检出率,异位寄生靠手术活检虫体鉴定。
51
五、流行与防治 ①该虫主要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 人均感染率为0.046%, 10岁以下儿童中感染率较高。 最严重者可同时感染37842条。
②该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口感染,即肛手口方式感染,偶可因误食中间宿主而感染。 ③鼠类作为保虫宿主,在传播上起一定作用。
52
防治: 1.治疗患者,以防传播和自身感染 驱虫可用吡喹酮,亦可用阿苯哒唑。 2.注意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以防虫卵污染,注意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积极消灭鼠类和中间宿主,
53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 由于成虫在肠内的机械性损伤和毒素作用,使肠粘膜出现溃疡、出血,甚至坏死。从而引起: 1.消化功能紊乱:
2.营养不良、贫血: 3.头痛、头晕、烦躁、失眠等: 4.荨麻疹、皮肤瘙痒: 四、诊断: 1.水洗沉淀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 五、流行: 短膜壳绦虫为世界性分布,以热带和温带地区较多。我国分布广泛,但感染率不高,儿童感染高于成人。
54
六、防治: 1.传染源:患者、鼠 2.传播途径: 粪便污染食物、水源及生食蔬菜、饮生水而感染,亦可因误食含有似囊尾蚴的昆虫而感染。
3.易感人群: 六、防治: 1.加强卫生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2.加强粪便管理: 防止粪便中虫卵污染食物和水源。 3.治疗患者: 同猪带绦虫。
55
[复习思考题] 1.短膜壳绦虫成虫和虫卵有哪些特征? 2.如何预防短膜壳绦虫的感染?
56
阔节裂头绦虫 (Diphyllobothrium latum )
57
一、形态 虫体较长大,可长达10m,最宽处20mm,具有3000~4000个节片。头节细小,呈匙形,其背、腹侧各有一吸槽,成节的宽度显著大于长度,子宫蟠曲呈玫瑰花状,开口于生殖腔之后 ,
61
2、虫卵:呈椭圆形,两端稍尖,大小为52-76µm×31-44µm,浅灰褐色,具卵盖,壳较薄,内含多个卵黄细胞和一个卵细胞。
3、裂头蚴:大小约30-360mm×0.7mm,呈带状,乳白色,前端稍大,头节与成虫者相似,体不分节,但具有横皱纹。活时伸宿能力很强,在组织中常蟠曲或收缩成团。
63
二、生活史 宿主类型 终宿主:猫、犬、虎、豹、狐 等食肉动物(人) 第I中间宿主:剑水蚤 第II中间宿主:蛙(人)
宿主类型 终宿主:猫、犬、虎、豹、狐 等食肉动物(人) 第I中间宿主:剑水蚤 第II中间宿主:蛙(人) 转续宿主:蛇类、鸟类和猪等 脊椎动物(人) 人可成为它的第II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终宿主。
64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小肠 粪排入水 卵(自子宫孔产出)——————孵出钩毛蚴 3-5w (近圆形) 第I中间宿主 第II中间宿主
————————原尾蚴———————裂头蚴 剑水蚤食入 (长椭圆形)蝌蚪吞食 3-11天 蝌蚪发育为蛙 转续宿主食入 ———————裂头蚴移行至肌肉间隙寄生——————— 裂头蚴移行于腹腔肌肉 终宿主食入 或皮下组织寄生 终宿主食入 裂头蚴在小肠内 约经3w发育为成虫
65
裂头蚴寄生于人体通常是以局部贴敷贴或生食含裂头蚴的蛙肉方式而感染。裂头蚴寿命较长,在人体可存活12年,最长达35年。
66
三、致病 成虫寄生人体很少见,即使寄生,其致病作用也不大,其多无症状或轻微的消化道症状。
裂头蚴在人体的致病力较大,其严重性与其寄生和移行的部位有关。根据国内临床资料分析,其寄生部位依次为眼、四肢、躯干、皮下、口腔、颌面部、生殖系统、脑、乳房、消化道和呼吸道。被寄生的部位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直径1-6cm,具囊腔、腔内蟠曲的裂头蚴可从1条至10余条不等。
67
患者表现有局部肿胀,游走性皮下包块,可有疼痛、奇痒症状,眼裂头蚴病多累及眼睑或眼球,出现眼睑红肿且有虫爬行感,严重时出现视力障碍。甚至失明。脑裂头蚴病酷似脑瘤,常出现阵发性头痛、癫痫、颅内高压症状,甚至瘫痪、死亡,此外裂头蚴入侵组织后可进行芽生增殖,导致增殖裂头蚴,引起广泛致病的病例报告,这可能是裂头蚴的变异或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68
四、实验诊断 粪检节片或虫卵可用以确诊曼氏迭宫绦虫病。 对裂头蚴则主要经手术取虫鉴定。 询问病史、综合CT及免疫学方法有助于诊断。
69
五、流行 1、分布:成虫寄生人体我国报道近20例,国外见日本、前苏联
裂头蚴病在东南亚各国及美洲、非洲、大洋洲及欧洲也有记录,我国已报告800多例,来自21个省区,其中以南方为多见,感染者年龄0-62岁,10-30岁感染率最高,男性>女性。
70
2、流行因素:本病流行主要与民间应用蛙肉贴敷或生食治疗疮疖疾病的习俗有关。
用生蛙肉贴敷伤口或脓肿,多见于眼、面颊和外阴等部位,导致裂头蚴经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 生食或半生食蛇、猪及其他动物肉的不良习惯,均可使人误食入裂头蚴。裂头蚴穿过肠壁,移行到人体各部位寄生。此外,饮用生水或游泳时也可饮入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使人获得感染。
71
六、防治 1、加强卫生宣教,“三不”原则 不用蛙肉贴敷治病 ,不生食蛙肉或其他肉类, 不饮生水
1、加强卫生宣教,“三不”原则 不用蛙肉贴敷治病 ,不生食蛙肉或其他肉类, 不饮生水 2、驱虫:成虫可用柃榔、南瓜子联合驱虫,或吡喹酮等。 3、裂头蚴病手术治疗或药物杀虫,增殖裂头蚴多用保守疗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