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听课与评课 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 尤明 2016.05.09.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听课与评课 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 尤明 2016.05.0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听课与评课 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 尤明

2 ★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领导们认为最需要提高的三项基本能力依次为:
话题的由来 ★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领导们认为最需要提高的三项基本能力依次为: 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 听评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 决策能力

3 ★教务主任的职责之一: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
领导课程教学,就必须在校内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 引领教师成长,就必须在校内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推行校本教研,完善教研训一体的机制。 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方式之一。

4 ★教务主任的角色定位、基本素养和工作职能
观点一:教务主任应该是个教学专家 成长轨迹:普通教师→教学骨干→教研组长→教务主任。 观点二:教务主任应该是个管理行家 基本职责: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首席教师”,在教学业务上要成为表率。 工作职能:协调、组织、指导、实施、考核、评价。 观点三:能上好课、会评课是教务主任的“六项修炼”之一。

5 ★“聚焦课堂”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学校“两个常规”的运行? 教育教学管理状况? 课程标准、课时计划的执行?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的贯彻落实? …… 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走进课堂,听课、评课、研究教学问题。

6 一、怎样听课 1、听课的准备 (1)学识准备--基本教学素养 一要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 二要熟悉课程标准;
三要充分把握教材; 四要了解有关学科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 五要积累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7 (2)心理准备--基本心理素养 态度上要诚心、虚心、细心、专心; 情绪上应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行为上及时到位。 (3)熟悉环境。
听课前要了解听课班级的班风、学风和学生状况,了解任课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特点及学校的办学条件、教研文化等基本信息。

8 (4)物质准备。 准备好听课用的材料,如笔、笔记本、教科书、参考书等。 (5)课前沟通。 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区别指导、观察重点以及课后讨论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 切忌:打瞌睡、讲话、看文件、接打手机……等不尊重教师的行为

9 2、进入角色 (1)学生角色 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看教师的课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
(2)教师角色 学习他人的授课经验,看他人是怎样讲课的。 这节课要是由我执教,我该怎么上?把自己的想法、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同正在上课的教师做以下比较,谁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10 (3)指导者角色 培养、帮助和指导教师。 在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设想,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好指导性评语。 (4)管理者角色 履行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检查、评估等职能。 一要看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二要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事业心、责任感及敬业精神;三要关注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状况(包括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必要的教学设施等);四要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作出分析和评估。

11 3、听课的基本要领--听、看、想、记 (1)听 听教师是怎么讲的?是否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学生是否听得懂? 听学生在读书、讨论和回答问题中暴露出的问题?是否能提出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显露出的才华和智慧。

12 (2)看(课堂观察) 观察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状态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 听课时我们应特别关注: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13 学习状态包括: ①参与状态——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无论如何是不成功的。 ②交往状态——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③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和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 ④生成状态——课堂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产生的意外收获.

14 观察教师 ①组织能力 ②注意中心 ③教学机智 ④教学态度 今天的教师,缺的不是水平,而是责任和精神。教育的真正希望,在乎教师良心的回归、精神家园的重建。 今天的教师应该做到: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实在;少一点自傲,多一点进取;少一点偏见,多一点公正;少一点享乐,多一点磨练;少一点功利,多一点敬业;少一点势力,多一点奉献。

15 ⑤教学境界 课程改革在教学境界上的追求是--献给学生 一个对话的课堂; 一个开放的课堂; 一个探究的课堂; 一个建构的课堂; 一个感悟的课堂; 一个快乐的课堂。

16 关于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于1960年提出。21世纪初进入我国学界的主流视野。 定义1: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陈瑶 定义2:通过观察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崔允漷 前者更多地指向教育研究,视课堂观察为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后者侧重教育实践取向,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17 课堂观察的4个维度20个视角和68个点 维度 视角 序号 观察点举例 学生学习 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8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2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18 维度 视角 序号 观察点举例 教师教学 环节 19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0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21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22 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23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24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25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26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27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29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30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31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32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33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34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35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19 维度 视角 序号 观察点举例 课程性质 目标 36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37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38 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内容 39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40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41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43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44 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45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46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47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48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资源 49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50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51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52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20 维度 视角 序号 观察点举例 课堂文化 思考 53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54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55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56 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57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58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9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60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61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62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63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64 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65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特质 66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 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68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21 (3)想(分析、思考) 对课堂教学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要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 上的好的课应该能看到学生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是正常的,关键看教师怎样引导、启发。 听课要注重实际效果,只有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22 (4)记(听课记录) 包括记录和点评两个方面。 记录有简录、详录和记实三种情况,到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听课的目的来定。 点评有即时点评和综合点评两部分。

23 4、听课目的和任务 (1)了解检查 (2)帮助指导 (3)总结推广 (4)实验研究 (5)考核评比

24 5、听课时机的选择 (1)从教师的心理状态上考虑--避开教师的不良情绪 (2)从自身的工作上考虑--计划性、确定重点学科和人 另外,新学期、新学科、新教师,听这些“新”课,会给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于“推门课”和“预约听课”

25 1、基本原则 二、怎样评课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能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要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 1、基本原则 ①方向性原则②客观性原则③全面性原则④激励性原则⑤差异性原则⑥讲究方法原则

26 2、评课内容 ①教学思想 传统教学思想的弊端:“四个偏重,四个忽视”
偏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偏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偏重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倡导教学思想上的“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并且在教学策略上的真正实现“四个转变”: 从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重同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别型教育转变。

27 ②教学内容 特别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索,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发现等过程凸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8 ③教学方法 是否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是否落到实处。 ④师生关系
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人际关系的本质要求。 评价师生关系,一要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确立;二要看教师是否创设了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三要看教师是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精神。

29 ⑤教学效能 效能评价可以有三项指标: 一是问题解决的程度? 二是解决问题的代价如何? 三是看能否引发继续学习的意愿,促进发展? 学习效能评价,要有效益意识,要提倡在减轻课业负担的条件下实现学生发展,要像关心学业一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尽量做到少而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在当前“血汗教学”盛行,教师加时、加课、拖堂现象严重的现状下,我们主张要把“按时下课”、“不加时集体补课”作为教学纪律、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求之一提出来。

30 现代社会是讲效益的社会,现代社会要由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人去创造。
如果我们的儿童、少年从小就是在不讲效益,在大量苦不堪言的重复训练中去追求眼前的“成就”,从小就在这种重复性的训练中消磨了学习的热情与主动精神,那么他们又怎么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呢?又怎么会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必须有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31 3、评课方式 个别交谈:氛围和谐宽松,有利于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探讨问题、及时反馈。 集中讨论:公开课、观摩课、实验课、研讨课等,由于听课人员较多,大家可以围绕主题发表见解,校长应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课作出基本的评价。 答辩式:授课教师先通过说课、课后反思的方式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及设计想法,听课人以提问的方式就本课的有关内容提出问题,请授课教师予以解答。 书面评价:听课人写出一份书面评价材料。

32 三、几点建议 1、要加强听评课问题的研究 一是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师生的互动; 二是从偏重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关注学生的知识的建构和习得,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三是从偏重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是从偏重关注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转向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调联系社会、自然、科技和现实生活; 五是从偏重关注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转向关注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 六是从偏重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过程性和体验性评价。

33 2、提高听评课的有效性,倡导开展课堂观察活动
听课前应关注的问题: ①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涉及该课程的哪一部分? ②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在多大程度上“适合”该班的学生的学习进度? ③该班学生的情况,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④这节课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让学生明白什么? ⑤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教师将做什么?学生将做什么?

34 ①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生是否学到了教师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
听课后关注的问题: ①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生是否学到了教师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 ②课堂上学生表现出哪些好的学习行为? 这些好的学习行为是怎样表现学生的投入程度与理解水平的? ③课堂教学程序、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 ④各种教学行为(如活动、学生分组、教材和资源等)它们的有效程度如何?

35 3、克服听课评课中存在的偏差 ①任务取向、应付差事 ②简单处理 ③评课语言的模糊性 、绝对性 ④评课结果的“高、空、全”

36 4、提高听评课质量的对策 (1)实现听评课意识的回归 从以暴露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为听评课重心转向思考如何更好地让教师接受这些问题;
从评课中“我所提出的就是对的,只要这么做就能改善教学效果”的强势行为变成“你对我的意见怎么看,我们可以交流”的互动行为; 把评课中的“一味给予”变为“有选择的给予”; 把评课中给出一个评课结果变为对具体教学环节的分析和探讨; 把评课中强调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变为强调教师课堂教学的发展性。

37 赞扬的语言具体、真诚并充满人文关怀,让教师产生如沐春风的体验。 改进意见也不是搭空架子,要富有操作性,能给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提供指导。
(2)提升评课语言的有效性 要降低空话、套话、大话的使用频率。 赞扬的语言具体、真诚并充满人文关怀,让教师产生如沐春风的体验。 改进意见也不是搭空架子,要富有操作性,能给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提供指导。 一旦我们的评课意见能深入到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我们就有了和教师对话的平台。

38 (3)构建以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为核心,以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探讨为平台的评课形式——对话式评课形式:
对话式评课形式以问题来搭建双方互动的平台。它首先要求校长找出教师这堂课自己体会最深且能给出具体指导的环节,并把其形成一个话题,最后围绕该话题设计对教师的一系列提问。 这种评课形式有利于在问答式的对话中让教师更好地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使校长把自己的评课意见渗透到对教师的发问中去,而不是直接把意见抛给教师。

39 相信各位一定会做的更出色! 谢 谢


Download ppt "听课与评课 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 尤明 2016.05.09."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