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温里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温里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温里药

2 概说 【含义】 温里祛寒 治疗里寒证 又名祛寒药 【功效】 温里祛寒〔温里散寒〕 部分药物尚能助阳、回阳

3 【主治】 里寒证(寒邪直中脏腑,或阳气虚弱之证)

4 【配伍】 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用; 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 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 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凡热证、阴虚证忌用; 孕妇慎用。

5 附 子

6 功效主治 1.回阳救逆 亡阳证。 2.补火助阳 阳虚证。 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阳益火。
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 3.散寒止痛 寒凝疼痛之证。尤善治寒痹痛剧者。

7 运用 ①特点:本品既能追复散失之亡阳,又能峻补不足之元阳,凡寒实、阳虚、亡阳之证咸宜。
②本品有毒,经炮制后方可入药,故一般不用“附子”作为处方用名,当用“附片”、“熟(制)附子”等。 ③先煎久煎30~60分钟,或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④孕妇忌用。 ⑤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⑥本品附乌头而生,故名。

8 干 姜

9 运用 1.温中散寒 为温中散寒之至药。 用于脾胃寒证(无论外寒内侵之寒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寒证)。 2.回阳〔救逆〕通脉 亡阳证。
3.温肺化饮 寒饮喘咳。

10 运用 ①本品系生姜之宿根(老根)干燥而成。 ②生姜、干姜同出一物,均能温中、温肺。 生姜偏于发散风寒,长于走表;
干姜优于回阳救逆,偏于走里。 ③干姜、附子均能回阳救逆、温里散寒。 附子主要作用于心、脾、肾,以温肾为主; 干姜主要作用于肺、脾,以温中为主。

11 肉 桂

12 功效主治 1.补火助阳 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用治肾阳不足证。 2.散寒止痛 寒凝疼痛之证。 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疼痛皆宜。
如脘腹冷痛,单用或配温里药; 四肢厥冷,食少便溏,配温里药和补气药; 寒湿痹痛,如独活寄生汤; 寒疝疼痛,如暖肝煎;

13 功效主治 3.温经通脉 用于血寒经闭、痛经。 阴疽: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如阳和汤 4.引火归元
用治元阳亏虚,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等 本品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故曰引火归元。

14 功效主治 5.鼓舞气血生长 气血亏虚的病证 ①本品无补气补血作用; ②能温化阳气,助气血生化之源; ③在补气血方中作佐使药用。

15 运用 ①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音ju,利用蒸气使密封容器中的食物变熟〕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②畏赤石脂。
③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

16 食疗举例 1.羊肉肉桂汤: 将6克桂皮放在1斤左右的炖肉中,炖熟之后,无论吃肉还是喝汤,都可以起到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气胀的作用。
2.肉桂红糖茶: 桂皮3~6克,红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可治妇女产后腹痛; 在月经前用3克桂皮、9克山楂肉、3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三五分钟,分2次服下,可治月经来潮时腹胀痛。

17 鉴别用药 肉桂与桂枝 同出一物,能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桂枝长于散表寒,又能助阳化气;
鉴别用药 肉桂与桂枝 同出一物,能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桂枝长于散表寒,又能助阳化气; 肉桂长于温里寒,又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鼓舞气血生长。

18 吴茱萸

19 运用 1.散寒止痛 长于散厥阴肝经〔上行巅顶,下绕阴器〕之寒邪而止痛,善治寒凝肝脉诸痛。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等。 2.降逆止呕
长于疏肝降逆而止呕,兼能制酸止痛。 主治肝寒犯胃之呕吐吞酸。 3.助阳止泻 脾肾阳虚之五更泻。

20 运用 ※ ①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视力障碍(复视)。 ②黄连、生姜、吴茱萸均能止呕。
黄连清胃,主治胃中湿热之呕苦; 生姜温中,主治胃寒上逆之呕水苦; 吴茱萸下气,主治肝寒犯胃之呕酸。

21 高良姜

22 丁 香

23 高良姜 丁 香 鉴别用药 温中〔散寒〕:脘腹冷痛、呕吐 偏于止痛: 用于胃寒冷痛, 作用显著, 如良附丸。 1. 偏于降逆:
为治胃寒呕逆要药。 2. 温肾助阳: 阳痿,宫冷。 ※畏郁金。

24 小茴香

25 运用 1.散寒止痛 长于暖肝温肾而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 2理气和胃 中焦虚寒气滞证。

26 附药 ※ 八角茴香 又名大茴香、八角。性味、功效与小茴香相似,但功力较弱,主要用作食物调味品。

27 花椒

28 运用 温中止痛 胃寒腹痛,寒湿吐泻 杀虫止痒 虫积腹痛,湿疹、阴痒。

29 荜茇 温中散寒止痛 胃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证

30 【学习要点】 1.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及主治。 2.功效比较:附子与肉桂、附子与干姜、干姜与生姜、肉桂与桂枝 3.掌握温里药的特点。
附子——心、脾、肾 肉桂——肾 干姜——肺、脾 吴茱萸——肝

31 【学习要点】 3.特殊用法: 肉桂——后下 附子——先煎(与石膏意义不同) 4.特殊功效:肉桂——引火归元、鼓舞气血生长 5.配伍禁忌:
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肉〔官〕桂——畏赤石脂 丁香——畏郁金


Download ppt "第七章 温里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