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圖像與身體史:林華的醫學繪畫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圖像與身體史:林華的醫學繪畫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圖像與身體史:林華的醫學繪畫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
圖像與歷史第三講 圖像與身體史:林華的醫學繪畫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

2 歷史資料包括了人類過去活動遺留下來的各種證據:文字資料與口述資料、地貌和相關的人工製品、美術作品及照片,甚至電影。
在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中,歷史學的原始資料種類最為繁多圖像的史料通常可以補充文字史料的不足。 有關視覺史料的研究,目前學界大至採取兩種觀點:「映現」與「再現」。 映現的觀點認為圖像忠實地捕捉了歷史的一瞬間,所以它可以協助我們展示文字史料所無法呈現的過去,這一觀點曾長期地影響人們對視覺史料的認識;再現的觀點則認為上述的看法有所不足,圖像的生產與消費並非中立的,這涉及觀看的角度與選擇。 因此這一派學者認為,圖像與其說是像鏡子那樣地反映現實,不如視為是一種文化產品,因而探討此一產品如何被生產、銷售與消費的過程。

3 資料一、二的圖像史料出自十九世紀中葉前後廣東商業畫家林華之手。
他在1836到1855年間,共畫了114張以上的油畫。 畫中共畫了八十八位患者,全都是傳教士醫生伯嘉的患者。 以下我們將透過圖像資料說明歷史學者如何結合圖像與文字進行研究。

4 耶魯大學電子圖書館 Peter Parker's Lam Qua Paintings Collection

5

6 Case Stdy from Peter Parker's Journal, Nov. 1836
Case Stdy from Peter Parker's Journal, Nov "Po Ashing, age 23, enterd the hospital Nov. 3, Six years since, he fell from a horse and broke the humerus of the left arm. Union so far took place as to render the arm serviceable, till six months since, in a crowd at a "sing song," it was broken again. From that time, according to his statement, the arm gradually became larger till it had attained its present enormous size. Beside being painful, the weight of it drew him quite to one side. There was no doubt of its containing fluid. I punctured the arm, supposed that possibliy it might contain pus. A dark greenish fluid escaped, with considerable force, but soon became darker and more bloody. The lancet was reentered nearly its whole length; the the same discharge continued with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venous blood; 32 ounces in all were discharged. All were agreed that the only chance of life was the removal of the arm."

7

8 Collection: Medical Historical Library, Cushing/Whitney Medical Library Description: Case Study from Peter Parker's Journal, (no date provided). "Man, aged 27. Weight of tumor, nearly one third of the weight of the man. Weight estimated variously from 60 to 100 pounds. when the man sits down, the tumor forms a chair or cushion, which elevates him 6 inches or more from his chair. It is relaxed according as the weather is hot or cold. Of the feasibility and desirability of removing the tumor, I have no further doubt. The main objection to the oper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patient and his friends, was the unwillingness of his wife. The patient was not operated on. Later when this patient died, an atempt was made to secure a necropsy, but this was not obtainable."

9

10 Case Summary from Peter Parker's Journal "I observed a Chinese [man] advance timidly to the hospital leading his little daughter, who at first sight appeared to have two heads. A sarcoma hung over the right eye and so depressed the lid as to exclude the light. The child complained of vertigo, and habitually inclined her head to the left side. It was evident that left to itself the tumor might terminate the life of the child." As a precaution, Dr. Parker had both parents sign a statement which read "they would exculpate me from censure, if the child should die in consequence of the attempt. An opiate was given 15 minutes before, and wine and water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patient cheerfully submitted to be blindfolded and to have her hands and feet confined. The tumor was extirpated in 8 minutes."

11 林華(Lam Qua)所繪的清朝患者醫療圖像「王克經Wang Ke(音譯)」

12 圖說:「1837年11月21日。先天性腫瘤。王克經,年齡27歲,是住在廣州的一位可敬茶商之子。……幾年前這瘤還是慢慢地長,但在近四年中,他長得很快,如今已相當於這個人的約三分之一的重量。……開刀(確定它的性質,看上去像是淋巴瘤)之前,手術的最主要障礙……是她的夫人不願意;他自己如今對切除也似乎更感害怕。是否要做手術得由他的親戚來決定。(他的親戚決定不做手術)在1838年3月26日,王克經突發高燒,三天後死亡。我在得知他的死訊前並不知道他患病。立刻前往他的生前居所後,……我向他的父親和兄弟們解釋了開刀檢查這個腫瘤的好處,這不僅對活著的人有益,……他們表示同意……但是母親和遺孀們不願意;他們怕血,並怕手術會令死者疼痛。」(彼得‧伯嘉)

13 (2)林華所繪之清朝患者包阿興外科手術後圖像(約1836-1837)

14 (2)林華所繪之清朝患者包阿興外科手術後圖像(約1836-1837)。
圖說:「11月15日,用一把大手術刀,先從肩峰兩側切入兩刀,在三角肌上端相遇,該肌旋被切下,割開了韌帶囊,肱骨的頭便脫出其臼,再向上一刀便把手臂從身體割了下來。……從手術刀最初切下到手臂掉到地上,整個時間沒超過一分鐘。……就我所知,此病人是第一個自願接受截肢手術的中國人。……此病人癒合得很好。在大約一年後,他結了婚,靠賣水果用一隻手能夠維持生計。」(彼得‧伯嘉)

15 說明: 上述這些尚存的醫療繪畫。 共有114張。 作於1836-1855年間。 出自一位廣東商業畫家林華之手。
畫了約88位患者,全都是傳教士伯駕的患者。 林華的繪畫以一種交流的方式,告訴了中國本土的病人,外國人的醫院可以為他們的身體和靈魂,提供有成效的治療。

16 韓依薇的文章 病態的身體:林華的醫學繪畫 刊於楊念群編,新史學第一卷 中華書局,2007 頁 。

17 綱要 繪畫緣由 畫他所瞭解到的: 林華和他的畫室 寫他身體不能去除的特點 醫學肖像畫 性格與醫病 表情 風景
批評與抵制:好的中國人與壞的中國人

18 繪畫緣由 伯嘉的相關注數很多。 伯嘉與畫家林華的長期合作關係較少人研究。 西方傳教士與中國人之間的合作是一種 “被遺忘的歷史”。
近期史家已經面對將這個課題置於同期的中國研究的困難性。 特別是在搜尋無媒介(unmediated)資料時。

19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 促進下列研究: Bridie Andrews, 祝平一、劉禾、王道還、吳一立、Ruth Rogaski 范發迪對在華的英國博物學者的研究

20 在此意義上,林華為伯駕所繪的作品可以視為是某種無媒介,或者少媒介的譯介文字: 跨文化對話的直接產物。
這種檢視,可以視為是重現某種 “被遺忘的歷史”的嘗試。

21 分析林華繪畫對中國身分與病態的表現手法: 原因有二
1.伯駕所保留的繪畫作品和詳細的病例報導,流傳到國外後,不僅僅是為了向好奇的西方人描述中國的病態,還有中國的性格。另外更重要的是,畫給形形色色且有影響力的顯赫人物。 2.作品是精心為中國觀眾而作。

22 林華的繪畫是有價值的信息來源,不僅僅是向西方傳播中國人身分的形象,也包括向數以千計的中國患者傳播了有關健康和靈魂的形象,還包括肖像技法,以及傳播的方式,事實證明,這些在20世紀前後傳教士的醫學活動中有深遠影響。

23 醫學肖像畫 繪畫並非向外銷畫或本地畫那樣用來謀生。
林華的繪畫對象:其對象來自不同的社會背景,有男性及女性,包括西方商人、傳教士、要人、本地行商,以及其他中國式的主角:廣東總督的私人文書。

24 從商業繪畫中生出的醫學肖像畫。 對象是最貧窮也無人代言的一個階層。 常被提起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們的疾病。

25 必須開拓其他畫法。 對象應該用什麼姿勢、坐多久,以求形似。

26

27 借用情色畫的方法,來表現模特的獨特身體。
反諷地重構了18-19世紀歐洲的裸體畫。

28

29 最大的挑戰是面對伯駕的要求。 即要畫出醫藥科學的東西,也要畫出中國人的性格的某些東系。 疾病的標誌與野蠻的標誌。

30 林華如何表現? 用三種方式應對挑戰,描繪十九世紀關於中國人的性格的觀念。 面部表情、風景的利用、中國文化的符號語言。

31 表情 吸引人的特點是面部表情的矛盾性。 他們呈現出冷靜、冷漠甚至甜美的表情,似乎主人翁莫不關心。 表情的模糊性。
面孔並非表達感情的地方,其他方面都會從根本上,甚至病理上,改變這幅畫的意義與功能。

32 風景 人之主體與人所在的風景建立某種內在的象徵性關聯。 除去了病人疾病的外部症狀,世界的自然部分即獲得更全面的醫治。

33 結論 林華的繪畫以某種「中國特徵」為基礎,既創造性發揮中國身份,也將中國身份病態化:對疼痛的麻木、本地藥物的缺乏、容不得截肢與解剖的文化,對死後靈魂的相信及總體上的迷信。 其中一部份形成近代所謂的「東亞病夫」觀念,這一觀點固執地形成了對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的地位的虛構的、帝國主義式的成見,認為中國人身份和種族已是病態的,這些繪畫作品不僅構成了中國從根本上即為病態的文化身份,而且也描述了治療方案。

34 對那些接受西方外科醫生的「好」中國人來說,這片希望的土地還有救。
但對於拒絕醫療傳教士治療,或者不能脫離中國傳統的看法者,結局將更加嚴酷。 無論如何,林華的繪畫作品暗示了一種激進的治療方案:一個嶄新而且經過改進的中國形象只能通過醫學傳教士的幫助,才得以實現。

35 問題與討論 請閱讀上述史料後,回答以下問題。 (1)你覺得十九世紀中葉的林華為何要創作這些醫療繪畫。
(2)假使你是歷史學家,你會利用這些資料說明什麼問題? (3)我們如果要知道這些醫療繪畫製作的背景、技術與內容,除了繪畫本身的輔助說明外,下列哪種史料最可以讓我們知道更深入的訊息,為什麼?(a)傳教士醫生伯嘉的日記(2)當時的報紙報導(3)病人本身的記錄。 (4)如果一位歷史學家想要找一些旁證資料來說明林華的醫學繪畫的特色,資料三的圖像可以協助說明什麼?


Download ppt "圖像與身體史:林華的醫學繪畫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