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3 课标要求 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4、梳理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4 民主革命(democratic revolution)
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 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 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领导者是资产阶级, 参与者包括农民、知识分子、手工业者, 甚至包括产业工人这个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或是封建社会 的上层建筑。 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其压制资产阶级自由贸易的 旧的生产关系。 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5 开始沦为双半的社会 阶级 派“ ” 侵略与反侵略 民主革命 自然经济情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整理关于近代中国旧民主民主革命时间轴
1840年 50、60年代 60、70年代 70、80年代 1. 找出19世纪 年代近代中国的特征描写: 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 开始沦为双半的社会 侵略与反侵略 民主革命 自然经济情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阶级 派“ ”

6 开始沦为双半的社会 自给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一次鸦片战争 整理关于近代中国旧民主民主革命时间轴
1840年 50、60年代 60、70年代 70、80年代 整理关于近代中国旧民主民主革命时间轴 2. 找出19世纪40年代近代中国的特征描写: 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 开始沦为双半的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自给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7 双半的社会程度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自给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整理关于近代中国旧民主民主革命时间轴 1840年 50、60年代 60、70年代 3. 找出19世纪50、60年代近代中国的特征描写: 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 双半的社会程度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太平天国运动 时代赋予反侵略的新内容… 自给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

8 双半的社会程度加深 洋务运动:办军事;自救运动;抵制、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地主阶级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整理关于近代中国旧民主民主革命时间轴 1840年 50、60年代 60、70年代 4. 找出19世纪60、70年代近代中国的特征描写: 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 双半的社会程度加深 洋务运动:办军事;自救运动;抵制、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地主阶级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中体西用”

9 双半的社会程度加深 洋务运动:办民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 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君民共主”
整理关于近代中国旧民主民主革命时间轴 1840年 50、60年代 60、70年代 70、80年代 5. 找出19世纪70、80年代近代中国的特征描写: 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 双半的社会程度加深 洋务运动:办民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 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君民共主”

10 双半的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运动 洋务运动:失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整理关于近代中国旧民主民主革命时间轴
1840年 年代 90年代 6. 找出19世纪90年代近代中国的特征描写: 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 双半的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维新运动 洋务运动:失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代表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制 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代表革命派行民主共和制

11 完全沦为双半的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整理关于近代中国旧民主民主革命时间轴
1840年 年代 20世纪初 7. 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特征描写: 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 完全沦为双半的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形势大发展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代表立宪派 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代表革命派提出纲领

12 完全沦为双半的社会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预备立宪 专制与民主反复较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整理关于近代中国旧民主民主革命时间轴 1840年 年代 20世纪初 8. 找出20世纪第二个十年近代中国的特征描写: 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 完全沦为双半的社会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预备立宪 专制与民主反复较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代表革命派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13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一、背景 1、历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主批判思想的深刻的启迪;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一、背景 1、历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主批判思想的深刻的启迪; 2、政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3、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思想:西学的不断传入 5、教育:近代教育的发展

14 二、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40、50年代) 1.代表人物 2.主张 ——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3.实践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这就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15 三、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 2.代表人物 3.主张 ——“中体西用” 1.背景——清政府内忧外患 (1) “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
(2)与顽固派的论战

16 (3)“中体西用”的实践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4) “中体西用”概念的正式使用 时间:维新运动时期
代表作:张之洞《劝学篇》 作用:成为反对维新思想的武器 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 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 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17 四、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70年代) ——伴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从 洋务派中分出 1.代表人物 ——冯桂芬、郑观应、王韬
——伴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从 洋务派中分出 1.代表人物 ——冯桂芬、郑观应、王韬 2.主张: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政治思想 (1)初期:正式提出“中体西用” (2)19世纪七八十年代: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民共主”、议会制度) 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18 五、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 3.主张 4.实践 1.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 3.主张 ——“变政”、君主立宪制 (较早期维新派有明显深化) 4.实践 ——戊戌变法

19 六、地主阶级顽固派(20世纪初) 3、主张 4、实践 1、背景 ——清政府统治危机 2、人物 ——慈禧、载沣等 ——中体西用、“变法维新”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20 七、资产阶级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主张 3.实践 1.代表人物 ——章炳麟、陈天华、邹容、宋教仁、孙中山等 ——民主共和
——革命团体、刊物、辛亥革命等

21

22 请说说他的主张 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制:郑观应 主张”中体西用”:薛福成 3. “望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
1.“盖有议院揽庶政之纲领,而后君相臣民之气通,上下堂帘 之隔去,举国之心志如一,百端皆有条不紊,为其君者, 恭己南面而已。” 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制:郑观应 2.“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 文、武、周、孔之道” 主张”中体西用”:薛福成 3. “望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 主张民主共和,实行议会政治:宋教仁 4.“使中国大陆成净土地,黄帝子孙皆华盛顿”! 革命派:邹容

23 所谓“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张之洞的《劝学篇》 请你帮忙把以下的内容归类,哪些属于张之洞
主张的内篇,哪些属于外篇? 九个内篇 《同心》、《教忠》、《明纲》、《知类》、 《宗经》、《正权》、《循序》、《守约》、 《去毒》 、 《益智》、《游学》、《设学》、 《学制》、《广译》、《阅报》、《变法》、 《变科举》、《农工商学》、《兵学》、 《矿学》、《铁路》、《会通》、《非弭兵》、 《非攻教》

24 维新变法运动

25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活动有哪些? 这些侵略活动产生了什么 严重后果?

26 戊戌变法 公车 上书 民族危 机加深 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 民族资本主 力量壮大 主义产生 义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加深 虽败犹荣
帝国主义 加紧侵略 救亡图存 主张变法 虽败犹荣 维新派继续 宣传变法 公车 上书 揭开变法序幕

27 康有为 内容:君主立宪制(核心); “托古改制”理论P78-79 主张设制度局 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传统儒 家思想相结合.
籍 贯 年 代 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广东南海 1858-1927 内容:君主立宪制(核心); “托古改制”理论P78-79 主张设制度局 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传统儒 家思想相结合. 在后来政治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

28 他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还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他的这一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29 梁启超 内容:君主立宪思想、民权思想、教育改革. 特点:思想更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 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
籍 贯 年 代 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广东新会 1873-1929 内容:君主立宪思想、民权思想、教育改革. 特点:思想更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 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 维新运动失败后,思想更进步.

30 其他维新派代表人物: 严复: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
严复: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 谭嗣同:维新思想家中,思想尤其激进,带有比较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 代表作《仁学》

31 瓜分狂潮开始 民族危机加深 保国会成立 继续救亡 《定国是诏》 变法失败 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

32 1905年慈禧太后称“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束后,若果无妨碍,则必决意行之”.
慈禧所谓的“立宪”是指什么?如若行之,她的目的何在?

33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34 一、 清末新政(1901-1904) 1、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维护清朝统治 2、措施和客观影响 3、结果: 有进步意义,但未涉及政治制度
①改革官制 ②改革兵制,编练新军 ③改革学制,兴办学堂, 派遣留学生 ④以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 ----有利于近代军队的建设 ----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结果: 激化了阶级矛盾 4、评价: 有进步意义,但未涉及政治制度

35 1905年慈禧太后称“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束后,若果无妨碍,则必决意行之”.这主要表明
一、清末新政(1901-1904) 二、预备立宪(1905-1911): ①目的: 遏制革命,维护专制统治 1905年慈禧太后称“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束后,若果无妨碍,则必决意行之”.这主要表明 A.慈禧太后准备用立宪抵制革命 B.慈禧太后想派员出洋考察宪政 C.慈禧太后已经决定实行宪政 D.清廷下诏“预备仿行宪政”

36 派五大臣考察宪政 宣布预备立宪 设资政院、咨议局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出台(破产标志) ②过程: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11年 派五大臣考察宪政 宣布预备立宪 设资政院、咨议局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出台(破产标志)

37 ③实质: 一场骗局,借“立宪”之名加强专制 立宪派分化, (部分人倾向革命,还有部分人?P84/第2段找一找.) 汉族官僚离心, 清政府空前孤立 ④后果: 资产阶级立宪派参与清末“预备立宪”的出发点是 A.企图缓和与清政府的矛盾 B.企图缓和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力图维护清朝统治的现状 D.希望通过“预备立宪,参与政权”

38 维新派 保皇派 如何认识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革命派?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中出现的,主张通过改良手段,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它产生的背景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壮大,主要代表有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派 保皇派 戊戌变法后失败后,由流亡国外的维新派演化而来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和维新派一脉相承,但以保救光绪,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慈禧和抵制革命为宗旨。主要代表人物仍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39 20世纪初,随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资产阶级上层及政治代表所组成的政治派别,部分成员由保皇派转化而来,呼吁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他们虽然反对革命,但是也反对清王朝的君主专制,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代表是张謇。 立宪派 革命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兴起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和要求。主要代表是孙中山。

40 维新派、保皇派和立宪派代表的都是 上层的利益,政治上主张实行
完成以下填空: 维新派、保皇派和立宪派代表的都是 上层的利益,政治上主张实行 革命派代表的是 中下层的利益,政治上主张实行 在反对 、发展 方面,四派的立场是一致的。 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制 资本主义 封建君主专制

41 辛亥革命

42 一、酝酿(背景) 1、经济基础:清廷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在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条件: A、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 B、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迅速壮大 内容(思想武器): 中心: 代表人物: 3、思想基础:①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②指导思想:十六字纲领和三民主义 ③革命派同保皇派论战,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43 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⑴革命团体的建立: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纲领:“驱,恢,创”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4 ⑵革命政党的建立:同盟会 时间、地点: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族主义 领导人物: 推翻君主制 建立 机关刊物:
意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族主义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解决土地问题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①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②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45 5、军事基础: ①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争取湖北新军,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6、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的失败,激化了阶级矛盾

46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注意:都多在清末预备立宪前后成立.这说明了什么?
成立时间 名称 地区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檀香山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长沙 黄兴、宋教仁 光复会 上海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武昌 刘静庵

47 1、同盟会建立的条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 可能性 必要性
思想基础: 可能性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 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的发展、“预备立宪”成为骗局) 必要性 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发动的武装起义纷纷失败,其原因在于力量分散,没有统一的领导。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组织来领导革命运动。

48 2、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必修1P62----65 A、时间: B、地点: C、成员组成: D、主要领导人: E、政治纲领: F、机关刊物:
G、性质: H、意义: 1905月年8 日本东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孙中山、黄兴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9 考考你: D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资产阶级革命派队伍壮大起来 C、孙中山被拥戴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 D、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和政治纲领 D

50 3、三民主义及评价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我们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

51 A、把矛头指向清政府,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A、指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 而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者 含义: B、主张推翻“洋人的朝廷” A、把矛头指向清政府,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评价: B、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52 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含义: 评价: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53 其中民权主义最能体现他的民主思想。从兴中会建立时他提出的“创立合众政府’,到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都属于民权主义范畴。孙中山把民权主义视为“政治革命的根本”,它的主旨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孙中山设想,在要建立的新政权之下,“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见,他不但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而且还要防止帝制复辟。

54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所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所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含义:

55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
积极性: 评价: 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资产阶级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局限性:

56 理解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前提 (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 核心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补充 (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前提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 核心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平均地权 补充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57 【选修二教材P80】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对西方民主政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考虑了中国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借鉴。例如,孙中山设计出推翻清政府后中国要建立的新政治制度,即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考试权”和“监察权”两项,形成“五权分立”的方案。 【练习册:世纪金榜P176/2】

58 在孙中山看来,推翻清朝的民族革命与颠覆君主政体的政治革命,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并不是把它们分作两次去做;而政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一役”。这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 孙中山还鉴于西方国家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现实,设想在中国同时进行建立民主共和制的“政治革命”和解决民生主义问题的“社会革命”。

59 三民主义的评价: 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2、三民主义不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不可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60 二.革命形势的发展

61 (一)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时间: 同盟会成立以后 2、双方: 3、原因: 革命派←→保皇派 4、内容: 5、意义:
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论战实质: 5、意义: 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有力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62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黄花岗起义

63 (二)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特点 结果 1906 刘道一 第一次
失 败 秋瑾 徐锡麟 浙皖起义 失 败 1907 孙中山 黄兴 失 败 镇南关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黄花岗起义 失 败 1911 影响最大

64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文《黄花岗七十烈士事略》序

65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理论基础:三民主义的提出

66 三、辛亥革命的过程

67 (一)经过 1、爆发:武昌起义 1911、10、10 2、发展:全国响应 3、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

68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请说说这个临时政府的成员组成是怎样的? 摆在孙中山的面前有哪些最棘手的问题?

69 内阁成员一览表 外交部总长 王宠惠(同盟会) 实业部总长 张骞 立宪派 陆军部总长 黄 兴 (同盟会) 交通部总长 汤寿潜 海军部总长
黄 兴 (同盟会) 交通部总长 汤寿潜 海军部总长 黄钟英(原清海军“海筹”舰管带) 参谋本部总长 黄兴(兼) 同盟会 内务部总长 程德全(原清江苏巡抚) 秘书处秘书长 胡汉民 财政部总长 陈锦涛(清政府官员) 法制局长 宋教仁 司法部总长 伍廷芳(原清驻外公使) 印铸局长 黄复兴 教育部总长 蔡元培(同盟会)

70

71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必修1P64,选修2P84-85
1、成立:1912、1、1,总统、首都、国旗、公历、纪元 汉满蒙回藏 2、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府,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72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月12日) (1)背景:选修二P33 ①理论来源:法国的启蒙思想; ②现实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 ③时代背景: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颁布、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2)目的: ①巩固新生的政权②限制袁世凯,保障民主共和制度

73 (3)内容: ①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内民族一律平等, ③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④政治体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⑤实行责任内阁制。 体现原则:主权在民的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

74 选修二P35学思之窗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所规定的国务员与临时大总统、参议院之间的关系,你能看出主要在哪些地方体现了责任内阁制吗? 主要在行政(辅佐、副署)、立法(出席参议院)以及 国务员任免(国务员免职须交参议院覆议)三方面体现 了实行责任内阁制,即议会内阁,总理负责,试图把袁 世凯置于责任内阁的监督和约束之下。 回顾高中历史必修Ⅰ辛亥革命相关内容,说说责任内阁制是怎样监督和约束总统的。 ?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对议会而非对总统负责; 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 院覆议一次;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 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75 (4) 评价: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①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② 历史进步性:
A.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 B.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C.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蓝本 D.在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76 ③局限性: 对实现人民的基本权利缺乏确实的保障; 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
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 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至于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

77 陈旭麓先生在论及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民国时有这样的结论:“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 ……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请同学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种变化在《临时约法》当中有何具体体现?换句话说,《临时约法》从哪些方面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思想观念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78 《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将国家视为个人私产、君国一体观念的否定;
强调国民一律平等,这是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否定; 用法律形式赋予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促进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这是对传统臣(小)民观念的否定; 依据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强调依法行政,这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及“人治”观念的否定。

79 四、辛亥革命评价

80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 (一)功绩 1、性质: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国内: ①政治:推翻了、结束了、建立了,获得了 ②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经济(生产力发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风俗习惯: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习,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81 (二)局限性 ⑤历史地位: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3、国际: ①对帝国主义:沉重打击
②对亚洲地区: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二)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半…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

82 (三)结果:失败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①衡量革命的成败标准: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的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②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基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③从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看,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改变。因此,我们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剿杀革命 2、失败原因: 纲领问题 不彻底(三民主义) 主观 农民问题 未充分发动 政党问题 组织涣散(同盟会) 军队问题 无自己的武装

83 3、教训: ①必须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②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③不能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 ④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
失败的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原因: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②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段。 3、教训: ①必须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②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③不能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 ④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84 开放性的题目: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你怎样认为?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失败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革命成果被篡夺 清王朝被推翻 成功 阶段性任务完成 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85 反对复辟帝制、 维护共和的斗争

86 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 我国历经哪几个政府时期? 1840 1912 1928 1949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清王朝晚期 北洋军阀时期 南京政府时期 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 我国历经哪几个政府时期?

87 专制 民主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三、张勋复辟(讨逆运动) 四、(段琪瑞专权)护法运动

88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专权 对内: 对外: 2、二次革命 ①背景: ②爆发:(时、地) ③结果: ④性质: 制造“宋教仁案”、 进行“善后大借款” 武力镇压 革命派反对 ,维护 的一次武装斗争,是 的继续。

89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①准备活动 ②洪宪帝制:1916 A 解除议会制对帝制的束缚 B 签二十一条,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
C 制造帝制舆论 D 操纵国体投票 ②洪宪帝制:1916

90 参政院 国会 总统 国务院 文件副署等权力 总理(内阁) 政事堂

91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2、护国运动(1915秋 ) ①原因: ②经过 舆论 武力: ③结果: ④特点: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A 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 B 梁启超发表《异哉’》 蔡锷等人武力讨袁 袁‘被迫取消帝制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92 材料一: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引自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⑴材料一所说的“他种国体”指的是什么?梁启超对此有何看法? 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或复辟帝制。梁启超表示无论何时他都反对袁世凯改变国体的作法。

93 材料一: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引自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二:国人职责,惟在讨袁 ——引自蔡锷《誓告国人文》 材料三: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和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引自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⑵结合材料说明,孙中山与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袁世凯及其复辟帝制的态度和认识上有何异同? ①同: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变更国体。 ②异: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长远眼光,不因袁宣布取消帝制而停止反袁斗争;之后还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

94 三、张勋复辟(1917夏) 1、背景 ① 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② 府院之争(原因、焦点、实质) 2、经过: 3、结果: 北上,拥戴溥仪 失败 全国人民反对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段琪瑞组织“讨逆军”进京 4、失败原因:

95 四、护法运动(1917秋)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4、失败原因: 段琪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临’》 失败 成立军政府、举兵北伐 缺少群众基础 没有自己的武装、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 西南军阀的排挤

96 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胜,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尽头
破坏 捍卫 民主共和 袁世凯 革命党人 建立 专权 称帝 败亡 约法、内阁 议会斗争 政党 二次革命 武装斗争 护国运动 斗争结局说明: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胜,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尽头 讨逆运动 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段’专制

97 民主思想的形成 西学冲击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维新变法 清政府 的自救 辛亥革命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二次革命 袁世凯专权 北洋军 阀统治 护国运动 袁世凯复辟 护法运动 段祺瑞独裁

98 向西方学习的探索 洋务派 观念之争(是否学) 顽固派 洋务派 内容之争(学什么) 早期维新派 政体之争(学哪种) (资)维新派:君主立宪
(资)革命派:民主共和 道路之争(向谁学) 资产阶级: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99 新三民主义

100 1、背景: (1)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3)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4)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101 怎么办?(反思---转变) ※(2006广东卷)1918年,孙中山致电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立了“联俄”政策 B 国共合作时期的孙中山 ※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一生最伟大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多次革命斗争的失败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苏俄和中共的帮助 D.孙中山与时具进、顺应潮流的精神 D

102 明确反帝 普遍平等民权 扶助农工 关注农工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比较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 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 ★联俄联共 明确反帝 普遍平等民权 扶助农工 关注农工

103 ? 意义: 1)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兴起和蓬勃展开
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意义: 1)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兴起和蓬勃展开

104 无产阶级追求民主的斗争

105 1919 五四运动:开始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1921 中共一大:中共诞生 1922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明确反帝反封建) 1924 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 : 武装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 :根据地的“三三制”原则、中共七大 1945: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解放战争 建国后:政治制度建设 文革中遭破坏 新时期的恢复和进一步建设

106 有助于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些资料

107 材料一:大学士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抵御外侮。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奕訢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扰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中国人学习西学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08 问题:    步入近代,用中学救亡还是以西学强国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材料一、二分别代表了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说明各自的不同主张和依据。 答案: 顽固派:用忠信礼义救国(或中国传统文 化),因为礼义人心是国家根本。 洋务派:用西方技术救国(或西方文化),因为西学推陈出新,较为先进。

10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0 三、主要内容(结合教材P34-35内容和下述材料加以归纳)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1、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性质。

111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2、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112 3、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以国会成立之日解散,其职权由国会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代表全国,接受外国之大使、公使”;“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3、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

113 辛亥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斗争都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讨逆宣言》
反袁 反张 反段 辛亥革命 护国运动 《讨逆宣言》 护法运动 二次革命 1911 1913 1915 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斗争都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Download ppt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