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区域分析 专题 中国地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区域分析 专题 中国地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区域分析 专题 中国地理

2 目 录 要言不繁 ………………………………(3) 举一反三 ………………………………(4) 温故知新 ………………………………(6)

3 第3节 中国地理 要言不繁 一、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 地形的总体特征 2. 气候特征
3. 水文特征:(1)外流河水文特征;(2)内流河水文特征 二、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1. 农业 2. 工业 3. 交通 4. 商业 5. 旅游 三、中国四大区域特征 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返回目录

4 第3节 中国地理 举一反三 例1 读下表数据,回答(1)~(2)题。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1)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
例1 读下表数据,回答(1)~(2)题。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1)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 A. 黄土高原 B. 华北平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海拔(m) 纬 度 经 度 北京 31 39°55′N 116°24′E 兰州 1517 36°03′N 103°49′E 福州 84 26°02′N 119°19′E 甲地 110 34°44′N 113°42′E 乙地 1891 25°04′N 102°42′E 返回目录

5 第3节 中国地理 举一反三 (2)右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右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纬度可以定位乙地位于云贵高原。由于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由于云贵高原处于亚热带,所以冬季气温在0 ℃以上,气候四季如春。 [解析] 该题通过一幅包括我国五地基本地理信息的表格和一幅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考查了区域定位和区域地理特征。第(1)问:区域定位主要是根据一地的经纬度位置、区域轮廓、地理特征来准确判断一地的名称。根据甲地的经纬度就可以判断位于华北平原。第(2)问:首先根据经 [答案] (1)B (2)C 返回目录

6 第3节 中国地理 B 温故知新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我国318国道分布图”,回答1~2题。
1. 关于318国道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穿越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有渝、鄂、皖 B. 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C. 自东向西依次与京广、京九、京沪线相交汇 D. 通过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 B [解析] 读图可看出,318国道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返回目录

7 第3节 中国地理 D 温故知新 2. 关于318国道沿线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关于318国道沿线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资源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 B. 太阳能资源自西向东递减 C. 水能资源集中在东段 D.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D [解析] 318国道沿线既有江南水乡,又有黄山、峨眉山等名山,还有雪山、高原、藏族风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D选项正确。影响生物资源地域分异的除了海陆因素,还有地形因素,不仅是水分为基础,还有热量因素的影响,A选项错误。太阳能资源自西向东递减也不准确,而是有起伏,如四川盆地由于阴雨天气多,就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能少。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地势阶梯交界处,如横断山脉、巫山等,不集中分布在东段,C选项错误。 返回目录

8 第3节 中国地理 温故知新 谚语和对联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其中有一些谚语和对联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据此回答3~5题。 3.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死”描述的地理特征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 A. 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B. 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D. 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解析]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说的是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夏季不热,冬季冬季风影响不到,气温不很低,因此年较差小;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削弱的太阳辐射少,气温 返回目录

9 第3节 中国地理 温故知新 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不强,气温较低,所以气温日较差大。“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死”说的是地下河发育,地表水缺乏。云贵高原多石灰岩,由于裂隙发育及水蚀作用,地表水容易渗漏到地下。 [答案] C 4. 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反映的文化事物对应的省区分别是( ) A. 川、闽 B. 冀、豫 C. 京、豫 D. 晋、皖 5. 关于下列谚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白天赤脚跑,晚上蚊子咬,出门爬山坳”——东南丘陵地形多山地丘陵,气候炎热潮湿 B [解析] 山海关在河北省,简称是冀,少林寺在河南省,简称是豫。 返回目录

10 第3节 中国地理 温故知新 举一反三 B. “蜀犬吠日”——四川盆地冬季温暖,盆底水汽蒸腾,至空中遇冷气流,易凝结成雾,造成冬日多云雾。
C.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前者主要指暖锋天气,后者指冷锋天气 D. “春雨贵如油”——我国东部季风区春旱严重 [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因此D选项错误。 [答案] D 返回目录

11 第3节 中国地理 温故知新 下图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6~9题。 返回目录

12 第3节 中国地理 B C 温故知新 6. 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 A. 山顶2900米处 B. 南坡海拔2200米处
6. 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 A. 山顶2900米处 B. 南坡海拔2200米处 C. 南坡海拔2500米处 D. 北坡海拔2100米处 7. 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 A. 10 ℃ B. 20 ℃ C. 30 ℃ D. 40 ℃ B [解析] 读图时要注意:先在②山地所在和横坐标范围内在年降水量曲线上找到最高点,然后由该点向横坐标作一条垂线,再找垂线与地形剖面的交点,在纵坐标上读交点对应的海拔高度。 C [解析] 由①点向横坐标作一条垂线,找垂线与7月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曲线的交点,在纵坐标上分别读两个交点对应的气温值,然后可以计算出①地的气温年较差。 返回目录

13 第3节 中国地理 D B 温故知新 8. 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 )
8. 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 ) A. 海拔较高 B. 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 森林覆盖率高 D. 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9. 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D [解析] 读图可判断,①地位于渭河平原,④地位于四川盆地。1月,四川盆地气温高于渭河平原除纬度低因素外,还有由于北面秦岭和大巴山脉对寒冷冬季风的阻挡。 B [解析] 四川盆地1月平均气温在0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返回目录

14 第3节 中国地理 温故知新 二、综合题 10. 读珠江水系和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论述贵阳发展炼铝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返回目录

15 第3节 中国地理 温故知新 (2)珠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应优先开发 资源,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3)甲地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
(2)珠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应优先开发 资源,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3)甲地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 A.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商品率 B. 发挥光热资源优势,建立天然橡胶、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C.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水果和特种禽畜渔业养殖 D. 加大科技投入,增施化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答案] (1)接近原料产地(铝土矿资源丰富);电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2)水能(或水力) (3)C 返回目录

16 第3节 中国地理 温故知新 11. 读下图,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返回目录

17 第3节 中国地理 温故知新 (1)北京时间2006年11月20日晚上9时20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印度,进行首次访问,抵达时当地时间(区时)为 时 分;影响中国与该国关系最大的障碍是 问题。 (2)2005年我国科考队员对图中山峰H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其海拔高度为 米。科考队员从北侧登山多选择在5~10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经考察发现该山峰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1000多米,而且南坡自然带的数目比北坡多,简述其原因。 (4)图中河流L所在峡谷名称为 大峡谷,试从内、外力作用说明其形成原因。 [答案] (1) 边界 返回目录

18 第3节 中国地理 温故知新 (2)8844.43 此季节气温较高;风力较小;天气相对比较稳定;不易发生雪崩。
(2) 此季节气温较高;风力较小;天气相对比较稳定;不易发生雪崩。 (3)南坡雪线低的主要原因是:南坡面向印度洋,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雪多,所以雪线低。 南坡自然带数目多的主要原因是:南坡从山麓到山顶相对高度大,而且纬度位置比北坡低,所以自然带数目多。 (4)雅鲁藏布江 内力作用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高大的山系;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了较深的河谷。 返回目录


Download ppt "区域分析 专题 中国地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