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1-1台灣原住民族 教學活動 範圍:95課綱 歷史科第一冊(台灣史)第一單元(章) 早期台灣 第一主題(節) 臺灣原住民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1-1台灣原住民族 教學活動 範圍:95課綱 歷史科第一冊(台灣史)第一單元(章) 早期台灣 第一主題(節) 臺灣原住民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1-1台灣原住民族 教學活動 範圍:95課綱 歷史科第一冊(台灣史)第一單元(章) 早期台灣 第一主題(節) 臺灣原住民族
1-1-1台灣原住民族 教學活動 範圍:95課綱 歷史科第一冊(台灣史)第一單元(章) 早期台灣 第一主題(節) 臺灣原住民族 作者:林淑華 台中女中歷史教師 台中女中人文社會資優班指導老師及原住民學生生活輔導老師 歷史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發推廣小組 協辦清華大學史研所主辦第三屆「歷史教學新嘗試」研討會(95/09/30)

2 第一章 史前時代的台灣 台灣史前史 考古學 分期 代表文化 生活特徵 意義 文化交流 定義 為何 分類 在台灣 侷限 重建 一、史前文化

3 二、沒有歷史的民族 現況與反思 侷限 原住民 與近代的相遇(十七世紀初外人的觀察) 南島語族 分類 平埔族文化 高山族文化 東番記
荷人的記載 現況與反思 侷限 二、沒有歷史的民族

4 1.下圖可能是台灣哪一個史前文化的特徵?請從考古發現遺物、遺址 中及時代發展特徵略述其生活情形?
想一想 1.下圖可能是台灣哪一個史前文化的特徵?請從考古發現遺物、遺址 中及時代發展特徵略述其生活情形? 石英質小尖器,可在獸皮上穿孔 礫石砍器,可以砸碎獸骨 圖片轉引自: 礫石石片器,可以宰鹿 圖片轉引自:

5 2.下圖可能是台灣何時的史前文化?與甲、乙那一文化同時?原因為何?
(甲) (乙)

6 3.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後,說說你對考古學的瞭解與看法

7 資料來源:引自〈台灣日報〉,

8 資料來源:何傳坤,〈臺灣的史前文化〉,《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歷史科教師進階研習手冊 》(以下簡稱《研習手冊》),頁13

9

10 資料來源:何傳坤,〈臺灣的史前文化〉,《研習手冊》,頁13

11 資料來源整理自:何傳坤,〈臺灣的史前文化〉,《研習手冊》,頁12
資料來源:何傳坤,〈臺灣的史前文化〉,《研習手冊》,頁12 資料來源整理自:何傳坤,〈臺灣的史前文化〉,《研習手冊》,頁12

12 史前史的重建 根據地下所挖出的遺物,從時間及空間上的相關性,來了解考古遺址的形成過程。 想像與試探性的摸索。
文字資料來源:何傳坤,〈臺灣的史前文化〉,《研習手冊》,頁13 圖片資料來源:周婉窈, 《台灣歷史圖說》,聯經,頁14 文字資料來源:何傳坤,〈台灣的史前文化〉,《研習手冊》,頁13; 圖片資料來源: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聯經,頁14。

13 史前史的侷限 研究過程中,找不到「人證」!只能藉著現在所看到的、摸到的實物,和復原後的遺址環境,用現代社會的文化背景,去判斷這些遺物在當時所代表的意義,試探性地摸索它們在當時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何傳坤,〈臺灣的史前文化〉,《研習手冊》,頁13 資料來源:何傳坤,〈臺灣的史前文化〉,簡稱《研習手冊》,頁13

14 史前文化的台灣 1

15 南島語系民族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又稱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Malay-Polynesian),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佈在島嶼上的一個大語系,包括三百到五百種不同的語言。分佈東達南美大陸邊的復活島,西到非洲大陸邊的馬達加斯加島,南達紐西蘭(不含澳洲),台灣則是分佈的最北端。總人口數約二億,絕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至於新幾內亞以東只有一百多萬人。 最早的南島語族老家應該是在熱帶的海濱,當時他們住在高架的干欄屋上。已知農耕(種芋、薯、稻、粟和果樹)喜嚼檳榔,會織布,但也狩獵並重漁撈,航海技術發達。使用陶器、石器和木竹器,當時銅器和鐵器都尚未發明。 學者推測古南島語族的原居地可能是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也有學者乾脆說就是台灣),但從有歷史記載的時代開始,在中國大陸就再也找不到任何南島語族的蹤跡,成為學術界的難解之謎。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16 史前文化的台灣 2

17 史前文化的台灣 3

18 台灣史前文化的交流 舊石器時代 時間 來源 後來發展 臺灣陸橋動物群、陸橋人化石 長濱文化 距今5萬~1萬年 左鎮人 距今二萬~三萬年
 來源 島內文化交流 後來發展 臺灣陸橋動物群、陸橋人化石 距今5萬~1萬年 以古菱齒象、德氏水牛和四不像鹿等哺乳動物群數量最多,被命名為「台灣陸橋動物群」,其緯度與大陸的粵北、閩南相當,理應屬於這個動物群分佈的範圍,但未見任何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基本成員,卻幾乎與大陸淮河流域同期動物群的組合完全相同。 此外,有少量的人類肢骨及具有明顯人工砍痕的四不像鹿角,暗示當時的陸橋可能有人類活動。 將它與台灣本島時代為早—中更新世的左鎮動物群相比,也看不出二者之間有明顯的相承關係 長濱文化 器物形制與中國南部許多舊石器的遺址極為相似,有學者推論其文化是源自中國華南地區 延續至5000年前,便突然消失,與後來台灣各史前文化並無任何關連 左鎮人 距今二萬~三萬年 以狩獵及採集為生的先民可能隨著南遷的動物群來到左鎮鄉菜寮溪 整理自何傳坤,〈臺灣的史前文化〉,《研習手冊》,頁14~26。下表皆同 整理自何傳坤,〈臺灣的史前文化〉,《研習手冊》,頁14~26。下表皆同

19 台灣史前文化的交流 新石器時代早期 代表 時間 來源 島內文化交流 後來的發展 大坌坑文化 不早於距今五千年
 來源 島內文化交流 後來的發展 大坌坑文化 不早於距今五千年 時間雖與長濱文化有一段重疊,但從文化內容上找不出聯繫。應不是從長濱文化發展起來,而是自外地移來的新文化 南關里遺址發現的墓葬葬式及頭向,與高雄鳳鼻頭遺址、澎湖鎖港遺址的出土,可發現三個遺址在大坌坑文化時期的互動關係相當頻繁 大坌坑文化可能為臺灣最早可辨識的南島語族先型文化。 和這個文化相類似的遺址,也出現在閩江口以南到雷州半島附近之間的大陸東南沿海地區

20 台灣史前文化的交流 新石器時代中期、晚期

21 台灣史前文化的交流 金屬器時代

22 從生番到原住民—稱呼的演變

23 原住民稱呼變遷背後的意涵 從生番到原住民,名稱的變化,可以看出台灣原住民身份及地位的改變。其中族
群的分類及目前的名稱,事實上還存在著許多不盡合乎史實的地方。有待未來的 持續面對與研究、重整。如屏東地區屬西拉雅一支的馬卡道族,可能和排灣族有 一定的關連,卻在分類中被分屬於高山及平埔兩個族群。而清代的噶瑪蘭族,原 屬後山生番,之後變為熟番,今日則成為平埔族。至於阿美族,不管在物質文化 上、社會組織,甚至宗教觀念都與平埔族中的噶瑪蘭族極相似,加上阿美族也是 平地居住的種族,因此我們更有理由把阿美族列為平埔族之一,但事實上阿美族 是被排在高山族之列。因此,「平埔族」與「高山族」這二個因襲的民族,及其 延伸下來的種種分類,並不能作為科學研究的依據或標準(李亦園〈台灣平埔族 的器用與衣飾〉)。至於名稱方面,達悟族原被稱作「雅美」,只不過是日本人 調查時,他們回應的口頭語,卻變成了他們的名稱。「阿美族」是卑南族稱呼北 方人的稱謂,卻成為「阿美族」的族名。這些問題,都有待未來進一步的研究與 更正。大體上,各族群的名稱原意,均是該族自稱為「人」的稱謂。 資料來源:翰林版,《歷史1教師手冊》,頁52 資料來源:翰林版,《歷史1教師手冊》,頁52

24 從下文〈東番記〉的內容中,重建當時原住民的生活情景
東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澎湖外洋海島中;起魍港、加老灣,歷大員、堯港、打狗嶼、小淡水、雙溪口、加哩林、沙巴里、大幫坑,皆其居也。斷續凡千餘里,種類甚蕃。別為社,社或千人、或五六百,無酋長,子女多者眾雄之,聽其號令。性好勇,喜鬥,無事晝夜習走,足蹋皮厚數分,履荊刺如平地,速不後奔馬,能終日不息;縱之,度可數百里。鄰社有隙則興兵,期而後戰,疾力相殺傷,次日即解怨,往來如初,不相讎。所斬首,剔肉存骨,懸之門;其門懸骷髏多者,稱壯士。地暖,冬夏不衣,婦女結草裙,微蔽下體而已。 無揖讓拜跪禮。無曆日文字,計月圓為一月、十月為一年,久則忘之,故率不紀歲,艾耆老髦,問之弗知也。交易,結繩以識。無水田,治畬種禾,山花開則耕,禾熟,拔其穗,粒米比中華稍長,且甘香。採苦草,雜米釀,間有佳者,豪飲能一斗。時燕會,則置大罍團坐,各酌以竹筒,不設肴;樂起跳舞,口亦烏烏若歌曲。男子剪髮,留數寸,披垂;女子則否。男子穿耳,女子斷齒,以為飾也(女子年十五、六斷去唇兩旁二齒)。地多竹,大數拱,長十丈。伐竹搆屋,茨以茅,廣長數雉。族又共屋,一區稍大,曰公廨;少壯未娶者,曹居之。議事必於公廨,調發易也。

25 《荷據下的福爾摩沙》 《荷據下的福爾摩莎》,英譯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福爾摩莎概述,第二部分是福爾摩莎教會工作摘記,第三部分是中國征服福爾摩莎。中文版《荷據下的福爾摩莎》譯的是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部份的福爾摩莎概述中,有第一任荷蘭傳教士干治士(Georgius Candidius)對當時台灣的觀察,對十七世紀原住民與荷蘭統治台灣都能有深入的瞭解。 本書為甘為霖(W. M. Campbell)根據荷蘭史料譯成英文的《荷據下的福爾摩莎》(Formosa Under The Dutch)的中文譯本。作者甘為霖是蘇格蘭人,由英國長老教會選派至台灣宣教。1871年底抵達府城,隨即巡訪全台。日本據台,甘為霖說服總督官辦盲校,即今台南啟聰學校現址。於是停辦訓瞽堂,潛心著述,在台宣教44年。返英後,1921年逝世,享年81歲。

26 干治士,〈福爾摩沙概述〉,頁16~17

27

28 干治士,〈福爾摩沙概述〉,頁16~17

29 從右圖所示,敘述平埔族的信仰及祭典儀式 資料來源:杜福安繪,《美麗大地的子民》,玉山社出版,頁一八七。
資料來源:杜福安繪,《 美麗大地的子民》,玉山社出版,頁187。

30 參考資料:李筱峰、林呈蓉編著:《台灣史》,華立圖書公司,2003,頁32~39。轉引自南一版歷史1教師手冊,頁26~27。

31 神話資料:尹建中,《台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研究》,內政部,1994。轉引自孫大川文。
文字資料:孫大川,《山海世界-台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聯合文學,2000,頁174~176。

32 圖片資料來自:http://www. apc. gov. tw/kids/;文字資料自:http://www. tacp. gov
圖片資料來自:

33 圖片資料來自:http://www. apc. gov. tw/kids/;文字資料來自:http://www. tacp. gov
圖片資料來自:

34 圖片資料來自:http://www. apc. gov. tw/kids/;文字資料來自:http://www. tacp. gov
圖片資料來自:

35 圖片資料來自:http://www. apc. gov. tw/kids/;文字資料來自:http://www. tacp. gov
圖片資料來自:

36 原住民的工藝 原住民生活世界,至少可以包含四個層面: (一)人和他的生活 (二)人和他的部落 (三)人和他的祖先 (四)人和整個自然宇宙
(一)人和他的生活 (二)人和他的部落 (三)人和他的祖先 (四)人和整個自然宇宙 原住民從傳統工藝作品來掌握此種內涵,配合歲時祭儀和生命禮俗的運行,成為原住民整個生活世界,充滿原始生命力的色彩。 孫大川,《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聯合文學出版社,頁201~202。 孫大川,《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聯合文學出版社,頁201~202。

37 原住民工藝介紹 排灣族陶壺的由來 從前從前,在遙遠的古時候,有一隻百步蛇在陶壼裡產下了一顆蛋;而奇怪的是,這個陶壼在太陽光的照射之下,竟然一天又一天的不斷長大。直到有一天,陶壼終於分裂開來,從裡頭誕生了一名小男嬰!小男嬰被部落中特定的家族所收養,在細心的照顧下長大成人,後來被族人們尊奉為部落的頭目!這個關於陶壼的小故事,是流傳於排灣族的傳說,而排灣族也因為這個傳說,把太陽、百步蛇、和陶壺視為頭目的象徵。

38 台灣原住民中,排灣族的陶藝文化最為豐富。被尊為『頭目的祖先』的陶壺分為四個等級,依次為陰陽壺、母壺、人形壺、公壺四種,其中有百步蛇紋的陶壺叫公壺,有乳釘狀凸紋的則稱母壺。陰陽壺兼具母壺與公壺的紋飾,是陶壺中最尊貴的,族人稱之為DeDedan(磊勒丹),平時擺放在頭目家中柱的兩旁,是家中最神聖的地方,外人不可以隨意觸摸,它同時也是頭目家族聯姻時重要的聘禮。 圖文資料來源: 圖文資料來源:

39 原住民工藝介紹 傳統編織工藝 圖文來源: 原住民的編織技術提昇後,進入以麻線為原料的織布時代。原住民婦女利用野生的苧麻,剝取表皮,曬乾、挑紗、紡線,經過清水洗滌,可以使纖維組織更堅韌,然後就開始定線、整經、織布。為了增加麻線色彩的變化,原住民婦女又利用植物或礦物做染料,使得原住民服飾呈現更豐富的特色。台灣原住民中,尤以泰雅族婦女精緻的織布技術聞名於世。 從現存的原住民傳統服飾,可以看出原住民各族對色彩不同的偏好。如泰雅族很多部落的服飾大量使用紅、白兩色,排灣、魯凱族以黑、藍色為主,達悟族則是藍白相間的織紋。

40 泰雅族傳統編織布 傳統的泰雅族的婦女非常擅長織布,女子在十四歲以前就要學會織布,據說不會織布的泰雅姑娘會嫁不出去。
泰雅族以夾織為特色,菱形是最常見的泰雅編織圖騰,因為對泰雅族而言,菱形圖案代表祖靈的眼睛,有看護平安的意義,而紅色代表血液,也是代表著力量,在gaga祭團中有一種說法,因為惡(rutux)最怕紅色,所以他們將衣服染成具有嚇鬼的作用的暗紅色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41 原住民語言外來語彙一覽表 資料來源:巴蘇亞‧博伊哲努,《思考原住民》,前衛出版社,頁112

42 莫那能 〈來,乾一杯〉 一站一站地閃逝過去 這平原的油綠和城市的繁華 在幾百年前 莫不就是我們祖上的土地 現在卻變成山地人客居的異鄉」
莫那能 〈來,乾一杯〉 「茫茫錯逝的風景 一站一站地閃逝過去 這平原的油綠和城市的繁華 在幾百年前 莫不就是我們祖上的土地 現在卻變成山地人客居的異鄉」 本首詩中敘述了處在現代社會原住民怎樣的心情? 資料來源:轉引自巴蘇亞‧博伊哲努,《思考原住民》,前衛出版社,頁8 資料來源:轉引自巴蘇亞‧博伊哲努,《思考原住民》,前衛出版社,頁8


Download ppt "1-1-1台灣原住民族 教學活動 範圍:95課綱 歷史科第一冊(台灣史)第一單元(章) 早期台灣 第一主題(節) 臺灣原住民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