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五章 初级卫生保健管理
2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目标的形成主要受两方面启迪: 1、对70年代状况分析; 2、世界进步与发展对卫生的影响。
第一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提出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 提出的背景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目标的形成主要受两方面启迪: 1、对70年代状况分析; 2、世界进步与发展对卫生的影响。
3
7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分析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各国之间、各国内部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健康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在不断扩大。 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普遍存在着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利用不公平的现象。 贫穷病、富裕病和社会病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卫生计划和管理工作不善,卫生部门与其他社会经济部门合作不够,加之缺乏卫生管理培训和使用高效率的管理方法,影响了对有限的卫生资源的 利用效率,加剧了卫生状况的恶化。
4
70年代中期后,受到世界进步与发展形势的启迪,WHO对卫生发展局势作出分析(1):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正认识到卫生与健康是人们生来就有的权利;人们的健康不断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反过来,人们的健康又对这些因素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影响。
5
70年代中期后,受到世界进步与发展形势的启迪,WHO对卫生发展局势作出分析(2):
人类生存的环境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卫生事业正在不断地变革以应付现有的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卫生系统必须进行变革以适应世界性的社会发展与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单凭一个国家作出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对各国、区域和全球的卫生体制进行统筹考察,发动一场全球性的卫生变革。
6
二、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形成 70年代初,WHO确定了九个国家作为“寻求发展中国家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的对象,研究报告中第一次应用了“Primary Health Care(初级卫生保健)”术语。 1976年,在第二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根据苏联代表的提议,两年之后召开一次国际会议,重点讨论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的方法。 1978年9月6日至12日,来自134个国家的代表来到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阿拉木图,参加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形成《阿拉木图宣言》。
7
三、阿拉木图会议以来的主要进展 开发领导层: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造就一大批有能力并勇于和乐于迎接挑战的卫生领导干部。 加强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的地区卫生体系:地区一级是国家在组织、计划与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级,也是目前最为薄弱的一级。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项持久性社会目标 初级卫生保健的质量保障:1990年上海会议指出,虽然各国在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尚未对提供卫生保健的质量给予充分的重视。
8
第二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一)1977年——第三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WHO.30.43号决议:
第二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一)1977年——第三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WHO.30.43号决议: 到2000年,使世界上所有的人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两方面都达到富有成效的那样一种健康水平——2000年人人健康(health for all/200, HFA/2000) 1978年 阿拉木图会议(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前苏联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PHC) 1979年联合国大会——赞同《阿拉木图宣言》 阿拉木图会议确定了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交流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经验,明确了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和实施方法,解决了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9
(二)1981年提出了2000年全球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1、每个国家的所有人至少已经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第一级转诊设施的卫生服务。
2、人人都积极参加自己及其家庭的保健工作,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卫生行动。 3、全世界的社区都能同政府共同承担其范围内所有成员的卫生保健责任。 4、各过政府都要对其人民的健康负担起全部责任。 5、人人都享有安全的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 6、人人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7、所有的儿童都接受了预防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 8、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在公共卫生学上的重要程度到2000年不超过发达国家在1980年的水平。 9、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与控制和改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促进精神卫生。 10、人人都能得到基本的药物供应。
10
(三)十二项最低限度评价指标 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得到政府认可,作为官方最高一级的决策并承担义务;平均分配足够的资源;社区高度参与;为国家卫生发展建立一个适宜的组织体系和管理程序。 2、已经建立或加强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卫生保健计划实施的工作机构。 3、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 4、有一个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地方的卫生保健。 5、资源分配公平,尤其要注意农村和边远地区。 6、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至少有0.7%转给发展中国家,用以支持他们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
11
7、全体居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至少达到下列要求:
(1)在家中或步行15分钟距离内有安全水,在家中或邻近地方有适当的卫生设备。 (2)进行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合的免疫接种。 (3)在步性或坐车1小时行程的距离内有当地的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得到至少20中基本药物的保健服务。 (4)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1岁内的儿童应得到护理服务。 8、儿童的营养状况达到:90%以上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2500克以上;90%以上的儿童体重符合相应年龄组的体重标准。 9、婴儿死亡率低于50%。 10、出生期望寿命高于60岁。 11、成人男女受教育率高于70%。 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圆。
12
第三节 初级卫生 保健 一、概念 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是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法和技术,通过社区的个人,家庭积极参与能够普及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根据自己的实力在每一发展阶段有能力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 总之,初级卫生保健是面向全社会的,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它体现了社会的公正。面向基层、面向全社会、为每个家庭和个人服务,它使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初级卫生保健本身的发展也要依靠社会经济的发展。 内涵 从居民角度来看——是一种比、必不可少、人人都能享有和充分参与的、费用能为国家和人民负担的起的。 从技术上看——是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并且为社会和社区的个人、家庭所乐于接受的。 从卫生系统看——为全体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是卫生系统的核心部分。 从政府部门看——初级卫生保健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是各级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人民健康的重要体现。 从社会经济发展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1、合理布局 2、社区参与 3、预防为主 4、适宜技术 5、综合途径
14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可分为四个方面 (1)促进健康 (2)预防 (3)治疗 (4)康复
(1)包括健康教育、保护环境、合理营养、饮用安全卫生水、改善卫生设施、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2)在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客观规律及它们和人群所处的内外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3)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品,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疾病早日好转痊愈,防止带菌和向慢性发展。 (4)对丧失了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残疾者,通过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的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15
八项内容 1、开展针对主要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
16
第三节 中国的初级卫生保健管理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二、政治重视
2002年5月卫生部等七部委《2001~2010年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 2009年9月16-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在沈阳市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 )》课题专家研讨会。 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17
第四节 新世纪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动态与趋势 全球卫生战略的核心价值观 人权观 公平观 伦理观 性别观
18
第五节 对农村卫生工作的认识与分析 1、如何确定卫生工作的性质? 2、如何认识农村卫生的重要性? 3、如何评价以往农村卫生工作的经验?
第五节 对农村卫生工作的认识与分析 1、如何确定卫生工作的性质? 2、如何认识农村卫生的重要性? 3、如何评价以往农村卫生工作的经验? 4、如何判断农村卫生目前的形势?
19
对农村卫生现状的基本判断(一) 建国以来,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用占世界较低比例的卫生费用,基本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农村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0
基本成效 1、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得到加强 2、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3、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21
农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69.6 35 平均期望寿命(岁) 61.9 1,500 农村孕产妇死亡率(/10万) 33.8 200 农村婴儿死亡率(‰) 188.62 20,000 急性传染病发病率(/10万) 2001年 1949年
22
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经验 2、培养了一批基层卫生技术队伍 3、建立、健全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 网络 4、探索了我国农村多种形式的农民
1、符合国情的卫生工作方针和策略 2、培养了一批基层卫生技术队伍 3、建立、健全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 网络 4、探索了我国农村多种形式的农民 健康保障办法
23
结 论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运转有效,“三大支柱”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24
对农村卫生现状的基本判断(二) 随着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转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在服务功能、机构设置、人才技术、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以及政策协调等方面都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基本的或多层次的卫生需求,农民的卫生服务经济可行性不高.
25
当前农村卫生的突出问题 1、农民健康水平较低,城乡居民 健康差距越来越大 2、传染病、地方病仍然严重危害 着农村居民的健康
3、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 日益突出
26
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27
年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
28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服务利用和 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2000年农村、城市儿童死亡前治疗情况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服务利用和 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年农村、城市儿童死亡前治疗情况 农村 城市
29
2000全国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比较(1/10万)
30
主 要 原 因 1、农村卫生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公共 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得不到保证 2、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低下,难以承担
起保护和促进农村居民健康的使命 3、农民缺乏有效的健康保障制度,难 以抵御疾病风险 4、卫生服务的效率不高,缺乏活力
31
集体经济的支撑作用缺失 农村集体经济 农民健康 农村三级卫生 合作医疗 乡村医生 服务网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投入政府 个人
32
政府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 城乡卫生资源比例失调 城市 农村 30 80 20 70 卫生资源配置 人口比例
33
农村高素质卫生技术人员匮乏 学历水平普遍较低, 技术水平不高。 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学历构成 1.4 17.9 9 18.5 53.2
大学及以上 大专 中专 高中 18.5 初中及以下 53.2
34
农村没有建立起医疗保障制度,难以抵御疾病费用风险 合作医疗覆盖率变化曲线图
农村没有建立起医疗保障制度,难以抵御疾病费用风险 合作医疗覆盖率变化曲线图
35
结 论 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卫生服务能力需要加强,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改革和调整;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应尽快建立。
36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的历史沿革 一、为解决自身医疗保健问题,农民创造 了合作医疗 1955年山西高平“合医合防不合药”,覆盖40%的农村
二、合作医疗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发展 1966年毛泽东推荐湖北长阳县乐园公社经验,覆盖90%的农村
37
合作医疗的发展 三、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使合作医疗受到影响1978年合作医疗开始全面解体 四、深层次矛盾制约使合作医疗推行困难
年,徘徊在4-10% 五、新形式赋予合作医疗以新生命 2002年新农合试点 目标:2008年80%,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2010年参保人数已达到8.5亿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96.3%。
38
第六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的背景与方向
39
一、50年来卫生事业成绩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评价指标 1949年 2000年 人均期望寿命 孕产妇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传染病发病率
35岁 1500/10万 200 ‰ 2万/10万 71岁 53/10岁 32.2‰ 186/10万
40
二、转型时期我国 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41
1、近年来,多种因素致使医药费用过快 增长,个人负担加重 *科技进步、诊疗条件快速改善 *医药行业逐利趋向 *间接费用明显上涨
*人民群众需求日益增加
42
全国卫生总费用/医药费用上涨 政府投入仅占医院投入7%左右 年份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亿元) 764.4 2155.1 4586.6 5025.9 5790 6584.1 7553 卫生支出构成% 政府 25.1 18.0 15.5 15.9 15.7 17.0 16.4 社会 39.2 35.6 25.6 24.1 26.6 27.2 29.7 个人 35.7 46.4 59.0 60.0 57.7 55.9 53.9
43
医疗费用快速增长 费 用 次均门诊费用(元) 次均住院费用(元) 年 份 1990 10.9 473.3 2004 118.0 4284.8
费 用 次均门诊费用(元) 次均住院费用(元) 年 份 1990 10.9 473.3 2004 118.0 4284.8 年平均增长率% 1991~1995 25 23.7 1996~2000 14.8 11.3 2001~2004 8.0 9.7
44
2、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城市资源配置与需要矛盾 人群医疗保健需要呈“正三角” 医疗供给呈“倒三角” 三级医疗机构 二级医疗机构
疑难病人群 二级医疗机构 需专科诊治人群 基层医疗保健机构 健康人群 亚健康人群 常见健康问题人群 人群医疗保健需要呈“正三角” 医疗供给呈“倒三角”
45
3、医学模式转变及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增加 *医学模式转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卫生保健服务需求增加,并呈多样化,而医疗服务模式单一,落后于社会及市场的要求,改革力度不够,社会评价趋后。 看病贵、看病难——费时、费钱、交通不便、缺少人情味,得不到综合、连续的服务。 据北京青年报分析调查,医院就诊有效时间仅为——30%
46
4、面临双重疾病负担 *新老传染性疾病的威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加剧
4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全国内地有非典临床诊断病人近5400人 *因非典死亡348人 *北京隔离观察近3万人 *与119个国家往来受阻 *专家估算:非典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48
慢病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6—2005,慢性病急速上升 慢性病总例数增加14.3% *糖尿病增加305% 高血压增加176%
脑血管病增加106% 损伤中毒增加77% 冠心病增加63% 恶性肿瘤增加60% 精神分裂症增加29% 现有高血压人数1.6亿,糖尿病人4000万 这个数字在欧洲看来是惊人的
49
双重疾病的威胁凸现了我国公共卫生的薄弱,既不能满足人民健康的日常需要,更难以应付突发事件,从建设公共卫生长效机制来看,需要依托社区开展健康教育,以健康促进、群防群控为基本策略,以普及基本卫生知识为切入口,加强社区卫生建设,是预防双重疾病最为有效的选择。
50
5、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老龄化趋势加快,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到2000年达1.3亿,占总人口10%;到2005年达4亿,占总人口25% *在一些大城市,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上海已达18%,广州17%,北京14%(移民因素,相对较低) 老年人患病率比一般人高,而收入低,活动能力受限
51
6、严重的疾病经济负担制约了社会经济增长 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
——直接用于门诊、住院、购药等费用大于7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6% ——劳动力损失带来间接经济损失6000亿元,约占当年GDP 5% ——总损失1.3万亿,占GDP11% 每年GDP增长率为8——9%,与11%基本抵消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要发展社区卫生
52
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百姓三难(住房、教育、医疗)之一,在社转型期,如何同时防治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何应对老年话社会,如何满足人民多层次的卫生需求,这些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进而印发对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的思考。社区卫生服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起步。 三难已成为政府心头之痛。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因素。 在城市改革中三级医院——二级双向式医院 把基本问题放在社区医院解决,参考了英国的做法。
53
第七节 社区卫生服务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54
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城市卫生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国务院2005年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提出:必须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努力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2006年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审议并通过了: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55
一、 社区(COMMUNITY) 一、社区(Community)
1 定义: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社区是由若干个社区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关联的打击他。 2我们国家的社区: 城市社区一般指街道或居委会 农村社区:乡镇、村
56
一、 社区(COMMUNITY) 2 社区的五个要素 社区大小及概念因时、因地、因需要而定。 要素: 人口 地域
生活服务设施:学校、就医、娱乐、购物、金融、通讯 特有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认同: 一日三餐、酒文化、菜系 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居委会 物业
57
二、社区卫生服务定义和特征 (一) 定义:是指由全科医生(GP)为主体的卫生组织或机构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58
二、社区卫生服务定义和特征 (二) 特征: 1 第一线服务:基层群众最先接触的服务 2 综合性服务:对象 内容 层面 范围
(二) 特征: 1 第一线服务:基层群众最先接触的服务 2 综合性服务:对象 内容 层面 范围 3 持续性服务:全程卫生服务(人生 疾病 健康) 4 协调性服务:会诊 转诊 咨询 5 可及性服务:位置 时间 效率 技术 经济 6 以家庭为单位:场所与资源 7 以社区为范围:注意健康与社会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8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整体论 系统论 9 预防为主: 一、二、三级预防 10 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 :疾病谱 需求 医疗体系
59
二、社区卫生服务定义和特征 (三)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特性 全科医疗 专科医疗 服务人口 少而稳定 大而流动性强
特性 全科医疗 专科医疗 服务人口 少而稳定 大而流动性强 照顾范围 宽(生物-心理-社会) 窄(系统-器官-细胞) 疾患类型 常见问题 疑难或罕见问题 技术 基本技术,不昂贵 高新技术,昂贵 方法 综合 分科 责任 持续性 (生前-死后) 间断性 服务内容 防治保康一体化 医疗为主 态度 健康为中心,全面管理 疾病为中心,救死扶伤 人为中心,主动参与 医生为中心,被动服从
60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服务。 1社区卫生诊断
2社区健康教育:灵魂(精神与目标)。 3传染病 地方病 寄生虫病防治 4慢性非传染性病防治:重要性 含义广 5精神卫生 6妇女保健 7儿童保健 8老年保健 9社区医疗:治疗病人与讲解防病知识 10社区康复:定义 区分医疗康复 宗旨 内容 11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基本国策 12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工作 13根据居民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条件,提供其他适宜的基层卫生服务和相关服务。
61
四、社区卫生服务方式 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人群需求、卫生资源等采取多种形式。主要包括: 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开展各项工作
2 上门服务:送医送药入户 3 居民选择医生签定社区卫生服务合同书 4 社区医生责任制 5 医疗咨询热线服务:就医指南、医疗咨询 6 双向转诊服务: 第一级机构:社区医院及所属社区服务站 第二级机构: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
62
五、英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 CHS组织形式与卫生管理体制、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社会因素有关。
1 概况:约6000万人口,医生10万人,其中专科医生20%、GP33%、40%为毕业后培训的受训者和住院医生、7%公卫医生。每名全科医生的服务人口约为2000人。 2 国民健康保险:NHS 预防、基本医疗、住院 私人健康保险:10% 3 卫生服务的提供: 4 支付系统:专科医生 全科医生 5 资金来源:税收79% 保险15% 收费4% (共付) 其它2% 6 全科医生服务:合伙开业(5人)培养 经费:60%人头费 20%补助 20%收入 7 取得的效果 P162
63
六、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特征 需求特征 供给特征 2 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 主渠道 其它渠道
需求特征 供给特征 2 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 主渠道 其它渠道 3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 组织原则 组织网络 4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5 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 2000年试点 2005年建框架 2010年完善 6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64
50年代中社会主义改造,渐次发展为医院网络式服务 96年首次正式提出: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七、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与国外区别 1、起步晚 西方发达国家:18世纪兴起 19世纪下半叶,专科医疗兴起,全科 医疗衰退 20世纪中期复兴。 我国:建国初期略显端倪 50年代中社会主义改造,渐次发展为医院网络式服务 96年首次正式提出: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英国1945年立法,1948年推行,已有半个世纪历史,我国政府在96年方正式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概念,1999年才开始初步建设,而且中国经济并富裕!
65
2、服务机构基础不同 西方:以私人医生为基础,政府补充 我国:以一、二级医院改装为主,民营作为补充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基础条件差,为了节约资源,也为了不引起大的震动,采用了改造一、二级医院的方法。但改造比新建更困难。
66
3、服务人员素质不同 西方国家:正规大学毕业,经医院毕业后继续教育,全科医生协会考试合格,取得资格
我国:主要以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培训改造后走入社区服务岗位,以大中专为主。
67
4、在社保中地位不同 西方:以“守门人”制度为基础 我国:以医院服务为基础,存在结构缺陷 社保和社会卫生服务两者还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社保在1998年开始实行,是以医院为基础的
68
八、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 有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 2 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3 有利于抑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4 有利于构建有效、经济的卫生服务体系 5 有利于加强预防战略 6 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 7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8 是转变医学模式的最佳途径
69
九、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内容 1 社区卫生服务绪论 2 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 3 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评价
1 社区卫生服务绪论 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 3 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评价 4 社区卫生服务计划 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 6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人际沟通 7 社区卫生服务的设备、物资、药品与财务管理 8 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管理 9社区卫生服务的营销管理 10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 11 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管理 12 社区卫生服务的项目评价 13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政策法律
70
思考题 1 社区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2 社区卫生服务定义和特征 3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4 社区卫生服务方式 5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6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原则
71
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 (一)进展 1、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有了一定的覆盖度
72
*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全国31个省 *地级城市覆盖率达到95% *县级市覆盖率达到52% *到2005年底,全国已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6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816个,总数15276个
73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比例 4:1
74
2、人员得到初步培训 *全国有近1.4万人参加了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 *3000多人通过了全国全科医师资格考试 *11省调查显示,分别有79.5%的中心,62.2%的中心,47.4%的站参加护士的岗位培训。 *平均每个中心和站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人数为9.5和2.5人。
7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学历构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职工数65人 社区卫生服务站8人
76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师职称构成
7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师专业构成
78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隶属单位分类 其它主要指民办和企业的。
79
4、社区卫生机构工作条件和服务功能初 步具备
80
3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
81
3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
8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日服务时间构成
83
服务功能逐步健全 *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免费发放宣传品、定期讲座、咨询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多数机构开展传染性及慢性疾病的管理。 *80%以上的机构开展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工作。 *69%的中心和36%的站是计划生育部门认可的技术服务机构,部分地区实行计生服务站并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功能: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大病康复、计划生育——六为一体的工作。
84
108个示范区满意度调查 方便 93.7% 医疗质量满意度 54.7% 经济 49.4% 舒适 39%
方便 % 医疗质量满意度 % 经济 % 舒适 % 这是卫生部基妇司所做的一个调查,显示满意度并不高,进一步说明了仅处在初级阶段。
85
二、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86
1、城市卫生资源重心偏上,二级双向体系尚未建立,群众医疗预防保健“贵而不便” 的矛盾仍然突出。
87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及门诊量与医院比较
(医院为100%) 人员 % 房屋面积1.3% 总收入1.7% 门诊人次15.3% 卫生失衡状况远未解决
88
2、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社区卫 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89
定额补助政策未得到很好落实 *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工作得不到补助,只有23.7%的城市政府为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同等补助。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上级补助收入只占收入的5.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补助收入只能弥补离退休人员的支出。 *2002年,有3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不抵支。 *显示的投入政策驱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方向发展,不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功能的落实。 本应是政府100%买单的但—— 工作人员的收入只能靠自己去挣
90
资金来源分类
91
3、全科教育制度没有建立,人才问题仍 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 国家需要发展全科医生,但教育制度没有改变。
92
4、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 需进一步落实
93
3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社保机构的情况
94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当多数从医院演变而 来,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从理念到服务 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社区卫生服务名实 不一,缺少服务模式的创新。从服务内容 到服务质量,还没有得到群众的完全认可。
95
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社区卫生工作会议,颁布了
《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96
中央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推进城市卫生综合改革,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性工作,摆到位置,集中精力,积极推进。这是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
——吴仪 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社区卫生服务迎来飞跃。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