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2 高尿酸血症 男性:>416μmol/L (7.0mg/dl) 女性:>357μmol/L(6.0mg/dl) 饱和浓度

3 痛风 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关节-急性炎症反应 软组织(如软骨)-无炎症反应

4 痛 风

5

6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7 流 行 病 学 男性多见(5-10倍),高峰年龄在50岁左右 女性多发生在绝经期后

8 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变化趋势 (患病率%) ** *方圻等:中华内科杂志 22:434 ** 杜蕙等: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998;2(2)

9 高尿酸血症与年龄 北京地区人群1999年危险因素抽样调查结果 (年龄:25-64岁) 患病率(%) 年龄

10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11 →尿酸: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人体尿酸的来源: 外源性20%: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 内源性80%:氨基酸、核苷酸等代谢产物

12 尿酸的排泄 内源性尿酸 肾脏排泄600mg/日 肠内分解200mg/日 外源性尿酸 80% 20% 进入尿酸池
60%参与代谢 (每天排泄约500~1000mg) 2/3 1/3

13 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1. 肾脏对尿酸有排泄、重吸收、分泌等作用。 2. 正常人体排泄的尿酸约占血清中尿酸的6%~10%。

14 痛风的发病机制 血尿酸急剧波动 尿酸盐结晶趋化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和水解酶→炎症→急性发作。
血尿酸突然↑:尿酸结晶在滑液中沉淀-尿酸盐; 血尿酸突然↓:痛风石溶解,释放出不溶性针状结晶。 尿酸盐结晶趋化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和水解酶→炎症→急性发作。

15 痛风诱因 饮食习惯:饮食无度、饥饿、酗酒和高嘌呤饮食等 劳累、创伤与手术等
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12、环孢菌素A、胰岛素、青霉素、抗痨药等

16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17 临床表现 痛风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急性期(痛风) 慢性期 常伴冠心病、脑血管和高血压等疾病,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血管意外

18 痛风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尿酸水平 痛风发病率 > % 7.0– % < %

19 高尿酸血症的并发症与伴发病 并发症 高尿酸肾病、肾结石、急性 肾梗塞及尿毒症 伴发病 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 病、脑梗塞、糖尿病、脂肪
并发症 高尿酸肾病、肾结石、急性 肾梗塞及尿毒症 伴发病 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 病、脑梗塞、糖尿病、脂肪 肝等 高尿酸血症常与多种疾病伴发,通称X综合征。

20 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早期蛋白尿和镜下血尿,逐渐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最终由氮质血症发展为尿毒症。
急性高尿酸肾病:短期内出现血尿酸浓度迅速增高,尿中有结晶、血尿、白细胞尿,最终出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衰竭死亡。 尿酸性肾结石:20%~25%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多数患者可有肾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症状。

21 高尿酸肾病的预后 血尿酸控制良好: 肾功能继续恶化者占16%; 血尿酸未控制: 肾功能继续恶化者高达47%。

22 血尿酸水平与伴发的疾病(发病率%) (Metabolism vol 45,12,1996: )

23 急性期 60%-70%首发于拇趾跖关节,反复发作逐渐影响多个关节,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积液。最终造成关节畸形。
夜间或清晨,通常在几小时内达到顶峰,常不能被触及,皮肤发红发亮,并会导致脱屑

24 足跟、踝、膝、肘、腕、指关节等 持续数天,可自行缓解 间歇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血尿酸水平增高

25 痛风间歇期 如间歇期不降低血尿酸浓度(5-6mg/dl),随着时间的推移,痛风发作会愈加频繁,且持续时间更长,症状更重
第一次发作与二次发作的间隔 1y 62% 1-2y 16% 2-5y 11% 5-10y 6% 10y内无发作 5%

26 慢性期(约10年) 痛风石形成 临床症状不完全缓解

27

28

29

30

31

32 痛 风

33

34 实验室检查 血尿酸:>420mol/l 滑液、痛风结节抽吸物:尿酸盐结晶

35

36 痛 风

37 痛 风

38 X线检查 软组织肿胀 关节软骨缘破坏 骨质凿蚀样缺损 骨髓内痛风石沉积

39 痛 风

40 痛 风

41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42 诊 断 具备以下三项中一项者可以确诊 ①关节液有尿酸盐结晶 ②痛风石 ③典型的临床表现
诊 断 具备以下三项中一项者可以确诊 ①关节液有尿酸盐结晶 ②痛风石 ③典型的临床表现 Wallace Sletal.Arthritis Rheuma,1977,20:

43 痛风的ACR诊断标准 1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 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高峰 单关节炎 关节发红 第一跖趾关节肿痛 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的单侧发作
单侧跗骨关节受累可疑痛风石 高尿酸血症 X线,关节内不对称性肿胀 X线,骨皮质下囊变不伴骨糜烂 关节液无菌生长

44 痛风诊断 具备以下三项者亦可确诊 典型急性发作单关节炎之后有一无症状间歇期 持续的高尿酸血症 用秋水仙碱治疗关节炎可迅速缓解

45 痛风诊断的一些问题 多关节、症状轻、较慢性的痛风-尿酸盐晶体 关节内找到晶体,但无痛风急性发作
痛风石,但无急性痛风史(老年女性,有其服用利尿剂或NSAIDs者)

46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47 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预防急性痛风发作 纠正高尿酸血症 治疗慢性并发症

48 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秋水仙碱:越来越少用 NSAIDs:起效快,有一定副作用 皮质激素:越来越常用 治疗剂量接近胃肠反应剂量
0.5mg/2小时,总量<8mg 18小时左右起效 骨髓抑制、肝、肾、神经系统损伤 NSAIDs:起效快,有一定副作用 皮质激素:越来越常用 强的松30-50mg/d,5-7天递减完;肌注长效激素;关节腔注射

49 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注意 症状未完全缓解前毋使用改变血尿酸药物 延缓关节炎时间 引起新的发作

50 预防急性痛风发作 纠正高尿酸血症前开始 NSAIDs:起效快,有一定副作用 秋水仙碱:0.5mg 1-2次/d,3-6月

51 去除痛风发作的诱因 饮食习惯:饮食无度、饥饿、酗酒和高嘌呤饮食等 劳累、创伤与手术等
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12、环孢菌素A、胰岛素、青霉素、抗痨药等

52 纠正高尿酸血症 减少生成 促进排泄

53 减少生成 很多方面可使尿酸生成增加,但可逆转的主要包括: 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产品,蘑菇等) 食物对血尿酸的贡献<1.0mg/dl
肥胖 酒精

54 减少生成-药物 别嘌呤醇 别嘌呤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 次黄嘌呤 黄嘌呤 尿酸 血尿酸 尿尿酸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

55 别嘌呤醇副作用 过敏性皮炎,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肝功能损害,急性肝细胞坏死 上消化道出血 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
不能与硫嘌呤、硫唑嘌呤合用,防止抗癌药浓度升高

56 别嘌呤醇副作用 与氨苄青霉素合用皮疹发生率明显增高,如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长期使用会引起黄嘌呤肾病或结石形成
明显增加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及环磷酰胺等细胞抑制剂的毒性

57 促进排泄 多饮水 碱化尿液: 尿PH 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促排药物

58 促进排泄 苯溴马隆(立加利仙) 作用 用法及用量 副作用 作用快,服用4小时开始起效,6-8天可清除过多尿酸(比别嘌呤醇快2~3倍)
对肾小球滤过率无影响 不干扰体内核酸(DNA、RNA)代谢及蛋白质合成 对抗噻嗪类利尿药致高尿酸血症,不影响其利尿作用 用法及用量 50mg qd,可增至每日二次,长期服用 副作用 轻,偶有胃肠道反应,过敏,粒细胞减少

59 苯溴马隆(立加利仙) 作用 适用于 抑制尿酸在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使血尿酸降低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Ccr(肾小球滤过率)>20ml/min,BUN(血尿素氮)<14.2mmol/L(40mg/dl) 无肾石?

60 立加利仙 作用部位

61 促进排泄 丙磺舒:少用 丙磺舒,羧苯磺胺 0.25Bid ~1.0gBid 维持量0.5qd

62 降尿酸药治疗指征 经饮食控制血尿酸持续>416.5μmol/L(7mg/dl) 有痛风石 有尿酸性肾结石或肾损害 愿意规律和长期服用

63 降尿酸药物服用方法 发作控制后3-5日使用 小剂量开始 7-10日渐加量,以免诱发急性关节炎发作

64 促排药物的潜在危害 尿酸盐在肾间质和尿道沉积 用前碱化尿液并多饮水

65 治疗误区 血尿酸水平降为417μmol/L (7mg/dl)即可 血尿酸维持在理想目标值:297-357 μmol/L (5-6mg/dl)
< 5md/dl:防治痛风石 (12-24个月) 保护肾功能

66 治疗误区: 过分依赖严格的饮食控制 高嘌呤饮食并非是痛风原发病因,只是痛风发作的诱因。严格限制嘌呤食物的摄入仅能降低血尿酸1mg/dl。
外源性尿酸 20% 内源性尿酸 80% 高嘌呤饮食并非是痛风原发病因,只是痛风发作的诱因。严格限制嘌呤食物的摄入仅能降低血尿酸1mg/dl。

67 治疗误区: 如何选择降尿酸药物 在原发性痛风中,肾脏排泄减少的占90%,而由于尿酸生成过多所致的仅占10%。 肾脏排泄减少 尿酸产生过多

68 治疗误区: 仅进行短期治疗 不治疗,痛风复发的时间约6个月,痛风石复发的时间约3年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隔时间 小于1年 62% 1-2年
16% 2-5年 11% 5-10年 6% 10年内无发作 7%

69 治疗失败的原因 继续饮酒、肥胖、使用利尿剂(和用ACEI类药物) 无上述情况:苯溴马隆+别嘌呤醇 痛风石+一般肾病:加大促排药物
痛风石+严重肾病:对症治疗

70 并发症与伴发病 并发症 高尿酸肾病、肾结石、急性 肾梗塞及尿毒症 伴发病 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 病、脑梗塞、糖尿病、脂肪 肝等
并发症 高尿酸肾病、肾结石、急性 肾梗塞及尿毒症 伴发病 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 病、脑梗塞、糖尿病、脂肪 肝等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71 预 后 目前尚不能根治,需维持治疗 高尿酸血症发展成尿毒症时,其死亡率约为25% 易伴发心脑疾病,其死亡率约占70%


Download ppt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