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东海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胡彩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东海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胡彩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东海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胡彩英

2 目录 一、定义 二、病因及分类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四、并发症 五、治疗及护理 六、健康宣教

3 新生儿黄疸定义: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蓄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
其病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部分过高的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

4 病因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一)胆红素生成较多: 1:红细胞相对较多且破坏也较多。 2: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
3:其他来源的胆红素(旁路胆红素)生成较多 4:血红素加氧酶在生后1-7天内含量高。 (二)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1、早产儿白蛋白含量相对低 2、尤其体内酸中毒影响白蛋白与胆红素结合减少。

5 病因 (三)肝功能不成熟 新生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并且肝内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不足,使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为直接胆红素从胆道排除能力差,加之新生儿排泄胆红素的能力缺陷,易致胆汁淤积。 (四)肠肝循环不完善 新生儿出生时正常的肠道菌群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和粪胆原,间接胆红素易被肠壁吸收而致重吸收增加。 因此,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极易发生黄疸

6 新生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 ) 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 jaundice)

7 分类 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
是指新生儿出生2~14天内,单纯由于上述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特点: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于4~5天达高峰,新生儿在7~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umol/L(5mg/dl) 4、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21umol/L(12.9mg/dl) , 早产儿胆红素< 257umol/L(15mg/dl) 。

8 分类 病理性黄疸 (pathologic jaundice) 特点 1: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内); 2:重症黄疸,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2umol /L(13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 。或每天上升超过85umol /L (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结合胆红素升高> 34umol /L (2mg/dl)。

9 病理性黄疸的分类 临床上分为非感染性与感染性两类
一,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病: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常引起严重的病理性黄疸,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 2、胆道闭锁:因宫内感染引起进行的胆管炎、胆管纤维化等,导致胆汁排泄不畅。 3、母乳性黄疸 4、其他:遗传性疾病或药物性黄疸:如半乳糖血症、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药物性黄疸由维生素K3、新生霉素等引起。

10 病理性黄疸的分类 二、感染性 1、TORCH感染:这些病原体均可使肝功能受损,而致肝 酶抑制、胆红素代谢障碍、毛细血管胆汁淤滞、胆红素排泄受阻等。 2、新生儿败血症:其原因是由于细胞毒素加快红细胞破坏以及损害肝功能所致。

11 临床表现 患儿一般多表现为精神差,皮肤发黄发亮,吃奶差,棕色尿液。不同类型的黄疸有相应的症状和特征。
新生儿溶血病:可出现严重贫血、心力衰竭、全身水肿,可发生肝脾大及黄疸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胆红素脑病。 胆道闭锁:出生后两周开始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大便颜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肿大,肝功能损害,结合胆红素增高,三个月后可逐渐发展成肝硬化。

12 临床表现 母乳性黄疸:一般于母乳喂养后4~5天出现黄疸,4~12周将降至正常,小儿一般状态良好,停止喂母乳后24~72h黄疸可降至正常
其他:遗传型疾病黄疸持续时间长,可伴有贫血,药物性则与用药有关,新生儿败血症,除了有败血症症状外,重者可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如胆红素脑病,手足徐动症、听力下降、智力障碍等

13 诊断 一、 病史 (一)黄疸出现的时间: 1、24小时内出现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病和宫内感染 2、2-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最多见。
一、 病史 (一)黄疸出现的时间: 1、24小时内出现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病和宫内感染 2、2-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最多见。 3、4-7天 败血症,母乳性黄疸。 4、7天后 败血症、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均可考虑。 (二)黄疸进展情况:新生儿溶血症最快,其次是败血症,肝炎及胆道闭锁较慢 (三)粪便及尿的颜色:粪浅尿深提示肝炎或胆道闭锁 (四)家族史:有蚕豆病者应考虑G6PD缺陷病,父母有肝炎应排除肝炎。 (五) 妊娠史生产史: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提示感染 ,临产前母亲用药史等。

14 诊断 二、查体 1、黄疸分布情况:仅面部躯干黄疸多为生理性黄疸;若四肢及手足心均出现黄疸常表示血清胆红素已大于255 μmol/L,多为病理性黄疸。 2、 黄疸的颜色:黄疸鲜明有光泽呈橘黄色或金黄色应考虑未结合胆红素为主。若黄疸为暗黄带有暗绿色应考虑结合胆红素为主。 3、 注意是否有神经系统的症状。 4、 出现全身水肿儿,为RH溶血症,提示预后差。

15 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1、RBC及Hb降低者多见于Rh溶血或感染,RC上升溶血病(ABO、Rh)可达40-50%。有核RBC上升大于10个/100个WBC。血型( ABO及Rh血型系统) RBC脆性实验 2、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帮助诊断溶血病。 3、肝功检查 总胆和结合胆红素,每个黄疸的病儿均应检查,以了解黄疸的程度及性质

16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 主要就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bilirubin-en-cephalopathy)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在脑细胞的沉积所导致神经细胞的中毒性病变,过去称之为核黄疸。 本病是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常随着黄疸加重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约50-75%患儿死于急性期,幸存者约75-90%常留下手足徐动症、听力下降、智能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神经系统后遗症。

17 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概念的区别 核黄疸最初是一个病理学名词,用来形容脑干神经核和小脑被胆红素浸染的情况。在临床上核黄疸和急、慢性胆红素脑病常混为一谈。2004年指南中对核黄疸和胆红素脑病概念作了相应界定:急性胆红素脑病主要指生后1周内胆红素神经毒性引起的症状,而核黄疸则特指胆红素毒性引起的慢性和永久性损害。

18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近年来对发病机制的研究中认为, 未结合胆红素(CUB),它具有亲脂性,对富含脑磷脂的脑细胞有亲和力,故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可引起核黄疸。 病理改变 胆红素脑病患儿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均有胆红素浸润,最明显处脑基底核,其它部位如海马沟、视丘、视丘下核、苍白核等。 如低出生体重儿、低氧血症、低糖血症、低血容量症、高热、高渗血症、高碳酸血症等可引起白蛋白胆红素联结力降低,引起游离胆红素浓度增大,通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

19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 神经症状分为四期,即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第1-3期出现在新生儿期,第四期则在新生儿期以后出现。
1期:(警告期) 表现为肌张力减退,嗜睡,吸吮反射减弱或拒乳,精神萎靡,呕吐,可伴有发热和黄疸突然加重。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 umo/l 2期:(痉挛期)主要临床特点是痉挛、角弓反张和发热,一般以痉挛的出现作为进入第二期。伴有尖叫,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发热,体温一般在38-40℃。还可出现硬肿、DIC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血未结合胆红素超过427.5umol/L。 3期;(恢复期)则抽搐渐渐减轻而后完全消失。吸吮力和对外界反应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 4期:(后遗症期)此期约于病后1个月或更晚出现。是胆红素病后遗症的特征,即胆红素脑病四联症:①手足徐动 ②眼球运动障碍,呈“娃娃眼”或“落日眼”③听觉障碍;对高频音调失听。④牙釉质发育不良。

20 角弓反张位

21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光照疗法(光疗) 2、药物疗法 3、换血疗法 4、其他:早开奶、保肝治疗、控制感染、支持疗法

22 (一)光照疗法(光疗) 机理:在光疗作用下将有毒的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一种无毒、水溶性的异构体,而不需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能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 光源:最好是蓝光,也可选择白光或绿光 指征: 一般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12.9mg/dl; LBW >10mg/dl;VLBW >6mg/dl; ELBW >5mg/dl 新生儿溶血病,生后血清总胆红素>85umol/L(5mg/dl)

23 (一)光照疗法(光疗) 光疗注意事项 1 光疗中应用不透光黑布或黑纸保护患儿双眼以免损伤视网膜; 2 光疗可有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加;
 1 光疗中应用不透光黑布或黑纸保护患儿双眼以免损伤视网膜; 2 光疗可有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加; 3 短暂腹泻与皮疹; 4 血钙降低、核黄素分解增加; 5 血清结合胆红素68.4umoI(4mg/dI)时,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青铜症),停止光疗后可缓慢消退

24 蓝光床、 蓝光灯

25 时龄(h) 考虑光疗 光疗 光疗失败换血 换血加光疗
表1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μmol/L) 时龄(h) 考虑光疗 光疗 光疗失败换血 换血加光疗 ~ ≥ ≥ ≥ ≥257 (≥6) (≥9) (≥12) ≥15) ~ ≥ ≥ ≥ ≥342 (≥9) (≥12) (≥17) (≥20) ~ ≥ ≥ ≥ ≥428 (≥12) (≥15) (≥20) (≥25) ≥ ≥ ≥ ≥ ≥428 (≥15) (≥17) (≥22) (≥25)

26 表2 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干推荐标准(总胆红素界值,μmol/L) 胎龄/出生体重 出生 ~24h ~48h ~72h 光疗 换血 光疗 换血 光疗 换血 ~28周/ ≥17~86 ≥86~ ≥86~ ≥120~ ≥ ≥154~171 <1000g (≥1~5) (≥5~7) (≥5~7) (≥7~9) (≥7) (≥9~10)   28~31周/ ≥17~103 ≥86~ ≥103~154 ≥137~ ≥ ≥188~257 <1000~1500g (≥1~6) (≥5~9) (≥6~9) (≥8~13) (≥9) (≥11~15)   32~34周/ ≥17~103 ≥86~ ≥103~171 ≥171~ ≥171~205 ≥257~291 <1500~2000g (≥1~6) (≥5~10) (≥6~10) (≥10~15) (≥10~12) (≥15~17)   35~36周/ ≥17~120 ≥86~188 ≥120~205 ≥205~ ≥205~ ≥274~308 <2000~2500g (≥1~7) (≥5~11) (≥7~12) (≥12~17) (≥12~14) (≥16~18) 注:括号内数值为mg/dl值,1mg/dl=17.1μmol/L

27 (二)药物疗法 1、酶诱导剂 常用的是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口服。尼可刹米100mg/kg.d分2-3次口服。
2、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连结,可输血浆10-20ml/kg或白蛋白1g/kg,在换血前1~2h应输注1次白蛋白。 3、其他纠正酸中毒、热量 4、锡-原扑啉或锡-中扑啉的应用:是血红素加氧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血红素就不能转变为胆红素,从而阻止胆红素的增加。 5、抑制溶血过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一般用于重症溶血症的早期,用量为1g/kg,4~6h内静脉滴注。

28 (三)换血疗法 目的: 溶血征患儿有下列指征之一: 1、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及致敏红细胞 2、换出大量的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3、纠正贫血 溶血征患儿有下列指征之一: 1、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清总胆红素> 68umol /L(4mg/dl),Hb<120g/l,伴水肿、肝脾大、心力衰竭: 2、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umol /L(0.7mg/dl); 3、总胆红素>342umol /L(20mg/dl); 4、胆红素脑病早期患儿。

29 (三)换血疗法 1、血源的选择 新生儿 换血的血型选择的次序 Rh溶血病有抗D者 1、Rh阴性、ABO型同儿 2、Rh阴性、O型血
新生儿 换血的血型选择的次序 Rh溶血病有抗D者 、Rh阴性、ABO型同儿 2、Rh阴性、O型血 3、无抗DIgG Rh阳性、ABO型同儿 4、无抗DIgG Rh阳性,O型血 Rh溶血病有抗C、E等者 、Rh同母,ABO型同儿 2、Rh同母、O型血 3、无抗C、E等IgG的任何 Rh型、ABO型同儿 4、无抗C、E等IgG的任何 Rh型、O型血 ABO溶血病 、O型红细胞,AB型血浆 2、O型血 3、同型血 不明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 、同型血

30 (三)换血疗法 2、换血量:患儿血量的2倍150-180ml/kg(400-600ml) 3、途径:脐静脉、股动脉、腋动脉等。 换血后处理:
(1)继续光疗重点护理,每4h测心率呼吸,注意黄疸程度及嗜睡、据食、烦躁、抽搐、拥抱反射等情况,黄疸减轻即可解除。使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拆线后改为一般护理,继续母乳喂养。 ( 2)血常规每1~3 d检测1次,胆红素每天1次。出院后每2周复查1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直至生后2个月。 (3)1次换血后,血清胆红素可再次上升,此时可按指征考虑再次换血。

31 其他治疗及病因治疗 防止低血糖、低体温、纠正酸中毒、缺氧、贫血、水肿和心力衰竭。

32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预防和处理:①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日10次以上。②监测胆红素浓度。③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指征时可光疗。 (2)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 257umol/L(< 15mg/dL不需停母乳;> 257umol/L时暂停母乳3d,在停母乳期间,母亲需定时吸奶。>342umol/L ( > 20mg/dL)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3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维持患儿舒适体位,减少啼哭,避免耗氧增加
2、严密观察病情进展,遵医嘱采取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促使黄疸尽早消退,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黄疸进展情况 (2)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如有反应差、嗜睡、厌食、 尖叫,双眼凝视、肌张力改变甚至角弓反张、抽搐等临床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3)、观察胎便排出的时间及次数,注意大便颜色

34 护理 (4)、监测生命体征 (5)、补液管理 (6)、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保证液体入量 (1)评估排泄情况,监测大小便的次数及量 (2)遵医嘱保证营养供给,注意喂养,保持液体的摄入 (3)评估患儿体温,囟门、粘膜情况,早期发现脱水症状,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 (4)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患儿水电解质平衡 (5)做好喂养的护理

35 护理 二、光疗的护理 1、评估患儿胆红素水平、高胆红素血症的症状及体重。记录全身情况及光疗开始的时间
2、擦净灯管尘土、预热,水槽内加入适量水 3、当蓝光箱温达到预设值,湿度55%~65%,患儿沐浴后剪去指(趾)甲,用黑色眼罩遮盖双眼,尿布兜住会阴部,男婴注意保护阴囊。将患儿裸体卧于箱中,用深色布帘围在暖箱周围,集中光线,眼罩保持清洁并一用一消毒,防止发生眼炎。 (4)每2h记录箱温、呼吸、心率、出入量、大小便性状、次数并更换体位,使之得到充分照射,每4h测量体温,根据体温变化随时调整箱温。

36 护理 (5)保证充分的水分及营养供给,防止产生脱水热,还可利尿,有助于胆红素代谢产物的排出。
(6)光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一般情况,有无皮疹、腹泻、青铜症等光疗不良反应发生。 (7)保持患儿臀部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以免皮肤受刺激,蓝光结束后,及时清洁蓝光箱并消毒备用。 (8)停止光疗后,继续观察患儿黄疸情况 (9)其他注意事项:定期测定光照强度,一般使用2000h后更换灯管,工作人员在蓝光下护理患儿是应戴墨镜。

37

38

39 蓝光照射中

40 护理 三、如需换血,遵医嘱做好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1、做好术前准备:将患儿放置在远红外保暖床上,设置保暖温度为36.5左右,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术中误吸。暴露手术部位,安置心电脉氧血压监护。换血前禁食一小时,患儿保持安静,可给予安慰奶嘴,必要时可予镇静治疗,备好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 2、术中监测患儿心率、呼吸、精神反应、皮肤温度等。 3、术后患儿入监护室监护,继续光疗,密切观察患儿黄疸程度及有无嗜睡、拒食、烦躁、抽搐、拥抱反射、呼吸、心跳等变化。术后情况良好者,可试喂糖水,如无呕吐等异常情况可进行正常喂养。术后三天内,可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每1-3天检验血常规,血清胆红素,每日测经皮胆,黄疸减轻后可免除。血糖等可按需监测,做好基础护理。

41 股动脉、腋动脉、头皮动脉置管

42 远红外辐射台

43 物品准备

44 换血结束 换血前 换血后

45 预防及健康指导 1、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配合 2、对于新生儿溶血病,做好产前咨询及孕妇预防性用药。
3、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4、若为母乳性黄疸,可继续母乳喂养,若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渐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则暂停母乳喂养。同时指导家长将婴儿防至有阳光的地方,可透过玻璃晒脸、手等暴露部位,有助于黄疸的消退。 (5)若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忌食蚕豆及豆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贫血。 (6)发放有关书面材料。

46 谢谢!


Download ppt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东海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胡彩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