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的若干问题 沈斐敏 教授 博导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的若干问题 沈斐敏 教授 博导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的若干问题 沈斐敏 教授 博导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 自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十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飞速发展。当年,由教育部批准了首批14所高职高专院校,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其中之一。   自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十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飞速发展。当年,由教育部批准了首批14所高职高专院校,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其中之一。2003年后,我省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很快,至今已有58所。在各院校办学过程中,纷纷探索发展新路子、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日益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03年后,我省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很快,至今已有58所。在各院校办学过程中,纷纷探索发展新路子、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日益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3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合矛盾的关键,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才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为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4 究其原因就是办学理念不正确,搞不清楚“什么叫高职”、“如何才能办好高职”等问题,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然而,由于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经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普遍的问题:诸如有的学校至今仍对高职教育的定位模糊不清,从而导致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未能形成如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那样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出现了“一是过分强调技能、忽视适度基础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二是受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的影响,忽视技能的养成”两种极端的倾向,等等。 究其原因就是办学理念不正确,搞不清楚“什么叫高职”、“如何才能办好高职”等问题,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然而,由于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经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普遍的问题:诸如有的学校至今仍对高职教育的定位模糊不清,从而导致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未能形成如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那样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出现了“一是过分强调技能、忽视适度基础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二是受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的影响,忽视技能的养成”两种极端的倾向;部分学校在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上缺乏生产性的理念;教师队伍中来自企业行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的兼职教师数量还远不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工学结合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学校教学实践中,等等。究其原因就是办学理念不正确,搞不清楚“什么叫高职”、“如何才能办好高职”等问题,这是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5 2007年,各省均启动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本人理解,其实质就是要解决“如何才能办好高职”的问题。
2006年,国家启动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其目的就是使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00所高等职业院校成为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发展的模范,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009年起,国家又启动建设100所”骨干高职院校”. 2007年,各省均启动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本人理解,其实质就是要解决“如何才能办好高职”的问题。 最近又要增加建设几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   2006年,国家启动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其目的就是使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00所高等职业院校成为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发展的模范,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2007年,我省启动了“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本人理解,其实质就是要解决“如何才能办好高职”的问题。国家意图通过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以借助其示范作用,对其他高职院校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梳理,促进整个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沿着健康、高效的道路发展;另一方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必将激发、鼓励各相关院校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提高质量、形成机制,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

6 一、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办好高职 和建设好示范校的前提
一、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办好高职和建设好示范校的前提

7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要搞清楚高职院校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首先是职业教育,应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 其次在人才培养属性上属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当前的高职教育为专科层次),学生必须具备胜任未来职业生涯处置复杂、综合工作任务的知识和能力; 其三,职业教育绝不等同于职业培训,职业能力培养有别于职业技能训练。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要搞清楚高职院校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表明:首先是职业教育,应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其次在人才培养属性上属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当前的高职教育为专科层次),学生必须具备胜任未来职业生涯,处置复杂、综合工作任务的知识和能力,必须对职业工作过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利于其更高水准并创造性地完成职业任务,具备必备的理论知识指导职业实践,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而非职业适应能力)和坚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其三,职业教育绝不等同于职业培训,职业能力培养有别于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要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8 高等职业教育最明显的属性是体现在应用性和职业性上。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指它所培养的人才,在德、智、体诸方面应达到的标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步形成共识,其典型表述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最明显的属性是体现在应用性和职业性上。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指它所培养的人才,在德、智、体诸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即所培养的人才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身心素质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就称为培养目标。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职业更替速率的加快,对劳动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原来面向传统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适应岗位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和改革方向。   经过多年研究和探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步形成共识,其典型表述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主要内涵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同时由于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所以它的培养目标也受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制约。

9 2、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人才培养规格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规定性,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培养方向,即专业培养人才所瞄准的未来职业门类。 其次是使用规格,即同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 最后就狭义而言,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最终要体现在职业岗位的定位上。 2、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主要方面。人才培养规格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规定性,具体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之中。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培养方向,即专业培养人才所瞄准的未来职业门类。对高职教育来说,就是培养各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次是使用规格,即同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对高职教育来讲,使用规格主要是应用型的“第一线人才”,具体又可分为四种岗位:①专业技术岗位;②经营管理岗位;③经营业务岗位;④智能操作岗位。   最后就狭义而言,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最终要体现在职业岗位的定位上。职业岗位定位是明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最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是否合格和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

10 3、办学思想定位 办学思想是学校自身的思想,是一定价值观念在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目标的体现,是一定的教育思想与学校实际办学条件有机结合在办学目标上的反映,是国家教育方针在学校的具体化,是校长在一定教育思想支配下,融进自己(也包括学校其他领导和教职工)对教育方针的理解,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自己的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 3、办学思想定位   办学思想是学校自身的思想,是一定价值观念在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目标的体现,是一定的教育思想与学校实际办学条件有机结合在办学目标上的反映,是国家教育方针在学校的具体化,是校长在一定教育思想支配下,融进自己(也包括学校其他领导和教职工)对教育方针的理解,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自己的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它反映了校长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追求的目标,体现了校长的智慧、计谋和策略,凝聚着校长治校的具体措施和努力实践的心血。

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确立了办学思想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如我校办学思想的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交通,服务海西,面向全国,秉承船政学堂“求是、自强、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思想;坚持厂校一体、工学结合的“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坚持科技和人文相结合,培养爱国情操的教育目标;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办学精髓,形成“以工为主、依托行业、产学结合、厚德强技”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够满足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与之相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确立了办学思想应该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种办学思想是每所高职院校所应该坚持的。在确定具体的办学定位过程中,每所学校应该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   如我校办学思想的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交通,服务海西,面向全国,秉承船政学堂“求是、自强、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思想;坚持厂校一体、工学结合的“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坚持科技和人文相结合,培养爱国情操的教育目标;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办学精髓,形成“以工为主、依托行业、产学结合、厚德强技”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够满足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2 4、办学规模的定位 办学规模即是一所学校学生数量的反映。
规模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结构、办学效益,然而规模与质量、结构、效益不是呈单一线性的关系,而是受到诸方面因素的影响。 学校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度扩大规模,量力而行,实现统筹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4、办学规模的定位   办学规模反映在直观上即是一所学校学生数量的反映。规模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结构、办学效益,然而规模与质量、结构、效益不是呈单一线性的关系,而是受到诸方面因素的影响。   规模与质量应协调发展,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基本的质量;没有质量的数量,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同样是发展。规模与结构应当相互依存,规模扩大的同时,必须要重视结构的调整,即专业结构、教育类别结构等;调整结构的目的要围绕办学质量、学生就业、办学效益这三个主题来考虑,从而充分体现出结构的优化。办学效益与办学规模关系十分直接,没有规模很难有效益;社会对学生的需求状况(结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质量),又直接关系到办学规模(经济效益),办学声誉(办学社会效益)。只有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才能保障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中规模是基础,质量是核心,起长久作用;在保证适当规模的前提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教和高校的主旋律。   目前,有的学校一味追求规模,并不是十分正确的。因此,学校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度扩大规模,量力而行,实现统筹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13 5、办学特色的定位 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明显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格或优良特点。特色不是整体优势,而是局部优势。它可反映在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管理体制、校园文化等方面。 办学特色是高等院校科学发展的生命力,高校只有认真审视自身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科学定位,在办出特色和张扬个性上下功夫,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才能在办学中真正赢得主动。 135、办学特色的定位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特色反映个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特征。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明显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格或优良特点。特色不是整体优势,而是局部优势。它可反映在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管理体制、校园文化等方面。   我们认为,特色建设对一所学校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办学特色是高等院校科学发展的生命力,高校只有认真审视自身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科学定位,在办出特色和张扬个性上下功夫,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才能在办学中真正赢得主动。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生存与发展成为高等院校思考的首要课题。在此情况下,有些学校表现出一种浮躁心态,无视自身的历史传统与发展条件,盲目在外延上进行大幅度扩张,追求“大而全”,有的学校把发展的目标定位于“急功近利”上,如专业重复建设严重,去个性化明显,没有自己的特色。此类现象若不引起足够重视,不仅会影响到国家整体的办学效益,更会影响到学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14 高职教育具备其他高等教育没有的特色,可以有的八大路径。 1、以强势产业为依托。 2、以特色专业为切入口。 3、以知名企业为伴侣。 4、以编制把握标准为抓手。 5、以高水平技术活为关键。 6、以强化国际化水平为重点。 7、以名师高水平双师为灵魂。 8、以高质教育和就业为根本。

15 6、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即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办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模式。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演变来看,这种办学模式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创办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即我校前身)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职教育性质的学校,其最先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成功创立了“厂校一体,前厂后校”的产学合作模式,对当今的高职教育仍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6、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即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模式。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演变来看,这种办学模式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创办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即我校前身)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职教育性质的学校,其最先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成功创立了“厂校一体,前厂后校”的产学合作模式,对当今的高职教育仍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16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我国各个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201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职业院校要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适合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之一也都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我国各个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得到实质性的推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特色逐步凸显,以地方投入为主、行业参与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基本确立”。   在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基本改变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办学模式,在以市场为导向,“把学校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学校”的模式探索上卓有成效。很多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到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在师资、设备、技术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   由此,适合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尽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但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困难,比如,如何有效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切实构建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可持续运行的有效机制,需要我们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继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除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单位正在紧张的建设之外,各省也都先继启动了省级的示范校建设计划,福建省也不例外,九所“省级示范校”也在紧张地建设之中。如何建设好省级示范校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节就以笔者的实践经验出发,详细解读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几个问题。

17 二、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建设具体工作 二、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具体工作
  2007年,福建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启动了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在《关于启动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的通知》(闽教高〔2007〕120号)一文对我省“省级高职示范校”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8 (一)指导思想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要紧紧围绕本地区经济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通过重点建设,使示范性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充分反映和体现本省高职高专院校的最高水平,引领本省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 (一)指导思想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要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通过重点建设,使示范性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充分反映和体现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最高水平,引领我省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

19 (二)建设原则 1、导向性 :示范性院校建设要以提高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水平为导向,以专业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
2、协调性:示范性院校建设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以强为主、兼顾均衡。 3、效益性:示范性院校要把为本地区经济建设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提高就业水平为目标。 4、创新性:示范性院校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应该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具有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和人格魅力。 (二)建设原则   1、导向性 示范性院校建设要以提高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水平为导向,以专业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重大创新,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在办学模式上有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2、协调性 示范性院校建设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有利于打造学校品牌,坚持以强为主、兼顾均衡,在强调突出示范性的同时,要适应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整体布局及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发展基础、不同类型、不同主办部门的高职院校,做到重点突出、布局合理。   3、效益性 示范性院校要把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提高就业水平为目标,同时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各类培训、技术服务与对口支援,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双赢,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建立产学结合长效机制,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同。   4、创新性 示范性院校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应该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具有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和人格魅力。同时,示范性院校还必须具备优良的综合能力,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应至少有1个质量与特色项目。

20 (三)建设内容 1、示范性院校举办者要增加投入和加强政策扶持: 支持学校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实训条件;
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 支持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物质与人力资源参与学校建设。 (三)建设内容   重点建设好若干所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较强的高等职业院校,力争若干所学校进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应用技术研究与成果推广上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1、示范性院校举办者要增加投入和加强政策扶持,支持学校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支持学校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物质与人力资源参与学校建设。

21 建立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的计划与调整机制;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示范性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建立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的计划与调整机制;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统筹规划和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2、示范性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的计划与调整机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才;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成一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统筹规划和建设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规范教材评价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22 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3、示范性院校要: 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 重点建成若干个产业覆盖面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 建成若干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若干种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带动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3、示范性院校要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重点建成50个左右产业覆盖面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建成400门左右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50种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带动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23 4、示范性院校要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以及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服务,为社会提供各类职业技术培训; 积极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主动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4、示范性院校要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以及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服务,为社会提供各类职业技术培训10万人次;积极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主动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24 三、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的几个核心内容 三、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的几个核心内容
  在省级示范院校建设中,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学生管理与文明建设、就业率与社会评价、领导能力建设等十个方面,这些无疑是开展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依据。

25 1、办学理念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大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建设 :要形成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的机制,要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和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上狠下功夫,把专业和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4、课程建设 :要紧密围绕专业建设目标,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 1、办学理念   高职办学理念主要是指对为什么办高职、办什么样的高职、如何办好高职等一系列问题的比较系统、成熟的思考和认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高职办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高职办学理念总的讲就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大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体讲主要包括:一是全面的人才观;二是长远的就业观;三是社会的需求观;四是办学的特色观;五是科学的质量观。 2、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减少学生求学负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基本办学思路。这应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 3、专业建设   要形成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的机制,要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和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上狠下功夫,把专业和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有用人单位的积极参与,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建立相适应的教学标准,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提高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4、课程建设   要紧密围绕专业建设目标,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核心课程的目标(标准)要明确具体,深广度要求适当。要积极开展与专业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校内学习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协调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生产实习的一体化,积极推行和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26 5、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要构建起一整套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需要及对外开展各类社会服务与鉴定的实验实训体系。
6、“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造就一批在本行业、本地区有影响的技术和工艺大师,重点专业和核心课程要有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带头人 。 7、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题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5、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要构建起一整套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需要及对外开展各类社会服务与鉴定的实验实训体系。建设好实验实训基地是保障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是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校内实训中心要强化生产性实训条件建设,同时要建设与产业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习方面,要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生产性实习要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大部分比例。 6、“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造就一批在本行业、本地区有影响的技术和工艺大师,重点专业和核心课程要有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带头人,并形成相应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梯队。 7、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题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7 8、社会服务和辐射示范作用:要努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9、要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有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10、领导能力的提高: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因此,正确地解读示范校建设文件精神,明确内涵建设的努力方向显得十分必要。 8、社会服务和辐射示范作用   要努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要在新技术推广、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辐射和带动区域、行业高职教育发展,在对口支援农村和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院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9、要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有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激励制度。确保导向鲜明,理念先进,管理方法科学,手段先进,节约高效,效果明显。 10、领导能力的提高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所面临的建设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尤其对于已经列入了示范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的院校来说,在确定的建设周期内,能否实现建设目标的确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因此,正确地解读示范校建设文件精神,明确内涵建设的努力方向显得十分必要。

28 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的 若干注意事项
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注意事项

29 在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中,要按照“统筹规划、高位启动、有序建设,全面提升”的原则进行建设。
1、要站在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高度进行建设 在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中,要按照“统筹规划、高位启动、有序建设,全面提升”的原则进行建设。 2、要认真编制与领会建设方案 在方案的编制中,应深刻理解示范校建设的要求,明确各项指标;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认真编制出建设方案 ;并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建设方案。 3、要建立健全建设组织机构,确定各类负责人 应建立健全建设组织机构(如示范院校建设办公室),确定出各类负责人(如某某专业建设负责人、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负责人等)。 1、办学理念   高职办学理念主要是指对为什么办高职、办什么样的高职、如何办好高职等一系列问题的比较系统、成熟的思考和认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高职办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高职办学理念总的讲就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大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体讲主要包括:一是全面的人才观;二是长远的就业观;三是社会的需求观;四是办学的特色观;五是科学的质量观。 2、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减少学生求学负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基本办学思路。这应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 3、专业建设   要形成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的机制,要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和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上狠下功夫,把专业和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有用人单位的积极参与,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建立相适应的教学标准,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提高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4、课程建设   要紧密围绕专业建设目标,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核心课程的目标(标准)要明确具体,深广度要求适当。要积极开展与专业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校内学习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协调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生产实习的一体化,积极推行和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30 在确定职责时,应避免职责的不明确与交叉,以避免在建设中出现扯皮和无人负责而影响建设的情况。
4、要明确各机构和各类负责人的职责 在确定职责时,应避免职责的不明确与交叉,以避免在建设中出现扯皮和无人负责而影响建设的情况。 5、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与科学的进度规划 清晰的工作思路与科学的进度规划是保障建设有序进行的保障。 6、要善于及时发现建设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在建设中,各类负责人,特别是院长要善于及时发现建设中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调整和解决,以确保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健康顺利进行。 4、要明确各机构和各类负责人的职责   各机构和各类负责人的职责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建设效率、进度与质量。所以,应明确各机构和各类负责人的职责。在确定职责时,应避免职责的不明确与交叉,以避免在建设中出现扯皮和无人负责而影响建设的情况。 5、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与科学的进度规划   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是一项较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清晰的工作思路与科学的进度规划,就有可能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混乱的局面。所以,清晰的工作思路与科学的进度规划是保障建设有序进行的保障。 6、要善于及时发现建设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在建设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诸如进度拖延、建设质量不高等等问题,诸如此类问题若无尽早发现,就会影响项目的建设。所以,在建设中,各类负责人,特别是院长要善于及时发现建设中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调整和解决,以确保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健康顺利进行。

31 应提倡在这特殊的时间段内多投入时间与精力,要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牺牲精神,不管平时与节假日。
7、要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牺牲精神 应提倡在这特殊的时间段内多投入时间与精力,要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牺牲精神,不管平时与节假日。 8、要抓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难点 在建设中,应是根据自己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状况等,即应该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科学选择多样化的模式。 9、要做好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这一关键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注意理论与实训的结合,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 7、要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牺牲精神   建设项目都有时间界限,工作任务又重,如果按常规的工作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就很可能难以完成任务。所以,应提倡在这特殊的时间段内多投入时间与精力,要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牺牲精神,不管平时与节假日。 8、要抓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难点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示范性项目建设的难点,各建设院校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在建设中,应避免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和模仿他人化,更不能盲目跟风。正确的做法应是根据自己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状况等,即应该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科学选择多样化的模式。 9、要做好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这一关键   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是示范校建设的一个很关键的内容,教高【2006】14号文明确提出:“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成一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教高【2006】16号文则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所以,在建设中应按上述文件要求开展建设。具体地说,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注意理论与实训的结合,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不仅要注重核心课程的内容开发,更要注重开发出能够确实支撑和体现工学结合内容的课程。要注意把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充实到课程内容中去。课程内容要尽量体现按工作要求设置教学环境的内容。

32 10、要合理分配与使用经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在使用中,应极度地注重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为急需与能出最大效益的项目上。 11、要确保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做到位 ①强化校内实训。 ②要解决学校和企业双方存在的对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12、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强调对个体的“双师型”和“双师素质”的培养。对于群体,应强调“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 10、要合理分配与使用经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经费的分配与使用主要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硬件)和师资队伍及课程改革上(软件)两大方面。在传统的做法中,人们常把经费用在硬件上,而往往忽略了对软件费用的投入,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在示范校建设中,合理的资金分配与使用应该是硬软件都需要,其合理的比例应是5:5(硬:软)。在使用中,应极度地注重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要做到花每一分钱都要有其相应的效益,切勿铺张浪费,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为急需与能出最大效益的项目上。同时,确保经费严格按国家的财务政策和规定执行。 11、要确保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做到位   当前,各院校在办学中都认识到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而且都在努力地实施。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各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从而导致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确实做到位的并不多见,也正是如此,探索如何保证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确实能做到位就成了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搞好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强化校内实训,使学生在下企业顶岗实习以前就能掌握到具备顶岗实习时所需的最基本的技能,为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地提高专业技能打下初步的基础;②要解决学校和企业双方存在的对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只有能够做到校企双方共赢,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才有到位的可能。 12、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办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示范性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强调对个体的“双师型”和“双师素质”的培养。对于群体,应强调“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   对于个体的培养,应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使教师实现获得企业实践经历和提高实践与专业技能的目标,确实使每个个体都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和“双师素质”的教师。   对于“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就是要构成人数适当、结构合理的团队。这就要注意从企业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并能使之成为团队的成员。在对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要做好使用与管理,确实发挥他们的作用,切勿只留于聘而无用的形式。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意两个问题:①在教师的管理与培养中,应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教学能力,重视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重视教师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强化教师与社会的联系,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注重创新;②在方法上,应把专业带头人培养作为师资建设的突破口、把产学研结合和下企业锻炼作为师资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培训进修作为师资激励的重要措施,以迅速提升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3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指校企合作不能停留于表面,而应该是合作的双方应有着实质性的合作。
13、要按生产性实训的要求建设实训基地 在建设中,一定要摒弃传统实验室建设的理念与做法,按生产性实训的要求进行建设,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实际生产的氛围,而且能有效地掌握到岗位与专业所需要的技能。 14、要注意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指校企合作不能停留于表面,而应该是合作的双方应有着实质性的合作。 15、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建设中,应将学校办学使命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个性和人生的价值得到充分发展,并使个人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参与社会生活以及履行工作职责的道德品质。 13、要按生产性实训的要求建设实训基地 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是示范性建设项目的又一重要环节。在建设中,一定要摒弃传统实验室建设的理念与做法,按生产性实训的要求进行建设,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实际生产的氛围,而且能有效地掌握到岗位与专业所需要的技能。如建设校内各类教学工厂、教学工场和实训中心。在建设好校内实习基地的同时,各专业还要建设好校外实习基地,并且尽可能将这些基地建成学生进行生产实践、顶岗实习和教师进行科技协作的产学研基地,让学生接触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现代先进技术,真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14、要注意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指校企合作不能停留于表面,而应该是合作的双方应有着实质性的合作,即这种合作应该表现在彼此都能给对方予以服务与支持,如学校能为企业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为他们提供人员培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研发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等。而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教学、实验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和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等。双方也可尽量多联合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联合项目的研究开发,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项目,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也能使教师、企业人员和学生在共同的项目开发过程中掌握企业最新的科技动态,使学校紧跟新技术的发展步伐。通过合作,使双方人员的知识得到充实,经验得到丰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15、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中,应将学校办学使命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个性和人生的价值得到充分发展,并使个人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参与社会生活以及履行工作职责的道德品质。学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献身和敬业的精神,协作和团队精神,要有先驱意识和分享知识与经验的思想,重视自我提升和专能开发。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应该把素质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理念创新中最重要的方面,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将培养具有创业、创新和创优精神的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34 总之,只有科学合理地定位建设目标,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的指导思想,遵循建设原则,明确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就业与社会辐射能力建设等建设核心内容,才能建设好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总之,只有科学合理地定位建设目标,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的指导思想,遵循建设原则,明确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就业与社会辐射能力建设等建设核心内容,才能建设好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35 谢谢!


Download ppt "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的若干问题 沈斐敏 教授 博导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