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传染病讲座-猩红热 (Scarlet fever)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传染病讲座-猩红热 (Scarlet fever)"—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传染病讲座-猩红热 (Scarlet fever)
复兴医院 赵建功

2 概述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多见。 临床特点如下 突然高热
急性扁桃腺炎或咽峡炎。 弥漫充血性皮疹及疹退脱屑。 WBC、中性粒细胞增高

3 病原学 溶血性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 存在于水、空气、尘埃、粪便 健康人和动物的口腔、鼻腔、咽喉中
被污染的食品如奶、肉、蛋及其制品也会对人类进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食品溶血性链球菌污染的污染源。

4 病原学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M蛋白: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具有免疫毒性作用,M蛋白和细菌荚膜---抗吞噬。
脂壁酸(LTA):对生物膜有较高亲和力、黏附于人的上皮细胞。 其他R蛋白、T蛋白、S蛋白。

5 病原学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因素 毒素 蛋白酶 杀白细胞素。 红疹毒素 链球菌溶血素 链激酶:溶解血块,阻止血浆凝固。
透明质酸酶:利于细菌在组织扩散。 链道酶:破坏宿主组织和细胞。 核苷酸酶: 脂蛋白酶。 杀白细胞素。

6 病原学 溶血性链球菌常可引起 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 新生儿败血症 细菌性心内膜炎 猩红热和风湿热
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

7 流行病学 传染原: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儿童多见。可抵抗同型菌侵犯。 全年发病,温带、冬春多见。 空气飞沫
可经皮肤伤口、产道感染。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儿童多见。可抵抗同型菌侵犯。 全年发病,温带、冬春多见。

8 发病机制和病理 猩红热引起病变 化脓性病变:细菌侵入组织引起炎症,通过蛋白酶使炎症扩散。
中毒性病变:红疹毒入血致猩红热样皮疹,表皮坏死脱落,形成脱屑。心肌变性坏死,肾间质炎症等。 变态反应性病变:个别病例病程2~3周,出现变态反应性变化,主要见于心、肾及关节滑囊浆液性炎症。

9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日。 典型猩红热三大特征性表现 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
发热:多持续性,中毒症状。发热的高低与病情轻重一致。自然病程约7天。 咽峡炎:咽痛、充血、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鄂部充血、出血性黏膜疹。 皮疹:病后24小时出现皮疹。 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

10 临床表现 典型皮疹 皮肤弥漫充血基础上均匀密布针尖大小丘疹,压之褪色,搔痒感。少数可带黄白色脓头-粟粒疹;重者出血性皮疹;

11 临床表现

12 临床表现 皮肤皱褶处紫色线状疹(Pastia线)。 面部充血潮红无皮疹,耳鼻口周围充血不明显-口周苍白圈。
皮疹48小时达高峰,后依出疹顺序退疹,2~3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W。片状脱屑。

13 临床表现

14 临床表现

15 实验室检查 血象:WBC、N↑,可见中毒颗粒 尿液;WBC、RBC、管型 血清学检查:抗链“O”滴度大于1:400
细菌学检查。咽试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β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Dick试验早期(+),恢复期(-)。

16 并发症 化脓性并发症 中毒性并发症 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常见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肺炎等。
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变多为一过性,且预后良好。 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一般见于恢复期(2-3W),少数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

17 诊断 流行病学史 典型猩红热特征性临床表现 血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咽拭子、脓液培养A组链球菌阳性

18 鉴别诊断 全身症状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 麻 疹 风 疹 幼儿急疹 猩 红 热 药 物 疹 全身症状重 结膜炎,呼吸道卡他症状 口腔黏膜斑
麻 疹 全身症状重 结膜炎,呼吸道卡他症状 口腔黏膜斑 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疹退后有色素沉着、脱屑。 发热3~4天后出疹 风 疹 全身症状轻, 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斑疹或斑丘疹、24h达全身,2~3天消退,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发热数小时至1天后出疹 幼儿急疹 一般情况好 耳后淋巴结可肿大 常伴有轻度腹泻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部颈及躯干多见,四肢少, 一天出齐,次日开始消退 高热3~4天,热退疹出 猩 红 热 中毒症状重 咽峡炎、扁桃体炎 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巴氏线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持续2~3天后退疹,疹退后伴大片状脱皮 发热1~2天后出疹 药 物 疹 原发病症状(发热、不适、关节痛) 皮疹伴瘙痒,嗜酸细胞升高 多形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环形红斑、疱疹。 可有发热(药物热)

19 治疗 一般治疗 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80万U,肌注,2~3次/d,疗程5~7天。脓毒症者800~2000万U/d,分2~3次静脉滴注,连用10天或体温正常后3天停药。 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红霉素 其它复方新诺明、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 并发症治疗。

20 预防 住院或家庭隔离至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且无化脓 性并发症出现(治疗不少于7天)。 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流行期间,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


Download ppt "传染病讲座-猩红热 (Scarlet fever)"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