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崔待诏生死冤家 警世通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崔待诏生死冤家 警世通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崔待诏生死冤家 警世通言

2 冯梦龙,字犹龙、耳龙;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龙子犹”。江苏苏州人,明末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另外,他还增补过罗贯中的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过《列国志》。他的“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

3 冯梦龙自幼接受儒学的熏陶,但又生长在商业经济十分活跃的苏州,早年时常出入青楼酒馆,“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 ,熟悉市民生活。

4 冯梦龙的一生精力,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所罕见。
深受李贽思想的影响,促使他成为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的代表人物,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冯梦龙的一生精力,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所罕见。

5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的总称
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也有的是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集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历了文人整理加工的过程而开始了文人独立创作

6 “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问世,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7 在冯梦龙看来,“发于中情自然而然” 的文学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他曾竭力强调“情”在人类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表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8 这类小说常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上,要求“礼顺人情”
一方面,我们看到,“三言”的书名带有浓厚的道德训诫色彩 另一方面,作品所表现的道德观,又与旧道德传统相背,带有时代新意

9 唐以前的文言小说,通常称为古小说,典型特征是形式短小,内容琐杂,属于杂记见闻的笔记体小说。唐传奇在体裁上更具有作为短篇小说的特征,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成熟,也标志着文言小说体制的定型。

10 古代短篇小说发展到宋元时代,又出现了新的飞跃。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说──“话本小说”,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1 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从宋小说话本开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宋元小说话本──明末的“三言”、“二拍”──以李渔为代表的明末及清代的其他短篇白话小说 “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并且直接刺激了明末清初的创作热潮

12 唐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一种叫做“说话”的表演技艺,“说话”就是讲说故事的意思,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
话本小说 唐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一种叫做“说话”的表演技艺,“说话”就是讲说故事的意思,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

13 宋元话本虽处于白话短篇小说的初期,但由于有“说话”艺术的长期哺育和书会才人的润色加工,因此一开始就显示出不凡的艺术风貌,而且带来了整个社会审美情趣的历史性变化。

14 宋元话本(拟话本)的体制结构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题目、入话、正话、篇尾。

15 题目根据正话的故事确定,是故事内容的主要标记

16 入话,也叫“得胜头回”、“笑耍头回”,是在正文开始之前,先写几首与正文意思相关的诗词或是小故事作为开篇,用来引入正话,作用是安静听众、启发听众和聚集听众。

17 正话是故事的正文,是小说话本的主要部分。正话在叙述故事时,也不时穿插一些诗词,用来写景、状物,或描写人物的肖像、服饰,用来渲染气氛、增强效果。

18 篇尾往往是用四句或八句诗作为全篇总结,一般游离于情节结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说话人或作者出场总结全篇主旨,或对听众加以劝戒,或对人物、事件进行评论。

19 冯梦龙《崔待诏生死冤家》则本自宋元话本《碾玉观音》,在原作基础上增加了一段“入话”,其余没有太大改变
《崔待诏生死冤家》的故事雏形,最早见于宋代《异闻总录·卷一》 冯梦龙《崔待诏生死冤家》则本自宋元话本《碾玉观音》,在原作基础上增加了一段“入话”,其余没有太大改变

20 与众多流行的爱情故事相比,作品描写的爱情显得新颖独特
它没有重复才子佳人追慕相思的心态 也没有两性生活庸俗的描写

21 作品的主角秀秀是市民女性,在爱情问题上表现出这个阶层女性特有的“野性”,大胆泼辣,桀骜不驯,没有一点矜持和忸怩之态,她的坦率简直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

22 秀秀鬼魂的出现显示了一种道德的力量。死后为鬼,是追求爱情生活,是她对崔宁的一片痴情;同时也是为了复仇,尽管复仇的力量显得微弱,但毕竟表现了秀秀抗争的执着和韧性,也表现了市民阶层的道德感。

23 作品表现了一个双重的悲剧。即一个被迫送进王府的女奴出卖自己劳动的悲剧和一对在奇特情境中相爱的有情人最终未能白头偕老的悲剧

24 着力叙述秀秀力争和保卫自己爱情生活所作的抗争,展示这个家庭奴隶对人格独立、人生自由的追求,也就是说,作品事实上展现了一场严峻、残酷的阶级冲突。

25 她是社会的叛逆者,不愿受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束缚,甚至不愿等到“满日”,她热爱自由,看重“自己”,这使得她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不肯退让,这种甘冒生命危险的“潜逃”,在当时,在这样一个人群中实属难能可贵。

26 秀秀的形象,也为我们观察黑暗的封建王国提供了一个最为方便的视角

27 叙述了一个在文学史上极富独创性的爱情故事 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在文学画廊中极为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 其中回荡着争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激越声响
作品在精炼的篇幅中 叙述了一个在文学史上极富独创性的爱情故事 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在文学画廊中极为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 其中回荡着争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激越声响 在对事件、场景和人物的现实主义描写中又透露出浪漫主义激情。

28 情节曲折离奇,在现实性情节中力求其真,在幻想性情节中极写其奇,两种情节交织行进,使作品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景观。

29 幻想性情节不受现实生活逻辑的规范,但遵循了人物性格的逻辑和幻想世界的逻辑。

30 《崔待诏生死冤家》的结构正是话本常用的布局方式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开始到“也不知道崔宁将他走了,见在潭州居住”; 第二阶段从“时光似箭,日月如梭”到“回去时就隐恶而扬善了”; 第三阶段从“再说崔宁两口在建康居住”到结束。 第一阶段之前有入话,第三阶段之末有咏叹。

31 第一阶段的进展指标,是让崔宁和秀秀提前做夫妻

32 第二阶段故事的进展指标是秀秀和崔宁得以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

33 第三阶段故事的进展指标是揭穿秀秀的真实身份

34 鲁智深 大闹野猪林 选自《水浒传》

35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36 《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 《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
“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 《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 《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 《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 《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

37 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 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38 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赞》 《醉翁谈录》 《宣和遗事》

39 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生活

40

41 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

42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43 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44 水浒世界里唯一一个真正具有侠义精神的人 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

45 一路散发着奋身忘我的精神

46 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47 对人类苦难情状真诚入微的体悟

48 所有的外在束缚全没有了,心灵达到了空前的解放,生命达到了一种极致的自由。
反对任何清规戒律,反对任何偶像崇拜,率情任性,惊世骇俗。这就是狂禅。

49 鲁智深的出场诗:   自从落发寓禅林,万里曾将壮士寻。   臂负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   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   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50 鲁智深杭州六合寺坐化前作偈: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51 这种狂放行为背后的那种真性情的发露为任何外物所限的狂禅精神,是一种生命的奔放与飞扬

52 这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背后的冲决网罗的狂放与解脱,召唤的其实也正是随世俯仰的红尘众生心底,一种对生命自由的永远的梦想与追求。

53 鲁智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只要他看到有什么不平事,他就会忍不住要插手,要痒手,要出手
鲁智深爱管闲事,而且管得彻底,他一定要管得自己放心了为止

54 急公好义,没有杀过无辜的人

55 必如此显个手段,方去后常有个莽和尚现前,不敢起一毫歹心。

56 鲁智深若没有深重的侠义精神,他就不可能两千里地风风雨雨地跟过来

57 他若没有彻底的侠义精神,他也就不可能如此细致入微地提防两个公人。

58 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59 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相救,才保住性命。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

60 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61 如果说,《水浒传》里只有一个真正悲壮的英雄,那么这个英雄非林冲莫属;如果说,梁山好汉里只有一个富有人道精神的帅才,那么这个好汉也非林冲莫属;如果说,《水浒传》里也居然有一个真正的爱情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林冲和他的夫人之间。

62 林冲是痛苦的,可是这痛苦只属于他,梁山中没有人能真正地分担他的痛苦,他是最值得我们同情的英雄,他也是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63 林冲第一忍

64 林冲第二忍

65 林冲第三忍

66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67 林冲对有罪之人也是很有宽恕精神的 李卓吾评论是“腐”一个字,认为林冲迂腐 其实这里才真正显示出林冲的阔大胸怀,他连对自己的杀身仇人都能如此相待 说明他已经能忍许多常人不能忍之事,他的仁慈之心已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68 如果说,林冲一生中有过一个极其重大的失误,那么这个失误无疑就是
交友不慎,把陆谦这种人当成知心朋友。 如果说林冲一生中也过一个极其重大的成功,那么这个成功 就是他交了鲁智深这么一个朋友 。 其原因是同样的 ——他的宽厚。

69 明代张岱说,人无癖好不可交,盖无痴者无真情也,端的是千古绝句。

70 往往感情深切,真诚地相互信赖,甚至达到愿意为对方去死而毫不畏惧的程度 常常焕发出人性中最美好的高洁品行
象林冲和鲁智深这样一生成为最要好的朋友 往往感情深切,真诚地相互信赖,甚至达到愿意为对方去死而毫不畏惧的程度 常常焕发出人性中最美好的高洁品行 鲁智深两千里送林冲表现出来的正是这种浩气长存的义侠精神,它的气质是纯粹的,不夹杂着任何功利的目的 唯其纯粹方显其高洁;唯其高洁,方显其永恒;唯其永恒,方迸射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71 在林冲出场前四回,作者用浓墨重彩描写了鲁智深坎坷的经历和他那爱打天下不平事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就和林冲忍让屈从,逆来顺受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鲁五回读者是抱着喜悦欢快的心情读的;可是林五回给读者的印象则完全相反,压抑沉重的感觉代替了鲁五回那种喜悦欢快的心情,使读者为林冲的不幸遭遇而不平,为宋徽宗及高俅这样的昏君佞臣无故迫害林冲而愤怒。

72 忠厚善良,往往不讲对象

73 一股脑儿的忍让屈从,使得董超、薛霸这样的无耻小人也更加猖狂无忌,才使自己坠入痛苦的深渊。

74 毕竟是林冲,他不同于鲁智深,也不同于武松。若是鲁智深,早已在报仇之后远走高飞了;若是武松,不但杀人,而且凶狠。尽管三人都有惊人的武艺,但性格不同,所以对事件的处理也不同。

75 胸襟豁达、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

76 《水浒传》虽然依托于史实,但人物情节几乎完全出于创作,用的是纯粹的白话。《水浒传》堪称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77 《水浒传》的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
有了《水浒传》,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完全的确立,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极为深远。

78 《水浒传》主要是在民间说话和戏剧故事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把许多原来分别独立的故事经过改造组织在一起,既有一个完整的长篇框架(特别是到梁山大聚义为此),又保存了若干仍具有独立意味的单元,可以说是一种“板块”串联的结构。

79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 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80 武松的勇武豪爽 鲁智深的嫉恶如仇、暴烈如火 李逵的纯任天真、戆直鲁莽 林冲的刚烈正直,无不栩栩如生,使人过目难忘 作为梁山第一号人物的宋江,由于作者把相互冲突的江湖道德和正统道德加在他一个人身上,有些地方显得观念化。但这个人物仍有其鲜明的特征:社会地位不高而胸怀远大,在正常的读书做官的轨道上难以求得成功,终于成为草莽英雄。历史上一些造反武装的领袖,很多是这一种类型

81 《水浒传》所写的英雄人物,性格倾向十分强烈,性格特征十分鲜明,性格的复杂性和前后变化较少,这是因为《水浒传》本身是一部带有传奇性的小说,它的人物是理想化的人物,用浓墨重彩描绘出这些人物,显示其非凡的气质,以求强烈地打动读者,使之得到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对这类小说是合适的。 而且应该注意到:这些英雄人物的个性虽然比较单纯,却并非写得简单粗糙。

82 《水浒传》继承了民间说话的传统,十分重视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它总是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些情节又通常包含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包含偶然性的作用和惊险紧张的场面,包含着跌宕起伏的变化,富于传奇色彩。这种非凡人物与非凡故事的结合,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紧张感,很能引人入胜。

83 在表现者与表现对象之间,一般说来,密度大的多用实写,疏空处则多用虚叙。
《水浒》结构的疏密藏露、虚实浓淡的合理调配也是形成节奏美的一个重要手段。

84 文艺创作历来主张疏密相错,虚实相映。 疏可跑马 密不透风

85 对官府的逼迫,作品多是作为暗场处理。如高俅迫害林冲的罪行,陆谦等人阴谋活动,大都虚写,较为疏落,作者的主要笔墨、是用来实写林冲的矛盾心理和逼上梁山的历程,因而内容显得密集。

86 那些有助于披露思想倾向,能突出人物性格富有艺术情趣的事件,则集中笔墨,直接表现实在形象,使读者能够直接把握到,令人获取具体感受
而那些次要的场面则少花笔墨,用间接描写的手法,让读者通过艺术联想去体味那些潜在的东西

87 如果说,自然美总是显现云霞初起,逐渐舒卷,山川迤俪转合的时刻,显现在草水花萼的组合,乌兽羽毛色泽变化的层次中的,那么,文学形象的艺术美也往往是在退次渐进,层次跌宕的情节铺展和人物描写中充分地体现以来的。

88 叙事“不可一端指”,唯是“闲闲渐写”,方能有“文章波澜”,“极奇极恣”的艺术趣味

89 铁杖飞来,见物不见人,这是一层,跳出个胖和尚,见人却不见其貌,这又是一层:来者大声喝问,真相未露,已闻其声,这再是一层。直到林冲睁开眼睛,才“认得是鲁智深”。到此,鲁智深亮相,才算是声容形貌毕现

90 京剧优秀保留剧目

91 唱念作打各具特色

92 从六十年代以来,历演不衰


Download ppt "崔待诏生死冤家 警世通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