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Organization Behavior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Organization Behavior"—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Organization Behavior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在现代管理学中,组织行为学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课程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中,组织行为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的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 AOM)下设23个学科组,其中最重要的五个——企业政策与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与管理理论、国际企业管理等都与组织行为学密切相关。

2

3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技能—— 成功的管理者
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和决策角色 (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Henry Mintzberg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人际技能(Human Skills)、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 Robert Katz 技术技能 概念能力 人际关系技能 成功的管理者

4 不同层次所需的管理技能 诊 断 技 能

5 有效的、成功的管理活动 结论 分配在不同活动上的时间
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者对上述四类管理活动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事实上,他们所强调的恰恰相反。 结论 社会交往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的内部晋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Fred Luthans)

6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必要性 学习目的: 组织的广泛存在,作用越来越大 人际关系技能的重要性 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未来的组织更复杂
帮助将来可能从事管理工作或管理研究的同学们,开发我们自身的人际关系技能。(Stephen P. Robbins)

7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个体 群体 组织 6.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7.组织文化、行为、动力 8. 行为有效性
1.个体心理与行为(价值观、知觉、态度、满意度) 2.激励理论与应用 3.群体心理与行为 4.团队建设与管理 5.沟通、领导、冲突管理、群体间行为等

8 参考书籍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张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第七版)》,斯蒂芬 P. 罗宾斯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杨忠、曹洲涛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其他组织行为学教程

9 第一章 导 论 组织与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0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行为 什么是组织? 组织的涵义、组织与环境、组织的演变 什么是组织行为? 个体、群体(团队)和群体

11 组织的概念 概念分析: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组织通过专业的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使命,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相加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张 德 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进行协作活动,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Robbins 组织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殊目的而展开合作活动的,由两个或更多的人员所构成的一个系统。 Joseph E.Champoux 在我国古代,组织的愿意是将丝、麻织成布帛,也就是组合、编织的意思。但是从管理学角度看,组织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概念分析: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组织通过专业的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12 案例1 拿破仑描写过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当时无疑地最善于单个格斗但没有纪律的骑兵--马木留克兵之间的战斗,他写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个马木留克兵。 因此,法军形成形成单个士兵所无法比拟的整体力量优势。 德国足球队,战术素养高,组织纪律性好,即使在技术水平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也能赢球; 从组织角度看,马木留克兵虽然骑术精良,单兵作战能力较强,但却纪律涣散,团队的战斗力非常有限;而法国兵虽然骑术一般,但在拿破仑的严格训练下,纪律严明,团队战斗力非常强.

13 组织的概念 条件: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组织通过专业的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使命,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相加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张 德 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进行协作活动,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Robbins 组织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殊目的而展开合作活动的,由两个或更多的人员所构成的一个系统。 Joseph E.Champoux 在我国古代,组织的愿意是将丝、麻织成布帛,也就是组合、编织的意思。但是从管理学角度看,组织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从上述概念上看,组织存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条件: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组织通过专业的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14 组织与环境 组织环境:组织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特定的客观物质基 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 响作用的外部事物与现象等要素。
人、财、物 地理、气候 技术、市场 组织环境 组织 文化、法律、政策

15 组织的演变 资源有限性 与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要求 同类组织之间竞争 专业化与分工带来的技术进步
Porter 美国大选,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竞争。 因此,在组织演变的不同阶段,组织的人员结构、规模和结构不同,和环境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16 组织与管理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成员个体差异,组织成员之间协调是组织存在并正常运行的前提 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确保作业活动的有效进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管理的效果要通过组织效率、效能来衡量 组织生产效率、投入-产出比 组织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 以企业为例,从工厂制、公司制到跨国公司,规模扩大,管理方式由直线、直线职能到事业部制,内部结构日益复杂,增加管理的难度,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导致管理思想、技术进步,从而组成管理成本降低。

17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行为 个体、群体(团队)和群体 什么是组织? 组织的涵义、组织与环境、组织的演变 什么是组织行为?
接下来看,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第二个问题,什么……

18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组织中的个体、群体或组织本身从组织的 角度出发,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业务行为:完成具体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 例如,工人制造产品,教师讲授课程,医生治疗疾病,秘书处理信件,会计核算成本等,这类工作看成是具体的业务或操作,组织直接通过业务活动来完成组织目标。 简单的说,组织行为就是组织环境中的行为. 管理行为: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 例如,工厂的厂长、学校的校长,医院的院长,公司的经理,他们的主要 工作是在制定工作计划,设计组织结构,安排人力、物力,财力,领导和 协调并检查他人去完成各项具体工作,这类工作是管理性的工作——确保 业务活动有效的进行。

19 组织行为的层次性 三个层次 个体 群体 组织 由于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因而对组织行为分析与研究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从单个组织成员角度来研究组织行为 以心理学为基础关注人性、需要和激励、个性、感知、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 群体 分析工作群体的功能 研究组织内小组、部门和委员会的如何工作,影响团结要素,领导行为如何、如何有效工作、冲突解决等 组织 把整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组织文化如何影响组织效率与气氛、组织变革和发展规律、从而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20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2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Robbins)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本身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科学。 概念分析: 研究对象 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性 研究范围 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研究目的 掌握规律性,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

22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23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4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中叶至今 梅奥等人的“霍桑实验”,创立了“人群关系理论”。
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召开跨学科会议上,将这一学科正式定位“行为科学”。 20世纪60年代中叶至今 组织行为的研究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及规律,主要研究工作任务、组织结构和隶属关系等。最近二三十年,行为科学主要围绕者组织行为理论研究的综合,整合并发展的。最终形成一个新的学科“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源于对劳动生产率与劳资关系的关注。 人类对组织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的历史十分悠久。

24 组织行为学的影响 对企业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产生重大影响影 响,改变了传统管理对“人”的错误认识: 从忽视“人”的作用,变为重视“人”的作用
由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发展为“人”为中心 有原来对“纪律”研究,发展对人的“行为”研究 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变为“激励”管理 由将人视为“生产要素”变为重要的“人力资源”

25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 阿吉雷斯(1957):从组织上变革,鼓励职工多负责任, 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麦格雷戈(1960)提出著名的X、Y理论:赋予更多责任,发挥潜力 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埃德加.沙因:管理对象与环境多变,不存在普适方案,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 “观念人”:人存在多种需要,并希望得到满足,但是最重要的是人要有自己的 信仰和价值观。 “生活组织”:不能单纯的从经济角度考察和认识一个企业,还应从社会角度来看企业的职能。企业作为管理组织,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的功能。 企业承担着经济性和社会性双重使命。 抗震救灾、三菱 企业价值观

26 前8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5% 石油天然气利润增93.2% 。

27 2.963($/G)*6.7098=19.88¥/G 19.88/3.7854=5.25 同期,国内97号汽油6.77元/升

28 2008年,我国成品油合格率只有68.07%。国际上比如仅以汽油硫含量来讲,欧洲的最新标准是“5μg/g以下”,我国是“150μg/g以下”。

29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分类 常用的技术方法 研究的道德问题

30 研究分类——按应用广度分类 服务性研究(service research) 行动性研究(action research)
理论性研究(pure research) 以增加人类知识而进行的研究。例如对人性的探索,激励的心理规律等 应用性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为了解决组织广泛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应用价值进行的研究。例如工作设计、组织发展等 服务性研究(service research) 咨询人员的研究。例如聘请专家当咨询人员或顾问 行动性研究(action research) 对某种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一定对策,减少其负面影响。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四个前提假设:行为的可预测性、行为的因果关系、行为的多样性、行为的可概括性;

31 研究分类——按研究目标分类 描述性研究 说明客观事物的状况特点和出现频率。例如,对职工基本情况、职工态度和心理挫折等方面的调查。 因果性研究
弄清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发展趋势。例如,一个人工作满意度与他的工作绩效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预测性研究 根据对客观规律认识预先考虑今后可能发生情况。比如,经理对下属行为、工作成效及整个组织目标完成情况的预测等。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四个前提假设:行为的可预测性、行为的因果关系、行为的多样性、行为的可概括性;

32 研究分类——按可控性分类 案例分析 现场调查 实验室研究 现场试验 查阅原始记录,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某些个人与群体进行访问并发放调查表,收集所需的资料与数据。 实验室研究 控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条件,明确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现场试验 就是将实验室方法应用到不断变化的现实组织中去。存在不确定性, 例如影响一个班组效率的因素,可能有人际关系的改善、工作方法的改进、领导作风的改善、工资水平的提升等 在现实的环境对实际情境进行研究。 理论模型方法。

33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分类 常用的技术方法 研究的道德问题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刚才向同学介绍了组织行为学

34 常用研究技术方法(一) 深入实践,通过谈话、座谈、问卷、测验、活动、分析和研究等步骤,决定调查对象……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和方案。
调查研究方法 深入实践,通过谈话、座谈、问卷、测验、活动、分析和研究等步骤,决定调查对象……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和方案。 调查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研究者能够广泛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和行为,探求到问题的实质;有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研究方法可以标准化 缺点 调查对象可能处于个人原因或访谈误导而提供不真实的回答,抽样问题 前者,试验结果可以重复,说服力强,但是,有可能有认为因素的影响,其结论推广要谨慎,注意实际条件。 现场实验,可以把环境因素适当控制与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是条件复杂,控制变量较多,所以需要长期观察,成本较大,例如霍桑实验历史5.5年。

35 常用研究技术方法(二) 实验方法 (实验室和现场) 实验室 优点 缺点 现场
有目的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现象,以进行研究。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某现象的出现。例如,工资提高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实验室 优点 有控制,可以减少不利因素影响,能够干扰试验结果的因素,试验结果可以重复,说服力强; 缺点 取决于被试的反应性,伦理上的限制,会造成环境不自然,不适合研究长期作用,存在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其结论推广要谨慎,注意实际条件 现场 完全自然环境,能够允许一定程度的随机干扰; 允许这类研究环境不多,时间和条件要求比较多,变量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且时间较长 前者,试验结果可以重复,说服力强,但是,有可能有认为因素的影响,其结论推广要谨慎,注意实际条件。 现场实验,可以把环境因素适当控制与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较强的显示意义,但是条件复杂,控制变量较多,所以需要长期观察,成本较大,例如霍桑实验历史5.5年。

36 常用研究方法(三) 数量统计方法——相关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由人的活动构成,人的活动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符合统计规律。 优点 缺点
相关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减少了自陈量标方法导致得出虚假结论可能性 缺点 推断因果关系存在困难

37 样本取样案例

38 工作压力量表因素及信度分析

39 工作压力、工作满足于与组织承诺间的相关性分析

40

41 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效度(有效性):是否测量了它要测量的研究内容。 信度(可信性):测度结果的一致性。
普遍性:受研究范围或取样范围限制,所得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最初的研究对象之外,具有普适性意义。 美国大选,如果采样范围科学,不同公司或机构所作的调查结论应该具有一致性。 例如,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教育问题。

42 离职倾向量表 在未来的12个月内,我可能会离开这家公司。 在未来的三年内,我可能会离开这家公司。 如果能够得到多一点薪水,我就可能跳槽。

43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分类 常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道德问题 刚才向同学介绍了组织行为学

44 道德问题 具体表现 工作任务+社会责任 组织规范+社会伦理 面临 职业道德 社会道德 冲突 人际关系非对称性 内部的制度设计
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组织目标与个体需要之间 协调问题 组织与社会利益不一致 假冒伪劣产品 企业污染 偷税漏税

45 研究过程中道德问题 使用参与人进行研究的道德原则 违反被试者“知情与同意原则” 侵犯私人保密权利 用物质奖励和行政命令诱使人员参加实验
不能影响他人的身体与心理健康 避免研究者产生不愉快、疲劳感 隐瞒真实目的,事后要告知被测试者(知情权) 信息保密,隐私不能被泄漏 尊重他人权利和利益,尊重他人任何尊严等

46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 多元化 边界模糊化 技术变革速度加快 应对“临时性” 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冲突

47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理 论,主要包括组织与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 展、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等,通过本章课的学习 可以使同学们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8 案例1 “一位青年未婚男士刚受聘于你所在的工作部门, 据闻他是一个喜欢向女士献殷勤的人,也爱在各种社
交场合出现。今天他比平时迟了一个多小时才上班。 而上班时,他的头发凌乱,衬衫起皱,仔细看好象仍 是昨天上班时穿的,从他的黑眼圈你差不多能肯定他 昨晚通宵达旦地玩乐而没有睡觉”。 你有何感想?对这位男同事,你会抱有什么看法?

49 案例2——美丽公主之死 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王国的漂亮宫殿里里住着一位年轻美丽的公主。这位公主刚结婚不久,她的丈夫是一个有钱有势的王子。可是年轻的公主却不知足,每当她丈夫长途跋涉到邻近的国家去时,她便无所事事,觉得很孤单,很不快乐。有一天,当她独自一人在御花园里散心的时候,一个英俊的浪子从森林里跑出来,博得了她的欢心并且把她带走。   两人享受了一天的欢乐时光后,公主便遭到了浪子冷酷无情的抛弃。这时,她才发现唯有通过邪恶男巫管辖的大森林才能回到宫殿去。   公主害怕独自一人走进森林里,便跑去找她那聪明能干的干爹帮忙。她诉说了自己的困境,请求他的宽恕,恳求干爹在她丈夫回家之前把她送回去。干爹对公主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惊,不但不原谅她,还拒绝帮忙她。   公主只好隐瞒身世,去找全国最勇敢的剑客帮忙。听了她凄惨的故事后,剑客答应帮忙,只要公主能付出酬金。可是公主付不起酬金,而剑客只拯救那些付得起酬金的人。

50 请先作个人的选择,再组织小组讨论以下的问题:
   公主举目无亲,再也没有人能帮助她了。因此她决定自己独个儿冒险走一趟。她沿着自己所熟悉的最安全的小径走,眼看就要走出大森林的时候,却被邪恶的男巫发现了,结果她被火烧死了。    请回答:谁应该对公主的死负责?  谁该负责 公主 王子 浪子 男巫 干爹 剑客 问题讨论   请先作个人的选择,再组织小组讨论以下的问题:   1、对每一个人物,你为什么作那样的选择?说明你每一个选择的理由。   2、在每一个选择中,你是根据什么原则或基本价值观作出决定的?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可能改变决定?   4、你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有什么认识和启发?

51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关于人的理论 需要、动机与行为 价值观与行为 知觉与行为 态度与行为 个性与行为 意志与行为 情感与行为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的积极性是由人的动机引起的,是受人的本性,以及由本性所决定个体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对心理和行为研究,是从。。。。开始的,,,微观到宏观的研究,经济学也是这样……

52 第一节 关于人的理论 我国古代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的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中国古代关于人性、人的需要的相关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的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53 我国古代关于人性理论 孔子在《论语·阳货》最先提出“人性”问题,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也”。
据王充在其《论衡》,世硕提出了人性“有善有恶”的思想,即皆言性有善有恶。 告子(不害)提出了“性无善恶论” 孟子系统地提出了“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系统地提出了“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54 孟子的性善论 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 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
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摘自《孟子· 告子上》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端”是与生俱来的,是善的开始、萌芽,是人与禽兽的分水岭——根本区别。通过“养心、寡欲”道德修养,善端不断得到发展,就成为“四德”,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就达到了“圣人”境界。

55 我国古代关于人性理论 孔子在《论语·阳货》最先提出“人性”问题,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
据王充在其《论衡》,世硕提出了人性“有善有恶”的思想,即皆言性有善有恶。 告子(不害)提出了“性无善恶论” 孟子系统地提出了“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系统地提出了“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导致韩非子、李斯等人提出来法家“法治”理论

56 我国古代关于人的需要相关理论 管仲提出了“仓廪实而民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思想 《管子·牧民》
管仲提出了“仓廪实而民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思想 《管子·牧民》 孔子提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论语》 告子提出“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上》 韩非子提出“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将人的需要归结为“名和利”。 《外储说左上》 清王夫之“盖凡声色、获利、权势、事功之所欲者,皆谓之欲也” 《读四书大全说》

57 管仲《管子.牧民》中的片段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58 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目的是为 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大多数人是懒惰的,逃避工作 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收领导,不愿负责任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需要外力的强制 为满足基本生理与安全需要,选取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做 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他人影响 人群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负起管理的责任)

59 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 管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 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
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额、技术规程 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用金钱报酬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金钱的收买与刺激 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人为组织目标努力 泰罗制

60 人性假设理论——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起源于梅奥的霍桑实验,认为人最重视的 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因素。
交往需求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失去了内在的乐趣而趋于单调,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中寻找安慰 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人具有更大的影响。 组织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归属、交往和友谊需要,工作效率随满意程度而提升

61 人性假设理论——社会人假设 不应只考虑如何完成任务,应当关心、爱护、体贴和尊重下属,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来提高士气。
应尽量采取集体奖励,不应单纯采取个人奖励 由监督者变为上下级的中介,鼓励沟通、交流,倾听下级意见并向上级转达或呼吁。 这一理论对西方的组织管理方式有很大影响,建立了劳资联合委员会、实行利润分成等更加人性化的措施 欧美企业 工作

62 人性假设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 该理论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的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人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普遍本性 人们能自我领导与控制,外来的控制、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 自我实现的要求与组织目标不矛盾,适当时候二者可统一 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 ,力求有所成就,并不缺乏抱负、逃避责任 具有高度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但目前,人的才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63 人性假设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 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人潜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只能应从监督、指挥变为帮助 将“外在激励”转变为“内在激励”为主。
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让工人参与管理、决策,分享权利

64 关于人性研究的发展 管理方法与技巧必须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灵活机动是对组织管理成功的正要保证。

6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Maslow,1943)
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 需要由低到高排成一个阶梯,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更高层次需要,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

66 当高级、低级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时,人们会追求高级需要;如果高级需求得到满足而低级需求却未满足时,有些人会牺牲高级需要来谋取低级需要,而有些人却与之相反。

67 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某一时期内人的主要需要取决于这种需要所在层次的地位及更低层次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表1 美国工人主导需要变化的统计 主要需求种类 1935年百分比 1995年百分比 生理需要 35 5 安全需要 45 15 社交需要 10 34 尊重需要 7 20 自我实现需要 3 26 Maslow认为,一个国家的人们对各需求层次的分布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

68 Maslow需求层次理论的双重性 科学性: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以个人价值、利益为出发点,强调个人需要
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的行为是由需求所引起的 需求层次性及演进规律的正确性 指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工作方向和内容 局限性 以个人价值、利益为出发点,强调个人需要 人的自然需要 争论较多,还应存在更高需要(超越自我的需要) 需求层次由低到高,逐级递升(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

69 第二节 需要、动机和行为 需要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 激励机制

70 其中,B为行为,P为个人,E为环境,f为函数关系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支配的
需要与行为 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它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作 出的反应,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 人类行为公式 B = f ( P, E ) (Lewin,1951) 其中,B为行为,P为个人,E为环境,f为函数关系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支配的 需要(Needs)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客观刺激可分为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物质和精神刺激等

71 需要强度在某种水平以上,才可能称为动机并引起行为
动 机 动机(Motive)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需要变动动机的条件: 需要到一定强度,产生满足需要的愿望 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 需要强度在某种水平以上,才可能称为动机并引起行为

72 动机结构与强度 由于需求多样性,人们会形成不同需求结构,导致人们会存在不同的动机结构。其中,不同的动机有强弱之分,在动机体系中地位与作用不同。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称为优势动机,微弱而不稳定的动机称为辅助动机。对人的行为起支配作用的优势动机。

73 人的行为的分类 目标导向行为:指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行为。指选择需求目标、到达目标的过程。
目标行为:指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即完成目标达到满足的过程。 间接行为:与当前目标无关,为将来满足需要做准备的行为。 动机强度变化 (1)目标导向行为阶段。动机强度会随着这种行为的进行而增强,越接近目标强度越强,直至到达目标或失败而停止 (2)目标行为阶段。当目标开始后,需要强度有降低的趋势

74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动机的特征 动机的功能 1) 始发功能;2)导向、选择功能;3)强化功能 原发性、内隐性、实践活动性 关系
同一种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 同一行为出自不同的动机 一种行为可能同时由多种动机驱动 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 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行为所掩盖

75 从组织角度来看,激励就是通过对员工动机的激发、强化,改造、改进员工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激励的概念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人的积极性是一种能够激发人在思想、行动上努力进取的心理动力。受到激励时,人的意识活跃水平、情绪振奋程度和意志力强度有不同程度提升,提高生产率。 从组织角度来看,激励就是通过对员工动机的激发、强化,改造、改进员工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76 激励模式 诱因和强化的观点模式 内部状态的观点模式 心理和行为的观点模式

77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就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它具有内在的按组织目标来进行运作、管理、调节、控制的功能。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处理好刺激、机体、反应变量之间关系。 刺激变量是指对个体反应产生影响的刺激条件。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影响个体反应的心理特征、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自我角色的认识程度等。 反映变量是指刺激、机体两变量在行为上所引起的变化。 Mn = m ( Bn-1, Go ), Bn = f ( P, Mn ) 其中,B代表反应变量,P代表机体变量,M代表刺激变量; Go代表组织目标,f代表卢因行为函数,m代表激励机制

78 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 关键是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兼容
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组织发展动力的核心问题。 关键是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兼容 在具体任务安排上,必须将组织目标纳入其中或将组织希望出现的行为列为目标导向行为,使成员只有完成组织目标后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离开了组织目标,即使满足个人需要也不能称之为激励。 目标设置必须是受激励者所迫切需要的; 目标设置适当,应该通过努力可以到达。

79 第三节 价值观与行为 价值观内涵 价值观分类(Spranger)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80 问 题 死刑的惩罚是正确还是错误? 如何看待员工录用中的性别比例问题? 如果一个人喜欢权力,是好事还是坏事?
1、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的国家和地区: 86个。 2、 对普通罪行废除了死刑的国家和地区: 11个。 3、 在实践中废除了死刑的国家和地区: 24个。 要正确回答上述问题都涉及“价值观”

81 价值观概念 内容属性:某种行为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可取的 价值观 强度属性:内容因素的重要程度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 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所含有的判断成分反映了个人关于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可取与不可取 等观念的判断 价值观 内容属性:某种行为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可取的 强度属性:内容因素的重要程度 行为类型和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和存在状态更为可取。这其中包含着判断的成分,这些成分反映了一个人关于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可取与不可取、善与恶、美与丑的观念。 价值体系是指一个人对各个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 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 自由、快乐、自尊、诚实、服从、公平等观念的相对重要性

82 价值观的来源及主要影响因素 来源: 影响因素: 遗传 (双胞胎的价值观) 民族文化、历史文明 父母行为 教师 朋友 其他环境(从事职业)
遗传 (双胞胎的价值观) 民族文化、历史文明 父母行为 教师 朋友 其他环境(从事职业) 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地位 人的早期经验 家庭、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播媒介 历史文化、其他社会文化因素(老师、朋友和英雄模范人物) 影响因素: 姚明,例如,著名的拳王将毛泽东视为自己的偶像。

83 模范人物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1963年,青年克林顿与肯尼迪总统的会面使他坚定了从政的决心。

84 价值观的分类方法 Spranger(1928)将价值观分为六类: 理性价值观: 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通过强调过程理性批判的方
理性价值观: 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通过强调过程理性批判的方 式来发现真理; 唯美价值观: 以形式、和谐为中心,强调对审美、对美的追求; 政治性价值观:以权利地位为中心,强调权利的获取和影响力; 社会性价值观:以群体他人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友好、博爱; 经济价值观: 以有效实惠为中心,强调功利性和实务性,追求经 济利益。 宗教价值观: 以宗教教义为中心,强调经验的一致性及对宇宙和 自身的了解。例如,本·拉登 《人的类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六种分类

85 不同职业的人价值观重要性排序 排序 牧师 采购代理商 工业工程师 1 宗教 经济 理性 2 社会 政治 3 唯美 4 5 6

86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影响对其他个人及全体的看法 影响个人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影响个人所面临的形式和问题的看法
影响确定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 影响个人接收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压力程度 影响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 影响对个人及组织目标的选择 影响对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手段的影响

87 相同 价值观 一致性行为 相反 完全相反行为 不同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保证组织的效率与效能(生产率),在选择组织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人员和全体的价值观,做到兼顾各方。 按工龄和绩效分发工资的方法,与你价值观是否相反 在组织管理中,要致力于组织文化建设,根据组织使命、任务,树立明确的组织价值观,使组织成员接受并倡导,提高凝聚力;人员甄选上,要重视价值观的考察,尽量避免人员那些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相悖的人,避免造成未来的冲突。

88 案例1——IBM公司的信念 尊重个人,精益求精,服务客户 有健全的信念,作为该企业一切政策和行动的出发点 严守这一套公司的信念
企业在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可以改变除公司信念以为 的任何东西 IBM要提供最佳的服务、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对公司职工的尊重。

89 案例2——家族企业的信念 据美国季刊《家族企业》杂志的统计,美国家族企业的比例达到54.5%,英国为76%,澳大利亚是75%,西班牙是71%,意大利和瑞典甚至超过了90%。在亚洲许多经济体中,家族企业更是成为了企业的主要形式。据《财富》杂志500强中37%的企业是家族企业。例如,沃尔玛、福特、洛克菲勒、奔驰、索尼、丰田等。 按10年平均值计算,美国家族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率为15.6%,而非家族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率则只有11.2%;在资产回报率、年度收入增幅两项重要指标当中,家族企业分别达到了5.4%和23.4%,非家族企业则为4.1%和10.8%。德国家族企业在过去10年里增长了206%,而非家族企业只上升了47%。 是什么原因使家族企业出乎意料地发展与壮大呢?世界著名的汤普森金融咨询公司经过调查分析认为,“我爱我家”的信念是家族企业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使家族企业表现好于非家族企业的关键原因,这种信念体现在家族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90 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 感觉与知觉 社会知觉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归因理论

91 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受人的主观意识特点 影响与制约(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情绪体验)。 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像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共同点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则是对事物各种属性、部分及其相互联系综合的整体反映。 区 别

92 你看见六个杯子吗? 还是看见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93 有关知觉的有趣图片

94 感觉的阀值 五种感觉的绝对域限 视觉 晴朗黑夜中30英里外的一根燃烧的蜡烛 听觉 安静条件下20英里外手表的滴答声 味觉
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 嗅觉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套的空间 触觉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面颊上 高山族人的视力非常好

95 社会知觉的内容及分类 社会知觉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 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Bruner,
1947)。它是对人的知觉,也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 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分 类 对人的知觉:以人的外貌特征了解其动机、感情和意图的认识活动 人际知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以人际关系为知觉对象 自我直觉:对自己行为的观察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知,即自悟 角色直觉:对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角色的行为的知觉

96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征 知觉的情景因素 社会直觉中的若干效应

97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兴趣与爱好 见微知著,熟视无睹 需要与动机 需要和动机的不同决定着人们知觉的选择 知识与经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乒乓球比赛) 个性特征 多血质的人知觉速度快、范围广,但不够细致 粘液质的人知觉速度慢、范围窄,但比较深入细致

98 知觉对象的特征 接近律 相似律 闭锁律 连续律 1、人们在知觉对象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 接近原则 ○○○○○○○○○
●●●●●●●●● 相似原则 闭锁原则 连续原则

99 2、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和高低、运动状态、新奇性和重复次数等因素,都会影响知觉的结果。
知觉对象的特征 2、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和高低、运动状态、新奇性和重复次数等因素,都会影响知觉的结果。 错觉(illusion) 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100 法国国旗蓝、白、红三色宽度比例为30:33:37,而德国和俄罗斯三种颜色宽度是相等的。
不同国家的国际尺寸 法国 德国 俄罗斯 30:33:37 ,这和早期法国革命时的巴黎市市旗的比例是一致的。这样来划分比例是有道理的 。最初的法国国旗是按蓝、白、红三色同样宽窄的尺寸做成的。后来发现,由于中间的白色较两旁颜色明亮,使人眼产生一种错觉,看上去总觉得两旁的红色带没有蓝色带宽。后来,为了克服这种错觉,才把蓝色条带缩窄,把红色条带加宽,直到人眼看上去非常自然、匀称,从而成为今天的比例。可是法国革命后于 1853 年 5 月 17 日(?),这面旗又被 拿破仑(Napoléon)下令改为相等宽度,但海军军旗没有改动,继续使用 30:33:37 比例的三色旗至今。 法国国旗蓝、白、红三色宽度比例为30:33:37,而德国和俄罗斯三种颜色宽度是相等的。

101 图形错觉

102 唐·冯承素摹 元·赵孟頫摹本 隋·开皇摹本 宋·仁宗赵桢摹本

103 知觉的情景因素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的效果。所谓感受性就是感觉的灵敏度,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
适应:由于刺激对感觉器官持续性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对比 :同一器官接收不同刺激(同时、继时对比) 敏感化:某些因素的影响,感受性暂时提高(兴奋剂) 感受性降低:其他因素(知觉相互作用,生物和心理等因素) 欢娱嫌夜短,寂寞很更长。 轻松的音乐可以缓解焦虑情绪,有些优雅乐曲可以减轻某些疼痛。

104 案例 据说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可以在5-10秒钟内记住任何的棋局,但这并不是他的记忆力问题,如果把棋子不按正常的套路随意地放在棋盘上,他也记不下来了。原因就是特级大师掌握有5万余种棋谱,他对正常对局有着别人不可比拟的经验,并从对局中以决策树的方式选取他最熟悉的棋谱来取得胜利。心理学中这就是记忆词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验。

105 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 定型(定势)效应
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它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 晕轮效应 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为整体行为的认识活动。在道德品质中的知觉中表现明显。 近因效应 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影响。 定型(定势)效应 人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106 启 示 既不能先入为主,也不能不究以往、只看现在 发挥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的积极作用 讲话、做事要善始善终,不要虎头蛇尾 注意利用定型效应
例如,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水力发电的问题 发挥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的积极作用 讲话、做事要善始善终,不要虎头蛇尾 注意利用定型效应 日常事务性工作要注意培养定势效应,使工作有序进行 改正认识上、交往中的误解,要及时纠正

107 归因理论 ( Attribution Theory )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 社会推论问题 行为的期望与预测 Weiner,1974 一个人对行为的成功或者失败进行分析时常做四种归因: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小,二是个人能力大小,三是任务难度大小,四是机遇状况的好坏。

108 指导意义 组织的领导者要注意树立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认识来改 变人的行为的工作方针,对成功者和失败者今后行为
的引导,尽可能把成功与失败原因归因于不稳定因素。

109 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 态度的内涵 态度的测量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10 态度的内涵 态度的认知成分 态度的情感成分 态度的意向成分 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有指向性,包括态度主体(态度持有者)和态度客体(态度对象);具有相对稳定连续性。 与价值观相比,一个人的态度不太稳定。例如,广告的信息就试图去改变你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看法。 态度的认知成分 人对事物看法、评价以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 态度的情感成分 人对事物的好恶,带有感情色彩和情绪特征 态度的意向成分 人对事物的行为的准备状态和行为反映倾向

111 态度的种类 工作满意度 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例如雇员的态度 工作参与 组织承诺
其测量的是一个人在心里上对他的工作认同程度,认为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工作参与度高的员工对其工作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其与缺勤率低和流动率相联系,呈负相关。 组织承诺 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又一种状态。高组织承诺意味着对组织的认同,对流动率解释能力更高(36%)。

112 态度和个体行为 二.态度和个体行为 态度一致性 认知失调理论 A----B关系

113 人寻求态度之间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个体试图消除态度的分歧并保持态度和行为之间协调一致,以使自己表现出理性和一致性。
态度一致性 人寻求态度之间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个体试图消除态度的分歧并保持态度和行为之间协调一致,以使自己表现出理性和一致性。 出现不一致,采取措施以回到态度和行为重新一致的平衡态。改变态度,改变行为,或者找一种合适的理由。 1.态度一致性

114 认知失调理论 Leon Festinger 1950年代后期提出,试图解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失调指个体可能感受到的两(多)个态度之间或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不和谐。减少不协调,寻求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 降低程度取决于3个因素: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个人认为他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激励)。 不协调并不一定使人们直接寻求一致性

115 A----B关系 早期研究: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逻辑因果关系,态度决定行为。 影响A--B关系的中介变量权变因素:态度与行为的具体性,可以增强A--B关系的相关程度;社会规范对行为的约束 ;问题中所涉及的态度的体验 自我知觉理论:行为是否影响态度?态度是使已经发生的事实产生意义的工具。

116 态度的测量 调查 专业测量法 整理资料,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主管平时观察法、有关资料统计法、面谈和发调查表
态度量表法、自由反应法、生理反应法(测谎术) 整理资料,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整理数据,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满足职工正当要求、对职工的误会要给予合理解释与说明、一时无法满足的合理要求,纳入计划或构想

117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影响认知与判断 影响行为结果 影响忍耐力(我国著名的水利学家黄万里先生) 影响相容性 态度和工作效率之间关系比较复杂
组织管理者通过改善对员工的态度来增强其动力 作用,通过对员工教育来达到自我态度改善,以 激发他们最大程度的热情与工作积极性。

118 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 个性的内涵 气质与行为 性格与行为 兴趣与行为 能力与行为

119 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包括两个部分 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
人的个体倾向与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两个部分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有机结合而成的。

120 个性定义解释 个性倾向: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及行为方式上,是个性潜在力量,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力。 个性心理特征:在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经常的、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 能力:人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人们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21 个性的特点 组合率 稳定性和可变性 一般性和独特性 生物、社会制约性

122 个性的结构 本我:最原始的部分,是遗传下来的本能 自我: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发展而来 超我:是居于和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良心、理性”
弗洛伊德:个性是一个整体,分3个相互作用的部分 本我:最原始的部分,是遗传下来的本能   以冲动和破坏性冲动为主,“利比多(libido)”   受快乐原则支配,潜意识,不受社会规范约束 自我: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发展而来   受现实原则支配,是个性中的主要部分: 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休生存 调节本我的需要以符合现实条件 管制不被超我所接受的冲动 调节并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超我:是居于和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良心、理性” 是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等内化后的结果

123 个性与疾病    在一个美好、清新而宁静的早晨,你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沐浴着初升的阳光,欣赏着湖中的游鱼和树上的鸟鸣,这时,有一个与你同样年龄、同样身材、同样性别的陌生人走到你面前,什么也没说,踢了你一脚。你会作出什么反应?   过分反应型:以牙还牙,报复,“我会以同样方式来对待他或更加凶狠”。易患冠心病、慢性关节炎、胃溃疡。 欠缺反应型: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没有愤怒或恐惧。易患过敏性皮炎、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抑制反应型:“我应该反击他”,有愤怒或恐惧,但不敢表现出来。易患哮喘、糖尿病、高血压、周期性偏头痛。

124 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 个性的内涵 气质与行为 性格与行为 兴趣与行为 能力与行为

125 气质与行为 气质:心理活动的动态特征。人典型的、稳定的心 理特点,它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 的个性心理特点。 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
随着遗传与生俱来,更受制于生理组织因素 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强度和指向性(内向与外向) 独特性 气质存在差异性、是天生的,无好坏之分

126 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希波克拉底和盖伦认为:根据人体内含有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类体液含量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巴甫洛夫根据高等动物大脑皮层基本过程的三种特性(强度、灵活 性、平衡性)划分出四种基本类型:(1)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2)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3)强、不平 衡型(不可抑制型);(4)弱型。 气质血型分类:A型、B型、AB型和O型 克瑞奇米尔:他把人分成肥短型、瘦长型等。 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把人分成内胚叶型(脏腑型)、中胚叶型(又称肌肉骨骼型)和外胚叶型(又称皮肤神经型)。

127 其他分类 孔子把个性分为五类: 庸人 见小失大,不知所务;小处精明,大处糊涂 士人 心有所定,计有所守,头脑清醒,做事冷静
庸人 见小失大,不知所务;小处精明,大处糊涂 士人 心有所定,计有所守,头脑清醒,做事冷静 君子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崇德尚仁,积极向上 贤人 德不逾闲,行中规绳,很守规矩 圣人 明并日月,化行若行,光明磊落

128 不同气质类型的一般特征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热情、直率、不
够灵活,急躁、容易粗心大意,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具有 外向性 注意事项 学会控制自己,培养耐性,养成自制、坚韧的习惯 多血质 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语言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 大,稳定性差,活泼好动、富有生气、乐观喜欢与人交往、 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向性 应培养一种踏实、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黏液质 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 但不易转移、坚毅执拗淡漠、自制力强、感受性较低而耐受 性较高,具有内向性 多参加活动,提高反应灵敏性和活动积极性 抑郁质 感受性较强,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细心谨慎、敏 感多疑,孤僻、内心体验深刻、行动迟缓而不强烈、身体较 弱易疲劳、具有内向性 多参加活动,不要封闭自己,磨砺意志的坚韧性和情绪的稳定性

129 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不可抑制型相当于胆汁质,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而弱型相当于抑郁质。
林黛玉 王熙凤 薛宝钗 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不可抑制型相当于胆汁质,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而弱型相当于抑郁质。 《狼毒花》的常发

130 案例——四种气质类型典型的表现 这四种人如果遇到相同的事情,其表现如何呢?苏联心理学家巧妙设计了“看戏迟到”的特定问题情境,对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     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快了。     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     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131

132

133

134 气质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 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加团队战斗力 组织成员气质互补 做好思想工作
多血质的人应该从事社交类工作,粘液质适合从事会计、统计以及医生,抑郁质适合从事研发类工作等 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加团队战斗力 组织成员气质互补 做好思想工作 在批评教育上,胆汁质对其采取严厉批评,抑郁质的人不能在公开场合批评,应该私下教育、引导

135 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 个性的内涵 气质与行为 性格与行为 兴趣与行为 能力与行为

136 性格与行为 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个体对社会环境较为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个体对社会环境较为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 个体的本质属性,在个体心理特征中起核心作用 性格有意向性,对气质和能力有很大影响 有复杂的结构 性格特征可以根据态度体系、情绪、意志和理智等来划分

137 性格的结构 性格的态度特征:对待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性格特征。四类:对社会、集体和他人;对待劳动、生活、学习;对待劳动产品;对自己的态度。
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主导心境指一段时间内支配性的主要情绪状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否自觉支配行为向预定目标努力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

138 气质与性格 区别 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从可塑性来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性格的改变相对更容易; 从社会意义来看,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则有好坏善恶之分。 影响 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与速度 性格对气质的影响 性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造某些气质特征,或可以起掩盖作用。

139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阶段 性格并非天赋,是后天的环境影响和培养教育的结果 年龄 性格发展的年龄因素 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遗传因素、体格体型因素、男女性别因素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工作 阶段 形成期 定性期 成熟期 更年期 年龄 5-10 11-17 18-55 56-65

140 生理因素影响 遗传、体格、体形、性别以及肌肉与神经系统、体 内各腺体的发育水平。 体格 性别 体格健壮者,性格外向,较活跃,有进取心
体格弱小者,性格内向,沉静,胆小 性别 男性好强,争胜,有表现欲 女的温柔、体贴、心思细密

141 环境因素影响 家庭是培育个体性格的摇篮。 学校是个体尝试和选择性格发展的时期。 社会文化决定性格发展的大方向。 人格成长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成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常能感受到关怀

142 职业 母亲的态度 孩子的性格 支配 干涉 娇宠 拒绝 不关心 专制 民主 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顺从 幼稚、胆小、神经质、被动
任性、幼稚、神经质、温和 反抗、冷漠、自高自大 攻击、情绪不稳定、冷酷、自立 反抗、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 合作、独立、温顺、社交 医生的镇静和不动声色; 政治家的不怕挫折; 科学家的好奇喜研究; 律师的重视公平; 会计的谨慎、严谨、刻板等。 职业

143 性格分类理论(一) 荣格的向心性学说 Carl G. Jung(瑞士, )以精神分析观点,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内向型:沉静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反应缓慢、适应性差,情感深沉,交往面窄、较孤僻;长处是内在体验深刻,具有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外向型:主动活泼,情感外露,喜欢交际,热情开朗,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关心外部事物;但比较轻率,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多数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一类人身上所有共同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 Bain & Ribot Jung Adler

144 性格分类理论(二)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人格特质 16种人格特质 人的稳定的、经常出现的行为方式。偶然发生的行为不能称为特质;
孤独----外向; 迟钝----聪慧; 情绪激动----稳定; 顺从----支配;严肃--乐天; 敷衍--谨慎;胆怯--冒险; 理智--敏感;信赖--怀疑; 现实--幻想; 直率----世故; 自信--忧虑; 保守----激进; 随群----自立; 不拘小节----自律严谨; 平和----紧张困扰 。 一类人身上所有共同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 Bain & Ribot Jung Adler 144

145 性格分类理论(三) 五维度模型 外向性(Extraversion):喜好社交的倾向性
随和性(Agreeableness):随和、合作和信任方面的特点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责任感、可靠性、持久性、成就倾向 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个体情绪的稳定程度; 经验开放性(Openness):个体是否具有好奇心、吸收新的经验、兴趣广泛、富有幻想及对差异的敏感性; 一类人身上所有共同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 Bain & Ribot Jung Adler 145

146 Myers-Briggs类型指标(MBTI)
性格分类理论(四) Myers-Briggs类型指标(MBTI) 外倾E—内倾I:注意力集中的方向 感觉S—直觉N:接受信息的方式 思维T—情感F:处理信息做出决策方式 知觉P—判断J:对待外部世界的方式 一类人身上所有共同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 Bain & Ribot Jung Adler MBTI测验时在工商管理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试,其原因在于不同的心理类型与适合从事的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组织内部人与工作的匹配性。 146

147 三. 影响组织行为的主要人格特质 控制点 内控者:自己可以控制自身的命运,是命运的主人。
外控者:自己受命运的操纵,被外界的力量左右,一切靠运气。 外控者对工作不满意,投入程度低,缺勤率高;顺从,程序性工作做得更好。内控者操之在我,决策时搜寻信息、控制环境,复杂工作(管理和专业技能,创造性和独立性)表现好。

148 马基雅维利主义 重视实效,与人保持感情距离,相信结果证明过程的合理性。崇尚成功、忽视道德内涵。
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更愿意操纵别人,赢得利益,难被说服。 研究表明其成效卓著:(1)与人面对面交往,不间接相互作用;(2)规则限制少,即兴发挥自由;(3)情绪投入与成功无关时

149 自 尊 自我监控 冒险倾向 A型人格 成功预期直接正相关。自尊心强,自信拥有成功所需能力,不喜欢传统性工作。工作满意高。
自 尊 成功预期直接正相关。自尊心强,自信拥有成功所需能力,不喜欢传统性工作。工作满意高。 自我监控 适应性强,对环境敏感,公开角色和私人自我差异大,善伪装。 冒险倾向 人们冒险的意愿程度。接受与回避风险的倾向性对决策所用时间及所需信息产生影响。 运动、走路、吃饭时间比较快; 从来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 对很多事情的进展感到不快; 没有必要讨论自己的成就与业绩; 总是试图做两种以上的事情; 充分的娱乐与休闲; 无法处理闲暇时光; 充分放松而不内疚; 痴迷数字,以每件事中自己获益的多少来衡量 B很少为不断增多的工作或无休止提高工作效率而感到焦虑。 A型人格 于高度焦虑状态,时间压力,制定期限,数量要求高于质量,愿意长时间工作。少创造性,依赖经验,行为一贯易于预测。B型人占高位。

150 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现实型:喜欢与物体打交道,偏好技能力量协调性体力劳动 , 害羞、真诚、持久、稳定、顺从。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装配线工人、农场主; 研究型:喜欢对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并进行系统分析。思考、组织、理解活动,分析好奇、创造独立。生物、经济学家、数学家、新闻记者; 社会型:帮助提高别人活动,尊重社会和伦理道德。友好、合作、理解。社会工作者、教师、议员、临床心理学家。

151 常规型:偏好规范、有序、明确活动, 顺从、高效、缺乏想象力、缺乏灵活性 。 会计、业务经理、银行出纳员、档案管理员
企业型:偏好能影响他人和获得权力的言语活动, 自信、进取、精力充沛、盛气凌人。 法官、房地产经纪人、公共关系、专家、小企业主 艺术型:需要创造性地表达的模糊而无规则可循的活动,富于想象力、无序、杂乱、理想、情绪化、不实际。画家、音乐家、作家、室内装饰家 满意度与流动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当人格与职业相匹配时,会产生较高的满意度和最低的流动率。

152 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 )

153 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 个性的内涵 气质与行为 性格与行为 兴趣与行为 能力与行为

154 兴趣与行为 兴趣:人积极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它使人对该 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反应,属于个性的动力系统。 引起原因
客观事物对主体的重要意义 该事物对主体情绪上有吸引力 兴趣是人类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重要的内部驱动力

155 兴趣的种类 根据兴趣的倾向性 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根据兴趣维持的持久性 暂时兴趣、持久稳定的兴趣 根据兴趣的社会意义 积极兴趣、消极兴趣

156 兴趣的意义 调动人们认识、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或活动效率 影响人的工作方向选择

157 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 个性的内涵 气质与行为 性格与行为 兴趣与行为 能力与行为

158 能力与行为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指一个个体完成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共同能力。
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起核心作用)、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 爱因斯坦——小提琴 普朗克——钢琴 特殊能力越精,一般能力越多,才能越大 特殊能力 个体从事某种专业活动应具备的各种能力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能力。在特殊活动中表现出来。包括教学能力、音乐能力、管理能力等。

159 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
主要指的是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适应性能力。 学业智力:问题清晰界定,完备信息,一个正确答案或者一种解决方法。实践智力:问题没有清晰界定,信息不完备,多种解决方法和正确答案。 内隐知识:行动导向,包含很多做事情“诀窍” ;实用性,与个体所要达到的目标密切相关;通过经验获得,熟能生巧(Learning by doing)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它是由彼特.沙洛维和约翰.梅耶于1990s提出的,他们把情绪智力从人类的智慧中分离出来,是人的社会智力的一种类型。包括情绪直觉、评价和表达能力,情绪促进能力,获取情绪知识能力,情绪调控能力

160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素 质 个体天生具有的生理特征 环境和教育 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环境(乱世出英雄) 社会实践
素 质 个体天生具有的生理特征 环境和教育 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环境(乱世出英雄) 社会实践 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形成的 其他方面

161 能力差异 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对能力水平的差异的细致区分可以通过能力测验来进行。 能力类型的差异 知觉差异、记忆差距、思维差距
比较常见的有智力(IQ)测验情绪(EQ)智力测验、速度 测验、语言测验、创造力测验等。 能力类型的差异 知觉差异、记忆差距、思维差距 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个体能力发展的年龄阶段差异,少年老成(冯.诺依曼、肖华)、大器晚成(齐白石、达尔文)

162 智商的基本知识 智力测验的创始人 智力测验也称一般能力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于1905年提出的。 A.Binet(1857-1911)
IQ分数在全人类中的分布是 两头小,中间大——正态分布

163 智商在全人口中的分布 IQ 名称 百分比 130以上 极优异(very superior) 2.2 120---129
6.7 中上(high average) 18.10 中等(average) 46.50 中下(low average) 14.50 临界(border line) 5.60 70以下 智力落后(mentally retarded) 2.90

164 不同年龄的智力变化 知 觉 100 95 93 76 46 记 忆 92 83 55 比较、判断 72 90 87 67 动作、速度 88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知 觉 100 95 93 76 46 记 忆 92 83 55 比较、判断 72 90 87 67 动作、速度 88 97 71 合计 355 385 382 338 239

165 情绪智力测试 情商,是“情趣商数”的简称。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把握自己、感知别人的能力。 乐观测试:了解个人价值观的状况
PONS测试:测试个人情绪的能力 在招聘中,智商和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高的情商更是一个成功的员工必备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这一道程序的面试。在面试中,从应聘者的面相、站姿或坐势,可以看出一个人包括意志、毅力在内的情商控制力;口试中,面试人员可以模拟一些情景,让求职者回答或演讲,然后从他谈话的快慢、脸色、表情等,判断其个性、心态、情绪控制力,从中挑选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领导者的情商直接影响到领导者的管理风格,进而影响组织氛围,最终将影响到组织绩效,也就是企业利润。其中,组织氛围70%取决于管理风格,组织绩效30%取决于组织氛围,也就是说,领导者管理风格对企业最后利润将产生21%的影响。

166 1.你忘记了你的配偶(男友/女友)的生日:
A.我不擅于记住生日。B.我对其他事情关心得太多。 2. 你因一本过期未还的图书欠图书馆10美元: A. 当我看书时,我经常忘了它已经到期。B.   我忙于写报告,所以忘了还书。 3. 你对一个朋友发脾气: A. 他或她经常找我的岔. B.   他或她对我有敌意。 4. 你由于迟交个人所得税表而受到处罚: A.我经常迟交个人所得税。 B. 我因懒惰没交今年的个人所得税。 5. 你感到身体变弱: A.我从没有机会放松自己。B. 这周我特别忙。 6. 一个朋友说了什么话伤了你的感情: A.她说话经常脱口而出不考虑其他人。B.我朋友心情不好而把气撒在我身上。 7. 你在滑雪时摔了很多跤:A.滑雪不容易。B. 山路多冰。 8. 你在假期长了体重,且体重减不下去: A.从长远来看,节食不起作用。B. 我试过节食,但不起作用。

167 案例——情商的重要性 富兰克林.罗斯福 智力一般,身体残疾,但是性格乐观,情商较高 约翰逊和尼克松: 威尔逊、胡佛和卡特 肯尼迪和里根
情商比较差,心理扭曲 威尔逊、胡佛和卡特 智商比较高,情商有问题 非常容易激动,并且狂妄自大 (威尔逊)、固执己见(胡佛)、性情完美无缺,但是处理问题过于理性化(卡特) 肯尼迪和里根 智商一般,但具有优秀的领袖品质:富有感染力的自信心和坦率热诚的性格

168 能力与组织管理 合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 人的能力要与职务匹配 人的能力要互补 有效加强员工能力培训(德国学徒制教育制度)
合理用人,发挥人的能力 建立有效地人才竞争选拔制度

169 组织行为学 第十八讲 主讲教师:鞠晓伟                学时:48

170 第七节 意志与行为 意志的内涵 意志对行为的影响

171 意志的内涵 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 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为的特征
自身有目的的行为,是受意识控制、符合目的的行为,和一时冲动行为完全不同;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不需要克服困难的轻而易举的行为,不能算作为意志行为。 意志是由意志行为表现出来的,

172 支配与调节作用 意志行为是受意志支配与调节。 发动作用,推动人们为达到某种目标而行动; 坚持作用,需要用意志力量去克服行动中出现的困难;
克服作用,就是用意志的力量去阻止与预定目标相违背的行为。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173 意志对行为的影响 自觉性:对自己的行为目的的重要性和正确性有充分的认识,并根据客观规律规划自己的行为,以实现预期的目的。
果断性:是指一个人能够适时地做出有根据和坚决的决定,并毫不犹豫付诸实施;而在不需要执行和情况改变时,能立即停止和改变已作出的决定。 坚持性:是指能够顽强地克服行动中的困难,不屈不挠地执行决定的品质。 自控性:就是自制的能力,是指在意志行为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足球守门员

174 第八节 情感与行为 情感的内涵 情感的形态 情感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175 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爱、恶等不同的心理体验。这里的体验是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 情感的特征 社会性特征,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 内心体验和外部反应特征, 前者指受主观感受影响,表现出两极的对立性(满意-失望、欢乐-悲伤、爱-恨);后者指人的情感可以通过对人的身体一些反映观察到。 实践性特征,活动频度、深度、强度以及活动结果对情感产生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

176 情感的形态 依据情感发生的速度、强度、持续性和对人的影响程 度可以将其分为: 心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热情, 强烈、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状态
心情舒畅、郁郁寡欢、沉稳恬静、烦躁不安 热情, 强烈、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状态 激情,迅速、猛烈地爆发且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等。 愤怒以愚蠢而开始,以后悔而告终 应激,出乎意料的情况而引起的情感状态

177 情感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掌握情感的特点与规律,有助于领导者对下属进行 情感号召、情感联络和情感感化。
情感号召,选取那些最激动人心、最有号召力的宣传内容和手段,激励人们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情感联络,领导者经常和下属进行友好交往的感情联络。 情感感化,通过家访、个别谈心等方式转变个别人员的思想情绪。

178 情感与管理 重视认识对情感的导向作用 创造具有积极情感的组织气氛 以情感为线索,明辨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重视情感投入,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179 员工使用滑板车往来于不同的工作场所 Google宽松的工作环境 在员工休息室打桌球 员工在公司总部的迷你泳池内游泳

180 员工在公司沙地球场打排球 Google每天三次向员工提供美味餐点 公司内部员工子女托管中心、可以带宠物上班 按摩休息室按摩


Download ppt "Organization Behavior"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